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奕蘭 |
---|---|
論文名稱: |
徐渭《四聲猿》版畫研究 A study on the Woodblock Illustrations in Xu Wei's (1521-1593) "Four Cries of a Gibbon" (Sisheng Uuan) |
指導教授: | 林麗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0 |
中文關鍵詞: | 徐渭 、四聲猿 、戲曲版畫 、雜劇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6 下載:4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徐渭(1521-1593),其生平遭遇特殊,狂狷性格為人所曉;其詩文書畫之成就,更為人所讚賞。而在中國戲曲發展相當繁盛的明代,徐渭也投入戲曲領域,研究宋元以來的南戲並提出相關的戲曲理論,同時,參與戲曲評點和創作,其對中國戲曲的貢獻極大,影響之後的明清雜劇發展。本文的研究對象《四聲猿》,便是目前唯一確認為徐渭所作的雜劇作品,此作約完成於明萬曆早期,劇中含有四個短劇,分別為《狂鼓史漁陽三弄》、《玉禪師翠鄉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和《女狀元辭凰得鳳》。
《狂鼓史漁陽三弄》描寫禰衡在陰間擊鼓罵曹操一事、《玉禪師翠鄉一夢》敘述和尚犯淫戒,而後投胎成妓女,再受到感化而超度,解脫生死苦厄的故事、《雌木蘭替父從軍》,寫花木蘭為父從軍,征戰沙場有功,返鄉回復女兒身嫁人故事、《女狀元辭凰得鳳》則描述女扮男裝高中狀元的黃崇嘏故事,也以回復女兒身嫁狀元郎作故事結尾。此四個短劇皆是徐渭改編自《三國》、民間故事而來,每一個故事的主角人物性格鮮明,劇情如陰間擊鼓罵曹、和尚犯色戒、女扮男裝者皆富話題性和戲劇性,加上所使用的曲文淺白易懂,《四聲猿》因而具有通俗的特色。
今日現存可見的《四聲猿》版本有數十種,最早附插圖且有紀年的版本為萬曆四十二年(1614),直到民國年間,陸續有附插圖的《四聲猿》出版。四個短劇皆配有插圖,若依版刻圖像內容分類,共有五組圖像,而這些《四聲猿》版畫之出版地多為浙江地區,參與的刻工和繪稿者或來自於徽州。從為《四聲猿》配置插圖,又有不同區域間的出版合作,可見《四聲猿》在晚明應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遂而引起許多出版者爭相出版。《四聲猿》雜劇本身即具有通俗之特性,又被配上不同的插圖刊刻出版,各組版畫與戲曲文本之間的圖文關係,乃至圖像意涵、出版區域特色等諸多議題,引人好奇。然而,目前對《四聲猿》的研究尚停留在文學、戲曲領域,未就《四聲猿》版畫的風格、出版形式等面向進行深入探討,因此,本文即以徐渭《四聲猿》版畫為主題,希冀能藉由對此書的版本、圖文關係、出版環境等方面仔細觀察,瞭解晚明戲曲版畫的情況與特色。
一、 古籍
1.(明)徐渭,《四聲猿》,明萬曆十六年(1588)新安龍峰徐氏刊本,收入《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
2.(明)徐渭,《徐文長三集》二十九卷附《四聲猿》一卷補篇二卷,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會稽商濬刊本(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
3.(明)徐渭,《徐文長三集》三十卷附《四聲猿》,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錢塘鍾人傑刊本。
4.(明)徐渭,《四聲猿》,據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年間(1573-1620)刻本影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戲劇類,176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明)沈泰輯刻,《盛明雜劇三十種》,明崇禎二年(1629)刊本(臺北:安鄉出版社,1984)。
6.(明)孟稱舜,《新鐫古今名劇酹江集》,據明崇禎六年(1633)古今名劇合選本影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戲劇類,1763-176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7.(明)徐渭,《四聲猿》,明崇禎年間(1628-1644)山陰延閣李氏刊本。
8.(明)徐渭,《四聲猿》,收入劉世珩輯,《暖紅室彙刻傳奇》(揚州:江蘇廣陵古籍社,1990)。
二、 近人著作
(一) 專書
1.上海圖書館編,《西廂儷影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2.大阪市立美術館編,《中國明清の繪本》,大阪:大阪市立美術館,1987。
