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莛瑜 Wang, Ting-Yu |
---|---|
論文名稱: |
從性別友善觀點探究臺灣運動空間-以UBA公開一級女子籃球發展為例 The Study of Taiwan's Sport Space with Gender Friendly Perspective-A case of UBA Division One Women Basketball |
指導教授: |
程瑞福
Chen, Jui-F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8 |
中文關鍵詞: | 運動空間 、運動環境 、性別友善 、女子籃球 |
英文關鍵詞: | Sport Space, Sport Environment, Gender Friendly, Women Basketball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GSLHM.040.2018.A0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內給予女性籃球員的運動發展空間一直以來有相當多的限制與爭議,無論是教育規劃、資源分配、媒體報導偏頗等問題皆層出不窮,因此本研究期望在女性思想抬頭的現代,以UBA公開一級女子籃球發展的現況進行探討,目的是想瞭解國內運動空間對大專女子籃球員發展的關係以及後續影響為何,首先以文本分析法進行相關媒體報導的整理與分析,再以半結構式訪談法與UBA公開一級女子籃球隊之教練、球員及瞭解女籃體制現況之相關人士進行訪談,試圖找出現有的問題並探究是否有解決的方式。結果:UBA公開一級女子籃球發展牽動下至HBL高中籃球聯賽,上至WSBL女子超級籃球聯賽,從各實體層面分析女子籃球的運動空間發現,在莊園式教育體系成長的球員未來道路受限;投資者利益至上,資源分配仍偏重男籃;媒體方面則因近年網路平台帶起性別意識,報導文字有明顯好轉,但仍有重男輕女現象;政策層面則因未能建設完整由下而上的溝通管道,導致球員繼續籃球生涯意願降低。結論:國內運動空間整體仍對女子籃球發展相當不友善,尤其又以後續職業接續情況尤為明顯。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for women basketball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Therefore our study hope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UBA division 1 women basketball in the era of awakening feminist consciousness. 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domestic sports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female basketball players and the impact on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First we use content analyzing method to organize and examine relating media reports. Followed by the use of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ing method with coaches, players, and senior media veteran of UBA division 1 women basketball, trying to figure out the current problem and seek solution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 of UBA division one women basketball ranges from high school basketball such as HBL to semi-professional basketball such as WSBL.Women basketball players’ future possibilities are limited becaus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System. The opinions of sponsors are prioritized, which leads to bias resource allocation toward men’s basketball. Due to the rise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the content has been more equal in terms of media reports. However, there’s still patriarchal situation in these reports. In regards to policies, failing to construct a thorough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rom top to bottom leads to lack of willingness for players to continue their career. In conclusion, the domestic sports space in general is still unfriendly toward women basketball, and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when considering players’ career development.
CT Jennifer (2015,12月20日)。WNBA穿丁字褲比賽?有可能發生。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hottopic.chinatimes.com/20151220002077-260807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4)。UBA新人后選我/傷坐板凳 世新甜妹楊詠涵:好想上場。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329813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4)。UBA新人后選我/世新甜美前鋒 蔡易妘嚮往伸展台。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329210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6)。甜美控球黃郁婷延畢助佛光保四強 擔心鼻子再遭殃!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816623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6)。UBA/曾是「觀光系女神」鄭伊新重返籃球想當老師。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821958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6)。UBA/中科大雙20「籃板魔人」陳丙霖盼敲開SBL大門。
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836400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7)。UBA/高中、大學都不被看好 高孟偉總能讓人跌破眼鏡。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886887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7)。UBA/MVP簡祐哲:健行最大的收穫是成長。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887820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7)。UBA/力挽狂瀾未果 盧冠軒抱憾投入選秀。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887824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7)。UBA/主將心傷掛免戰牌 北市大照取東南進四強。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886847
