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紫寧 Huang, Tzu-Ning |
---|---|
論文名稱: |
1970年代前後臺灣「奇裝異服」取締行動之研究 The Crackdown on Outlandish Fashion and "Hippies" in Taiwan: Focusing on the 1970s |
指導教授: |
陳佳宏
Chen, Fupian |
口試委員: |
陳佳宏
Chen, Fupian 蘇瑞鏘 Su, Jui-Chiang 歐素瑛 Ou, Su-Ying |
口試日期: | 2025/01/09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25 |
畢業學年度: | 11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6 |
中文關鍵詞: | 嬉皮 、反叛文化 、戒嚴 、監視與懲罰 、威權國家 、服飾 |
英文關鍵詞: | Hippies, Counterculture, Martial law, Surveillance and Punishment, Authoritarian state, Clothing |
研究方法: | 歷史研究法 、 文件分析法 、 言談分析 、 口述歷史研究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 下載: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聚焦於1970年代前後臺灣「奇裝異服」取締行動,探討政策背景、執行過程及社會影響,以政府取締與常民經驗為主軸,運用政策文件、新聞報導、口述資料及影像記錄,從多層面檢視該行動的全貌。
取締行動結合反共復國的大背景,植根於戒嚴體制對服儀秩序的重視。警備總部將「奇裝異服」上升為全國性議題,透過警察、教育與媒體多方協作,在街頭、校園及演藝界推動全方位管控。男性長髮因其被解讀為陰柔且削弱國家形象,成為嚴格取締重點;女性裸露裝扮雖相對寬鬆,但中學生因升學壓力與傳統規範,服儀仍受到嚴密控制。
威權體制下的道德論述滲透至民間,形成著裝與品格、學業等問題的聯結,迫使常民進行自我審查與心理調適。個體在面臨權威壓力時,雖被動服從,卻常以「倒楣」的心態展現能動性。取締行動在執行層面標準不一,僵化的規範亦因學歷、地緣或政治需求出現差別待遇,而其形式大於實質效益的特性,更加凸顯政策的不公平與低效。
隨著社會逐漸開放與威權鬆動,「奇裝異服」取締行動逐步式微,終至消亡。然而,此行動深刻影響了一代青少年的心理與生活自由,並對服裝文化與個人表達權造成抑制,為理解臺灣戒嚴時期威權治理與社會變遷的重要案例。
This study focuses on Taiwan's "strange clothing" crackdown during the 1970s, analyzing its policy backgrou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social impact. Centered on government actions and common people's experiences, the research employs policy documents, news reports, oral histories, and visual record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movement.
The crackdown was intertwined with the broader anti-communist and nation-building context, rooted in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s emphasis on dress code discipline. The Garrison Command elevated "strange clothing" to a nationwide issue, enforcing comprehensive controls through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polic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media. Long hairstyles on men, interpreted as effeminate and weakening the national image, were a primary target of strict enforcement. Meanwhile, although revealing attire among women faced relatively lenient criticism,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under academic pressures and traditional norms, were still subject to stringent dress code restrictions.
Moral discourses promoted by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permeated society, linking attire with charac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ocietal values, thereby compelling individuals to engage in self-censorship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While individuals often passively complied with authority under pressure, they simultaneously exhibited agency by regarding punitive measures as mere bad luck. Execution standards for the crackdown were inconsistent, and rigid regulations often resulted in preferential treatment based on education, regional ties, or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These formalized yet inefficient measures underscored the policy’s inequity and ineffectiveness.
