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煒舒 Lin, Wei-Shu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大嵙崁溪水利事業的形成、發展與頓挫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Setbacks of Taikokan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
指導教授: |
張素玢
Chang, Su-Bing |
口試委員: |
韋煙灶
Wei, Yen-Tsao 陳憲宗 Chen, Shien-Tsung 陳鴻圖 Chen, Hung-Tu 顧雅文 Ku, Ya-Wen 張素玢 Chang, Su-Bing |
口試日期: | 2023/06/08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66 |
中文關鍵詞: | 大嵙崁溪 、水利事業 、重力拱壩 、八田與一 、張令紀 |
英文關鍵詞: | Taikokan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Gravity Arch Dam, Yoichi Hatta, Reiki Chō |
研究方法: | 歷史研究法 、 口述歷史研究 、 田野調查法 、 計量經濟分析 、 歷史途徑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80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5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水利與交通兩項事業,是日治初期創制的「臺灣事業」之中,帶動臺灣出現現代式經濟成長的要素裡,編列預算規模最大的兩個。其中,大嵙崁溪從水利事業開創之始,即為其核心構成計畫項目。對於臺北盆地與桃園臺地兩個炯異的地理區域而言,由於開發行為破壞生態環境,造成連年洪患與旱災不斷,唯有實現「水的控制」臺北大都會區才能形成,也唯有實現「水的利用」才能讓桃園大圳灌溉區成為「北臺糧倉」。此舉非但保障了首要之地的糧食安全,在日本政府築起的關稅壁壘裡,運用公債募集制度,將水利事業作為中心,刻意打造以米糖成為主要出口產品的北南分工體系,從而也將臺灣殖民地的經濟納入帝國內部供應鏈循環系統的一環。
這是大嵙崁溪水利事業的貢獻,也是本文立論的目的。據此,本文運用的研究方法有三。其中主要的是「歷史途徑研究法」,即將所搜集的相關史料與文獻,進行整理、排比、分析、詮釋與解讀。其次,配合輔助的是「田野調查研究法」,是以口述訪談資料與史料文獻進行佐證比對,過濾冗贅,具有故事價值者則寫入文稿。另外,作為研究觀點的佐證資料,本文採用「計量經濟分析法」,利用與臺灣總督府有關且詳實可信的統計數據,作為本文提出解釋的憑據。在研究成果部分,全文的討論都圍繞著大嵙崁溪水利事業是為了解決臺北盆地的洪患與桃園臺地的旱災,這兩個主要的問題,從而開展敘事的歷程。大嵙崁溪水利事業從1908年立案之後就被分成三期計畫,執行主要項目有三項:利水事業的桃園埤圳工程、治水事業的砂防治水工程與水力發電的重力拱壩工程。三個項目在三個相繼承續的時期裡,成為三代水利技師亟欲實現的目標。另外,大嵙崁溪水利事業從通過法制化程序開始,即以美國水利事業作為典範和學習目標。本文以十川嘉太郎、張令紀與八田與一等三人作為日治時期三代水利技師的代表人物,三位技師分別在明治、大正與昭和時期,規劃在大嵙崁溪建造能夠締造東亞與世界紀錄的重力拱壩。雖然此一目標,終究未能實現,卻也成為戰後石門大壩規劃歷程之中,重力拱壩設計案的指標方案。
Water resources and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are among the "Taiwanese Projects" creat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Japanese Rule with enormous budgets and drove Taiwan's modernized economic growth. Among the projects, Taikokan River has been the core component since the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began. Within the two distinct geographical areas of the Taipei Basin and the Taoyuan Terrace, continuous floods and droughts have happened for years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development activities. Only through realizing "water control" can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be formed, and only via realizing "water utilization" can the Taoyuan Canal Irrigation District become the "Northern Taiwan Granary." The acts guaranteed the food security of such a crucial place. Further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ariff barriers erected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he public debt-raising system has been used, and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have also played the central role in deliberately creating a north-south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in which rice and sugar act as the main export products. In turn, the economy of the Taiwanese colony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circular system of supply chains within the empire.
This study uses three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the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aikokan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mentioned above.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is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which sorts out, compares, analyzes, annotates, and interprets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documents. Secondly, "field research" is used as a supplemental method, through which oral interview data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used to compare pieces of evidence and avoid redundancy, so data with the story value can be written into the manuscript. In addition, as supporting material for the research viewpoint, this study adopts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It uses detailed and credible statistical data related to the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as evidence for the explanation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 section focuses on the argument that Taikokan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loods in the Taipei Basin and the drought in the Taoyuan Terrace. These two main issues are thus developed throughout the narrative of the research. Taikokan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since it was put on record in 1908, along with three main implementation projects: Taoyuan pond and canal engineering of water utilization project, sand control and water control engineering of water control project, as well as gravity arch dam engineering for hydropower generation. The three projects became the goals that three water resources technicians from three generations desperately wanted to achieve in three consecutive periods. In addition, since the legalization of Taikokan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have been used as models and goals to achieve. This study takes Kataro Sogawa, Chō Reiki, and Hatta Yoichi as representatives of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from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Japanese Rule. During the Meiji, Taisho, and Showa periods, these three engineers planned to build a gravity arch dam on the Taikokan River that could set world and East Asian records. Although this goal was not realized, it has become the indicator for the gravity arch dam design of the post-war Shimen Dam projects.
