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俊龍
Hsu chin-lung
論文名稱: 概念構圖融入七年級資優班生物科教學之研究
A study of concept-mapping integrated into implementing teaching biology in 7th-grade gifted class
指導教授: 王秀玲
Wang, Hsiu-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9
中文關鍵詞: 概念構圖七年級資優生生殖
英文關鍵詞: concept-mapping, 7th-grade, gifted student, reproduction concep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5下載:5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Novak於1984年提出的概念構圖作為教學策略,將其融入七年級資優班生物科「生殖」單元的教學活動,探討教學活動的實施歷程、實施成效、學生對於概念構圖融入生殖課程的態度評價以及教師於歷程的覺察與省思。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取徑進行教學實施,對象為七年級10位資優生,研究者透過概念構圖融入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經由教學省思札記、學生的概念圖作業、教學觀察評鑑、學生對於教學活動的意見調查表與訪談紀錄等多樣的方式來蒐集資料,從中分析與歸納研究結果
    。根據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概念構圖融入教學活動需先進行概念構圖教學,依據教材的特性,採以適當的融入
    方式與其他輔助資源,有助學生生殖概念的學習。
    二、概念構圖融入教學有助於學生學習生殖概念,並且促進學生瞭解教材內容、達成有
    意義的學習。
    三、學生對線上概念構圖軟體、概念構圖及其融入教學多持正向態度,肯定概念構圖的
    功能,但在應用時仍依學生學習與教材的特性而異。
    四、概念構圖融入教學需考量多方因素,雖有遭遇部分困難限制,但仍能運用相關策略
    克服。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於教學與研究方面的建議,提供教育相關人員教學與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focus on concept-mapping, a strategy brought up by Novak in 1984, which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ffects implementing reproduction conception of in a 7th-grade gifted class. Then discuss students’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 and reflection afterward.
    This study is a case study and the teaching subjects are 10 gifted students. A teaching program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Research tools include reflection journals, students' concept-map hoomework, observation assessment form,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feedback to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nterview records, a vaiety of ways to gather information to
    analyze and make an induction of the results found in this study.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ed:
    1. Concept-mapping should be taught before it was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dopting an appropriate way   
     to integrate concept-mapping with other supporting resources is beneficial to students’
     learning.
    2. The integration of concept-mapping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 will help students to learn
    reproduction conception,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in the textbook
     and learn reach meaningful learning.
    3. Most students affirm the functions and reserve positive comments toward online
     software, concept-mapping and its integration into teaching, but the application of it
     should depend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4. Various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integrating concept-mapping into teaching.
     Although some difficulties and restrictions will emerge, they could still be overcome
     byrelevant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and further study
    were put forward.

    誌謝…………………………………………………………………………………………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表次………………………………………………………………………………………...v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概念構圖的理論基礎………………………………………………………..9 第二節 概念學習與概念構圖的主要類型…………………………………………39 第三節 概念構圖教學與生殖概念內涵……………………………………………52 第四節 概念構圖融入教學的相關研究……………………………………………6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69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78 第三節 研究工具……………………………………………………………………81 第四節 概念構圖融入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8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90 第六節 研究倫理……………………………………………………………………9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概念構圖融入教學實施的歷程……………………………………………95 