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洪珮純 Hung, Pei-Chuen |
---|---|
論文名稱: |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的地誌書寫— 以蔡珠兒、焦桐、韓良憶為考察對象 Topographic Narratives on Taiwan’s Contemporary Food Writing:Visions from Selected Works by Jewel Tsai, Tong Jiao, and Liang-Yi Han |
指導教授: | 范宜如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7 |
中文關鍵詞: | 飲食散文 、地誌書寫 、蔡珠兒 、焦桐 、韓良憶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6 下載:7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書寫自1990年代開始逐漸受到重視,飲食散文在發展上似乎更加多元,也更有特色。由於地理和歷史的特殊性,使得臺灣的飲食文化呈現多元而複雜的面貌。
蔡珠兒從臺灣到英國,再從英國移居香港,文化研究的背景使她的飲食散文有著極明顯的「學術研究」式知性風格,定居香港十七年,寫作的方向也以香港為主。嶺南的風土、物產,與故鄉的臺灣及留學的英倫截然不同,蔡珠兒從煲湯文化看到了香港政治經濟的變化,也聽到了香港庶民的心聲。她書寫各式植物食材的歷史考究,以及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深層思考,觀察香港這個社會在飲食、政治與經濟上的變遷。
焦桐透過飲食散文的書寫、編輯與教學,構築出屬於學術研究與生活品味的飲食散文寫作風格,從他的《臺灣味道》、《臺灣肚皮》及《臺灣舌頭》三部作品中可看出他的用心,來自南部高雄目前定居臺北的焦桐,在書寫臺灣小吃時,除了客觀紀錄其美食經驗,表露對親情的感懷之外,對於臺灣小吃在作法上的南北差異做詳細地比較與分析,用學術研究的精神與態度處理飲食散文的創作,令人敬佩。
韓良憶擅長用「味覺」來紀錄她的行旅,用「味覺」來保存過去美好的回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飲食散文風格。她常常將兩個不同文化的食材或調理手法變化,把中西食材混搭,將烹調手法融合。更在介紹東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時,不忘做文化上的比較,讓讀者能透過她的味蕾,敞開心胸接觸異國美食,品味各種不同的滋味,同時藉由飲食散文結合音樂與旅行等主題,開啟飲食散文另一個新的書寫面向。
在飲食散文創作百家爭鳴、盛況空前的今日,蔡珠兒、焦桐及韓良憶三人都能以個人的生活經驗與飲食經歷,創作出屬於他們個人獨特的飲食散文地誌書寫,蔡珠兒以香港為主要描寫對象,焦桐書寫臺灣,韓良憶則兼寫臺灣與歐洲,他們的創作為臺灣當代飲食散文書寫的主題,由早期的懷舊憶鄉,轉變為經過異國飲食經驗的洗禮,呈現出更多元的臺灣當代飲食散文書寫樣貌。
(一) 文本
焦桐主編:《臺灣飲食文選Ⅰ》,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
焦桐主編:《臺灣飲食文選Ⅱ》,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
焦桐主編:《2007臺灣飲食文選》,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4月初版
焦桐主編:《味覺的土風舞—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3月初版
焦桐主編:《2008臺灣飲食文選》,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4月初版
焦桐:《暴食江湖》,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8月初版
焦桐:《臺灣味道》,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初版
焦桐主編:《2009飲食文選》,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4月初版
焦桐主編:《飯碗中的雷聲: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8月初版
焦桐主編:《2010飲食文選》,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3月初版
焦桐主編:《2011飲食文選》,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2月初版
焦桐:《臺灣肚皮》,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3月初版
焦桐主編:《2012飲食文選》,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3月初版
焦桐主編:《晒恩愛:懷念秀麗》,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4月3日初版
焦桐:《臺灣舌頭》,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6月初版
焦桐:《臺灣小吃指南》,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8月初版
焦桐:《滇味到龍岡》,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10月21日初版
蔡珠兒:《花叢腹語》,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4月10日初版
蔡珠兒:《南方絳雪》,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
蔡珠兒:《雲吞城市》,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年12月初版
蔡珠兒:《紅燜廚娘》,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年10月初版
蔡珠兒:《饕餮書》,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4月初版
蔡珠兒:《種地書》,臺北市: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3月初版
韓良憶:《羅西尼的音樂廚房》,臺北市:商業週刊,1997年初版