一、檔案與史料
〈明治二十八年八月中淡水支廳行政事務及管內概況報告(臺北縣)〉《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895,冊文號:00024-001。
〈臺北城內水田買收及排水工事ニ關スル一件書類、城內民有地買上ニ付臺北縣ニ通達、城內排水工事ニ關シ事務局總裁ニ稟議、城內水田買收ニ關シ事務局總裁ニ稟議、城內水田引水禁止、排水工事及水田買收認可ニ付買收方臺北縣ニ通達、仝上著手期決定、排水工事陸軍局其他ニ協議、水田買收方ニ關シ在京民政局長ヘ通知、家屋買收方ニ關シ臺北縣ヘ指令、排水工事費支出濟大軍大臣通牒及事務局原議ノ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895,冊文號:00031-011。
〈鑽井濫鑿取締法設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897,冊文號:00145-026
〈九月四日暴風被害取調ノ件照會〉《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898,冊文號:00034-005。
〈臺北風水害寫真宮內省ヘ贈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898,冊文號:00268-019。
〈暴風雨被害概況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898,冊文號00293-003。
〈今野軍治雇ヲ命ス太田敬人免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899,冊文號:00463-017。
〈總督府技師兼臨時臺灣基隆築港局技師正六位高橋辰次郎兼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技師ニ任命〉《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01,冊文號:。
〈台灣事業公債法中改正ノ件(追加一七)〉《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07,冊文號:05051-004。
〈敕令第百八十七號臨時台灣工事部官制、敕令第百八十八號台灣總督府職員官等俸給令中改正、敕令第百八十九號臨時台灣工事部事務官特別任用令〉《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08,冊文號:01366-005。
〈堀見末子土木部技師任用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0,冊文號:01710-002。
〈土木局處務規程報告ノ件(土木局長)〉《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1,冊文號:01780-008。
〈工事部處務規程報告ノ件(工事部長)〉《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1,冊文號:01780-009。
〈臺北市街治水事業ニ關シ請願書(臺北廳)〉《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1,冊文號04538-11。
〈工事部技手兼府技手國富由太(免本官專任府技手、蕃務本署勤務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2,冊文號:02069-055。
〈高橋甚也(任府技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2,冊文號:02069-016。
〈總督府技手高橋甚也(任工事部技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3,冊文號:02196-011。
〈臺灣事業公債法中改正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5,冊文號02422-435。
〈〔臨時總督府工事部技師〕高橋甚也(兼府技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6,冊文號:02574-007。
〈臺南水道沈澱池工事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6,冊文號:06383-007。
〈〔府技師〕庄野卷治(兼任工事部技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7,冊文號:02746-017。
〈〔府技師〕八田與一(兼任工事部技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9,冊文號:02973-063。
〈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第一號隧道及暗渠第一工事契約變更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9,冊文號:03124-001。
〈國富由太恩給上申〉《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19,冊文號002917-014。
〈〔府技手〕五十嵐大輔(任臺灣總督府技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0,冊文號:03107-042。
〈〔府技師〕高橋甚也(市區計畫臨時委員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0,冊文號:03095-007。
〈〔府技師〕張令紀(敘等退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0,冊文號:03093-015。
〈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第一號隧道及暗渠第一工事契約變更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0,冊文號:03124-005。
〈張令紀恩給證書下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1,冊文號:03133-024。
〈〔府技手〕五十嵐大輔(任府技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2,冊文號:03446-023。
〈〔府技師〕高橋甚也(陞等、退官、賞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3,冊文號:03742-035。
〈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灌概區域工造物第一工事第一第二工區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3,冊文號:07203-001。
〈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灌概區域工造物第一工事第一第二工區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3,冊文號:07204-001。
〈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取入口水門ノ內本坑入口水門裝置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3,冊文號:07199-003。
〈八塊厝中壢附近第一號、第二號隧道間水橋並ニ土砂沈澱池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3,冊文號:07192-001。
〈暴風雨被害報告(取入口及隧道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3,冊文號:07192-001。
〈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流込及補修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4,冊文號:07280-003。
〈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第四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4,冊文號:07290-001。
〈八塊厝中壢附近給水門第二工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4,冊文號:07292-002。
〈桃園大圳組合借入金認可の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4,冊文號:07246-004。
〈〔交通局技師〕池田季苗(河川調查委員會委員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5,冊文號:04001-010。
〈〔府技師〕五十嵐大輔(河川調查委員會委員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5,冊文號:04001-010。
〈〔總督府技師〕五十嵐大輔(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監理官附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5,冊文號:04001-025。
〈池田季苗水利委員會委員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5,冊文號:04000-067。
〈〔府技師〕五十嵐大輔(免本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6,冊文號:04048-015
〈納富耕介(任府地方技師、俸給、勤務)〉《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6,冊文號:04048-017。
〈池田季苗電力株式會社監理官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7,冊文號:10046-017。
〈磯田謙雄任總督府技師、俸給、勤務〉《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27,冊文號:10049-008。
〈池田季苗(依願免本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31,冊文號:10336-014。
〈工部省ヲ廃シ逓信省ヲ置キ工部大学校ヲ文部省ニ鉱山及工作事務ヲ農商務省ニ属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885,請求號:00227100-019。