第二節 概念構圖融入教學實施的成效…………………………………………..141 第三節 學生在教學實施後的態度評價結果……………………………………151 第四節 教師在教學實施後的反饋………………………………………………..1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183 第二節 建議………………………………………………………………………..188 參考文獻……………………………………………………………………………….193 附錄 附錄一 概念構圖相關研究整理表………………………………………………..205 附錄二 概念構圖融入生物教學省思札記………………………………………...218 附錄三 概念構圖融入生物教學班級教學觀察評鑑表…………………………...219 附錄四 概念圖融入教學意見調查問卷……………………………………………221 附錄五 學生晤談大綱……………………………………………………………...225 附錄六 概念構圖融入教學活動設計方案…………………………………………226 附錄七 神經系統概念圖測驗………………………………………………………258 附錄八 泌尿系統概念圖繪製………………………………………………………259 附錄九 概念前測A卷……………………………………………………………….260 附錄十 概念前測B卷………………………………..……………………………264 附錄十一 概念診斷卷……………………………………………………………...268 附錄十二 學生在概念診斷卷的表現與分析結果…………………………………275

    于富雲、陳玉欣(2007)。不同知識表徵建構的學習策略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科
    學教育學刊,15(1),99-118。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1992)。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心理。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08年10月)。札根青春──從態度到專業,做準備好的人才,
    天下雜誌,410,36-39。
    方朝郁(2005)。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上的應用。教育研究,13,
    127-138。
    王文科、王智宏(200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美芬、戴維揚(2002)。新課程建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數學、健康與體育、自然與
    生活科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薌茹(1994)。概念圖教學在國中生物學習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高雄市。
    王韶霙(2002)。國中生物科資深教師教學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薰巧(2004)。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運用概念構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丘立崗、蘇照雅、張守仁、謝振奇、江桂馨、黃靜琚、許鈺玲、蕭若蘭、陳芳瑜、劉韻
    芬、潘叡如(譯)(2006)。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原著者:Donald P. Kauchak and
    Paul D. Eggen)。臺北市:學富。(原著出版年:2003)
    朱南平(2004)。國小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朱景生(2004)。以概念構圖之動態評量策略探究國小學童水的「蒸發、凝結」概念的
    概念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淑卿(2001a)。概念構圖與圖示對兒童自然科學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與學習反應之
    影響。科學教育學刊,9(1),35-54。
    江淑卿(2001b)。經驗式和統計式概念構圖對兒童的知識結構與理解能力之影響。屏東
    師院學報,14,371-396。
    全中平(1992)。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非數理系學生對概念圖學習態度之研究。台北師院
    學報,5,299-318。
    何治鈴(2002)。概念構圖與合作學習應用於綜合高中會計科目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李乙明(譯)(2004)。學習理解之多元評量(原著者:Zunker V. G. )。台北:紅葉文化。
    (原著出版年:1999)
    李咏吟(1998a)。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心理。
    李咏吟(1998b)。維高斯基(Levs. Vygotsky)的認知學說在教學的應用。教師天地,93,
    17-22。
    李欣蓉(譯)(2005)。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原著者:Karen Bromley,
    Linda Irwin-De Vitis, Marcia Modlo)。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
    李如湞(2003)。探討與分析改良式概念構圖應用於課程設計與評量之成效—以肢體障
    礙類特殊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妍儀(2004)。國中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概念構圖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秀美(2004)。概念構圖對提升國小學童說話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秀娟、張永達、黃達三(1998)。概念圖應用於國中生物教材之分析與評論──以神經
    系統為例。科學教育月刊,213,14-26。
    李博宏、王薰巧(2004)。概念構圖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之教材教法。生活科
    技教育月刊,37(2),32-47。
    李豐勝(2007)。以事例晤談法探究國小學童「生物生殖」相關另有概念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沈鴻明(1995)。國中學生神經系統之概念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彰化縣。
    宋德忠、陳淑芬、張國恩(1998)。電腦化概念構圖系統在知識結構測量上的應用。測
    驗年刊,45(2),37-56。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文化。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余民寧、陳嘉成(1996)。概念構圖:另一種評量方法。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161-200。
    余民寧、陳嘉成(1998)。排序理論在概念結構評量上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6,
    14-48。
    余民寧、潘雅芳、林偉文(1996)。概念構圖法:合作學習抑個別學習。教育心理與研