3.王長安,《徐渭三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5。
4.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臺北:明文書局,1984。
5.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史部 傳記類》第14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6.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編輯,《古本戲曲叢刊 初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
7.石川淳、梅原龍三郎、貝塚茂樹監修,《文人畫粹編中國篇5徐渭 董其昌》,東京:中央公論社,1985。
8.朱萬曙,《明代戲曲評點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9.吳希賢編,《所見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版本圖錄 第五冊古代戲曲(二)》,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5。
10.宋原放主編,《中國出版史料‧古代部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1.杜信孚纂輯,《明代版刻綜錄》,江蘇:廣陵古籍刻印出版社,1983。
12.杜信孚,杜同書作,《全明分省分縣刻書考》,北京:線裝書局,2002。
13.(明)徐渭著、周中明注,《四聲猿》,臺北:華正出版社,1985。
14.周亮編著,《明清戲曲版畫》,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0。
15.周心慧,《中國古代版刻版畫史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16.周心慧主編,《新編中國版畫史圖錄》,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17.周心慧、王致軍撰集,《徽派 武林 蘇州版畫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18.周群、謝建華,《徐渭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9.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66。
20.青木正兒,《青木正兒全集》,東京:春秋社,1969-1975。
21.祝重壽編,《中國插圖藝術史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2.首都圖書館編輯,《古本戲曲十大名著版畫全編》,北京:線裝書局,1996。
23.首都博物館編輯,《古本戲曲版畫圖錄》,北京:學苑出版社,1997。
24.首都圖書館編著,《古本小說版畫圖錄》,北京:線裝書局,2006。
25.徐崙,《徐文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26.浙江省地方志編輯委員會編,《浙江省志叢書》第36冊浙江省版志,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7.張孝裕,《徐渭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1978。
28.張棣華,《善本劇曲經眼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
29.張新建,《徐渭論稿》,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30.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5。
31.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代版畫選初輯》,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9。
32.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集部》,臺北:國家圖書館,1999。
33.梁一成,《徐渭的文學與藝術》,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
34.戚世隽,《明代雜劇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5.陳方,《徐渭及其四聲猿研究》,香港:宏達出版社,2002。
36.陳宣彤,《徐渭的禪思惟美學與寫意畫》,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7。