韓良憶:《韓良憶臺北美食淘》,臺北市:紅色文化,2000年9月初版
韓良憶:《流浪的味蕾》,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4月初版
韓良憶:《青春食堂》,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4月初版
韓良憶:《鬱金香廚房》,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韓良憶:《廚房裡的音樂會》,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
韓良憶:《吃‧東‧西》,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9月初版
韓良憶:《在歐洲.逛市集》,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0月5日初版
韓良憶:《韓良憶的音樂廚房》,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10月增訂初版
韓良憶:《從巴黎到巴塞隆納,慢慢走》,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4月初版
韓良憶:《只要不忘就好》,臺北市: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3月初版
(二)專書
王宣一:《國宴與家宴》,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2003年1月初版
王宣一:《小酌之家:巷弄裡的美味》,臺北市:如何出版社,2011年11月初版
王逢振:《文化研究》,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2000年4月初版
布赫迪厄著、蔣梓驊譯:《實踐感》,南京市:譯林出版社,2003年初版
江振誠:《初心》,臺北市:平安文化有限公司,2013年4月29日初版
李澤治:《吃在臺灣》,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89年8月出版
何寄澎編:《中國現代散文選析》,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87年9月再版
何寄澎主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臺北市:正中書局,1993年5月初版
林文月:《飲膳札記》,臺北市:洪範書店,1999年初版
林慶弧:《飲食文化與鑑賞》,臺北市:新文京出版社,2004年9月初版
周芬伶、鍾怡雯主編:《臺灣現代文學教程—散文讀本》,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初版
周寧靜主編,《2012臺灣飲食文化暨餐飲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12年4月初版
徐耀焜:《舌尖與筆尖的對話—臺灣當代飲食書寫研究(1949—2004)》,萬卷樓出版社,2007年8月初版
高成鳶:《從飢餓出發—華人飲食與文化》,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12年5月香港第一版一刷
陳大為、鍾怡雯主編:《天下散文選:1970~2000臺灣》,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初版
陳大為、鍾怡雯主編:《天下散文選Ⅱ 1970 ~ 2010臺灣》,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新版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
陳淑華:《島嶼的餐桌—36種臺灣滋味的追尋》,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9年12月1日初版
陳義芝主編:《林文月精選集》,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2年初版
張玉欣、楊秀萍著:《飲食文化概論(第二版)》,臺北市:揚智出版社,2011年11月
張詠捷:《食物戀》,臺北市:野人出版社,2005年出版
張瑞芬:《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評論篇》,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6年2月初版
張曉風主編:《2001九十年散文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2年出版
張 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9月二版
陶東風、和磊:《文化研究》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初版
舒國治:《臺北小吃札記》,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
舒國治:《窮中談吃》,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8年8月初版
焦桐、林水福主編:《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時報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2月初版
黃文成:《空間與書寫:臺灣當代散文地方感的凝視與詮釋》,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3月初版
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臺北市:大塊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4月初版
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其實,大家都想做菜」》,臺北市:貓頭鷹出版,2012年3月初版
廖炳惠:《吃的後現代》,臺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月初版
廖炳惠:《關鍵詞200》,臺北市:麥田出版,2007年出版
葉怡蘭:《果然好吃:Yilan的臺灣水果尋味記》,臺北市:皇冠出版社,2008年9月1日初版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市:三民書局,1999年出版