〈河川行政監督規程○河川法施行規程ヲ定ム〉《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896,請求號:類00767100-002。
〈河川法ヲ定ム〉《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896,請求號:類00767100-001。
〈台湾事業公債法ヲ定ム〉《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899,請求號:類00859100-015。
〈台湾特別事業費借入金償還額ヲ予算外支出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899,請求號:類00888100-006。
〈台湾事業公債法中ヲ改正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01,請求號:類00920100-007。
〈台湾事業公債法中ヲ改正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03,請求號:類00957100-015。
〈台湾事業公債法中ヲ改正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04,請求號:類00975100-007。
〈台湾事業公債法中ヲ改正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04,請求號:類00975100-010。
〈台湾事業公債法中ヲ改正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08,請求號:類01060100-029。
〈治水事業速成ニ関スル建議ノ件〉《公文雑纂》,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17,請求号:纂01402100-027。
〈台湾総督府技師張令紀北米合衆国視察復命書ノ件(北米合衆国ニ於ケル灌漑工事及排水工事)〉《公文雑纂》,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20,請求號:纂01519100-001。
〈台湾事業公債法第一条中改正・御署名原本・大正十二年・法律第十五号〉《行政文書》,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23,請求號:御14062100。
〈朝鮮事業公債法○台湾事業公債法○樺太事業公債法中ヲ改正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23,請求號:類01478100-016。
〈大正4年度以降国債発行条件〉《昭和財政史資料》,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24,請求號:平15財務00228100-001。
〈大正4年度以降発行に係る国債の要項及その成績一覧表〉《昭和財政史資料》,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25,請求號:平15財務00077100-010。
〈行政諸法台湾施行令中ヲ改正ス〉《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28,請求號:類01637100-22。
〈国債額明細表〉《財政史資料》,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28,請求號:平15財務00228100-009。
〈東邦電力 五箇瀬川 内務省 通牒案 三ヶ所川芋洗谷拱堰堤工事に関する件依命通牒 宮崎県知事宛〉《行政文書》,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29,請求號31400020-008。
〈東邦電力 五箇瀬川 宮崎県知事 三ヶ所川芋洗谷拱堰堤改築工事竣功の件報告 内務大臣宛〉《行政文書》,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30,請求號31400020-007。
〈台湾事業公債法中ヲ改正ス・(発行限度増加ノ為)〉《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42,請求號:類02643100-002。
〈台湾事業公債法中ヲ改正ス・(発行限度増加ノ為)〉《公文類聚》,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42,請求號02643100。
〈台湾事業公債法中改正法律・御署名原本・昭和十八年・法律第一一号〉《行政文書》,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43,請求號:御26758100。
〈静岡県、愛知県、長野県 土地収用法による事業認定申請書縦覧伺〔電源開発株式会社施行 佐久間ダム建設工事〕〉《行政文書》,東京:日本国立公文書館,1954,請求號:38000020-008。
〈第二十四回帝國議會眾議院臺灣事業公債法中改正法律案委員會議錄(速記)•第二回〉《帝國議會眾議院議事錄》,第5類第12號,東京: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1908,頁3-7。
〈第二十四回帝國議會眾議院臺灣事業公債法中改正法律案委員會議錄(速記)第三回〉《眾議院議事速記記錄》,第5類第12號,東京: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1908,頁1。
〈第二十四回帝國議會眾議院議事速記錄•第五號〉《官報》,號外,東京: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1908,頁68-69。
〈第87回国会 衆議院 商工委員会 附録〉《国会会議録》,東京: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1979,頁6。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兵部咨武選司案呈軍機大臣會同兵部等為遵旨定議具〉《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1790,檔名:cca100067-od-c1_10001_0538-0001_Page_1.txt。
〈杜絕盡賣契〉《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1793,檔名:cca100003-od-ta_04420_000082-0001-u.xml。
〈立杜賣盡根田契人周龍章〉《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1802,,檔名:cca100003-od-bk_isbn9576711428_t041_001_003_6-0001-u.xml。
〈合約鬮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1850,檔名:cca100003-od-ta_05584_000295-0001-u.xml。
〈立杜賣盡根水田坑埔山林契字〉《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1877,檔名:cca100003-od-ta_02030_010078-0001-u.xml;
〈斷根杜賣水田山場厝宇契〉《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1883,檔名:cca100003-od-ta_01825_000315-0001-u.xml。
〈仝立鬮書字〉《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1893,檔名:cca100003-od-ta_04396_000035-0001-u.xml
《桃園大圳灌溉區域圖(四萬分之一)》,桃園: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珍藏,1923,無檔號。
《昭和七年中最高水位ニ對スル灌溉日數表》,桃園: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珍藏,1932,無檔號。
二、期刊與論文
(一)期刊
八田與一,〈二期作田を目的とせる新竹州下の大水利事業〉《專賣通信》174(1929: 5),頁38-39。
八田與一,〈貯水池と發電及び河川流量〉《臺北ロータリー月報》61(1937: 10),頁4-5。
八田與一,〈講演 土木の常識〉《臺灣技術協會誌》2: 3(1938: 6),頁170-210。
八田與一,〈覺哲悟:嘉南大圳竣功之言〉《臺灣技術協會誌》3: 5(1940: 1),頁465-469。
八田與一,〈臺灣土木事業の今昔〉《臺灣の水利》10: 5(1940: 9),頁576-582。
十川嘉太郎,〈顧臺(二)〉《臺灣の水利》5: 5(1935: 9),頁68-69。
十川嘉太郎,〈臺北の洪水問題〉《臺灣の水利》6: 6(1936: 11),頁50-62。
久保田豐,1927〈朝鮮水電の赴戦江水力発電工事に就て〉《工事畫報》(東京)3: 6(1927: 6),頁4-9。
土田茂,〈佐久間ダム〉《コンクリート工学》40: 1(2002: 1),頁151-154。
土屋信行,〈東京東部低地(ゼロメートル地帯)における水災害の歴史とその特性に関する研究(Ⅰ)〉《水利科学》55: 6(2012: 2),頁63-77。
大久保源吾,《第九囘(於臺中市)全島水利事務協議會記念 臺中州の水利事業と中心人物(附烏溪治水工事の竣功)》。臺北:臺灣河川水利問題研究會。
大村卓一,〈小樽埋立水射式土工に就て〉《土木學會誌》(東京)2: 6(1916: 12),頁1733-1739。
大谷真樹,〈日本統治期の朝鮮におけるダム事業の展開〉《人文地理学会大会 研究発表要旨》(東京)2019(2019),頁128-129。
大塩武,〈赴戦江の開発計画をめぐる森田一雄と日本窒素肥料の野口遵〉《経済研究》(東京)162(2021),頁71-93。
大橋準一郎,〈臺北州下の治山治水竝砂防施設〉《臺灣の山林》105(1935: 1),頁92-101。
小林丑三郎、水科七三郎,〈祝會長ノ卒去〉《臺灣統計協會雜誌》31(1908: 7),頁87。
小林寿朗,〈中川流域の治水史〉《土木史研究》12(1992: 6),頁353-368。
山內喜之助,〈治水工事に就て(三)〉《臺灣の水利》2: 4(1932: 7),頁1-13。
山本三郎、松浦茂樹,〈旧河川法の成立と河川行政(2)〉《水利科学》231(1996: 10),頁51-78。
山本勇造,〈日本の植民地投資:朝鮮・台湾に関する統計的観察(資本輸出の諸問題)〉《社会経済史学》38: 5(1973: 1),頁560-577。
山田拍採,〈台湾の農業〉《地学雑誌》(東京)42: 9(1930: 9),頁526-531。
山形要助,〈埠頭荷役設備に就て〉《土木學會誌》(東京)6: 5(1920: 10),頁799-820。
中川貫三,〈表彰と慰靈祭:桃園水利組合の新らしい摧〉《新竹州時報》7(1937: 12),頁108-109。
不著撰人,〈水利事業の進程〉《臺灣時報》10(1910: 4),頁77-78。
不著撰人,〈臺灣暴風雨觀測〉《臺灣時報》26(1911: 9),頁29-36。
不著撰人,〈暴風雨被害〉《臺灣時報》26(1911: 9),頁29-36。
不著撰人,〈暴殄さる﹑臺灣の樟樹〉《新臺灣》89(1915: 1),頁11-14。
不著撰人,〈臺灣の大灌溉工事〉《地学雑誌》28: 12(1916: 12),頁866。
不著撰人,〈放棄樟木の利用〉《實業之臺灣》75(1917: 3),頁11-12。
不著撰人,〈森林制度確立の必要〉《新臺灣》大正6年10月號(1917: 10),頁7-10。