    究,19,93-124。
    余民寧、陳嘉成、潘雅芳(1996)。概念構圖法在測驗教學上的應用。中國測驗學會測
    驗年刊,43,195-212。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裕聖、曾玉村(2003)。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小五學生科學文章理解及概念構圖能力
    之影響。教育研究集刊,1,135-169。
    吳偉碩(2001)。網路合作概念構圖系統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臺南市。
    吳昆壽(2009)。資優教育概論(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吳勝福(2004)。應用概念構圖融入高職教學對學生多元智慧表現之研究:以計算機概
    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吳麗娟(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光合作用迷思概念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周佳燕(2010)。國小學生動物生殖概念及其迷思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
    洲大學,臺中市。
    邱垂昌、陳美紀、黃素琴、陳文義(1998)。應用結構化知識於會計學上之實證研究-
    概念圖之運用。教育研究資訊,6(6),14-31。
    邱垂昌、黃華山、謝佳惠(2004)。以超媒體輔助之概念圖建構教學教材之實證研究-
    以會計存貨教材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57-84。
    邱垂昌、官月緞(2003)。結構化知識圖形中概念構圖之運用-以高等會計學為例。教育
    與心理研究,26(2),355-384。
    邱喚文(2001)。利用概念圖探究國中三年級學生「酸與鹼」的概念學習(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慧玲(2003)。以概念構圖輔助學習之教學網站建置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克威(2008)。應用概念構圖理論建構語意維基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scholar.lib.ntnu.edu.tw/cgi-bin/gs/ntnugsweb.cgi?o=dntnucdr
    林人龍(1999)。概念構圖-科技認知學習的另一種方法。生活科技教育,32(11),10-19。
    林芯聿(2005)。文本改寫與教學對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科學文本的效應分析。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秀美、林永申(2001)。概念構圖在工程課程學習的實用性。黃埔學報,41,347-359。
    林伶芳(2004)。教科書和教師教學對學童「動物生殖」心智模式建構歷程的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宜利(2003)。「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
    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燕(2006)。繪本閱讀融入低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以概念構圖、低成就學生為研究
    核心及對象。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家平(2001)。國小學童光合作用概念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臺北市。
    林祖強、涂志銘、張賴妙理、鄭湧涇(2003年12月)。七年級學生對循環系統之另有概
    念研究。中華民國第十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著者:Richard E. Mayer著)。臺北市:
    遠流。
    林軍旭(2002)。國小學童電腦化概念構圖過程對構圖成果之預測(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筱雯(2002)。運用概念構圖為後設認知工具於國小二年級自然科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郁展(2003)。概念構圖在國小「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純年(1997)。概念圖對國小學童自我學習科學說明資料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達森(2003)。概念圖的理論基礎與運用實務。花蓮師院學報,17,107-132。
    林達森(2004a)。併用概念圖於國中學生合作學習歷程之研究。南華通識教育研究,2,
    39-67。
    林達森(2004b)。運用「概念構圖科學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科生物能量教學的實徵研
    究。南大學報,38(2),45-67。
    林達森(2004c)。運用「概念構圖教學法」在九年一貫課程國小階段生物能量概念教學
    與評量之實徵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2-2511-
    S-041-001),未出版。
    林進材(2006)。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林樹聲(2007)。以事例晤談法探究國小學童「生物生殖」相關另有概念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花敬凱(譯)(2009)。啟迪資優(第二版)(原著者:Barbara Clark)。臺北市:心理。(原
    著出版年:2002)
    洪綉雯(2000)。知識粹取應用於輔助概念構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臺北市。
    洪麗卿(2003)。國小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7,135-163。
    徐兆正(2002)。以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概念的概念學習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欣郁(2004)。概念構圖教學策略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及教學之研究:以國
    小中年級學童植物構造及其功能概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臺北市。
    徐享良、洪榮照、胡永崇 、陳政見、王亦榮、李乙明、杞昭安……與李永昌等合著(2003)。
    特殊教育導論(第三版)。臺北市:心理。
    時德平(2001)。概念構圖教學策略與食譜式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電與磁」的概
    念學習之比較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涂志銘(2005)。生物概念研究的分析與啟示。科學教育,56(4),24-45。
    涂志銘、張賴妙理、林秀玉、鄭湧涇(2004年12月)。探究七年級學生對人體血液循環