SSU大專學生運動網 (2012)。將士用命,東大七金釵奪預賽首勝。取自http://www.ssu.org.tw/news/news_content.php?nid=3155&key=
SSU大專學生運動網 (2013)。籃球美女周孟璇 告別大專舞台進職場。取自http://www.ssu.org.tw/news/news_content.php?nid=3630&key=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 (1973)。籃球協會組織章程。取自http://www.basketball-tpe.org
王人生 (2005)。淺談超級籃球練賽(SBL)賽會之經營管理。大專體育,77,45-50。
王宗吉 (譯)(2004)。運動社會學。臺北市:洪葉文化。(Nixon Ⅱ, H. L., & Frey J.H.,1998)
王泠、李鴻棋 (2015)。論國內女子籃球團隊組織、球員健康管理、教練領導哲學。休閒與社會研究,11,139-153。
王龍意 (2004)。由聯賽成績探討高中女子籃球之發展。中華體育季刊,18(1),94-101。
何全進、杜登明 (2001)。運動績優保送生的回顧與展望-以中興大學籃球運動績優生爲例。大專體育,55,72-76。
吳宜霏 (2012)。妳/你聞到T味了嗎?從「T」到「T味」的性別研究轉向。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8,116-120。
宋亭軒 (2015)。創造具備性別意識的女子運動賽事報導平臺-Double Pump女子籃球誌。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3,44-49。
宋翔 (2016)。WCBA賺吆喝,力求經營有道。取自https://kknews.cc/zh-tw/sports/xae9lg.html
李又君 (2017)。女性的籃球參與和籃球場性別實踐:以一個休閒女籃社群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永祥、呂忠仁 (2003)。臺灣女籃的新危機。國民體育季刊,136,68-71。
李亦芳、程瑞福 (2009)。運動領域中性別框架之再製與鬆動。身體文化學報,8,71-98。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2011)。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專區。取自https://www.gec.ey.gov.tw/Content_List.aspx?n=F4D8BA36729E056D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2012)。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取自https://www.gec.ey.gov.tw/cp.aspx?n=363dc330e476b467
李孟霖 (2014)。性別在網路新聞媒體運動報導之研究-以天津東亞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靈山 (2001)。大眾傳播媒體與大專籃球運動聯賽之初探。大專體育,52,81-88。
林彥伶 (2015)。體育師資培育與性別平等教育融合的發展方向。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3,17-22。
林劍 (2017)。2016-2017賽季WCBA聯賽呈現亮點。取自http://www.sport.gov.cn/n318/n352/c801399/content.html
林麗珊 (2003)。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臺北市:五南。
邵一銘 (2007)。戰後台灣女子籃球運動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體育大學,臺東縣。
姚明 (2017)。振興女籃任重道遠 多方案助力WCBA改革。取自http://fcbarcelona.qq.com/a/20170428/025317.htm
洪文惠 (2004)。運動報導中性別意識呈現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6(3),1-9。
洪嘉蔆 (2003)。運動新聞文本的性別意涵分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范麗娟 (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孫碧津、吳承典 (2003)。體育教學中如何落實兩性教育。大專體育,66,5-10。
徐耀輝 (2003) 從運動社會學觀點談臺灣女性與運動。國民體育季刊,32,7-11。
高麗娟、黃光獻 (2014)。體育運動質性資料分析方法。體育學報,47(2),159-177。
教育部體育署 (2016)。我國全民運動推展現況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45(1),3-4。
張芬芬 (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張淑瑜 (2004)。臺北市國民中學性別與空間規劃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體育署 (2015)。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改善計畫。取自http://www.sa.gov.tw/wSite/lp?ctNode=2344&mp=11&idPath=
畢恆達 (1999)。建立安全無性別偏見之校園空間指標。臺北市:教育部。
畢恆達 (2004)。空間就是性別。臺北市:心靈工坊。
畢恆達、張素珠 (2006)。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性別與運動。臺北市:行政院體委會。
莊麗君 (2006)。休閒與運動空間形成青少女運動參與阻礙。大專體育,87,127-132。
許義忠 (2007)。青少女眼中性別化的運動與遊憩空間。觀光研究學報,13(3),193-211。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1999)。臺大校園空間性別總體檢。取自www.bp.ntu.edu.tw/hdbih/小畢的網站文字/臺大空間體檢報告.doc
連思晨 (2008)。從運動產業複合體看運動節目的性別偏差-以SBL及WSBL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子威 (2009)。韓式球風之探討-以2008年威廉瓊斯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子軒 (2015)。「給我女籃轉播」!該怎麼給?。取自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769/1334504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宏銘 (2003)。一種另類運動的文化地景-以都市滑板族的運動空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建文 (2005)。女同志運動參與考量因素、身份認同、現身情形對運動參與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渝苓、陳瑾葶 (2010)。「不公平的起跑線」:從性別觀點探討女性運動員的雙重汙名現象。中華體育季刊,24(1),90-99。
陳慧卿 (2013)。運動、空間與性別:女性優先籃球場的意涵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陳慧卿、呂崇銘、黃孟立 (2014) 男性運動員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對瑜伽印象及參與的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9(2),77-92。
