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旭原 Liu,Shu-Yuan |
---|---|
論文名稱: |
社教機構(1998~1999)國畫教學與學習現況調查研究 |
指導教授: |
黃光男
Huang, Kuang-Nan 王國川 Wang, Kuo-Ch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71 |
中文關鍵詞: | 社教機構 、國畫教學 、國畫學習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社教機構(1998~1999)國畫教學與學習現況調查研究
摘要
藝術研習課程是社會藝術教育實施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社會藝術教育的推展上有具有一定的地位與功能。因此如何藉由透過社教機構的社會藝術教育,能得以宏揚中華文化,增進國民的文化陶冶,提高國民的生活素質與涵養。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教機構國畫教學與學習現況,教學現況方面,教師教學項目分為: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師國畫欣賞教學。學習現況方面,學生學習項目分為:學生學習現況、學生學習需求、學生滿意度和學生國畫欣賞學習現況。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問卷調查之研究工具為自編之「社教機構國畫教學現況調查問卷」、「社教機構國畫學習現況調查問卷」兩種。研究對象設定為社教機構之社會教育館,採用普查的方式,以參加社會教育館國畫研習課程之全體教師與學生,做為調查問卷施測的對象。調查問卷所回收之資料,採用次數分配、百分比、中位數和無母數單因子變異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之分析。本研究所獲得之結論如下:
一、 教師專業知識與態度方面良好。
二、 「應具有任教科目的專長」、「具有鼓勵成人學習的特質」、「具有成人教育的經驗」是國畫研習班的教師應具備的資格。
三、 教師教學內容以「國畫創作」、「國畫欣賞」佔多數;在輔助教材的使用上,以「畫冊」、「圖片」佔多數;關於學生的國畫作品處理方式則是以「修改」佔多數;教師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以「示範法」佔多數。
四、 「與生活結合,增進審美的能力」、「培養國畫欣賞能力」是國畫課程配合時代潮流所應著重的方向。
五、 「上課時間不夠」最常是教師無法施行國畫欣賞教學的原因;「圖片」是教師實施國畫欣賞教學最多的使用方式。
六、 「自編教材」教師實施國畫欣賞教學的教材最常來源。
七、 「培養興趣」、「增加藝術涵養」、「調劑生活」是國畫研習班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
八、 「臨摹」是教師上課時最常採用的教學方式;採用臨摹方式教學時使用的教材,是以「老師的教學稿」佔多數。
九、 學生學習成果符合社會教育館藝術教育的重點。
十、 「教學方式」是學生認為國畫研習班之教學,最重要的部份;「老師能送畫」是學生認為在國畫研習班之教學過程中,最不重要的部份;「教學方式」是學生認為國畫研習班的教學,最滿意的項目。
十一、 師採用的教學方式、教材選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程度。
十二、 學生就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及就課程整體而言,對於國畫研習課程感到滿意。
十三、 「老師的作品」、「同學的作品」是學生在國畫研習班中,最常欣賞的國畫作品。
十四、 「與國畫創作一起進行」是學生在上國畫研習班時,所希望的國畫欣賞的進行方式;「講述法與討論法同時使用」是學生希望國畫欣賞使用的方法。
十五、 若是單獨開設國畫欣賞課程,學生會報名參加者,超過半數。
基於文獻探討及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高社教機構國畫教學與學習品質與規劃國畫課程,以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供參酌。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方豪(民41):嘉慶前西洋畫流傳我國史略。大陸雜誌5卷3期。
王五福(民87):邁向二十一世紀美術教育之願景─一位中學美術教師之理念與建言。21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市。
王文純(民75):美術鑑賞教育理論研究及近三十年來我國初級(國民)中學美術鑑賞課程之評析。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秀雄(民78):世界藝術教育簡史。美育雙月刊78年,頁3。
王秀雄(民82):社教機構(美術館)美術鑑賞教育的理論與實際研究,臺灣省加強社會美術欣賞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王秀雄(民87):美術批評與美術史教學的異同。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受之(民86):未來的藝術教育。藝術家十一月專輯,頁248~249。
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民80):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技藝研習班改進方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所。
立法院藝術教育法草案評估小組(民84): 藝術教育法草案評估報告。台北市: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
朱光潛(民63):克羅齊哲學評述。台北市:正中書局。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72):我國社會教育館的現況及改進途徑。台北市。
何懷碩(民75):待看千尺舞霜風-現代中國畫發展中的觀察與省思。中國時報,民國75年8月28日。
吳梅嵩(民82):無時不欣賞,舉目皆藝術;談藝術的欣賞與接觸。炎黃藝術第43期,頁19。
吳憲生(民87):留學風潮對中國畫的影響─兼談林風眠對中國畫的貢獻。21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市。
呂清夫(民76):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李善馨(民71):怎樣畫國畫。台北市:學海出版社。
