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董家珮 |
---|---|
論文名稱: |
《字彙》音系研究 Phonological Study on the Phonetic Notes as Recorded in Dictionary Tz-Huei |
指導教授: | 吳聖雄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8 |
中文關鍵詞: | 字彙 、梅膺祚 、宣州片 、吳語 、洪武正韻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2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字彙》是明代宣城梅膺祚的著作,其〈凡例〉中提到編纂時參考了《正韻》、《篇海》、《韻會》及《說文》等書,本文對其主要注音來源《洪武正韻》進行注音的比較,歸納襲用與不襲用《正韻》的模式,並進一步由比較中推論作者不襲用的原因及與現代吳方言比較。
本文挑出所有不襲用《正韻》的注音,從中古音來觀察調整前後的注音,進行音類特色的歸納,另外,為了修正找出來的注音只能顯示片斷的特色而非音韻系統的缺點,本文在聲母上再與現代方言及古代文獻做旁證,推敲從合與從分的可能。韻攝方面則與《正韻》原本的音韻系統比較,以比較下的特色調整原本《正韻》的系統。
一、 在注音比較上,其常例為:
(一) 注音襲用的部份,多以《正韻》同一反切底下的同音字為群組,整群字在《字彙》中皆與《正韻》反切相同,直音多以《正韻》首字為相配直音,相配「某某聲」則多因《字彙》被切字即《正韻》首字之故。
(二) 注音不襲用的部份,也多以《正韻》同一反切底下同音字為群組,整群字在《字彙》中皆一同調整注音。
二、 由比較得出的音韻特點,主要為:
(一)聲母:
1、非敷相混,奉母與微母、並母相混
2、泥娘母細音與疑母相混
3、知照莊三系相混,少數莊系與精系相混
4、從邪相混
5、日神禪相混
(二)韻攝:
1、入聲韻尾弱化
2、鼻音韻尾相混
3、山咸相混
4、曾梗臻深相混
5、舌尖元音形成
這些特色大多與現代吳語宣州片(即作者的方言)的音韻特徵相合,顯示《字彙》改易層的時音價值。
〈一〉 古籍
字彙十二卷首卷一卷末卷一卷十四冊
〔明〕梅膺祚,〔明〕萬曆乙卯(四十三年,1615),江東梅氏原刊本。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
字彙
〔明〕梅膺祚,〔清〕康熙戊辰(二十七年)靈隱寺本。收於《字彙 字彙補》,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
字彙十二卷
〔明〕梅膺祚,寶綸堂重鐫本。收於《續修四庫全書》,據華東師範大學藏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本廣韻
〔宋〕陳彭年等重修、〔民國〕林尹校訂,張士俊澤存堂本。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十版,1976年初版。
集韻
〔宋〕丁度等編,據上海圖書館述古堂影宋鈔本影印。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
宋本說文解字
〔漢〕許慎 記 〔宋〕徐鉉等校定,上海涵芬樓據日本岩崎氏靜嘉堂藏本影印,收於《景印四部善本叢刊》第一輯。臺灣:商務印書館。
古今韻會舉要
〔元〕熊忠 舉要、〔元〕黃公紹 編輯,〔清〕光緒九年十月淮南書局重刊。 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90年7月再版。
洪武正韻
〔明〕樂韶鳳等,四庫全書影本。收於《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六十一冊》,安徽教育出版社。
洪武正韻彙編
〔明〕周家棟輯,明萬曆刻本。收於《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六十二冊》, 安徽教育出版社。
重刊詳校篇海
〔明〕李登。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重訂直音篇
〔明〕章黼 吳道長重訂。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康熙字典
〔清〕張玉書、陳廷敬等編,康熙年間刊本。收於《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七、八、九冊,安徽教育出版社。
梅氏詩略
〔清〕梅清 輯定。
宛雅初編八卷 二編八卷 三編二十四卷
〔清〕梅鼎祚 輯 施念曾、張汝霖補輯(初編)
施閏章 蔡蓁春 輯 施念曾、張汝霖補輯(二編)
施念曾、張汝霖 輯(三編)
,首都圖書館藏清乾隆十四年西陂草堂刻本,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373冊。
鹿裘石室集
〔明〕梅鼎祚 撰,據山西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三年玄白堂刻本,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青泥蓮花記 十三卷
〔明〕梅鼎祚,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253冊。
安徽省.宣城縣志(一),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654號》,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85年,3月)。
〈二〉 專書
趙元任
1956 《現代吳語的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此本為據1928年原版本的影本,此書1935年曾再版。)
孟慶惠
1961 《安徽方音辨正》。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7 《安徽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王力
2007 《漢語史稿》(重排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6月新1版)
2006 《中國語言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4年曾在香港:中國圖書刊行社出版)
2008 《漢語語音史》。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董同龢
1983 《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姜文奎
1987 《中國歷代政制考》。台北:國立編譯館。
胡樸安
1988 《中國文字學史》。台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初版)
劉葉秋
1984 《中國字典史略》。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竺家寧
2004 《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1年11月初版)
張治安
1992 《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耿振生
1998 《明清等韻學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
呂瑞生
1994 《歷代字書重要部首觀念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韻珊
1994《《韻法直圖》與《韻法橫圖》音系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榮汾
1996 《字彙俗字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權淑榮
1999 《《書文音義便考私編》音系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瑞生