37.陳昭珍,《明代書坊之研究》,收於《古典文獻研究輯刊》七編,臺北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
38.傅惜華,《明代雜劇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39.程國賦,《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
40.紫都,杜海軍編著,《徐渭生平與作品鑑賞》,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5。
41.葉樹聲,余敏輝著,《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42.黃仕忠,(日)金文京,(日)喬秀岩編,《日本所藏稀見中國戲曲文獻叢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43.楊繩信編著,《中國版刻綜錄》,陝西:西安人民出版社,1987。
44.董捷,《明清刊西廂記版畫考析》,石家莊市:河北美術出版社,2006。
45.趙前編著,《明代版刻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46.劉昕主編,《中國古版畫‧人物卷》,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
47.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編,《中國古代小說版畫集成》,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2002。
48.潘承弼、顧廷龍,《明代版本圖錄‧初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
49.蔣星煜,《西廂記考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0.駱玉明、賀聖遂,《徐文長評傳》,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51.繆詠禾,《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52.韓錫鐸、王清原編纂,《小說書坊錄》,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
53.瞿冕良編,《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濟南:齊魯書社,1999。
54.羅秋昭,《徐渭《四聲猿》研究》,臺北:啟業出版社,1979。
55.瀧本弘之編集,《中國古代版畫展》,町田:町田市立國際版畫美術館,1988。
56.嚴紹璗編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
57.Shiamin Kwa, Wilt L. Idema, Mulan: Five Versions of a Classic Chinese Legend, with Related Text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二) 期刊論文
1.中村伸夫,〈徐渭筆有紀年書跡概觀〉,《福島大學教育學部論集(人文科學部門)》38號(1985),頁33-48。
2.王俊盛,〈徐渭「以書入畫」的藝術表現〉,收入《蘇峰男教授服務公職四十年退休紀念書畫藝術論文集》(臺北:蕙風堂,2005),頁67-74。
3.王家誠,〈科舉制度下的藝術家〉,《故宮文物月刊》第8期(1990),頁58-67。
4.王家誠,〈徐渭傳(12):狂鼓史漁陽三弄〉,《故宮文物月刊》12卷5期(總137期,1994年8月),頁136-144。
5.王家誠,〈徐渭傳(13):四聲猿〉,《故宮文物月刊》12卷6期(總138期,1994年9月),頁136-144。
6.王家誠,〈徐渭傳(14):女狀元辭凰得鳳〉,《故宮文物月刊》12卷7期(總139期,1994年10月),頁136-144。
7.王璦玲,〈明清抒懷寫憤雜劇之藝術特質與成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三期(1998年9月),頁37-120。
8.王鋼,〈也談徐渭評本《北西廂》〉,《文獻》第3期(1988),頁49-59。
9.王鋼,〈徐渭的《選古今南北劇》考〉,《戲曲研究》33輯(1990),頁103-111。
10.付瓊,〈《徐文長文集》與《徐文長三集》的讀者之爭及其版本問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3期(2004),頁37-42。
11.付瓊,〈徐渭研究百年述評〉,《藝術晨家》第1期(總第75期,2004),頁32-38。
12.有澤晶子,〈徐渭『四声猿』の一考察〉,《文學論藻(東洋大學文學部紀要)》82號(2008),頁103-115。