李義弘(民80):談藝錄第二集─民國以來中國水墨畫技巧之探索。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沈揆一(民87):水墨畫的發展趨勢與前景。21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市。
周士心(民75):國畫技法概論。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奈思比‧奧伯汀合著 尹萍譯(1990):2000年大趨勢。台北市:天下出版社。
林右正(民87): 視覺藝術與美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現代藝術理論與展演及其對師資培育的啟示。主辦:國立屏東師院。指導單位:教育部。
林玉山(民44):現代國畫應實踐六法論。聯合報,民44年1月17日。
林玉山(民67)談國畫寫生的重要性。藝海雜誌2卷7期。
林田壽(民80):國小國畫教學之現況調查與其理論基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論文。
林勝義(民81 ):省市社教館成人教育功能之規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
林勝義(民85):社會教育機構的經營與管理。社會教育年刊,中國社會教育學會。
林勝義、邱天助、吳婉如、陳孝慈、劉婉珍(民81):省市社會教育館成人教育功能之規畫研究。台北市: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林磐聳(民73):創造性美術教育之研究。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崑(民64a):中國畫論類編。台北市:華正書局。
俞崑(民64b):中國繪畫史。台北市:華正書局。
姚旦(民85):讓傳統再生,談中國繪畫創作。國教之聲:第30卷第2期,頁50。
施炳煌(民80):談美國美術教育思想之發展。國教之友,42卷第四期,頁38。
施炳煌(民82):師院應屆畢業生對美術教育體認之研究。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克敏(民52)國畫六法。台北市:歐亞出版社。
胡夢鯨(民84):成人教育專業化與師資培育的展望。成人教育雙月刊24期,頁9~7。
凌嵩郎(民84):1995年台灣地區藝術教育研討會-大專藝術教育及校園藝文活動論文集。
孫亢曾(民 79 ):教育概論。台北市:正中書局。
孫邦正(民79):教育概論。台北市:商務書局。
袁金塔(民76):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馬相伯(民81):中國水墨畫法。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馬壽華(民44):國畫不應走的方向。聯合報,民44年1月17日。
高千惠(民84):公眾品味與藝評的教育功能。雄獅美術267期,頁22~25。
高木森(民83):玉骨冰清─從王冕的畫看元代墨梅兼論中國畫之寫實、寫真與寫意。美育雙月刊第52期,頁6~7。
健生(H.W.Jason)原著,曾堉、王寶蓮合譯(民70):西洋美術史。台北市:幼獅文化。
國立編譯館(民69):教育概論。台北市:正中書局。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6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正中書局。
崔詠雪(民81):中國藝術欣賞與自然觀。社教資料雜誌162期,頁4。
張全成(民78):從鑑賞教學的增強,談美術教育的多元功能與目標。美育雙月刊78年,頁5~6。
張全成(民81):從鑑賞教學的增強,談美術教育的多元功能與目標,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35週年館慶特刊。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頁106~109。
張俊傑(民80):團結一致,開創國家美好前程─中華民國八十年美術節感言。美育雙月刊第11期,頁2。
張俊傑(民82):提昇大眾審美品味之研究。美育雙月刊34期,頁1~5。
張翠蓉(民84):示範法與實作練習法在成人教學上的應用。有效的成人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民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4):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5):國立社會教育機構業務統計年報民85年。台北市:教育部。
梁秀中(民80):如何增強藝術欣賞教育─增加文化人口提昇民眾藝術欣賞興趣及能力。社教資料雜誌155期,頁1。
許仁圖(民64):中國畫論類編。台北市:河洛書局。
郭振昌(民70):成人教育理論與社會教育工作督導技術。社會建設。
郭禎祥(民79):談藝術鑑賞教學與評量的某些理論與實務。師大學報第35期,頁312~315。
郭禎祥(民80a):又見魯冰花─訪美術教育家郭禎祥博士。美育雙月刊11期,頁3~4。
郭禎祥(民80b):追求精緻的藝術教育-DBAE-(下)。美育雙月刊13期,頁33。
郭禎祥(民80c):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市:文景書局。
郭禎祥(民81):美國學校的藝術與美感教育─學校美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研究論文與研討計錄。
郭禎祥(民82a ):中美兩國藝術鑑賞領域實施現況之比較研究之一。美術教育雙月刊82年,頁11~13。
郭禎祥(民82 b):當前我國國民美術教育的新趨勢。台北市:台灣師大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陳兆復(民 62 )中國畫研究。台北市:丹青圖書公司。
陳英文(民77):以艾斯納「學術本位的藝術教育」之理論探討「案頭的國畫教學」之價值。國教天地77期,頁74。
陳朝平(民87):視覺藝術與美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培養表現者的美術教育,教學實例介紹和理念的探討。主辦:國立屏東師院。指導單位:教育部。
傅抱石(民74):中國繪畫理論。台北市:里仁書局。
傅抱石(民74):徐悲鴻,中國畫改良論。近代中國美術論集,第五集。
黃壬來(民77):幼兒藝術造形教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黃壬來(民82):社會美術教育的理論基礎與未來發展取向。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黃壬來(民86):美勞知能與情意的內涵及教學。國教天地123期,頁5。