As society gradually opened up and authoritarianism weakened, the "strange clothing" crackdown waned and eventually disappeared. Nevertheless, the movement profoundly impacted a generation of youth, restricting their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 freedoms and suppressing sartorial culture and individual expression. This case serves as a crucial lens for understanding Taiwan's authoritarian governance and societ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一、檔案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黨務文書案〉。
〈中央文工會函為徹底端正社會風氣自本(四)月十五日起凡披頭長髮参加節目演出之男性演藝人員一率嚴格查禁〉。
〈擬就三臺演藝人員於節目著奇裝異服或儀容不端,頭髮過長者之懲處函樣式一份〉。
〈中央文工會函為徹底端正社會風氣自本(四)月十五日起凡披頭長髮參加節目演出;男性演藝人員一律嚴格查禁〉。
〈希嚴格執行男性演藝人員(包括節目主持人)不得蓄留長髮長鬚出現於表演節目分,請查明辦理〉。
〈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處電視連繫會報第五次會議紀錄〉。
〈擬就三臺演藝人員於節目著奇裝異服或儀容不端,頭髮過長者之懲處函樣式一份〉。
〈本年九月二日至十四日電視節目意見交流表上奉批示“華視「頭髮太長」甚多何時應禁演?”案呈請〉。
《行政院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為維護善良風俗取締男性留長髮及穿著奇裝異服案〉。
〈改良風俗報告書〉。
〈行政院各部會副首長第115次會議討論事項第一案〉。
〈台北市警察局取締奇裝異服案件規定事項〉。
《行政院新聞局》(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廣播電視 廣播電視管理建議〉。
〈對於改進電視節目提供之意見……當轉各電視台參考改進(徐孝思手信)〉。
《國立臺灣大學 訓導處》(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抄轉61年11月份取締有關學校學生蓄長髮奇裝異服名冊〉。
〈抄轉61年12月份取締有關學校學生蓄長髮奇裝異服名冊〉。
〈抄轉62年1月份取締有關學校學生蓄長髮奇裝異服名冊〉。
《臺灣省政府警務處》(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灣地區文化檢審工作綱領〉。
二、史料彙編
方玉春 編
1978 《國民生活須知與國民禮儀範例》。台北市:方家出版社印行。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臺灣省分會 編
1969 《臺灣省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工作報告》。台中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臺灣省分會。
教育部文化局 編
1968 《文化局的第一年》。台北市 : 教育部文化局。
臺灣省教育所 編
1971 《臺灣省加強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社會教育工作會議報告》。臺中縣:該廳印行。
臺灣地區文化檢審工作
1971 《六十年擴大檢討會會議手冊》,密編號03。臺灣:臺灣地區文化檢審工秘書處。
三、年鑑、辭典
中國時報編輯部
1995 《臺灣:戰後50年:土地.人民.歲月》。臺北市:時報文化。
四、文集、回憶錄、訪談錄
楊澤主編 1994 《七○年代懺情錄》。台北市:時報文化。
楊澤主編 1994 《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市:時報文化。
黃紫寧訪談 2024 王明嘉口述記錄,新北市新店區。
黃紫寧訪談 2024 楊○光口述記錄,電話視訊。
黃紫寧訪談 2024 楊進雄口述記錄,臺中市西屯區。
黃紫寧訪談 2024 蔡女士口述記錄,電話訪問。
黃紫寧訪談 2023 鍾瑠美口述記錄,臺北市大安區。
黃紫寧訪談 2023 魏進陸口述記錄,新北市永和區。
五、公報、報章雜誌
1972 《大學雜誌》,臺灣。
1950 《公論報》,臺灣。
1980 《法令月刊》,臺灣。
1977-1984 《民生報》,臺灣。
1967-1977 《經濟日報》,臺灣。
1995 《皇冠雜誌》,臺灣。
1956-1982 《聯合報》,臺灣。
1943 《國民政府公報》,重慶。
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臺灣。
1966-1978 《臺灣省政府公報》,臺灣。
1972 《臺北市政府公報》,臺北市。
六、專書
大衛.范恩著,林添貴譯 2019 《基地帝國的真相》。新北:八旗文化.遠足文化。
王受之 2019 《時裝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沈孟穎 2005 《咖啡時代:台灣咖啡館百年風騷》。臺北縣:遠足文化。
余德慧 1991 《中國人的自我蛻變》。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林博文 2010 《悸動的六0年代》。臺北市:時報文化。
林懷民 2002 《蟬》。新北市:印刻。
若林正丈 2016 《戰後臺灣政治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張娟芬 2022 《流氓王信福》。新北市:衛城出版。
甯應斌 2004 《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高雄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黃金麟 2001 《歷史、身體、國家近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黃金麟 2009 戰爭、身體、現代性:近臺灣的軍事治理與身體,1895-2005》。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楊照 1995 《痞子島嶼荒謬記事》。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葉立誠 2014 《臺灣服裝史》。台北市:商鼎文化。
葉立誠 2005 《臺灣服飾流行地圖》。台北市:商鼎文化。
葉立誠 2010 《臺灣顏、施兩大家族成員服飾穿著現象與意涵之硏究 : 以施素筠老師的生命史。1910-1960年代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蔡宜錦 2019 《西洋服裝史》。新北市:全華圖書。
羅賓.布萊耶爾著,歐陽昱譯 2005 《頭髮的歷史:各時代流行髮式與對頭髮的想像》。台北市:臺灣商務。
隱地 2000 《漲潮日》。臺北:爾雅出版社。
BETTY LUTHER HILLMAN. 2015 Dressing for the Culture Wars_ Style and the Politics of Self-Presentation in the 1960s and 1970s. Lincoln, Nebraska: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七、期刊論文
王秀雲 2019 〈「不男不女」*台灣「長髮」男性的治理及其性別政治,1960s-1970s〉,《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12期。
李海淵 1980 〈論違警罰法的違憲問題〉,《法令月刊》,第12期31卷。
吳俊瑩 2015 〈戰後臺灣關於「違警罰法」的批判內容與脈絡考察〉,《臺灣文獻》第66卷第3期。
陳建忠 2012 〈「美新處」(USIS)與台灣文學史重寫:以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雜誌出版為考察中心〉,《國文學報》,第52期。
黃翔瑜 2010 〈教育部文化局之設置及其裁撤(1967–1973)〉,《臺灣文獻》,第61卷第4期。
張弘毅 2015 〈大眾史學與口述歷史〉,《佛教圖書館館刊》第59期。
趙綺娜 2001 〈美國政府在台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 (一九五一至一九七○)〉,《歐美研究》, 第31卷第1期。
魏玓 2022 〈重訪豬哥亮歌廳秀:1980 年代臺灣電視娛樂文化政治的再檢視〉,《中華傳播學刊》,第42期。
蕭阿勤 2005 〈世代認同與歷史敘事:臺灣一九七○年代「回歸現實」世代的形成〉,《台灣社會學》,第9期。
GAEL GRANHAM. 2004 ” Flaunting the Freak Flag: Karr v. Schmidt and the Great Hair Debate in American High Schools, 1965-1975.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 Vol. 91, No. 2.