劉克襄主編:《閱讀文學地景—散文卷》,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8年5月初版
鄧景衡:《符號意象奇觀—臺灣飲食文化系譜》,臺北市:田園文化事業,2002年10月初版
鍾怡雯,《九歌100年散文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12年3月1日初版
簡媜總策畫:《吃朋友》,臺北市:印刻文學,2009年1月初版
韓良露:《美味之戀──人在臺北,玩味天下》,臺北市:方智初版社,2001年6月初版
韓良露:《微醺之戀─旅人與酒的相遇》,臺北市:方智初版社,2001年6月初版
韓良露:《食在有意思 : 韓良露與朱利安的美味情境》,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年6月
韓良露:《韓良露私房滋味》,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5年8月
韓良露:《微醺:品酒的美學與生活》,臺北市:馬可波羅出版社,2006年2月
羅秀美:《隱喻‧記憶‧創意:文學與文化研究新論》,臺北市:萬卷樓出版社,2010年1月初版
羅崗、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
蕭蕭主編:《九十五年散文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Bonnewitz, Patrice(朋尼維茲)著,孫智綺譯:《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2年2月初版
Crang , Mike著,王志弘等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
Cresswell, Tim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2月
Douysset, Régis(雷吉斯.杜伊斯)著,石佩洳採訪撰文:《星級主廚環島下廚記:尋找台灣NO1.食材,傳授大廚廚藝密技與25道法式料理》,新北市:幸福文化,2013年10月30日初版
Escarpit, Rober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0年12月初版
Fernández-Armesto, Felipe著,韓良憶譯:《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Food:A History)臺北市:左岸文化出版,2005年初版
Fisher, M.F.K著,韓良憶譯:《牡蠣之書》,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2012年2月二版
Fisher, M.F.K著,韓良憶譯:《如何煮狼》,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2011年10月二版
Levi-Strauss, Claude (克勞德李維斯陀)著,周昌忠譯:《神話學:生食與熟食》,臺北市:時報文化,1992年10月出版
Miller, J. Hillis,”Topographies.”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Miller, J. Hills著,單德興譯,《跨越邊界:翻譯.文學.批評》,(New starts:Performative Topographies in Litesature and Criticism),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8月。
Petrini , Carlo著,林欣怡、陳裕凰譯,《慢食新世界》,臺北市:商周出版社,2009年5月初版
(三)碩博士論文
王汶惠:《臺灣當代女性作家飲食散文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碩士論文,2011年
王皖佳:《臺灣飲食文學的類體形構與演變(1980—2011)》,臺北縣: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
王渝婷:《焦桐與《飲食》雜誌研究》,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甘芝如:《蔡珠兒散文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6月
江 浩:《飲食文學範疇的建構—一個社會學式的考察》,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京珮:《林文月散文藝術風格的傳承與新變》,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李淑郁:《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李淑雲:《味覺饗宴:「茶」在現代散文中的情境塑造》,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汪永欣:《臺灣當代飲食散文中的養生美學》,彰化縣: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沈岱樺:《從飲食論述探討臺灣當代飲食文化意涵-由九○年代末談起》,臺北市: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杏娟:《韓良露飲食書寫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
林明霞:《蔡珠兒飲膳書寫之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3年5月
林雅瓊:《鄉情、國史、世界觀──論林文月、蔡珠兒及李昂的女性跨國飲食書寫》,臺中市: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柯雅琴,《韓良憶飲食散文研究》,屏東市: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7月
洪汶珀:《臺灣散文的飲食書寫探析-以林文月、蔡珠兒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0年
洪嘉敏:《東南亞移民女性來臺後在家庭內飲食習慣之變化》,南投縣: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徐耀焜:《舌尖與筆尖的對話-臺灣當代飲食書寫研究(1949-2004)》,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明珍:《析論原住民飲酒文化與其文學的關係》,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少明:《林文月散文研究 》,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
