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芷綺
Chou Chih Chi
論文名稱: 成人繪本閱讀行為之研究
A Study on Reading Behavior for Adult Picture Book
指導教授: 陳昭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成人繪本閱讀行為
英文關鍵詞: Adult Picture Book, Reading Behavi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67下載:9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繪本的蓬勃發展,近年來逐漸形成一個新概念,讓繪本市場分化出「成人繪本」走向。繪本不再是小朋友的專屬讀物,越來越多的成人一頭栽入繪本世界,創作者也開始為成人量身打造以成人閱讀為訴求的繪本。兒童繪本何時開始分化出成人繪本的走向?成人對於閱讀成人繪本的觀點、動機與經驗又是什麼?
    本研究以成人繪本發展的歷史資料為背景,透過問卷篩選24名受訪者,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以閱讀觀點、閱讀動機、閱讀經驗為架構探討成人閱讀成人繪本的閱讀行為。歸納分析成人繪本的範疇,並得出以下結論:1) 成人繪本是圖像閱讀世代的表徵,2) 成人繪本閱讀年齡主要為21-30歲的女性,3) 成人繪本的內容不全然是十八禁, 4) 成人繪本讀者閱讀動機主要為興趣喜好、學習參考、人際交流、心靈療癒、休閒娛樂等五大動機,5) 成人繪本讀者擁有選書重「書名」,購買重「內容」的行為表現,6) 成人繪本讀者主要資訊來源管道為實體書店、圖書館與朋友,7) 成人繪本讀者閱讀繪本的時機屬於偶發性與需求性,8) 成人繪本讀者傾向個人閱讀,分享交流則以面對面為主。

    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picture books, a new concept gradually formed and produced “adult picture book” in the market of picture book within recent years. Picture book is no longer only for young children; more and more adults are keen on picture books, and creators start to create picture books specific for adult to read. When did adult picture book appear from the marke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 For adults, what are their perspective,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when reading adult picture book?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picture book, this study selected 24 interviewee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 and conducted a semi-structural in-depth interview with each of them to investigate adult’s reading behavior in reading adult picture book 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e of reading perspective,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experienc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after the data were generalized and analyzed: 1) adult picture book symbolizes the generation of picture reading; 2) adults reading adult picture book were aged 21 to 30 females; 3) the contents of adult picture book were not totally related to erotic subject, 4) the reading motivations of readers of adult picture book mostly were the following five ones: interest, learning and reference, interpersonal exchange, soul healing, and recreation; 5) readers of adult picture book selected books judging by the “title”, and bought books judging by the “content”; 6) the major information sources of adult picture book were physical book stores, libraries and friends; 7) the timing for readers reading adult picture book were occasional times and when they needed to read them; 8) they tended to read them individually, and when they shared and exchanged opinions they did it face to face.

    表 次 vi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分析 7 第一節 繪本的界說 7 第二節 從兒童繪本到成人繪本 14 第三節 繪本的閱讀行為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5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41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1 第二節 成人繪本之閱讀行為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0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81 附錄一 調查問卷 89 附錄二 訪談大綱 93 附錄三 訪談稿實例 95

    一、 英文文獻
    Agosto, D. E. (1999). One and Inseparable: Interdependent Storytelling in Picture Storybooks.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30(4), 267-280.
    ALİ KEMAL TEKİN, GÖKÇE TEKİN. (2006). Parents’ Knowledge Level About the Picture Books They Use For Children. Hacettepe Universitesi Egitim Fakiiltesi, 31, 159-168.
    Bader, B. (1976). American Picturebooks from Noah's Ark to the Beast Within. New York: Macmillan.
    Epstein, C. C. (1991). The Art of Writing for Children: Skills and Techniques of the Craft. Hamden, Conn. : Archon Books. 2.
    Eubanks, P. (1999). Learning To Be a Connoisseur of Books: Understanding Picture Books as an Art Medium. Art Education, 52(6), 38-44.
    George, D. M. (1890) The Illustration of Books from the Serious Artist's Point of View. — I. Magazine of Art. London: Cassell and Company. 349-53. Retrieved May 3, 2009, from http://www.victorianweb.org/art/illustration/dumaurier/illustration1.html
    Gettys, C. M. & Fowler, F. (1996). The relation of academic and recreational reading attitudes school wide:A be ginning study. Tuscaloosa, Alabama: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Giorgis, C. (1999). The power of reading picture books aloud to secondary students. The Clearing House, 73(1), 51-53. Retrieved May 3, 2009, from ERIC database.