13.何樂之,〈徐渭〉,收於《中國名畫家叢書》,(香港:中國書畫研究會,1970)),頁1009-1038。
14.余佩瑾,〈狂人的執著──談梵谷與徐渭的狂顛與藝術〉,《歷史月刊》第7期(1988年8月),頁94-99。
15.佘德余,〈徐渭與越中、越外曲家的交往及其對後學曲家的影響〉,《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0卷第1期(2000年3月),頁18-25。
16.宋克夫,〈論徐渭的狂狷人格〉,《湖北大學學報》第30卷第2期(2003年3月),頁52-57。
17.宋輝,〈猿鳴清遠聆回響:論徐渭雜劇《四聲猿》的傳播及對明清文人雜劇的影響〉,《戲曲藝術》(1999年4月),頁74-77。
18.吳方,〈四聲猿寫作時間小議〉,《戲曲研究》第11輯(1984年2月),頁206-209。
19.吳方,〈「作戲逢場,原屬人生本色」——談徐渭的戲曲本色觀〉,《戲曲研究》17輯(1985),頁246-256。
20.吳哲夫,〈中國版畫(下)〉,《故宮文物月刊》第1卷第8期(1983)頁108-113。
21.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業〉,《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2001),頁94-107。
22.李咏梅,〈明代私人刻書業經營思想成熟的五個表現〉,《四川圖書館學報》,第4期(1996),頁77-80。
23.李咏梅,〈試論明代私人刻書業與思想文化的關係〉,《四川圖書館學報》,第2期(1997),頁76-80。
24.李普文,〈徐渭「中歲學畫」說考〉,《美術研究》第3期(2007),頁69-71。
25.杜桂萍,〈「奇」與「畸」:論徐渭從事雜劇創作的心理機制〉,《學習與探索》第146期(2003年3月),頁107-112。
26.沈津,〈明代坊刻圖書之流通與價格〉,《國家圖書館館刊》(1996年6月),頁101-118。
27.林智莉,《論明代宮廷大儺儀式鍾馗戲──兼論鍾馗形象的轉變》,《政大中文學報》第8期(2007年12月),頁97-120。
28.林照蘭,〈女中奇男子──「四聲猿」中木蘭、崇嘏形象刻劃析探〉,《問學》第4期(2002年3月),頁25-36。
29.林鶴宜,〈晚明戲曲刊行概況〉,《漢學研究》第9卷第1期(1991年6月),頁287-326。
30.易怡玲,〈徐渭之曲學及劇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35號(1991),頁741-854。
31.胡天成,〈從格式塔心理學看徐渭《四聲猿》奇氣異力的美學特徵〉,《文藝研究》第2期(1987),頁72-78。
32.胡令毅,〈論西門慶的原型:《金瓶梅》作者徐渭說新論〉,《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6卷第1期(2006),頁10-16。
33.胡令毅,〈論徐渭和《金瓶梅》〉,《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7卷第6期(2007),頁11-19。
34.胡力可,〈「月明和尚度柳翠」之表演雛型及其演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0卷第1期(1977年1月),頁93-100。
35.胡立可,〈柳翠劇的兩種類型〉,《文學評論》第四輯(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5月),頁245-288。
36.宮崎法子,〈徐渭の作画の背景──日本伝来の浙江地方の墨戯との関連を中心に〉,《泉屋博古館紀要》24卷(2008),頁25-54。
37.高大鵬,〈論四聲猿〉,《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9卷第11期(1976年11月),頁57-61。
38.徐子方,〈20世紀以來明雜劇研究的回顧與點評〉,《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4期(2008年7月),頁85-91。
39.徐明安,〈徐渭《四聲猿》新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18卷第3期(1998年3月),頁28-35。
40.徐朔方,〈評《徐渭集》的編輯與點校〉,《杭州大學學報》第19卷第1期(1989年3月),頁48-51。
41.徐朔方,〈論徐渭──湯顯祖同時代的作家論之一〉,《浙江學刊》第2期(1989),頁72-79。
42.徐朔方,〈托名徐渭的《選古今南北劇》與《古今尺牘振霞雲箋》〉,《文獻》第3期(1991),頁283-285。
43.徐振貴、焦福民,〈世事糊塗、雌雄難辨的斷猿哀鳴──徐渭《雌木蘭》探微〉,《藝術百家》第1期(總第118期,2011),頁170-175。
44.徐沁君,〈徐渭《四聲猿》的整理問題〉,《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第3期(1989),頁29-35。