不著撰人,〈臺灣樟腦事業の過去及將來(上)〉《新臺灣》(1918: 1),頁5-9。
不著撰人,〈土木学会略史〉《土木學會誌》25: 12(1939: 12),頁11-12。
不著撰人,〈新渡戶稻造氏の糖業改良意見書(一)〉《糖業》25: 4(1937: 4),頁10-15。
不著撰人,〈臺灣と國債の消化〉《臺灣之產業組合》163(1940: 8),頁8-19。
不著撰人,〈中國樟腦の生產及輸出情況(上)農商公報中華民國十一年十月號〉《內外公報》63(不詳),頁15-19。
井上禧之助,〈世界各國地質調査事業(承前)〉《地質学雑誌》15: 173(1908: 2),頁61-76。
井奈良彥,〈井沢弥惣兵衛為永の業績〉《農業土木学会誌》47: 4(1979: 4),頁283-286。
今井梅乃舍,〈臺灣遷都論でも書かふ〉《臺灣》3(1911: 1),頁2-3。
今村清光,〈和田一範著『信玄堤』〉《水利科学》47: 3(2003: 8),頁105-106。
太田猛彥,〈「治山事業百年」記念特集を掲載するにあたって〉《水利科學》,55: 5(2011: 12),頁1-2。
手島渚,〈アースダムの設計の進歩〉《応用地質》(東京)1: 2(1960: 6),頁23-24。
王學新,〈日治前期桃園地區之製腦業與蕃地拓殖(1895–1920)〉,《臺灣文獻》(南投)63: 1(2012: 3),頁57-100。
出村嘉史,〈木曽川上流支派川改修と土地改良 ―近代水系基盤形成のための連携構築プロセスー〉《土木学会論文集D2(土木史)》73: 1(2017: 12),頁 54-62。
平井廣一,〈日本植民地財政の展開と構造:一つの概観〉《社会経済史学》(東京)47: 6(1982: 3),頁755-756。
石黑英彥,〈發刊の辭〉《臺灣の水利》1: 1(1931: 3),頁1-5。
安田武臣,〈わが国の水防制度のしくみと現況〉《水利科学》12: 5(1968: 12),頁67-78。
竹林征三、望月正,〈河川における土木遺産の評価と伝承法に関する研究―富士川22選の選定について―〉《土木史研究》15(1995: 6),頁239-246。
西山孝樹、知野泰明,〈紀の川上・中流域における近世中期以前の灌漑水利の変遷に関する研究〉《土木学会論文集D2(土木史)》(東京)68: 1(2012),頁11-21。
佐藤洋平、広田純一,〈わが国耕地整理法の成立とドイツ耕地整理法制の影響〉《農業土木学会誌》67: 8(1999: 8),頁817-820。
佐藤俊朗,〈利根川の治水史について(Ⅱ)―営農および耕地形態の変化・相違と農業水利の研究―〉《水利科学》5: 5(1961: 12),頁114-133;
佐藤時彦,〈鴨緑江水豊堰堤工事概要〉《土木学会誌》30:1(1944: 1),頁12-51。
佐藤道生,〈佐久間ダム〉《コンクリート工学》46: 9(2008: 9),頁88-90。
児島正展、谷内功、勝俣孝、石井智子,〈見沼代用水の開発と展開による地域的意義と現代的評価〉《農業土木学会誌》65: 12(1997: 12),頁1165-1170。
李英正,〈桃園大圳4-2〉《農田水利》33: 8(1996),頁42。
芝田,〈隧道補修工事の話—桃園埤圳隧道補修—〉《臺灣の水利》5: 4(1935: 7),頁38-46。
吳聰敏,〈從平均每人所得的變動看台灣長期的經濟發展〉《經濟論文叢刊》32: 3(2004: 9),頁293-320。
戒田郁夫,〈わが国における国債制度の導入と国債思想〉《關西大學經済論集》39: 4-5(1989: 12),頁839-864。
岩屋隆夫、松浦茂樹、望月誠一,〈釜無川左岸連続堤防の築造経緯〉《水利科学》53: 5(2009: 12),頁44-67。
花井重次,〈臺灣桃園臺地の活斷層〉《地理学評論》6: 7(1930: 7),頁778-789。
松本徳久,〈我が国フィルダムの設計・施工の変遷〉《土木学会論文集F》(東京)65: 4(2009: 10),頁394-413。
松浦茂樹,〈近世中期のいわゆる「紀州流」河川工法と利根川「宝暦治水調査」についての考察〉《水利科学》(東京)29: 4(1985: 10),頁83-107。
松浦茂樹,〈コンクリートダムにみる戦前のダム施工技術〉《土木史研究》(東京)18(1998: 5),頁569-578。
松浦茂樹,〈明治前期の常願寺川改修とデ・レーケ〉《水利科学》(東京)42: 2(1998: 6),頁42-74。
松浦茂樹,〈河川工法「関東流」「紀州流」の成立とその評価〉《水利科学》(東京)63: 2(2019: 6),頁1-24。
林煒舒,〈桃園臺地上的溪河小知識:桃園河川地圖〉《文化桃園季刊》20(2020: 4),頁12-13。
近藤二郎,〈日本農民組合の成立と枚方の小作争議〉《農林業問題研究》3: 2(1967: 6),頁90-93。
周明德,〈論台北盆地之大水災〉《氣象學報》10: 4(1964: 12),頁8-18。
物部長穂,〈貯水用重力堰堤の特性並びに其の合理的設計方法〉《土木學會誌》11: 5(1925: 10),頁995-1157。
直峯生,〈白冷圳通水式〉《臺灣の水利》2: 6(1932: 11),頁97-104。
知野泰明、大熊孝、石崎正和,〈近世文書に見る河川堤防の変遷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土木史研究発表会論文集》9(1989: 6),頁123-130。
肥田密,〈地味及肥料論〉《東京化學會誌》1880: 1(1880),頁115-131。
金洛年,〈山本有造著『日本植民地経済史研究』〉《土地制度史学》35: 2(1993: 1),頁72-74。
洪銘聰,〈日本時期最大災害:論1911年9月臺北風災與救濟〉《臺北文獻》198(2016: 12),頁111-164。
洪麗完,〈從清代「社」之多重性質看平埔社群關係發展:以臺灣中部為例〉《臺灣史研究》12: 1(2005: 3),頁1-41。
浅田増美、一ノ瀬友博,〈兵庫県淡路島のため池の分布特性とその管理に関する研究〉《農村計画学会誌》20: 20-suppl(2001: 12),頁79-84。
倉林美憲,〈東南アジア諸国の農業現況〉《熱帯農業》(東京)1: 1(1957: 6),頁34-40。
能登志雄,〈臺灣中壢臺地の貯水池に就て〉《地学雑誌》47: 4(1935: 4),頁185-189。
冨田芳郎,〈台灣に於ける扇状地の地形的分類について〉《地学雑誌》60: 1(1951: 3),頁2-9。
崛見末子原著,林春江摘譯編述,〈臺灣總督府崛見末子技師及其同事──日治初期臺灣工程建設先驅(下)〉《臺灣風物》49: 1(1999: 3),頁153-194。
野本京子,〈一九二〇〜三〇年代の「農村問題」をめぐる動向の一考察 : 古瀬伝蔵の行動の軌跡〉《史学雑誌》94: 6(1985: 6),頁1053-1076。
張令紀,〈合衆国ニ於ケル灌漑事業〉《土木學會誌》9: 3(1923: 6),頁481-574。
張素玢,〈日治時代的農民運動〉《臺灣學通訊》62(2012: 2),頁8-9。
張漢裕,〈日據時代臺灣米穀農業的技術開發〉《臺灣銀行季刊》9: 2(1957: 9),頁39-84。
張崑將,〈近代中日陽明學的發展及其形象比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5: 2(2008: 12),頁35-85。
張崑將,〈日本陽明學與石門心學〉《清華學報》40: 4(2000: 12),頁663-711。
陳宗仁,〈淡水與淡水河──漢人對淡水河流域的地理認識及其變遷〉《輔仁歷史學報》12(2001: 6),頁85-115。
陳芳惠,〈桃園台地的水利開發與空間組織的變遷〉《地理學研究》5(1975),頁49-77。
陳國棟,〈「軍工匠首」與清領時期臺灣的伐木問題1683-1875〉,《人文及社會學集刊》7: 1(1995: 3),頁123-158。
陳鴻圖,〈從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的水利變遷〉《東華人文學報》5(2003: 7),頁183-208。
黄俊銘、簡佑丞,〈日領初期の台湾河川治水事業と土木技師十川嘉太郎の貢献について〉《土木史研究講演集》28(2008),頁129-136。
葉淑貞,〈日治時代臺灣經濟的發展〉《臺灣銀行季刊》63: 2(2009: 12),頁224-273。
湯川清光,〈世界最古のダム「カファラ」〉《農業土木学会誌》58: 11(1990: 11),頁1146-1150。
程俊源、韋煙灶,〈水—分殊、界分江河:漢語東南方言水系通名使用之歷史層次與空間意涵〉《全球客家研究》14(2020: 5),頁1-36。
越沢明,〈台北の都市計画、1895~1945年――日本統治期台湾の都市計画〉《日本土木史研究発表会論文集》7(1987: 6),頁121-132。
奥谷浩一,〈環境倫理学から見た熊沢蕃山の思想〉《札幌学院大学人文学会紀要》97(2015: 3),頁105-143。
馮豐隆、李宣德,〈台灣之樟樹資源現狀與展望〉《生物科學》51: 2(2009),頁37-51。
傅寶玉,〈水利空間與地域建構:社子溪流域的水圳、祭典與儀式社群〉《民俗曲藝》174(2011: 12),頁359-416。
黃衡五,〈臺灣軍工道廠與府廠(上)〉《臺南文化》5: 1(1956: 2),頁10-18。
黃朝恩,〈臺灣島諸流域營力特徵及其相關性的地形學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4(1984: 6),頁78-79。
黃雯娟,〈【水資源史專題】清代臺北盆地水利事業〉《臺灣文獻季刊》49: 3(1998: 9),頁147-170。
黑谷了太郎,〈國土計畫概要(一)〉《臺灣地方行政》9: 1(1943),頁24-62。
楊貴三、葉志杰,〈古新店溪之舊河道新證—兼論臺北盆地洪患現象之地形特性〉《臺北文獻》205(2018: 9),頁85-138。
廖學鎰,1960〈臺灣之氣象災害〉《氣象學報季刊》6: 1(1960: 3),頁1-29。
徳仁親王(令和天皇),〈江戸と水〉《地学雑誌》123: 4(2014: 8),頁389-400。
榕城生,〈淡水河治水論(一)〉《臺衛新報》52(1933: 1),頁6。
榕城生〈淡水河治水論(二)〉《臺衛新報》52(1933: 2),頁4。
鄭子政,〈臺北盆地的氣候〉《氣象學報》14: 3(1968: 9),頁1-13。
稲崎富士、太田陽子、丸山茂徳,〈400年を越えて続いた日本史上最大最長の土木事業―関東平野における河川改修事業を規制したテクトニックな制約―〉《地学雑誌》123: 4,頁401-433。
鄧屬予、劉聰桂、陳于高、劉平妹、李錫堤、劉桓吉、彭志雄,〈大漢溪襲奪對台北盆地的影響〉《師大地理研究報告》41(2004: 11),頁61-78。
德光宣之,〈朝鮮に於ける河岸林の治水及利水事例〉《日本林學會誌》19: 12,頁720-743。
蔡蕙頻,〈泉風浪與1920年代臺灣農民運動:以泉風浪著作為中心〉《臺灣文獻》61: 3(2010: 9),頁493-520。
蔡龍保,〈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之技術官僚-以土木技師為例〉《興大歷史學報》19(2007),頁309-390。
澤田善次郎,〈生産管理の歴史的考察〉《生産管理》3: 1(1996),頁59-65。
濱田隼雄,〈技師八田氏についての覺書〉《文藝臺灣》4: 6(1942),頁7-29。
磯田謙雄,〈頭前溪治水工事の概要〉《新竹州時報》8(1937),頁25-27。
磯田謙雄,〈八田さんを想ふ〉《臺灣の水利》12: 5(1942),頁1-8。
謝由農,〈臺灣龍神水庫簡介〉《臺灣水利》2(1953),頁57-60。
黥面仙,〈治水の根本問題は蕃人にあり〉《新臺灣》大正6年新年號(1917),頁9-10。
顧雅文、簡佑丞,〈大壩烏托邦:日治時期「石門水庫」的規劃與設計〉《臺灣史研究》28: 1(2001),頁87-128。
Kirjassoff, Alice Ballantine, 1920. Formosa the Beautiful,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vol. XXXVII(1920).