張碧純:《逯耀東飲食散文研究》,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張巍騰:《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的流變(1949-2008)》,臺中縣: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許芳儒:《記憶.身分.書寫--林文月散文析論》,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許婉姿:《林文月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許惠玟:《林文月的散文美學》,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
許曉芳:《焦桐飲食書寫之研究》,彰化市: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陳玉蕾:《林文月散文的常與變》,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陳皇靜:《焦桐飲食書寫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粘佳懿:《新世紀女性知性散文與文學媒介研究 ──以張小虹、柯裕棻、張惠菁為中心》,新竹市: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曾曉玲:《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旅外書寫(1990-2011)》,新竹市: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游淑玲:《林文月多元散文研究》,宜蘭縣: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美鳳:《林文月散文飲膳經驗之探究 》,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黃冠翔:《臺灣作家的香港書寫研究(1950-2008)》,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楊忠彬:《晃蕩中的堅持──舒國治的閒散書寫》,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楊莉蘋:《逯耀東及其散文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2008年
楊惠椀:《80年代以來臺灣飲食散文研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劉香君:《林文月散文研究--在樸實中見風采》,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書甫:《臺灣飲食散文的當代表現》,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賴怡潔:《書寫、經驗與身體感-以當代飲食書寫為考察核心》,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賴孟潔:《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謝佳琳:《蔡珠兒的飲食散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
鄭淑娟:《臺灣飲食散文研究》,宜蘭縣: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簡 琪:《林文月散文研究(1969─2006)》,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蕭 屹:《關於食物,我們談論的是?:台灣飲食書寫的文化(1996~2012)》,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6月
蘇鵲翹:《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Boney,Kristy Rickards, “Mapping Topographies in the Anglo and German Narratives of Joseph Conrad, Anna Seghers, James Joyce, and Uwe Johnson”,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6
(四)期刊雜誌論文
王琬婷:〈《臺灣飲食文選》中的情感書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2期,2007年7月,頁117-145。
王國安:〈「漫遊者」蔡珠兒—論蔡珠兒散文〉,應鳳凰編,《漫遊與獨舞—九O年代臺灣女性散文集》,臺北市,秀威資訊,2007年
李亦園:〈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2000年9月
何寄澎:〈真幻之際.物我之間—論林文月散文中的生命觀照與情懷(上)〉,《國文天地》3卷1期,1987年6月
何寄澎:〈真幻之際.物我之間—論林文月散文中的生命觀照與情懷(下)〉,《國文天地》3卷2期,1987年7月
何寄澎:〈林文月散文的特色與文學史意義〉,《明道文藝》317期,2002年8月
何寄澎:〈試論林文月、蔡珠兒的「飲食散文」--兼述臺灣當代散文體式與格調的轉變〉:《臺灣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6年2月
余昭玟:〈食事、記憶與屏東在地性建構-談周芳伶散文的飲食書寫〉,《東華人文學報》第23期,2013年7月
余舜德,〈夜市小吃的傳統與臺灣社會〉,《食巧毋食飽:地方飲食文化(一)》,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出版,2009年10月出版
林韻文:〈追憶生命之美好—論林文月的散文寫作〉,《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四期,2007年4月
吳云代:〈走出低迴傷逝,細嚐異國滋味—試論從林文月《飲膳札記》到蔡珠兒《紅燜廚娘》的飲食書寫〉,應鳳凰編,《漫遊與獨舞—九O年代臺灣女性散文集》,臺北市,秀威資訊,2007年