八、學位論文
王梅香 2005 〈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果顯 2001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吳奇浩 2012 〈洋風、和風、臺灣風:多元雜揉的臺灣漢人服裝文化(1624-1945)〉。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周馥儀 2018 〈戒嚴時期黨國控制下台灣民營廣播之興衰(1952-1987)〉。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洪淑華 2003 〈臺灣戒嚴時期大法官釋憲與人權發展〉。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公瑜 2002 〈國民黨文工會職能轉變-1951年至2002年〉。宜蘭市: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馨儀 2013 〈反的美學 台灣現代主義文學反叛精神的展現(1960-197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信淵 2017 〈熱門、搖滾到民歌——臺灣青年的音樂世界(1950’s-1970’s)〉。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孟桐 2020 〈美軍在臺灣:冷戰下的日常生活(1951-197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阿勤 1991 〈國民黨政權的文化與道德論述(1934-1991):知識社會學的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九、網路資料
文化部 〈打造全球運動時尚半邊天紡織業曾帶動臺灣經濟起飛〉,收錄於「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cnaphoto.culture.tw/home/zh-tw/CultureStory_65。(2024年11月05日點閱)。
法務部 〈中華民國憲法〉,收錄於「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00001(2023年10月28點閱)。
台灣電視公司 〈第16屆金鐘獎頒獎典禮〉,收錄於「TTV台視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d9ZxMhuKo。(2024年7月29日)。
台灣電視公司 〈台視群星會〉,收錄於「TTV台視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LTV_e5xLI&t=1s。(2024年8月2日)。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台灣演藝】高凌風〉,收錄於「民視讚夯」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jG-X9Ecok。(2024年8月8日點閱)。
林果顯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收錄於「臺灣大百科全書」,全文網址: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100&id=310432(2023年11月18日點閱)。
維基百科 〈高凌風〉,收錄於: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AB%98%E5%87%8C%E9%A2%A8(2024年7月29日點閱)。
法務部 〈演藝事業暨演藝人員輔導管理規則〉,收錄於「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26。(2024年7月19日點閱)。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 〈愛神〉,收錄於:http://www.tpmw.org.tw/index.php/%E6%84%9B%E7%A5%9E。(2024年8月2日)。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王信福:司法審判的活化石〉,收錄於「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https://www.taedp.org.tw/topic/10144。(2024年/10月/20日點閱)。
法務部 〈違警罰法〉,收錄於「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80077(2023年10月28點閱)。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歷史沿革〉,收錄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https://police.gov.taipei/cp.aspx?n=1AD6D3481368EB61(2023年/3月/7日點閱)。
植根法律網 〈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辦法〉,收錄於:https://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040111000300-0760803。(2024年10月20日點閱)。
憲法法庭全球資訊網網站 〈釋字第251號〉,收錄於: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100&id=31043(2023年10月28日)。
警政署人事室 〈機關簡介-沿革〉,收錄於「中華民國內政部警政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pa.gov.tw/ch/app/artwebsite/view?module=artwebsite&id=691&serno=a2b51476-1a3e-449f-874a-fe3298cb4444(2023年/3月/7日點閱)。
The Centre virtuel de la connaissance sur l’Europe
“The Cold War (1945–1989) Introduction”, accessed December 18, 2023. https://www.cvce.eu/en/education/unit-content/-/unit/55c09dcc-a9f2-45e9-b240-eaef64452cae/8d5d4d7e-1da6-494e-8511-f0baae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