45.栗鵬,〈徐渭《四聲猿》本事考辨及對後世劇作的影響〉,《雲南藝術學院學報》第1期(2010),頁15-20。
46.張全恭,〈紅蓮柳翠故事的轉變〉,《嶺南學報》第5卷第2期(1936年8月),頁54-74。也收於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傳說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8月),頁137-158。
47.張志合,〈徐渭的生平及其《四聲猿》芻議〉,《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89),頁49-53。
48.張志合,〈由《翠鄉夢》的創作看徐渭前期的思想〉,《南都學壇(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5期(1990),頁46-51。
49.張漣,〈明代專制文化制度下的圖書出版情形〉,《漢學研究》,第10卷2期(1992年12月),頁355-369。
50.張新建,〈徐渭與湯顯祖》,《戲曲研究》第27輯(1988年9月),頁208-222。
51.張錦瑤,〈徐渭「文藝創作觀」對明代中葉後劇論與畫論的影響〉,《興大人文學報》第36期(2006),頁55-80。
52.張錯,〈半生落魄已成翁:徐渭的《水墨葡萄》及其他〉,《故宮文物月刊》第312期(2009年3月),頁16-25。
53.戚世隽,〈近年來徐渭研究述要〉,《古典文學知識》第3期(1996),頁121-125。
54.戚世隽,〈四聲猿發微〉,《戲曲研究》第6期(1998),頁95-110。
55.華楓,〈晚明文藝思潮對繪畫的影響:徐渭、董其昌比較研究〉,《東南文化》第6期總第128期(1999),頁78-82。
56.陳剛,〈《四聲猿》的美學風格析論〉,《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2期(2002年3月),頁41-45。
57.陳剛,〈徐渭及其《四聲猿》的地位和影響述論〉,《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2003年3月),頁24-28。
58.陳書錄,〈「隨其所宜而適」:徐渭雅俗文學理論的哲學基礎〉,《文藝研究》第5期(2006),頁45-54。
59.傅含章,〈論徐渭人格特質及其畫作〉,《高餐通識教育學刊》第3期(2006年6月),頁305-328。
60.單國強,〈徐渭的生平和藝術〉,收於《徐渭精品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頁1-8。
61.曾永義,〈徐渭及其雜劇《四聲猿》〉,《思與言》第8卷第6期(1971年3月),頁26-33。
62.游宗蓉,〈明代組劇初探──以組劇界定與內涵分析為討論核心〉,《東華人文學報》第5期(2003年7月),頁261-298。
63.游宗蓉,〈明代組劇的美感型態〉,《東華人文學報》第13期(2008年7月),頁155-188。
64.程毅中,〈徐渭及其《四聲猿》〉,《文學遺產》第1期(1984),頁120-125。
65.馮俊杰,〈談《四聲猿》雜劇的「奇絕」〉,《中華戲曲》第1輯(1986年2月),頁237-252。
66.黃敬欽,〈談徐渭《四聲猿》的四種變相〉,《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1年5月),頁73-96。
67.黃麗貞,〈徐渭和他的《四聲猿》雜劇 一〉,《中國語文》第98卷第5 期(2006年5 月),頁16-21。
68.黃麗貞,〈徐渭和他的《四聲猿》雜劇 二〉,《中國語文》第98卷第6 期(2006年6 月),頁8-14。
69.黃麗貞,〈徐渭和他的《四聲猿》雜劇 三〉,《中國語文》第99卷第1 期(2006年7 月),頁8-14。
70.黃麗貞,〈徐渭和他的《四聲猿》雜劇 四〉,《中國語文》第99卷第2 期(2006年8 月),頁9-14。
71.黃麗貞,〈徐渭和他的《四聲猿》雜劇 五〉,《中國語文》第99卷第3 期(2006年9 月),頁9-17。
72.黃麗貞,〈徐渭和他的《四聲猿》雜劇 六〉,《中國語文》第99卷第4 期(2006年10 月),頁8-16。
73.黃麗貞,〈徐渭和他的《四聲猿》雜劇 七〉,《中國語文》第99卷第5 期(2006年11 月),頁7-13。
74.楊翠琴,〈近二十年《四聲猿》研究述評〉,《語文學刊》第6期(2004),頁17-18。
75.董曉萍,〈論徐渭的民俗文藝觀〉,《文藝理論研究》第6期(1990),頁65-71。
76.鈴木敬,〈『雜畫卷』の筆者(徐渭)と王陽明〉,《國華》1251編(2000),頁29-31。
77.賈硯農,〈徐渭書畫辨偽:詩稿手卷與偽作〉,《收藏家》第11期(2003),頁11-16。
78.劉蔭柏,〈徐渭及其劇作論考〉,《藝術百家》第2期(2000),頁28-34。
79.塘耕次,高峰,〈徐渭と『狂鼓史漁陽三弄』〉,《愛知教育大學研究報告(人文社會科學編)45輯(1996),頁73-80。
80.塘耕次,高峰,〈徐渭と『玉禪師翠鄕一夢』〉,《愛知教育大學研究報告(人文社會科學編)46輯(1997),頁99-109。
