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聖心
論文名稱: 從個人學習到公共參與的轉化歷程--以永和社區大學公共性社團學員為例
指導教授: 鄭同僚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社區大學公共參與公共性社團轉化歷程
英文關鍵詞: Community University, Public Participation, Transform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0下載:6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決定以「公共參與」作為研究的主題,看似偶然卻又必然,其所表徵的正如我這一路行來的生命轉化歷程。尤其,從1990年參與社會運動到現在,公共事務的參與,更啟動了我生命中一扇重要的門扉。其中,最讓我感受深刻的,莫過於近身參與了許多人「努力成為具主體性(subjectivity)」的轉化歷程。
    本研究即是建立在對「成為一個人」的「自我實現及其超越」之根本關懷上,希望可以引發出更多「人」的可能性,以及對「人」的信心,匯聚出更多正向的力量。
    在強調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的現代社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讓個人從自我成長需求的私領域,進入對公共事務的關懷和著力?社區大學作為一以「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為目標的成人學習機構,在社區大學運動近七年的實踐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具體的作為,成功地引發了學習者從私領域進入公共領域?
    永和社區大學自創校以來便設置了15個公共性社團,若干參與公共性社團的核心學員,在其參與過程中,經歷了從個人學習需求邁向公共參與的轉化歷程。本項研究將建構這項轉化的歷程階段,指出影響「轉化」發生的關鍵性因素,並進而提出對社區大學辦學的具體建議。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1. 建構從「個人學習」到「公共參與」的轉化歷程模式。
    2. 指出影響「轉化」發生的因素。
    3. 提出對社區大學辦學的具體建議。

    Th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and development is strongly emphasized nowadays. It becomes a challenge for us to effectively make the individual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public affairs. As a kind of adult learning institution, the movement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ies in the past seven years has been aiming at ‘liberating knowledge’ and ‘building the civil society’. Do they have developed any concrete practice successfully bring the learner from the private realm to the public realm?
    In Yunghe community university, there has been established 15 student associations exclusively focusing on public issues from the start. There are some core members of these associations who have undergon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ndividual need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during their participation. This research will construct the process of these transformations and identify the essential factors for the initiation of this kind of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research will submit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第一章 寫在論文研究之前 p1 第一節 為什麼我對這個「議題」情有獨鍾? 第二節 從她/他們的自我實現開始… 第三節 我的關注和研究提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p5 第一節 成人為什麼要學習? 第二節 「自我實現」作為人存在的價值 第三節 學習與自我實現的關係 第四節 轉化學習:自我實現的歷程 4-1 Mezirow的轉化學習理論 4-2 Freire的「意識化」過程 4-3 轉化學習的理論基礎 4-4 關於轉化學習歷程的一些研究 4-5 成人教育者如何促進轉化學習的發生 第五節 從個人到公共 5-1 個人、公眾與公民 5-2 私領域、公共領域與公領域 5-3 公共參與和公民參與 5-4 社區大學作為公共領域的實踐場域 5-5 小結 第三章 我如何進行這個研究 p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她/他們是誰—研究對象 第三節 資料蒐集 3-1 深度訪談 3-2 內部文件資料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論文撰寫過程 第五節 研究進行階段與期程 第六節 研究限制 第四章 從學習到參與—她/他的轉化歷程 p41 第一節 六位深度訪談對象的個人背景分析 第二節 G的學習與轉化歷程 2-1 建構G「學習歷程」的文本敘述 2-2 建構G「轉化歷程」的結構敘述 第三節 B的學習與轉化歷程 3-1 建構B「學習歷程」的文本敘述 3-2 建構B「轉化歷程」的結構敘述 第四節 D的學習與轉化歷程 4-1 建構D「學習歷程」的文本敘述 4-2 建構D「轉化歷程」的結構敘述 第五節 L的學習與轉化歷程 5-1 建構L「學習歷程」的文本敘述 5-2 建構L「轉化歷程」的結構敘述 第六節 F的學習與轉化歷程 6-1 建構F「學習歷程」的文本敘述 6-2 建構F「轉化歷程」的結構敘述 第七節 U的學習與轉化歷程 7-1 建構U「學習歷程」的文本敘述 7-2 建構U「轉化歷程」的結構敘述 第五章 成為自己—一個對轉化歷程的分析 p89 第一節 學習動機與學習行動 1-1 參與學習的動機 1-2 持續學習的原因和條件 第二節 從「個人學習」到「公共參與」的轉化歷程分析 2-1 轉化前、後的「自我認知圖像」 2-2 轉化前、後的「與社會連結行動」 2-3 轉化歷程中「性別」面向的一些觀察 第三節 一個必要的外在條件--社區大學的公共領域性格 3-1 永和社區大學的「公共性格」特徵 3-2 促發公共參與的實踐場域--公共性社團 第四節 從「個人」到「公共」的轉化歷程模式建構 4-1 「自我認知圖像」的改變是轉化歷程的必要階段 4-2 由個人而公共的轉化歷程必須發展出「與社會連結行動」 4-3 建構從「個人」到「公共」的轉化歷程模式 第六章 代結語—一個運動參與者的自我反省 p127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第二節 在前進的道路上--社區大學還可以做些什麼 第三節 對美好社會的想像和追求 參考書目 p137 附錄 p141

    陳保朱(譯)(2002)。大江健三郎著。為什麼孩子要上學。台北:時報。
    方永泉(譯)(2002)。Freire, P.著。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
    江明修、陳定銘(2001)。非營利組織與公民社會之建構--以社區大學運動為例。社會文化學報,12,15-43。
    永和社大大學報(2003),第12期。永和社大校務處編印。
    宋文里〈譯〉(1990)。Carl R.Rogers著。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台北:桂冠。
    李丁讚等著(2004)。公共領域在台灣 : 困境與契機。台北 : 桂冠。
    李天健(2005)。公共參與中的自我超越。永和社區大學第13學期公共性社團聯合課程講義資料。