陳瑾葶 (2009)。污名感的桃花源?-運動場域女同志特有經驗之探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曾郁嫻 (2006)。臺灣地區社會甲組女子籃球運動現況之研究—以亞東女籃解散事件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郁嫻、畢恆達 (2015)。體育運動性別平權的漫漫長路。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3,9-10。
曾郁嫻、程瑞福 (2013)。七位不同性別國中學生校園運動空間使用經驗之探究。身體文化學報,17,69-91。
運動+報導平台 (2017)。我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HBL。取自http://media.pbplus.me/14493
游美惠 (2000)。內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湯志民、張淑瑜 (2005)。教育環境:性別與校園空間。教育研究月刊,136,93-105。
黃蘋蘋 (2004)。大專運動員生涯規劃與未來發展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229-237。
楊清芬 (1997)。空間規劃與兩性教育。取自http://taiwan.yam.org.tw/nwc/nwc2/space.htm
葉峻德 (2008)。擇妳所愛,愛妳所擇─國小女籃球員家長抉擇之心路歷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麗琴 (2001)。大學學生運動員生涯轉換前的生涯規劃與輔導。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0,185-194。
裘必勝 (2014)。女籃的悲情與困惑。取自https://tw.sports.yahoo.com/blogs/sbl/女籃的悲情與困惑-095709105.html
廖美貞 (2004)。「公」共籃球埸的女性空間。大專體育,72,97-101。
廖清海 (2007)。媒體體育運動內容中呈現的性別差異情形。中華體育季刊,21(3), 94-102。
潘郡瑤 (2015)。為什麼不能留短髮?-談女性運動員的身體規訓。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3,11-13。
盧沛樺、張玉佩 (2010)。性別差異政治: 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與認同糾葛。中華傳播學刊,17,139-170。
蕭世緯、巫坤達 (2005)。運動新聞的性別呈現之分析-以報紙報導第二十八屆雅典奧 運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180-191。
繆萱 (2013)。不同運動類型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策略─以倫敦奧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謝小芩、楊佳羚 (2012)。「分組」的性別意涵:制度因素與其效果。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8,40-51。
鍾怡純、闕月清 (2008)。籃框外的天空-女性運動員之升學與就業個案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3(3),179-201。
蘇維杉 (2009)。運動社會學。臺北市:華都。
Blinde, E. M., & Taub, D. E. (1992). Women athletes as falsely accused deviants: Managing the lesbian stigma.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33(4), 521-533.
Hanson, S. L., & Kraus, R. S. (1999). Women in Male Domains: Sport and Science.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16(2), 92-110.
Hsu, Y. C., & Chuang, O.L. J. (2006, October). Taiwanese adolescent girls' perceptions on sport and recreational spac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th World Leisure Congress, Hangzhou, China. Absract retrieved from http://worldleisure.org/wp-content/uploads/2016/05/2006_WLC_Hangzhou_Book_of_Abstracts.pdf
James, K. (1998). Deterrents to active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Perceptions of year 10 girls. Health Promotion Journal of Australia, 8(3), 183-189.
Jhally, S. (1989).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Media,sports,and society,70-93.
King, K. (2000). From the precipice: Recreation experiences of high-risk adolescent girls.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18(3), 19-34.
Knoppers, A. (1989). Coaching: An equal opportunity occup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0(3), 38-43.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1994).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Metheny, E. (1965) Connotations of movement in sport and dance: a collection of speeches about sport and dance as significant forms of human behavior. Dubuque, Iowa: W.C. Brown.
Rakow, L. F., & Kranich, K. (1991). Woman as sign in television new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1(1), 8-23.
Rendell, J. (1998). West End rambling: Gender and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in London. Leisure Studies, 17, 108- 122.
Theberge, N. (1995). Gender, spor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a case study from women's ice hockey.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12(4), 389-402.
USA Today Sports (2015). Gilbert Arenas said some terrible things about the WNBA. Retrieved from http://ftw.usatoday.com/2015/12/gilbert-arenas-said-some terrible-things-about-the-wnba
WNBA (2015). States Regarding Gilbert Arenas’s Comments. Retrieved from https://twitter.com/W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