2000《《字彙》異體字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袁家驊
2001 《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北京:語文出版社。(第一版為1960年,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葉寶奎
2002 《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
侯精一
2002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甯忌浮
2003 《洪武正韻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漢語韻書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魯國堯
2003 《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蔣冰冰
2003 《吳語宣州片方言音韻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宋志培
2004 《宣城方言語音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哈達
2004 《《字彙》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石佩玉
2004 《《聲韻會通》音系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梅曾亮
2005 《柏梘山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新雄
2007 《聲韻學(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
張小燕
2005 《宣城方言詞匯比較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葛欣榮
2006 《宋清之際宣城梅氏家族研究》。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孫宜志
2006 《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安徽:黃山書社。
陳雅萍
2007《《字彙》反切音系研究》。台灣: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永安
2007 《明清皖南方音研究》。北京:商務出版社。
巫俊勳
2007《《字彙》編纂理論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原2001年輔仁大學博士論文)
龐貴聰
2007《《字彙》引《說文》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蕭幸茹
2007《《音韻正訛》的音韻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簡汎純
2010《《太古元音》音系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三〉 期刊論文
應裕康
1962 〈洪武正韻反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99-150
1970a〈洪武正韻聲母音值之擬訂〉,《中華學苑》6:1-35
1970b〈洪武正韻韻母音值之擬訂〉,《許詩英先生六秩誕辰論文集》275-299台北: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研究室主編。
王健庵
1980 〈梅膺祚和他的《字彙》〉,《江淮論壇》1:116-118。
鄭錦全
1980 〈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書目季刊》14-2:77-87。
張琨
1983 〈漢語方言中鼻音韻尾的消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4-1:3-74。
鄭張尚芳
1986 〈皖南方言的分區(稿)〉,《方言》1:8-18。
孟慶惠
1988 〈皖南銅太方言與吳語的關係〉,《吳語論叢》315-321 。
趙日新
1989 〈安徽績溪方言音系特點〉,《方言》2:125-130。
2008 〈安徽省的漢語方言〉,《方言》4:361-368。
竺家寧
1991〈近代音史上的舌尖韻母〉,《聲韻論叢》第三輯:205-221。
楊載武
1993 〈《重刊詳校篇海》管見〉,《辭書研究》4:112-119。
蔣冰冰
1995〈宣州片吳語入聲演變的方式〉,《吳語研究》101-103。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2000〈宣州片吳語古全濁聲母的演變〉,《方言》3:243-249 。
謝美齡
1995〈《說文》與《字彙》分部淺探〉,《興大中文學報》8:285-304。
古屋昭弘
1998〈《字彙》與明代吳方音〉,《語言學論叢》20:139-148。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聖雄
1999〈張麟之《韻鏡》所反映的宋代音韻現象〉,《聲韻論叢》第八輯:245-274。
巫俊勳
1999〈字彙檢字收字原則探析〉,《林炯陽範生六秩壽慶論文集》。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2002〈《字彙.辨似》探析〉,《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55-374。台北:萬卷樓。
蕭惠蘭
2002〈《字匯》再評價〉,《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29卷第5期。
高永安
2003〈《字彙》音切的來源〉,《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1期37-41。
2005〈宣城方言聲調的早期形式〉,《中州大學學報》第22卷第1期 59-64。
2008〈明末宣城詩人用韻考〉,《語言科學》總35期:415-424。
2008〈談明末徽州方音〉,《中國語文》總324期:208-215。
林慶勳
2003〈論字彙的韻母特色〉,《第八屆國際暨第二十一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41-268。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另收於《聲韻論叢》14:67-89,台灣:學生書局)
2005〈明清韻書韻圖反映吳語音韻特點觀察〉,《第九屆國際暨第二十四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A5:1-19。台中:靜宜大學中文系。(另收於《聲韻論叢》14:91-112,台灣:學生書局)
2006〈論《字彙》的聲母特色〉,《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1-129。台北:師大國文系。
吳瑞文
2004〈覃談有別與現代方言〉。《聲韻論叢》第十三輯:147-186。台灣學生書局。
徐金娟
2008〈梅膺祚的《字匯》與明代的漢字規範〉,《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8卷第6期。
童琴
2008〈《洪武正韻》小韻校勘札記〉,《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期:55-58。
2009〈《洪武正韻》所反映的濁音清化現象〉,《語言研究》第29卷第1期:24-26。
高龍奎
2009〈《洪武正韻》反切校勘記〉,《安徽文學》第11期: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