    的概念。中華民國第二十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之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
    梁雲霞(譯)(2002)。思考的教室:策略與應用(原著者:Shari Tishman, David N. and
    Perkins, Eileen.)。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4)
    許松樑、邱上貞、蔡長添(1990)。國中生物科概念構圖在評量上之應用研究。科學教
    育,1,95-119。
    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老師動手做研究。臺北市:遠流。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李綢(1999)。認知發展與輔導(再版)。臺北市:心理。
    陳 祥、許健將(2003)。概念圖教學在高中生物學習成效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第十九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817-82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永春(2003)。概念構圖教學策略與不同性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社會科學習成就與
    學後保留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宥儒等(譯)(2008)。教育心理學:教與學的理論與實踐(原著者:Robert J. Sternberg,
    and Wendy M. William)。臺北市:禾楓。(原著出版年:2008)
    陳俊宏(2004)。概念構圖應用於國中生活科技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俊智、郭小菁(2001)。應用概念構圖法於造形課程教學之研究。設計學報,7(1),
    1-13。
    陳建立(2009)。國中生物教科書因果類複句分析與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淑筠(2002)。國內學生自然科學迷思概念研究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得和(2004)。運用概念圖輔助學生電腦概念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淑蓉(2002)。以後設認知為基礎之動態評量(MBDA)探究國小三年級學童空氣概
    念之概念改變機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惠娟(2003)。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業勇(2001)。國小學生「動物生殖」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臺北市。
    陳裕隆(2001)。運用概念引導機制支援真實的網路探究學習環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
    21,107-128。
    陳嘉成、余民寧(1998)。以概念構圖為學習策略之教學對自然科學習的促進效果之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7,201-235。
    陳敏速、林維真(2008)。概念構圖在中小學教學上之應用,教育趨勢導報,28,131-143。
    陳慶帆、施穆穆(2007)。應用概念構圖繪製新工具:Cmap Tools於國小教學:以英文
    科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55,32-45。
    陳憲章(2002)。閱讀概念圖教學策略應用於高工立體圖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櫻代(1999)。概念構圖策略促進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08)。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與教材。取自
    http://teach.eje.edu.tw/resource/resource_SIG.php?login_type=&GID=SIG00005
    教育部(2007)。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手冊。臺北市。
    翁錦瑛(2002)。數學概念構圖教學與診斷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臺南市。
    耿筱曾(1997)。為什麼概念構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9,
    76-79。
    耿筱曾、蕭建嘉(2002)。以概念構圖的動態評量(CMDA)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地
    球運動」的概念改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5,197-228。
    張文宗(2000)。網路合作概念構圖系統的構圖權力設計對國小學童互動行為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文哲(譯)(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原著者:Robert E. Slavin)。臺北市:
    臺灣培生教育。(原著出版年:2003)
    張世忠(2003)。建構取向教學──數學與科學。臺北市:五南。
    張世忠(2010)。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俊峰(2001)。國二學生利用概念圖學習排球快攻概念的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張庭翊(2002)。運用合作式概念構圖於國一學生生物概念學習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漢宜、陳玉祥(2002)。概念構圖:有意義的學習方法與另類評量策略。教育資料與
    研究,48,51-59。
    張新仁(1993)。奧斯貝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教育研究,32,31-51。
    張新仁、邱上真、張酒雄、方吉正、莊麗娟、簡妙娟、鄭博真……與李長燦等合著(2003)。
    學習與發展新趨勢。臺北市:心理。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著 (2004) 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
    29,47-269。
    張國恩(1998)。電腦化概念構圖在科學學習上的應用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
    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7-2511-S-003-042),未出版。
    張瑞賓(1999)。具有開放式聯結語的命題式屬性化概念構圖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愛卿(2001)。放射智慧之光──布魯納的認知與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貓頭鷹。
    張賴妙理、凃志銘、鄭湧涇(2003年12月)。國一學生光合作用概念改變之研究。中華
