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貝仁貴
Pui, Jin-Kui
論文名稱: 特教學校高職畢業生運用福利服務之研究
指導教授: 邱滿艷
Chiu, Man-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復健諮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智能障礙畢業生特殊教育學校福利服務
英文關鍵詞: graduate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special education high school, Welfare Servi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6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北部某特殊學校五位畢業生的家長為研究受訪對象。研究者擬從智能障礙畢業生及其家庭的角度,深入瞭解其對福利服務需求與使用的情況,探討其尋求並使用福利服務的歷程,本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智能障礙畢業生的需求是非常個別化、全面性、且延續性的。而背負著長期照顧的心理壓力家長,亦期望被同理,並獲得自我充實與專業訓練的機會,同時也能獲得多元轉銜訊息與服務管道。
    二、家長普遍認為資源「不足、不均、不符」,相關服務系統間的橫向聯繫亦缺乏一個統整的、主動的服務機制。
    三、在子女畢業前早有規劃的家長,會有較充裕的時間來處理子女畢業後的問題。而家長的教育程度、社經地位似乎有助於資源的取得與困難的排除,亦比較希望獲得服務更勝於經費補助。
    研究者依據研究的結論提出建議,以作為學校、家長、政府相關單位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Research of the Graduate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Employ the Welfare Service in Special Education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er adopt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process which is how to search for and how to employ the welfare service by the parents who have the graduate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from special education high school in Northern Taiwan. Five parents were invited to be co-researchers in this study.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the view of the graduate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their parents. The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graduate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re very individualized, diversified, and constant in welfare service. On the one hand, the parents expected that their stress result from taking care of their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could be empathized by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expected to get the opportunities to enrich the knowledge an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transition program, such as from school to institution, or workplace.
    2. Generally speaking, the parents who have the graduate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ought that the resource in welfare service is insufficient, uneven, and unmatched. Also, they considered that association among the service institutes was lack of an effective and integral communication for providing the services.
    3. The parents who have the graduate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tended their children to manage their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y seem to get more time to deal with the transition problems when their children graduated. However, the parents with high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high social economy status seem to get better resources and problems solved. The parents also expected to obtain more public welfare service rather than the benefit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inferred that suggestions for the speci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the parents who have graduate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studies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身心障礙者福利需求 7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 23 第三節 智障者運用福利服務之歷程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7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0 第四節 研究倫理 57 第四章 研究發現 59 第一節 從漸次多元的尋覓中,找到定位 59 第二節 穩定規律,才是長久之計 67 第三節 「業業」欲試,向着標竿直跑 74 第四節 走出去,路更寬敞 81 第五節 放不下的重擔 88 第五章 綜合討論 95 第一節 福利服務需求情形 95 第二節 福利服務運用情形 103 第三節 尋求與運用福利服務歷程 11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39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51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53 附錄三 綜合討論中五位主要參與者樹狀節點編碼與分析 155

    一、中文部份
    王文娟(2001)。“家”對智障者之成年手足之意涵。私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明泉(2004)。高中職以上特殊教育現況與未來展望-以東部地區為例。台東特教,20,1-12。
    王順民、賴宏生(2009)。98年度桃園縣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桃園縣政府委託研究。
    內政部(2008)。中華民國9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台北市:內政部統計處。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2010)。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處境。線上檢索日期:2010.04.08。網址:http://www.enable.org.tw/res/detail04.php?ch=3
    台北縣政府(2009)。98臺北縣身心障礙福利自我評量表。台北:台北縣政府。
    石玉資(2004)。高中職特教班畢業生職業適應能力與就業安置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田淑文(2005)。台北市高職特教班應屆畢業生就業意願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行政院主計處(2010)。就業、失業統計。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18日。網址:http://www.dgbas.gov.tw/np.asp?ctNode=2829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九十六年臺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李幸娟(2005)。圍牆外的藍天-心智障礙機構的照顧與生活。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淑容(2005)。台北縣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福利需求評估調查告。台北縣政府委託研究。
    吳武典、王天苗(1985)。殘障兒童與家庭交互影響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28。