    李素卿(譯)(1996)。Patricia Cranton著。了解與促進轉化學習—成人教育指南。台北:五南。
    李素卿、游恆山(譯)(1997)。Philip G. Zimbardo, Richard J. Gerrig著。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沈樹華(1998)。哈伯瑪斯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理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乃德(2004)。搜尋民主公民—社團參與的理論與實際。收錄於李丁讚主編,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
    孟祥森(譯)(1993)。Fromm, Erich著。愛的藝術。台北市 : 志文。
    林火旺(1994)。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通識教育季刊,1(1),35-52。
    林勝偉(2000)。公民社會的自主性原則及其組織條件。政治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侯佳惠(2002)。成人學習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高歆怡(2002)。女性意識知覺及轉化歷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秀雄(主編)(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師大書苑。
    張素真、吳寧馨(2000)。跳出學園的圍牆。收錄於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編,台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二)。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出版。
    張德永(1995)。「被壓迫者教育學」之理論譯介。成人教育輔導季刊,2。頁9-16。
    曹衛東等(合譯)(2002)。Jurgen Habermas著。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臺北市 : 聯經。
    許文傑(2000)。「公民參與」的理論論述與「公民性政府」的形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4,65-97。
    陳明蕾(1999)。一個新的學習典範:觀點轉化學習理論。成人教育學刊,3,1-31。
    結構群(編譯)(1991)。Maslow, A. H. 著。動機與人格。台北市:結構群。
    黃武雄(1994)。童年與解放。台北:人本。
    黃武雄(1999)。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通案。第一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大會手冊。台北。
    黃武雄(2003)。學校在窗外。台北:左岸。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深耕(2003)。以馬濟洛(Mezirow)的轉化學習理論來看教師專業成長。教育資料與研究,54,124-131。
    楊惠君(譯)(2004)。Sharan B. Merriam & Rosemary S. Caffarella 著。終身學習全書—成人教育總論。台北:商周。
    楊振富(譯)(2002)。Peter Senge著。學習型學校。台北 : 天下遠見。
    劉阿榮、林麗菊(2000)。當前台灣公民教育的三種典範述評。公民訓育學報,9,103-127。
    蔡秀媛(2002)。轉化學習之理論與應用。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389-403。
    蔡佩君(摘譯)(1994)。Charles Taylor著。市民社會與公共文化。當代,100,30-38。
    Arkoff, A. (1980). Psychology and personal growth. Boston: Allyn and Bacon.
    Aslanian, C. B. and Brickell, H. M. (1980). Americans in transition: Life changes as reasons for adult learning.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Barber, B. (1984).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Daloz, Laurent A(1986).Effective teaching and mentoring. San Francisco, Calif. : Jossey-Bass.
    Henry,G. T.& Basile,K.C.(1994).Understanding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formal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Forester J. (1987). Confronting values in policy analysis : the politics of criteria. Newbury Park,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Lindeman,E.(1962). The meaning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Harvest House.
    Malcolm S. Knowles (1980) .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 from pedagogy to andragogy. Chicago : Association Press : Follett Pb. Co.
    Malcolm S. Knowles (1990). The adult learner : a neglected species. Houston : Gulf Pub. Co.
    Mezirow, Jack(1978).Education for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Center for Adult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New York.
    Mezirow, Jack (1991). Transformative dimensions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Mezirow, Jack. and Associates (2000). 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 theory in progres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ller,H.L.(1967).Participation of adults in education:A force-field analysis. Boston: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s, Boston University.
    Rosenblum,Nancy.(1989). Liberalism and the moral lif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ahakian,W.S.(1976).Introduction to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Chicago :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 Co.
    Smith, R. M. (1982). Learning how to learn: Applied learning theory for adults. Chicago: Follett.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