    民國第十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郭秀緞(2003)。後設認知的理論與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研究,11,149-158。
    郭惠芳(2002)。國小四年級學童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概念改變情形之個案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郭靜芳(2005)。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教育研究,13,115-125。
    曾政清(2001)。另類評量-概念構圖之研究。建中學報,7,149-161。
    曾峰章(2001)。 發展改變國二學生另有概念之實驗教學研究-以「概念構圖融入情境
    式浮力實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玉村(2007)。鷹架概念構圖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施成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縣。
    馮瓊瑤(2004)。國小四年級學童實施概念構圖作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文聖(2003)。概念構圖應用在網路專題製作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玉佳(2003)。概念構圖與摘要策略對不同性別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黃台珠(1994)。概念圖在國中生物教學上的成效研究(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
    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3-0111-S017-015),未出版。
    黃台珠(1995)。概念圖在國中生物教學上的成效研究(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
    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4-2511-S017-003),未出版。
    黃台珠、熊召弟、王美芬、佘曉清、靳知勤、段曉林、熊同鑫(譯)(2002)。促進理解
    之科學教學(原作者:Joel J. Mintzes, James H. Wandersee and Joseph D. Novak)。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4)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俊傑(1999)。網路合作概念構圖中互動過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
    教育大學,臺南市。
    黃國慶(2006)。二階段測驗與傳統測驗在迷思概念上之效益比較──以國小植物繁殖概
    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雅彬(2003)。學生對國中自然科教科書不同知識表徵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啟翔(1998)。專業諮商員與新手諮商員在概念構圖上所呈現之知識結構的差異比較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萬居(1992)。師範學院學生的概念構圖和化學成就、科學過程技能、邏輯思考能力
    和性別相關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23,345-356。
    黃萬居(1993)。國小學生的概念構圖和自然科學學習成就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學報,24,47-66。
    黃福興(2002)。概念構圖應用於科學文章閱讀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藍億(2004)。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大一學生英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黃鴻博(1998)。概念構圖自然科教學上的運用。國教輔導,38(1),13-18。
    詹志禹主編(2002)。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新北市:正中。
    楊世麒(2002)。以概念構圖作為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水循環概念的概念改變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宜聆(2002)。國中學生「動物生殖」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臺北市。
    楊鈞媛(2007)。自然科整合教學之研究──以「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單元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季昀、楊文金(2005年10月)。圖象組織架構教學策略對國中生學習神經系統概念的
    影響。中小學數學與科學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
    葉連祺(2002)。概念構圖在教學之應用。初等教育專輯,201,29-36。
    葉豐榮(2001)。概念構圖融入國小二年級自然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天民、王美芬(2002)。概念構圖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就、學習態度級概念改變
    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專刊,119-138。
    蔡佳芳(2004)。以概念構圖評量方式探討運用改良式概念圖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典謨(譯)(2002)。濃縮課程:調整能力優異學生一般課程的全盤指引(原著者:Sally
    M. Reis, Deborah E Burns, and Joseph S. Renzuli)。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2)
    蔡慈清(2004)。利用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探討國三學生經濟概念的學習─以「政府的收入」
    概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清田、魏宗明、許朝信、吳宗雄、李光榮、柯禧慧(譯)(2002)。學習領域的課程設
    計(原著者:George J. Posner and Alan N. Rudnitsky著)。臺北市:五南。(原著出
    版年:2001)
    鄭昭明(2004)。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第三版)。臺北市:桂冠圖書。
    潘慧玲(2010)。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翰林(2012),國民中學七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臺南市。
    盧雪梅(譯)(1994)。資優兒童親職教育(原著者:J. T. Webb, E. A. Meckstroth, and S. S.
