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錢宜新 |
---|---|
論文名稱: |
科學革命的序曲-哥白尼行星理論的創造性與和諧性 |
指導教授: |
姚珩
Yao, Her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8 |
中文關鍵詞: | 科學革命 、哥白尼 、天體運行論 、行星逆行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4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科學革命的創始者哥白尼,顛覆歐洲千餘年對亞里士多德的信仰,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在這篇論文中,我首先介紹天文學在十六世紀之前的主要演變過程,托勒密的周轉圓系統所遇到的問題,讓哥白尼下定決心創造新宇宙。接著探討哥白尼的著作《概要》與《天體運行論》,他在《概要》提出新宇宙的七大公設,這就是地動說的概念基礎;《天體運行論》中第一卷提到地球的三種運動,與建立在地球運動之上的同心圓宇宙模型,展現哥白尼系統絕佳的和諧性。這場革命所代表的重要意義是對待真理的態度轉變,哥白尼秉持新柏拉圖主義追求實體的精神,與畢達哥拉斯主義萬物皆數的信仰,創造具和諧性與一致性的宇宙,影響了伽利略、克卜勒和牛頓等人。最後討論《天體運行論》中尚待改進之處—太陽地位的不確定性,以及為了符合實際觀測而重新引用本輪和偏心圓,這留下未完成的天文問題即是後人研究的出發點。
1. 哥白尼 (2005):天體運行論。臺北市:大塊文化。
2. 孔恩 (2003):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發展中的行星天文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3. 金格瑞契 (2007):追蹤哥白尼。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4. 伯特 ([1952] 1980):近代物理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5. 格蘭特 ([1977] 2000):中世紀的物理科學思想。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6. 費里斯 ([1988] 2004):銀河系大定位。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7. 姚 珩 (1998):物理學的基礎—力學。臺北市:台灣書店。
8. 勞埃德 ([1970] 2004):早期希臘科學—從泰勒斯到亞里士多德。上海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9. 恩格斯 ([1925] 1987):自然辯證法。北京市:北京東光印刷場。
10. 伽利略 (2006):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11. 錢宜新、姚 珩 (2009):奇異的行星逆行到日心說的建立。台北市,科學月刊。(經過審查待出版)
12. Bechler, Z. (1991). Newton's physics and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
13. Blumenberg, H. (1987). The genesis of the Copernican world. Cambridge, Mass:MIT Press.
14. Copernicus, N. (1939). Three Copernican treatise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5. Duhem, P. (1985). To save the phenomena: An Essay on the Idea of Physical Theory from Plato to Galileo . 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16. Margolis, H. (2002). It started with Copernicus. New York:McGraw-Hill.
17. Nebelsick, H. (1985). Circles of God:Theology and science from the Greeks to Copernicus. Edinburg:Scottish Academic Press.
18. Multiyear Interactive Computer Almanac (MICA, 美國海軍天文台用星體位置計算軟體), Version 2.0
19. Tezel, T. (2008). http://apod.nasa.gov/apod/ap080511.html (圖4-1: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火星逆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