周淑媚:〈味覺的記憶-周作人的飲食書寫〉,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14期,2008年12月
施懿琳:〈憂鬱的南方──孫元衡《赤嵌集》的臺灣物候書寫及其內在情蘊〉,《成大中文學報》第十五期,2006年12月
高詩佳:〈張愛玲小說中的食物意象與飲食書寫〉,《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16期,2011年12月
郝譽翔:〈婉轉附物,迢悵切情─論林文月《飲膳札記》〉,《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2月
陳伯軒:〈嚐鮮與懷舊:讀林文月《飲膳札記》〉《國文天地》21 卷10 期,2006年
陳思和:〈試論現代散文中的談「吃」傳統〉,《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2月
陳昱成:〈「2013愛詩網詩文徵選活動」得獎揭曉及贈獎典禮側記〉,《台灣文學館通訊》第41期,2013年12月
張瑞芬:〈在南方城市的腹語—讀蔡珠兒《雲吞城市》〉,《文訊》221期,2004年3月
張瑞芬:〈張愛玲的散文系譜〉,《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八期,2004年5月
張瑞芬:〈慾望味蕾-讀蔡珠兒《紅燜廚娘》〉,臺北市:《文訊雜誌》第242期,2005年12月
張錯:〈M.F.K.費雪與《飲食之藝》〉,《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2月
許珮馨:〈臺灣現代散文學位論文的研究現象分析〉,《第四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8年10月
黃宗潔:〈食物戀:從當代臺灣飲食書寫中的感官魅惑談起〉,國立臺灣文學館《感官素材與人性辯證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2010年3月
黃冠翔:〈臺灣作家的異國情懷:論蔡珠兒飲食散文中的香港「味覺景觀」與「地方認同」〉,「第五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2008年6月8日
黃冠翔:〈重構歷史與人生─論林文月《飲膳札記》的飲食書寫〉,臺北市:《新地文學》,2010年12月
黃基銓採訪:〈蔡珠兒:樂當味覺飲食的吃主兒〉,臺北市:《野葡萄文學誌》,2006 年6 月
黎俊宏:〈飲食之外—徐世怡《流浪者的廚房》中飲食散文隱藏的主題〉,應鳳凰編,《漫遊與獨舞—九O年代臺灣女性散文集》,臺北市,秀威資訊,2007
談啓志:〈追憶‧魅影‧行旅:《留味行》中的味覺想像與家族史建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24期,2013年9月
鍾怡雯:〈記憶的舌頭—美食在散文的出沒方式〉,《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2月
鍾怡雯:〈論杜杜散文的食藝演出〉,《中外文學》,第363 期,2002 年8 月
鍾怡雯:〈從理論到實踐—論馬華文學的地誌書寫〉,《成大中文學報》,第29期,2010年7月
鄭栗兒,〈香港社會報告—讀蔡珠兒與《雲吞城市》〉,臺北市:《聯合文學》,第230期,2003年12月
鄭淑娟:〈臺灣飲食文學出版概況〉,臺北市:《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7年6月號
羅秀美:〈蔡珠兒的食物書寫—兼論女性食物書寫在知性散文脈絡中的可能〉,《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四期,2007年4月
羅秀美:〈漫遊者的飲食散文—試論舒國治的飲食散文及其建構新典律的可能性〉,《中國現代文學》第十七期,2010年9月
蘇俐穎,〈臺灣當代飲食書寫中全球饕家的「全球」與「在地」對話〉,《2012臺灣飲食文化暨餐飲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出版,2012年4月初版
(五)報紙
林淑蘭採訪:〈這是她吸取的地方 也是她吐露的地方〉,《中央日報》第11版,1978年6月7日
廖玉蕙:〈午後書房的對白—秋日訪林文月〉,《中國時報》第8版,1986年12月5日
吳潛誠,〈閱讀花蓮—地誌書寫:楊牧與陳黎〉,《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年11月9日
陳芳明:〈她自己的書房—林文月散文書寫〉,《中國時報》第37版,2000年3月20-21日
黃宗慧:〈我吃故我在談食物書寫〉《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1年4月5日
簡媜:〈飲食書寫裡的一斛珠──評《饕餮書》〉,《聯合報》,2006.4.17
陳宛茜:〈41種臺灣味 焦桐談臺菜:最主體的混血菜〉,《聯合報.焦點》,2010.01.06,A3版
陳宛茜:〈古早味 美食 擁抱不曾分裂的臺灣〉,《聯合報.文化廣場》,2010.03.14,D2版
吳鈞堯:〈種夢想的子,開幸福的花——歐銀釧《不老的菜園.四塊玉》〉,《聯合報.聯合副刊》,2010.07.10,D3版
徐國能:〈饜饗奢華 焦桐《暴食江湖》〉,《聯合報.聯合副刊》,2010.09.05,D3版。
黃宗慧:〈似暴非暴的暴食江湖〉,《聯合報.文化廣場》,2010.09.20,D2版
焦 桐:〈大腸包香腸〉,《聯合報.聯合副刊》,2012.03.16
焦 桐:〈酒家菜〉,《自由時報.自由副刊》,2012.03.20.
(六)網路資料
蔡珠兒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ewel.tsai.7?hc_location=stream
焦桐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734503001&fref=ts
韓良憶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liangihan?fref=ts
朱玉芳〈美麗「廚娘」──論蔡珠兒的飲食書寫〉,本篇論文為網路資料,
網址:http://acade.must.edu.tw/ups/ADUpload/c23_downmul1268674153.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美食文化網
http://taiwanfoodculture.net/ct.asp?xItem=48276&CtNode=2675&mp=1501
南村落http://www.southvillage.com.tw/about_0001.html
不老部落網址http://www.bulaubu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