Weaver, Patrick, and Henry L Gantt, 2012. 1861 – 1919: Debunking the myths, a retrospective view of his work, PM World Journal, Vol. I, Issue V( 2012:12), pp 1-19.
(二)學位論文
山根巖,〈我国への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橋導入の技術史的研究〉。京都:京都大學土木學科博士論文,2002。
李彥霖,〈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水利變遷(1683-1945)〉。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李進億,〈水利秩序之形成與挑戰—以後村圳灌溉區為中心之考察(1763-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3。
林振暘,〈地理資訊系統在斷層帶土地利用分析之應用—以新店斷層帶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麗櫻,〈桃園工業發展與桃園社會變遷:1966年-1996年〉。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范德星,〈日治時期桃園大圳建設—以澤井組為中心〉。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
高敏雄,〈滄海桑田—石門水庫的興建與聚落變遷〉。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程麗文,〈臺灣戰後水利興建與工業─以石門水庫為例(1945-1980)〉。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黃淑潔,〈戰後大園鄉土地利用的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第五屆教學碩士論文,2007。
三、專書
久保敏行,《臺灣に於ける食糧管理と食糧營團》。臺北:臺灣經濟出版社,1944。
土木學會編,《明治以前日本土木史》。東京:社團法人土木學會,1936。
大藏省昭和財政史編集室編,《昭和財政史・第3卷・歲計》。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55。
大藏省昭和財政史編集室編,《昭和財政史・第15巻・旧外地財政(上)》。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60。
大藏省編纂,《明治大正財政史・第1卷・總說》。東京:財政經濟學會,1940。
大藏省編纂,《明治大正財政史・第19卷・第13編・外地財政(下)》。東京:財政經濟學會,1940。
小倉慈司,《事典 日本の年号》。東京:吉川弘文館,2019。
三島由紀夫,〈革命の哲学としての陽明学〉,收錄於《三島由紀夫評論全集・第2巻》。東京:新潮社,1989,頁564-586。
山口県立山口図皆館100周年記念誌編集委員会,《山口県立山口図書館100年のあゆみ》。山口:山口県立山口図書館,2004。
山田伸吾,《臺北縣下農家經濟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課殖產科,1899。
尹章義,《五股志》。臺北縣:五股鄉公所,1997。
不著撰人,〈臺灣治水計劃說明書〉。不詳:手稿本,1917。
不著撰人,〈大正九年六月 臺灣治水計畫說明書〉。不詳:手稿本,1920。
不著撰人,《新竹州物產案內》。新竹:新竹州商工獎勵館,1939。
井上清、渡部澈編,《米騒動の研究・第1卷》。東京:有斐閣,1970。
井手英策,《高橋財政の研究──昭和恐慌からの脱出と財政再建ヘの苦闘》。東京:有斐閣,2006。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
今澤正秋,《鶯歌鄉土誌》。臺北:臺北州海山郡鶯歌庄役場,1934。
內務局土木課,《昭和四年二月一日 臺灣河川法》。臺北:內務局土木課,1929。
內務局土木課桃園埤圳補修工事係編,《桃園埤圳補修工事施工ニ就テ》。臺北:內務局土木課桃園埤圳補修工事係,1933。
內務省河川課編纂,《水ニ關スル法令並例規》。東京:良書普及會,1928。
內閣印刷局,《明治三十三年 職員錄(甲)》。東京:內閣印刷局,1900。
內閣印刷局,《明治三十四年 職員錄(甲)》。東京:內閣印刷局,1901。
內閣統計局編纂,《第四十四回 日本帝國統計年鑑》。東京:內閣統計局,1925。
內閣統計局編纂,《第四十五回 日本帝國統計年鑑》。東京:內閣統計局,1926。
内閣記録局編,《明治職官沿革表・巻三》。東京:国立国会図書館,2010。
友成徳次郎,《神戸市水道弁惑論》。神戶:友成徳次郎,1893。
水利科学研究所編,《水利学大系・第1巻・水資源総論》。東京:地人書館,1962。
水利科学研究所編,《水利學大系・第4卷・農業用水資源》。東京:地人書館,1962。
王世慶,《清代臺灣經濟社會》。臺北:聯經出版,1994。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1999。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兵庫県淡路県民局洲本土地改良事務所編,《淡路ため池ものがたり》。神戸:兵庫県淡路県民局洲本土地改良事務所,2019。
田中一二,《大正十三年度版 臺灣年鑑》。臺北:臺灣通信社出版部,1924。
世界動力會議大堰堤國際委員會日本國內委員會編輯,《日本大堰堤臺帳》。東京:世界動力會議大堰堤國際委員會日本國內委員會/社團法人日本動力協會,1936。
加村俊夫,《臺灣會計法規》。臺北:臺灣會計法規刊行會,1942。
古川勝三,《台湾を愛した日本人(改訂版)—土木技師八田與一の生涯—》。松山:青葉図書,1988。
市原千尋,《日本全國池之散步圖鑒(日本全国 池さんぽ)》。新北:鯨嶼文化,2022。
瓦歷斯・諾幹、余光弘,《臺灣原住民史・泰雅族史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
甲田鑑三編,《小農政要録・初編巻上》。東京:尚古軒藏版手稿本,1880。
皮國立,《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臺北:遠足文化,2020。
成田武司,《辛亥文月臺都風水害寫真》。臺北:成田寫真製作所,1911。
司馬遷撰,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四》。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台灣》。東京:岩波書店,1934。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29。
矢內原忠雄著,黃紹恆譯,《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大家/遠足文化,2022。
石坂莊作,《おらが基隆港》。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1932。
石門農田水利會會誌編審委員會,《石門農田水利會創立廿五週年紀念會誌》。桃園:石門農田水利會,1988。
石再添、張瑞津、鄧國雄、黃朝恩,《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1冊(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交通局遞信部電氣課編,《臺灣電氣法令》。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電氣課,1929。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灣八十年來之颱風 1897-1976》。臺北:交通部中央氣象局,1978。
伊凡諾幹,〈樟腦戰爭與’tayal (msbtunux)/(bng’ciq)初探—殖民主義、近代化與民族的動態—〉《臺灣開發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1997,頁5-55。
吉田和男著,張靜、明磊譯,《塑造日本人心性的陽明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⑧王陽明致良知教》。臺北:聯經出版,2003。
安田正鷹,《水利權》。東京:松山房,1933。
朱壽朋,《光緒朝東華續錄選輯(第二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灣地區林業統計》。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00。
吳子光,《臺灣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吳振漢總編纂,《大溪鎮志・地理篇・歷史篇・政治篇》。大溪:桃園縣大溪鎮公所,2004。
吳聰敏,《經濟學原理》。臺北:吳聰敏出版,2018。
吳聰敏,《台灣經濟四百年》。臺北:春山出版,2023。
吳聰敏主編,吳聰敏、古慧雯、韓家寶(Pol Heyns)、林文凱、盧佳慧、魏凱立(Kelli B. Olds)著,《台灣史論叢・經濟篇・制度與經濟成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吳叡人、李明輝、林義正、洪子偉、祝若穎、高君和、張政遠、張峰賓、黃崇修、葉純芳、廖欽彬、橋本秀美、嚴瑋泓,《存在交涉: 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臺北:聯經出版,2016。
宋義隆總編輯,《臺灣省石門農田水利會成立四十週年紀念會誌》。桃園:臺灣省石門農田水利會,2004。
戒田郁夫,《明治前期における日本の国債発行と国債思想》。大阪:関西大学出版部,2003。
杉山靖憲,《臺灣歷代總督之治績》。東京/京城:帝國地方行政學會/朝鮮本部,1922。
李力庸,《米穀流通與臺灣社會(1895-1945)》。臺北:稻鄉,2009。
李文良,《中心與周緣: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與經濟變遷》。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9
李佩蓁,《地方的視角:清末條約體制下臺灣商人的對策》。臺北:南天書局,2020
李登輝著,張溫波譯,《臺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李進億,《水利秩序之形成與挑戰—以後村圳灌溉區為中心之考察(1763-1945)》。臺北:國史館,2015。
李零,《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国土交通省荒川下流工事事務所,《荒川75年史》。東京:国土交通省,1990。
国土交通省関東地方整備局利根川ダム統合管理事務所八ッ場ダム管理支所,《八ッ場ダム》。群馬:国土交通省関東地方整備局利根川ダム統合管理事務所,2020。
松浦茂樹,《近代治水計画思想の変遷についての覚え書 : 計画対象流量を中心として》。東京:松浦茂樹,1983。
松浦茂樹,《明治の国土開発史 : 近代土木技術の礎》。東京:鹿島出版会,1992。
松浦茂樹,《国土づくりの礎 : 川が語る日本の歴史》。東京:鹿島出版会,1997。
松浦茂樹,《戦前の国土整備政策》。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00。
松浦茂樹,《水と闘う地域と人々―利根川・中条堤と明治43年大水害》。東京:さきたま出版会,2014。
松浦茂樹,《利根川近現代史: 附戦国末期から近世初期にかけての利根川東遷》。東京:古今書院,2016。
林正慧、曾品滄主編,《李景暘藏臺灣古文書》。新店:國史館,2008。
林柏璋,〈臺灣水利法水權角色界定及其應用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林朝棨,《臺灣地形》。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
林朝棨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之河谷地形》,臺灣研究叢刊第85種。臺北:臺灣銀行,1966。
林朝綮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1冊(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2004。
武內貞義,《台湾 改訂版》。臺北:南天書局,1926。
武藤亥三郎,《農業教科書》。東京:共益商社,1893。
洪紹洋,《企業、產業與戰爭動員:現代臺灣經濟體系的建立(1910-1950)》。臺北:左岸文化第二編輯部,2022。
凃照彦,《日本帝国主義下の台湾》。東京:財團法人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
凃照彦,《凃照彦論稿集 第2卷 台湾の経済》。東京:福村出版,2010。
凃照彥著,李明峻漢譯,于閨閑校訂,《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臺北:人間出版社,2003。
姚瑩,《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 全》。東京:合資會社冨山房,1912。
施添福,《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2001。
施添福總纂,林聖欽、陳國川編纂,林聖欽、林芬郁、孫細、王又幼、許馨文、程惠筠、李其鴻、陳豫、洪偉豪、許心寶、劉于銓、莊惠如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22・臺北市・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
施添福總纂,林聖欽、陳國川編纂,林聖欽、林芬郁、孫細、王又幼、許馨文、程惠筠、李其鴻、陳豫、洪偉豪、許心寶、劉于銓、莊惠如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22・臺北市・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
施添福總編纂,翁佳音編纂,黃雯娟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1・宜蘭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施添福總編纂,陳國川編纂,林聖欽、王怡茹、程惠筠、洪偉豪、白偉權、王慈妤、陳碧雯、殷豪飛、林其民、廖婉彤、林雅雯、王又幼、李其鴻、莊惠如、張伯鋒、孫細、歐又華、李敏慧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16・臺北縣・上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3。