    Tolan)。臺北市:普賢王。(原著出版年:1982)
    賴育鍾(2006)。 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應用在八年級學生政府概念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俊庚(2002)。迷思概念與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文獻分析-以概念構圖和後設分析模
    式探討其意涵與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建言(2009)。「文本的改寫」與「科學語言融入教學」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神經系統單
    元的影響(未出版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美慧、洪麗卿(2001)。概念構圖與文化學習—三個不同文化脈絡之比較。九年一貫
    課程與多元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劉慶偉(2004)。概念構圖融入高職程式語言教學成效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劉麗琴(2002)。在國小融合式班級中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聽障生為
    個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薛雅惠(2000)。概念構圖在地理教學的應用。社會科教育研究,5,103-125
    蕭建嘉(2001)。以概念構圖的動態評量(CMDA)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概念改變-
    以「地球的運動」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蕭家慧(2002)。利用概念構圖的動態評量方式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光和顏色的概念
    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佳惠、黃華山、邱垂昌(2003)。應用改良式概念圖建構會計存貨教材之可行性探討。
    屏中學報,11,201-208。
    謝真華(1999)。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謝富榮(2003)。概念構圖策略與認知型態對自然科網路化教學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魏世台(1981)。奧素柏認知教學理論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魏淑卿(2003)。概念圖教學對國中生數學合作學習成效研究-以三角形三心單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羅廷瑛(2001)。「概念構圖教學課程」對國小一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
    教育資料與研究,38,29-35。
    簡文偉(2004)。網路多媒體概念構圖學習系統之建置與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顏肇容(2004)。概念構圖融入電腦輔助教學在綜合高中生物科教學之應用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蘇貞(2003)。諮商師個案概念化內涵之分析研究-概念構圖法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育慧(1999)。應用概念構圖網站輔導理化科初任教師的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昭博(1999)。利用概念圖及V圖進行國中理化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雅芳(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開花植物生長發育與繁殖」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鐘昌倫(2010)。應用合作概念構圖策略教學於國小數學科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龔僑立(2007)。合作學習、電腦概念構圖與學習風格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生
    物繁殖概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Ausubel, D. P. (1968). 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 New York: Grune and
    Strattion.
    Ausubel, D. P. (1977). Ego Psycology and Mental Disorder: A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Psychpatheology. New York: Grune and Strattion.
    Ausubel, D. P. (197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Vol.2).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Ausubel, D. P. (2000). The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Knowledge: A Cognitive View.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lisher
    Bodrova, E. & Leong, D. J. (1996). Tools of the mind.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Daniels H. (2008). Vygotsky and Research. London, England: Routledge
    Driver, R., Asoko, H., Leach, J., Mortimer, E., & Scott, P. (1994). Construct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the classroom. Educational Research, 23(7). 5-12.
    Fisher, K. M., Wandersee, J. H. & Moody, D. E. (2000). Mapping biology knowledg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lisher.
    Gagné, R. M.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elman, R. & Baillargeon, E. E. (1983). A review of some piagetian concepts. In J. H. Flavell
    and E. M. Markman(Ed.). Handbook of child development(4th ed.). New York: Wiley.
    Halmiton, R., & Ghatala, E. (1994).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Neimark, E. D. (1975).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during adolescence. In F. D. Horowitz(Ed.),
    Re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4t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ovak, J. D. & Gowin, D. 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London, England: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Novak, J. D. (1990). Concept maps and vee diagrams: Two metacognitive tools to facilitate
    meaningful learning. Instructional Science, 19, 29-52.
    Okebukola, P. A. (1992a). Can good concept mappers be good problem solvers in scienc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2(2), 113-129.
    Okebukola, P. A. (1992b). Attitude of teachers towards concept mapping and vee diagraming
    as metalearning tools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Research, 34(3), 201-21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