    Giorgis, C. & Hartman, K. (2000). Using picture books to support middle school curricula. Middle School Journal, 31, 34-41.
    Henry, R. & Simpson, C. (2001). Picture books & older readers : A match made in heaven. Teacher Librarian, 28(3), 23-27. Retrieved May 4, 2009, from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database.
    Karetzky, S.(1982). Reading Research and Librarianship : a History and Analysis. New York : Greenwood Press.
    Kiefer, B. Z. (1982). The response of Primary children to Picture Books. OH: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Lewis, D. (2001). Reading Contemporary Picturebooks: Picturing text. London.
    Mcevoy, George F. & Vincent, Cynthia S. (1980). Who reads and wh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0, 134-140.
    Michaelis, D.(2007)。Schulz and Peanuts: A Biograph. New York : Harper.
    Mirzoeff, N. (1998). What is visual culture? In N. Mirzoeff(Ed), The visualculture reader, 3-13. London: Routledge.
    Mirzoeff, N.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Mcfee, J. K. (1986). Cross -cultureal inquiry into education.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and Cross -cultural Research in Art Education, 4(1), 6-16
    Nikolajeva, M. & Scott, C. (2001). How Picturebooks Work.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Schwarcz, J. (1982). Ways of the Illustrator: Visual Communication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Shulevitz, U. (1980). What is a picture book? Wilson Library Bulletin, 55(2), 99-101.
    Sipe, L. R. (1998). How Picture Books Work : A Semiotically Framed Theory of Test-Picture Relationships.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29(2), 97-108.
    Stewig, J. W. (1995). Looking at Picture Books. Wisconsin : Highsmith Press.
    Sutherland, Z. (1997). Children & Books. NY :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1994).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Wolfenbarger, C. D. & Sipe, L. R. (2007). A Unique Visual and Literary Art Form: Recent Research on Picturebooks, Language Arts, 83(3), 273-280.

    二、 中文文獻
    丁文玲(2007)。發出最絢亮的光芒:文學繪本縱橫談,文訊,259,56-61。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市:五南。
    何三本(2003)。幼兒文學。台北市:五南。
    李冠瑢(1998)。兒童插畫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以圖畫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李培林(2005)。讀圖時代的媒體與受眾,北京:新華。
    杜曉苑(2005)。從文化創意產業特性初探圖文書之產製。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周世辟(2000)。圖像的勃興:一種值得重視的文化現象,圖書館論壇,20(5),13-16。
    孟樊(1999)。變臉的書--圖文書時代的來臨。出版學刊,2,23-24。
    幸佳慧(1997)。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林文寶、蔡淑娟(2003)。臺灣圖畫書發展年表。兒童文學學刊,10,212-220。
    林良(1989)。「內容」和「意味」──談兒童文學的翻譯。精湛季刊,9,73。
    林良(1995)。圖畫書的語言藝術。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1(2),37-38。
    松居直(1992)。日本圖畫書的歷程。幼兒讀物研究,17,53-54。
    林真美譯 (2005)。繪本之力。台北:遠流出版社。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煥彰(1998)。跨世紀,台灣兒童文學要怎麼走。兒童文學會訊,14(6),3。
    邱麗香(2004)。幾米繪本插畫之新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洪文瓊(2004)。台灣圖畫書發展史。台北市:傳文文化出版社。
    洪材章、錢道源、黃滄海主編(1992)。閱讀學。廣州市:廣東教育出版。
    唐一寧、王國馨譯(2006)。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裏......。台北:遠流。
    徐素霞(1996)。插畫是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獅美術,302,11-20。
    徐素霞(1998)。圖像語言藝術與純藝術之創作探討。美育,91,31-36。