    吳政裕(2000)。鄉村社區成年智障者之照顧—以嘉義縣新港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蕙巧(2005)。桃園縣輕度智障成人終身學習之需求評估。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慧婷(1994)。台北市殘障居家生活補助對成年智障家庭影響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台傑、葉瓊華、詹文宏(2003)。啟智學校高職部學生就業轉銜服務現況與需求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8,181-211。
    周月清(1996)。成年心智障礙者對家庭的影響與未來安置模式選擇因素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4。
    周月清(2004)。障礙福利與社會工作(三版)。台北:五南。
    林幸台(1999)。特殊教育與終生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4,169-181。
    林宏熾(1999a)。智能障礙青年社區生活品質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59-83。
    林宏熾(1999b)。身心障礙者轉銜教育與服務的回顧與前瞻。特教園丁,2,1-10。
    林秀雲、陳美智、陳姵涵、張倍瑄(2008)。96年度臺中市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與需求調查。台中市政府委託研究。
    林純真(2002)。英國新世紀身心障礙政策及其啟示。社區發展季刊,97,255-270。
    林鋐宇、甘蜀美、陳瑄妮(2006)。醫院治療師介入學校系統之現況與省思。身心障礙研究,4(2),97-116。
    林慶仁(2006)。身心障礙者教育需求調查報告。教育部特教小組委託專題研究。
    邱毓玲(2001)。自閉症者父母照顧需求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瑜瑾、黃玟娟(2008)。臺中縣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福利需求調查報告。台中縣政府委託研究。
    邱滿艷、韓福榮、洪琴淑、貝仁貴、簡宏生(2011)。「身心障礙需求分析、資源盤點與政策規劃」研究-Ⅱ北基宜花金馬七縣市個別報告。台北:台師大復健諮商所。
    邱滿艷、韓福榮、洪琴淑、貝仁貴、簡宏生(2010)。身心障礙需求分析、資源盤點與政策規劃第四次期中報告。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孫淑柔(2008)。成年智障者的支持與主要照顧者的負擔及滿意度之研究。載於2009年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社會變遷中的教育發展論文集(第278-290 頁)。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徐享良(2006)。家有特殊兒童與親職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及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郭方嫻(1998)。智能障礙兒童家庭社會支持及其調適-以台北市立陽明教養院院生及申請入院者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尤美(1997)。原住民父母對其智障子女未來安置計畫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志成、王麗美、王淑楨(2009)。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服務。台北:亞太。
    黃源協、陳伶珠(2005)。南投縣94年度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福利需求調查報告。南投縣政府委託研究。
    黃源協、蕭文高(2007)。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台北:雙葉。
    黃蕙蓮(2005)。高職特教班就業轉銜服務現況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璽璇(2005)。高職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班)智能障礙學生生活轉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教育部 (1991)。發展與改進成人教育五年計畫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a)。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及助理人員遴用辦法。教育部(八八)台參字第八八0七五八九六號令發布。
    教育部(1999b)。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教育部(八八)台參字第八八00八0一二號令發布。
    教育部(2000)。特殊教育學校高中職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92年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a)。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2月28日。網址:http://www.set.edu.tw/setnet/reg/login.asp
    教育部(2010b)。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教育部(九九)台參字第0九九0一一二九三三C號令發布。
    教育部(2010c)。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所屬特殊教育學校及高中職特教班經費作業原則。教育部(九九)台特教字第0九九0二一一一八五C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 (2010d)。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教育部台參字第0九九0二一八七四三C號令修正發布。
    許芳瑜(2009)。家長參與智能障礙者轉銜歷程之研究--應用生態系統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家璇(2003)。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休閒娛樂轉銜服務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許碧雲(2005)。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畢業生職業適應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做質性研究。台北:洪葉文化。
    陳思妤(2004)。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家長對其子女未來生活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飛燕(2000)。智能障礙者的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之探討。就業與訓練,18,14-17 。
    陳淑瑜(2003)。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參與智能障礙子女未來照護規劃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85-106。
    陳惠茹(2005)。身心障礙學生離校後生涯轉銜與家長參與。特殊教育季刊,96,9-15。
    陳潔如(2011年2月24日)。新聞稿-庇護工場的定位問題與經營困境公聽會【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chenchiehju/27268579
    張艾寧(2007)。影響社區成年智障者及其家庭使用福利服務之相關因素探討-以新竹市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常善媚(2003)。自閉症青少年母親的枷鎖。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南市。
    萬育維(2007)。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彭愛佳(報導)(2010,5月9日)。中視午間新聞。台北市:中國電視公司。
    溫世頌(2006)。心理學辭典。台北:三民。
    新北市政府(2011a)。社會福利。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2月28日。網址:http://www.sw.ntpc.gov.tw/_file/1588/SG/24725/D.html
    新北市政府(2011b)。身障就業輔導。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5月8日。網址:http://www.labor.ntpc.gov.tw/web/SG?command=display&pageID=20258&PX=
    楊倩蓉、蔡文琇(2002)。孩子,你是我今生無悔的愛。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11日。網址:http://taipei.Tzuchi.org.tw/monthly/345/345c9-3.htm
    楊國德(1999)。終身教育的學習環境。教育資料集刊,24,61-80。
    楊廣文(2010)。偏遠地區發展遲緩兒童家庭資源使用經驗之研究--優勢觀點。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蔭芝(2006)。成年智障礙者家庭壓力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民專(2002)。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升學與就業轉銜服務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廖晨惠、李怡穎、許順發(2008)。彰化縣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彰化縣政府委託研究。