施添福總纂,陳國川編纂,林聖欽、王怡茹、程惠筠、洪偉豪、白偉權、王慈妤、陳碧雯、殷豪飛、林其民、廖婉彤、林雅雯、王又幼、李其鴻、莊惠如、張伯鋒、孫細、歐又華、李敏慧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16・臺北縣・下冊》。新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印,2013。
施添福總纂,陳國川編纂,施崇武、劉湘櫻、唐菁萍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15・桃園縣・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施添福總纂,陳國川編纂,施崇武、劉湘櫻、唐菁萍、郭楚淋、劉女豪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15・桃園縣・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施添福總纂,王世慶編纂,陳國川撰,《臺灣地名辭書・卷18・新竹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1。
施添福總纂,陳國川、翁國盈編纂,劉明怡、郭楚淋、李孟茵、王又幼、洪偉豪、白偉權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14・新竹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
施雅軒,《區域、空間、社會脈絡──一個台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高雄:麗文文化,2010。
泉風浪,《新聞人生活弍十有五年》。臺北:南瀛新報社,1936。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2003。
郁永河,《裨海紀游》。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0。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韋煙灶,〈桃園客、閩族群分布之區域結構〉,收錄於《天光雲影:桃園地方社會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2016,頁1-27。
韋煙灶,《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20。
高賢治,《大臺北古契字三集》。臺北:臺北市文獻會,2005。
栗原東洋,《治山治水行政史研究の一試論》。東京:総理府資源調査会地域計画部会,1955。
桃園文獻委員會編,《桃園縣志.卷首》。桃園:桃園文獻委員會,1962。
桃園文獻委員會編,《桃園縣志•卷四•經濟志水利篇》。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2。
桃園水利組合,《桃園水利組合事業概要》。桃園:桃園水利組合,1937。
桃園大園鄉鄉誌編纂委員會,《大園鄉志續篇》。桃園:桃園縣大園鄉公所,1993。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中華民國四十二年五月 為政二年》。桃園:桃園縣政府,1953。
桃園廳,《桃園廳志》。桃園:桃園廳,1906。
高崎哲郎,《水の匠・水の司―“紀州流”治水・利水の祖――井澤弥惣兵衛》。東京:鹿島出版会,2009。
高賢治編著,《大臺北古契字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2。
高橋裕,《現代日本土木史 第二版》。東京:彰国社,2019。
國立中央大學規劃,《桃園縣綜合發展計畫》,1總體發展計畫。桃園:桃園縣政府,1997。
堀見末子著,向山寛夫編,《堀見末子土木技師—臺灣土木の功勞者—》。東京:堀見愛子,1990。
張九英編,張福祿藏,《永泰淡水租業契總》,收入王世慶編,《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第10輯第12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裝訂,1992。
張本政主編,《《清實錄》臺灣史資料專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張炎憲編,《臺灣古文書集》。臺北:南天書局,1988。
張振宙,〈葉量與林木生長之關係初步報告〉《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報告》23(1950: 12),頁1-17。
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臺北:遠足文化,2014。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 三版下冊》。臺北:翰蘆圖書出版,1995。
張勤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水利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張崑將,《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
梶原健嗣,《近現代日本の河川行政―政策・法令の展開:1868~2019》。京都:法律文化社,2021。
連鋒宗主編,《臺灣百岳全集:玉山山塊・雪山山脈》。臺北:上河文化,2007。
野呂智之、吉村明、宮下優、村中俊久、渡邊尚、村上治,《重要文化財砂防施設の保存活用(維持管理と利活用)に向けた取り組み》。東京:国土交通省/一般財団法人砂防フロンティア整備推進機構,2020。
陳川成執行編輯,《石門水庫營運四十年特刊》。龍潭: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03。
陳文添,《八田與一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陳正祥,《臺灣地誌・下》。臺北:南天書局,1993。
陳正祥,《臺灣地誌・下冊》。臺北:南天書局,1997。
陳正祥,《臺灣地誌・下冊》。臺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報告第九十四號,1961。
陳志豪,《清代北臺灣的移墾與「邊區」社會(1790-1895)》。臺北:南天,2019。
陳志豪《機會之庄:十九、二十世紀之際新竹關西地區之歷史變遷》。竹北:新竹縣文化局,2010。
陳其澎主持,《桃園大圳及光復圳系統埤塘調查研究・上冊》。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陳其澎,《桃園縣石門大圳系統(楊梅、富岡、湖口站灌區)埤塘調查計畫》。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5。
陳宗仁主修,《桃園市志》。桃園:桃園市公所,2006。
陳秋坤,《臺灣古契書(1717-1906)》。臺北:立虹出版社,1996。
陳春泉,《桃園縣土壤調查報告》。臺中:臺灣省農業試驗所,1976。
陳國棟,〈臺灣的非拓墾性伐林(約1600-1976)〉,收錄於劉翠溶、伊懋可主編,《積漸所致:中國環境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5,頁1017-1061。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
陳培桂纂輯,詹雅能點校,《淡水廳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2006。
陳培源編著,《台灣地質》。臺北:臺灣省應用地質技師公會,2006。
陳清貴,《桃園縣山坡地土壤調查報告》。南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1986。
陳盛韶,《問俗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
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45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陳朝龍、鄭鵬雲纂輯,《新竹縣采訪冊》,臺灣史料集成清代臺灣方志彙刊冊35。臺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1。
陳遠建主編,《第2世代百岳全集・下冊》。臺北:戶外生活,2007。
陳學聖主編,《桃園縣陂塘觀光導覽手冊──陂塘風采》。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7。
陳鴻圖,〈嘉南大圳研究(1901-1993)―水利、組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1。
陳鴻圖,《臺灣水利史》。臺北:五南圖書,2009。
陳鴻圖,《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臺北:南天書局,2018。
陳鴻圖,《人物、人群與近代臺灣水利》。臺北:稻鄉出版社,2019。
富永正義,《河川》。東京:岩波書店,1942。
森恒次郎,《臺灣水利法規集》。臺北:臺灣水利協會,1931。
森恒次郎編,《第九囘全島水利事務協議會要錄》。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內臺灣水利協會,1941。
黃金春主修,林煒舒、陳錦昌、李曉菁撰稿,《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百年誌》。桃園: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2019。
黃厚源,《我家鄉桃園縣》。桃園:桃園縣楊梅鎮青年志工服務協會,2000。
黃建維錡,黃湘耀,《桃園縣楊梅鎮鎮平黃氏:其輝公派下族譜》。桃園:編者,1980。
黃紹恆,《臺灣經濟史中的臺灣總督府:施政權限、經濟學與史料》。臺北:遠流出版,2010。
黃紹恆,《砂糖之島:日治初期的臺灣糖業史1895-1911》。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
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主編,《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
黃奮飛編,《黃氏根源》。桃園:大新印刷,1982。
新田定雄,《臺灣水利法令の研究》。臺北:臺灣水利法令研究會,1937。
新竹州,《新竹州第一統計書•大正10年》。新竹:新竹州,1923。
新竹州,《桃園大圳》。新竹:新竹州,1924。
新竹州,《新竹州水利概況》。新竹:新竹州,1924。
新竹州,《新竹州第二統計書•大正11年》。新竹:新竹州,1924。
新竹州,《新竹州第三統計書•大正12年》。新竹:新竹州,1925。
新竹州,《新竹州第四統計書•大正13年》。新竹:新竹州,1926。
新竹州,《新竹州第五統計書•大正14年》。新竹:新竹州,1927。
新竹州,《新竹州第六統計書•昭和1年》。新竹:新竹州,1928。
新竹州,《新竹州第七統計書•昭和2年》。新竹:新竹州,1929。
新竹州,《新竹州第八統計書•昭和3年》。新竹:新竹州,1930。
新竹州,《新竹州第九統計書•昭和4年》。新竹:新竹州,1931。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統計書•昭和5年》。新竹:新竹州,1932。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一統計書•昭和6年》。新竹:新竹州,1933。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二統計書•昭和7年》。新竹:新竹州,1934。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三統計書•昭和8年》。新竹:新竹州,1935。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四統計書•昭和9年》。新竹:新竹州,1936。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五統計書•昭和10年》。新竹:新竹州,1937。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六統計書•昭和11年》。新竹:新竹州,1938。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七統計書•昭和12年》。新竹:新竹州,1939。
新竹州,《新竹州第十八統計書•昭和13年》。新竹:新竹州,1941。
新竹州,《新竹州第二十統計書•昭和15年》。新竹:新竹州,1942。
詹素娟主編,《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1。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高台水庫可行性規劃(2)—替代石門水庫供水水源工程規劃專題報告》。臺北: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7。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洪防淤工程可行性規劃:地質調查專題成果報告》。桃園: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11。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石門水庫供水區水資源活化計畫》。桃園: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14。
經濟部石門水庫設計委員會編,《石門水庫工程定案計劃報告》。桃園:編者自印,1995。
萩原乙彦,《書翰大全:漢語註解・下巻》。大坂:岡島真七,1874。
葉淑貞,《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臺北: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遠流出版,2013。
葉淑貞,《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增訂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
達飛聲(J. W. Davidson)原著,陳政三譯註,《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下冊】》。臺南:國立臺灣史博物館/臺北:南天書局,2014。
福井県私立教育会丹生郡支会編,《農業書》。福井県:福井県私立教育会丹生郡支会,1896。
福岡県ため池管理保全支援センター,《ため池の基礎知識》。福岡:福岡県ため池管理保全支援センター,2021。
臺北廳總務課,《臺北廳志》。臺北:臺北廳總務課,1903。