    徐素霞(2002)。兒童圖畫書的圖像特質與文字表現。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徐素霞編。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景岳(2008)。從繪本閱讀族群解析看公共圖書館繪本閱讀推廣。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
    袁之琦、游恆山譯(1986)。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五南。
    郝廣才(1998) 油炸冰淇淋-繪本在臺灣的觀察。美育,91,11-18。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台北:格林文化。
    國立台中圖書館(2005)。國立台中圖書館讀者閱讀需求及閱讀型態調查。台中市:台中圖書館。
    張子樟(2007)。圖像與文字孰重孰輕-中文文本繪本化的回顧,文訊,259,50-55。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1976)。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耀仁(2007)。當文學在轉角遇見繪本!? ,文訊,259,62-66。
    曹俊彥、曹泰容(2006)。台灣藝術經典大系插畫藝術卷2:探索圖畫書彩色森林。台北市:文化總會。
    陳玉金(2003)。繪本的世界裡,你看見了什麼?。東海岸評論,176,11-17。
    陳明來(2001)。台北市公立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陳冠華(2002)。網路使用者閱讀行為之研究:以紙本式小說及電子式小說文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陳冠華(2004)。BBS使用者的小說閱讀及消費行為,國家圖書館館刊,93(1),125-166。
    陳昭吟(2000)。隱匿在色彩下的訊息--從幾米的繪本文學談起。第四屆青年文學會議研講稿。上網日期:2009年07月01日。檢自: http://www.tnfsh.tn.edu.tw/teach/chi/candy.htm#_msoanchor_1。
    陳秋萍(2007)。台灣當代繪本研究--以1998到2006年台灣出版之文學類成人繪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
    郭書瑄(2007)。插畫考 : 那個開創風格的時代與藝術大師們。台北:如果。
    陳詠絮(2006)。臺灣成人圖畫書作品消費者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陳慧紋(2004)。謝爾.希爾弗斯坦童書作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陳數恩(2007)。台灣成人插畫書圖文比例與編排形式對閱讀者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彭 懿(2007)。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台北:信誼。
    游嘉惠(2006)。從閱讀安野光雅圖畫書反思圖畫書閱讀。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黃沛文(2002)。自由時報花編副刊「自寫自畫」圖畫作品風格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黃育蓮(2005)。 繪本產製之授權與經紀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
    黃秋芳(2002)。「小說」與「童話」邊緣──從「小說童話」看「兒童」與「成人」兩大文學板塊相互靠近。兒童文學學刊,7,177-197。
    楊茂秀(2007)。重要書在這裡!楊茂秀的繪本哲學。台北:遠流。
    楊淑卿(1993)。兒童圖畫書之探討。教育研究,33,65-72。
    楊剴勛(2001)。繪本之圖文轉碼形構要素研究─以青少年對西遊記之主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楊裕隆、陳美蓉(2005)。臺灣繪本發展趨勢之初探。商業設計學報,9,101-118。
    溫彤瑋、張曉彤(2003)。野葡萄文學誌 2003繪本大集合,1(4),17-32。
    葉乃靜(1996)。公共圖書館使用者閱讀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台北市:台北市立圖書館。
    詹楊彬(1996)。最新插畫表現技法 : 插畫繪製過程圖文解析。台北:星孤。
    劉鳯芯譯(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天衛文化。
    劉滌昭譯(1995)。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台北:台灣英文雜誌社。
    劉鳳芯(2004)。1984-2000兒童圖畫書在臺灣的論述內涵、發展與轉變。兒童文學學刊,12,53-94。
    潘邦順譯(2000)。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風雲論壇。
    蔡源煌(1983)。文學的信念。台北市:時報。
    鄭明進、夏勳(1984)。插畫的認識與應用。台北市:世界文物。
    鄧美雲、周世宗(2000)。繪本創作DIY。台北:雄獅。
    冀文慧(2003)。幾米繪本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蕭昭君譯(2007)。童年的消逝。台北:遠流。
    賴素秋(2003)。臺灣兒童圖畫書理念流變。兒童文學學刊,10,1-21。
    閻蕙群、陳俐雯譯(2004)。風格 美感 經濟學:美感是生活必需,風格是銷售必要。臺北市:商智。
    駱瑩瑩(2008)。專題報導:成人繪本5號,書香兩岸,2,42-65。
    薛絢譯(2002)。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臺北市:臺灣商務。
    簡言喻(1999)。返老還童閱讀復興運動,出版情報,135,12-14。
    蘇茂生(1974)。商業美術設計/現代插畫篇。台北市:文笙。
    蘇振明(1987)。看圖、欣賞與學習-認識兒童讀物及其教育性。認識兒童讀物插畫。王家誠等著。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蘇振明(1990)。「兒童讀物插畫」的導賞教學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389-412。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期刊,91,1-10。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徐素霞編。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