    潘淑滿(2008)。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鄭友超、林宏旻、許士禮(2006)。高職特教班學生家長對職場實習意見之調查研究。載於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特殊教育叢書9501(第74-99頁 )。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鄧倩茹(2008)。早期療育貧窮家庭資源使用經驗之研究-增強權能觀點。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漢賢主編(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賴彩珠(2009)。只是折翼天使:六位身心障礙者生命史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佳蓁(2005)。誰說我做不到---台北市智能障礙者就業與社會資本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總統府(2007)。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總統(九六)華總(一)義字第九六000八七三三一號令修正公布名稱及全文。
    總統府(2009a)。就業服務法。總統(九八)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九八00一一六三一一號令修正公布。
    總統府(2009b)。特殊教育法。總統(九八)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九八00二八九三八一號令修正公布。
    魏瑛勳(2003)。智能障礙者之照顧者支持團體成效之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盈宇(2003)。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就業轉銜服務現況與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嚴嘉楓、林金定、羅慶徽(2004)。台灣地區智能障礙福利機構醫療服務提供模式之分析。身心障礙研究,2(1),44-54。
    二、西文部份
    Branch, L. G. (2000). Assessment of chronic care need and use. Grontologist, 40(4), 390-396.
    Bigby, C. (1996). Transferring responsibility: The nature and effectiveness of parental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of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who remain at home until mid-life.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21(4), 295-312.
    Chen, T. Y. & Tang, C. S. (1997). Stress appraisal and support of Chinese mothers of adult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1(5), 473-482.
    Cooney, B. F. (2002). Exploring perspective on transition of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Voice of young adults,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Mental Retardation, 42(6), 425-435.
    Flexer, R. W., Baer, R.M., Luft, P., & Simmons, T. J., (2008). Transition planning for secondary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Fowler, S. A., Schwartz, I., & Atwater, J. (1991). Perspectives on the transition from preschool to kindergarten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ir families. Exceptional Children, 58(2), 136-145
    Gilbert, N., & Terrell, P. (2010). Dimensions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 Boston, MA: Allyn & Bacon.
    Hasting, R.P., & Taunt, H.M. (2002). Positive perceptions in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7(2), 116-127.
    Heller, T. , Factor, A. (1991). Permanency planning for adul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living with family caregiver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96(2), 163-176.
    Haveman, M., Berkum, C., Peijnders, R., & Heller, T. (1997). Differences in service needs, time demands and caregiving burden among parents of person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cross the life cycle. Family Relations, 46, 417-4.
    Hayden, M. F., & Goldman, J. (1996). Family of adul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Stress levels and need for services. Social Work, 41(6), 657-667.
    Irivin, L. K., Thorin, E., & Singer, G. H. S. (1993). Family-related roles and considerations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by youth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Vocation Rehabilitation, 3(2), 38-46.
    Kalechstein, A., Newton, T.,& Van Gorp, W. (2003). Neurocognitive functioning is associated with employment status: A quantitative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 25 (8), 1186–1191
    Magana, S., Seltzer, M. M., & Krauss, M. W. (2002). Service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 comparison of Puerto Rican and Non-Latino white families.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37(3/4), 65-86.
    Masino, L. L., & Hodapp, R. M. (1996). Parental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for adolescents with disabilities. Exceptional Children, 62, 515-523.
    Mullins, L. L., Aniol, K., Boyd, M. L., Page, M. C., & Chaney, J. M. (2002). The influence of respite care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ren’s services: Social policy, research, and practice, 5(2), 123-138.
    Nelson, R., & Laughlin, L. (1997). The challenge of school to work transition in a rural state. Colorad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6 113).
    Sitlington, P. L., Neubert, D. A., & Clark, G. M. (2010). Transition education and service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 5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Timmons, J., Whitney-Thomas, J., McIntyre Jr., J., Butterworth, J., & Allen, D. (2004). Managing service delivery systems and the role of parents during their children's transition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70(2), 19-26.
    Turnbull, A. P., & Turnbull, H. R. (2001). 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Collaborating for empowerment (4th ed.). Columbus, OH: Merrill/Prentice Hall.
    Vaughn, B. J., Wyatte, M. L. & Dunlap, G. (2002). We can't expect other people to understand: Family perspectives on problem behavior. Exceptional Children, 68, 437-450.
    Wilson, V. (2004). Supporting family carers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 Nursing Standard, 18(29), 4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