臺灣水道研究會,《臺灣水道誌》。臺北:臺灣水道研究會,1941。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北部地區古文書專輯(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7。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地區水資源史.第4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地政局、秘書處編輯室,《地政法令輯要・第二輯》。臺北: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地政局,1946。
臺灣省林產管理局,《台灣省五十年來林業統計提要(民國前六年至民國四十四年)》。臺北:臺灣省林產管理局,1956。
臺灣省林產管理局,《臺灣林業統計年報》。臺北:林產管理局主計室,1950。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61。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65。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68。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70。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73。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76。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80。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81。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86。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89。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91。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95。
臺灣省林務局,《臺灣省林業統計》。臺北:臺灣省林務局,1996。
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石門水庫初步計劃》。臺北: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水利局,1948。
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臺灣省水文資料》。臺北: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1949。
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三十七年度年報》。臺北: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1949。
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四十二年度年報》。臺北: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1954。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臺灣建設概況》。臺北:臺灣省政府建設廳,1954。
臺灣省政府農林處,《臺灣農林法規輯要》。臺北:臺灣省政府農林處,1948。
臺灣省桃園大圳水利委員會,《桃園大圳卅五年來紀念手冊》。桃園:臺灣省桃園大圳水利委員會編印,1951。
臺灣省桃園水利會會誌重修編輯委員會,《臺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會誌》。桃園:臺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1995。
臺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農田水利會圳路史》。臺北:臺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1997。
臺灣電力公司土木處,《臺灣大甲溪水力發電計劃》。臺北:臺灣電力公司土木處,1947。
臺灣電力公司經濟部水資局臺灣地區水力普查工作小組,《臺灣地區水力普查工作計畫:淡水河水力普查報告》。臺北:臺灣電力公司經濟部水資局臺灣地區水力普查工作小組,1986。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之樟腦》。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1952。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第5冊。臺北:臺灣銀行,196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私法物權編》,第3冊。臺北:臺灣銀行,1963。
臺灣總督府,《臺北縣下農家經濟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899。
臺灣總督府,《明治三十四年 職員錄(甲)》。東京:內閣印刷局,190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第5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02。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法規提要》。臺北:臺灣總督府,1912。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25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2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0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27。
臺灣總督府,《臺灣事情 昭和三年版》。臺北:臺灣總督府,1928。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1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28。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32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30。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3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3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4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38。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5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38。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6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39。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7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39。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8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39。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39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40。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40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40。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41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40。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42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4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43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4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44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42。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45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42。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46編》。臺北:臺灣總督府,1943。
臺灣總督府,《臺灣統治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1945。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部事務成蹟提要・第6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第8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第9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10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第11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14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17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20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不詳。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昭和5年8月》。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30。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概要・昭和2年1月》。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1927。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概要・昭和4年8月》。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1929。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臺灣水利關係法令類纂》。臺北:臺灣水利協會,1942。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1924。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臺灣史料稿本・明治37年》。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藏,1904。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臺灣史料稿本・明治38年是歲》。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藏,1905。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臺灣史料稿本・大正2年》。中和:國立臺灣圖書館藏,1913。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課,《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報文》第2卷第2冊。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課,1899。
臺灣總督府國土局土木課編,《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昭和16年度》。臺北:臺灣總督府國土局土木課,1943。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6《元臺灣樟腦局事業第二年報》。臺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06。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主要農作物經濟調查其ノ一・水稻》。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7。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主要農作物經濟調查其ノ三・水稻》。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7。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主要農作物經濟調查其ノ九・水稻》。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8。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主要農作物經濟調查其ノ六・水稻》。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8。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三)》。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9。