黃任來(民82):社會美術教育的基礎與未來發展取向,臺灣省加強社會美術欣賞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黃光男(民72):談國畫表現的方法。國魂:447期,頁69。
黃光男(民77):現代水墨創作的趨向。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光男(民80):美術館行政。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民81):藝海微瀾。台北市:允晨文化出版社。
黃光男(民82):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光男(民84):出席CIMAM國際美術館會議報告文件─台灣當代藝術發展及其面貌。現代美術59期,頁4。
黃光男(民86a):中國水墨畫欣賞。台北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黃光男(民86b):花鳥與中國文化。自然與文化研討會。
黃光男(民88):水墨畫發展環境與時機。未出版。
黃貞惠(民64):水墨畫探原。台中市:青峰。
黃富順(民84):成人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及教學原則。有效的成人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宗坤(民84):台灣光復後四十年間國畫寫生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楊國賜(民76):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國賜(民85):成人教育發展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葉朗(民75):中國美學史大綱。台北市:滄浪出版社。
虞君質(民82):藝術概論。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詹前裕(民81a)彩繪山水。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詹前裕(民81b)彩繪花鳥。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褚應瑞(民64):成人教育。台北市:正中書局。
劉文潭(民77):現代美學。台北市:商務書局。
劉坤富(民81):臺灣省立美術館美術教育活動概況。博物館學季刊6卷1期,頁32。
劉振源(民82):我對艾斯那美術教育理論的看法。美育雙月刊82年,頁31。
劉國松(民44):目前國畫的幾個問題。文藝月報,民44年6月15日,頁8。
劉國松(民79):我的思想歷程。現代美術第29期,民79年4月,頁21。
劉國松(民80):談藝錄第二集─中國現代水墨畫未來之發展趨勢。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劉國松(民87):二十一世紀東方繪畫的新展望。21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市。
劉豐榮(民75):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書局。
劉欓河(民79):教育部79年藝術教育研討會-社會藝術教育組第四次分組討論列席發言。
蔣勳(民81):一九九二水墨畫創新展。序─「水墨曾經是一種格命」。台北市:市立美術館。
蔡茂松(民78):國畫教學研究。台南:供學書局。
蔡靜芬(民81):台北市立美術館美術教室現況分析及未來展望。現代美術44期,頁60~61。
鄭定國(民80):臺灣省社教機構。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鄭昶(民48):中國畫學全史。台北市:中華書局。
鄧運林(民75):成人教育課程發展理論。高雄市:文復圖書出版社。
賴素華(民84):成人教學原則與技巧。有效的成人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聯合晚報(民87a):老人大學報名,熱滾滾。聯合晚報87,9/15;12版。
聯合晚報(民87b):社區大學報名爆滿。聯合晚報87,9/20;12版。
羅美蘭(民82):美術館觀眾特性與美術鑑賞能力關係之研究。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志徹(民82):欣賞的真諦。炎黃藝術第43期,頁16~17。
顧炳星(民83):藝術概論與欣賞。中等教育45卷5期,頁62。
二、 英文部份:
Clark,G.A.(1984).Education Artistically Talented Students.Syracuse University.
Efland, A. D.(1995).The spiral and the lattice:changes in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with implications.Studies in Art Education,36(3),134~153.
Eisner,E.W.(1972).Education Artistic Visionm.New York:W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Ho,A.P.(1998).FROM GENTRY TO─GLOBALLIZATION:MODERNIZATION’S IMPACT ON CHINA’S ART EDUCATION.21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市。
Johansen,P.O.(1978).An Art Apprecia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for Visual Aesthetic Education.Indiana University Ed.D.
Mann,D.A(1979).Architecture, Aesthetics and Pluralism:Thories of Taste as a Determinant of Architecture Standards,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120(3).
Smith,R.A.(1985).A Right to the Best: Or once More, Elitism Versus Populism in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126(3).
Wain,K.(1987).Philosoghy of lifelong education.London:Croom He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