劉澤民,《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編【下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劉澤民主編,《契文解字:解碼臺灣古文書》。臺北:玉山社,2020。
蔡石山編著,《滄桑十年:簡吉與臺灣農民運動1924-1934》。臺北:遠流出版,2012。
蔡志展,《明清臺灣水利開發研究》。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蔡潔、孫小明、王春永,《超譯王陽明:明代第一流人物治學處世箴言》。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
蔡龍九,《王陽明哲學》。臺北:五南圖書,2015。
蔣竹山主編,《當代歷史學新趨勢》。臺北:聯經出版,2019。
蔣毓英,《臺灣府志》,臺灣歷史文獻叢刊。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橫田英夫,《現下農民運動》。東京:同人社書店,1921。
鄭用錫著,林文龍點校,《臺灣歷史文獻叢刊・淡水廳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賴景昌,《總體經濟學 四版》。臺北:雙葉書廊,2019。
鄭學稼,《西鄉隆盛傳》。臺北:黎明文化,1985。
賴澤涵總編纂,《新修桃園縣志【地理志】》。桃園:桃園縣政府,2010。
錢穆,《中國歷史精神》。臺北:東大圖書,1976。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2012。
戴震疏證,王雲五總編纂,《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別國方言(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謝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板橋:稻鄉出版社,2008。
謝信良主持,《百年侵台颱風路徑圖集及其應用―台灣地區颱風預報輔助系統建立之研究―(第二階段之三)》。臺北:中央氣象局氣象科技研究中心,1998。
謝信良、王時鼎、鄭明典、葉天降,《臺灣地區颱風預報輔助系統建立之研究—侵台颱風路徑強度風力預報之研究》。臺北:中央氣象局氣象科技研究中心,1996。
瀨戶角馬,〈世界記錄 東洋第一 赴戰江大堰堤工事概要〉。《工事畫報》7: 2(1932),頁32-41。
顧雅文,《測繪河流:近代化下臺灣河川調查與治理圖籍》。臺中: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17。
顧雅文,《尋溯:與曾文溪的百年對話》。臺北: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文化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22。
鶴見祐輔,《〈決定版〉正伝・後藤新平 3台湾時代1898~1906年》。東京:株式會社藤原書店,2005。
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中國・歷史的長河03。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8。
Chandler Jr., Alfred D.,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Clark, David, and Wm. Joe Simonds, ed., Uncompahgre Project. Colorado: Bureau of Reclamation, 1994.
Collins, Susan M., Maurice L. Albertson, R. Thomas Euler, Lewis K. Hyer, and John Earl Ingmanson, Survey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Lower Gunnison Basin Unit, Colorado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Salt Lake City. Utah: Water and Power Resources Service, 1981.
David P. Billington, Donald C. Jackson and Martin V. Melosi, The History of Large Federal Dams: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ms. Denver: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Bureau of Reclamation, 2015.
Davidson, James W.,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History, people, resources, and commercial prospects. Tea, camphor, sugar, gold, coal, sulphur, economical plants, and other produc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 Macmillan, 1903.
Dudley, Shelly C., and While Frederick Jackson, The First Fiv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First Reclamation Projects Authoriz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 on March 14, 1903, The Bureau of Reclamation: History Essays from the Centennial Symposium Volumes I and II. Denver: Bureau of Reclamation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8, pp289-314.
Galbraith, John Kenneth, 《1929大崩盤The Great Crash》。臺北:經濟新潮社,2020。
Keynes, John M.,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
Ku, Ya-wen, “Taming the Blind Snake: Flooding Disasters and River Regulation of the Zengwen River in Colonial Taiwan”. In Andrea Janku, David Pietz and Ts'ui-jung Liu ed., Landscape Changes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East Asia. London: Routledge, 2018.
Nagao, H., Irrigation Works and Harbour Improvements of Takao in Formosa. Taihoku: Formosa Govern. Public Works Dep't, 1909.
Payan, Hitay,(黑帶・巴彥),《泰雅文化新編》。竹北: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22。
Pedro, José O., Arch Dams: Designing And Monitoring For Safety.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Wien GmbH, 1999.
Redmond, Zachary, Wayne Aspinall Unit: Colorado River Storage Project. Colorado: Bureau of Reclamation, 2000.
Schnitter, Nicholas J., A History of Dams: The Useful Pyramids. Rotterdam: A. A. Balkema, 1994.
Schodek, Daniel L., Landmarks in American Civil Engineering. Cambridge: MIT press, 1987.
Scott, Gregg A., Larry K. Nuss, and John LaBoon, Concrete Dam Evolution: The Bureau of Reclamation’s Contributions to 2002, The Bureau of Reclamation: History Essays from the Centennial Symposium Volumes I and II. Denver: Bureau of Reclamation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8, pp.1-65.
Smith, Adam, The Wealth of Nations. Blacksburg: Wilder Publications, 2008.
Toshiyuki, Mizoguchi., and Yamamoto Yūzō, “Capital Formation in Taiwan and Korea”, in Ramon H. Myers & Mark R. Peattie, eds.,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1895–1945.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pp.399-419.
U. S. Reclamation Service, "Project History: Uncompahgre Valley Project 1901-1912". Washington D.C.: U. S. Reclamation Service, 1994.
四、報紙新聞
《大阪朝日新聞》。
《中央日報》。
《府報》。
《京城日報》。
《東京朝日新聞》。
《高岡日報》。
《富山日報》。
《福岡日日新聞》。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臺南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報》
《臺灣新報》。
《臺灣總督府報》。
五、網路資料庫與網頁資源
一般財団法人日本ダム協会,《ダム博物館》網址:http://damnet.or.jp/。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網址: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s://who.ith.sinica.edu.tw/。
中央氣象局,《中央氣象局》網址:https://www.cwb.gov.tw/V8/C/。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日治時期寫真帖》網址:https://tais.ith.sinica.edu.tw/。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s://ctext.org/zh。
公益社団法人日本河川協会,《調査研究》網址:https://www.japanriver.or.jp/。
日本ダム協会,《ダム便覧》網址:http://damnet.or.jp/。
日本国土地理院,《地理院地図Vector》網址:https://maps.gsi.go.jp/vector/。
日本国文部科學省「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JST)」,《J-STAGE》網址:https://www.jstage.jst.go.jp。
日本国国土交通省,《日本の川》網址:https://www.mlit.go.jp/river/。
日本国国土交通省関東地方整備局,《河川》網址:https://www.ktr.mlit.go.jp/river/。
日本国財務省財務総合政策研究所,《財政史》網址:https://www.mof.go.jp/pri/publication/policy_history/index.htm#03。
日本国総務省行政管理局,《e-Govポータル》網址:https://elaws.e-gov.go.jp/。
国立国会図書館,《日本法令索引》網址:https://hourei.ndl.go.jp/#/result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專區,《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網址:https://www.stat.gov.tw/。
神戸大学経済経営研究所,《新聞記事文庫》網址:http://www.lib.kobe-u.ac.jp/sinbun/index.html。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原住民族族語樂園》網址:https://web.klokah.tw/multiSearch/。
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網址:http://thdl.ntu.edu.tw/index.html。
國立臺灣圖書館,《寫真資料庫》網址:http://stfj.ntl.edu.tw/。
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網址:https://tm.ncl.edu.tw/。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TaDELS,《臺灣日治時期統治資料庫》網址:http://tcsd.lib.ntu.edu.tw/。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網址:https://www.biodiversitylibrary.org/。
Cambridge University, “Cambridge Dictionary”網址: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