81.塘耕次,高峰,〈徐渭と『雌木蘭贊父從軍』〉,《愛知教育大學研究報告(人文社會科學編)47輯(1998),頁71-77。
82.塘耕次,〈『四聲猿』を通してみる徐渭の人間性〉,《中國研究集刊》21號(1997),頁16-36。
83.廖奔,〈萬曆劇壇三家論──徐渭、湯顯祖、沈璟〉,《河北學刊》(1995年1 月),頁65-72。
84.漆瀾,〈浪漫的合奏──徐渭、陳洪綬藝術人格心理初探〉,《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2001),頁56-61。
85.趙春寧,〈插圖版畫與中國古典戲曲的傳播〉,《中華戲曲》第39輯,頁219-232。
86.趙有聲,〈明代文藝啓蒙運動的開拓者——徐渭美學思想簡論〉,《學術月刊》第4期(1988),頁38-43。
87.潘運告,〈論徐渭的美學思想〉,《求索》第2期(1989),頁90-93。
88.諶湛,〈明雜劇之道教主題研究〉,《光武學報》第16期(1991年6月),頁251-272。
89.駱玉明,賀聖遂,〈徐渭家世考略〉,《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84),頁57-59、8。
90.駱玉明,〈四聲猿寫作年代考〉,《中國古典文學叢考》第2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頁253-263。
91.謝剛主,〈漫談明清時代的版畫〉,《文獻》第2輯(1979),頁121-132。
92.謝湧濤,〈略論徐渭在戲劇文化史上的藝術貢獻〉,《東南文化》第2期總第112期(1996)頁17-20、27。
93.謝謙,〈游於藝:徐渭的藝術精神〉,《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2),頁82-86。
94.闕真,〈《翠鄉夢》與「度柳翠」──論徐渭《翠鄉夢》的題材演變及其再創作〉,《藝術百家》總第3期(2004),頁35-39。
95.羅秋昭,〈徐渭與《四聲猿》〉,《臺北師專學報》第7期(1978),頁149-171。
96.鐘海,〈徐渭《四聲猿》雜劇的本事和寫作緣由〉,《上海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82年),頁29-32。
97.鐘海、盧大中,〈徐渭《四聲猿》源流探〉,《齊魯學刊》第4期(1986),頁111-115。
98.鷲野正明,〈徐渭の古文辞批判をめぐって〉,《中國文化:硏究と敎育》第61號(2003),頁79-90。
99.Chen, Maiping, “Xu Wei and Modernity in Chinese Literature”, Stockholm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Vol.4, 1994, pp. 41-72.
100.He, Yuming, “Difficulties of Performance: The Musical Career of Xu Wei’s The Mad Drummer”,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68:2 (2008), pp. 77-114.
101.K. T. Wu(吳光清),“Ming Printing and Printers”,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7:3 (Feb.1943), pp. 203-260.
102.Ryor, Kathleen, “Regulating the Qi and Xin: Xu Wei (1521-1593) and his Military Patrons”, Archives of Asian Art, Vol.54, 2004, pp. 23-33.
103.Tseng, Yu-ho, “A Study of Hsü Wei,” Ars Orientalis, Vol.v, 1963, pp. 243-254.
104.Wilt L. Idema, “Female Talent and Female Virtue: Xu Wei’s Nü Zhuangyuan and Meng Chengshun’s Zhenwen ji”, 收入華瑋、王璦玲主編,《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8),頁549-571。
(三) 學位論文
1.王俊盛,《徐渭大寫意畫風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吳玄妃,《晚明傳奇中女扮男裝情節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6。
3.吳南忻,《徐渭傳世繪畫作品中題跋之詮釋》,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7。
4.吳鵬,《徐渭的藝術精神》,貴州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2005。
5.周雨,《徐渭美學思想研究》,武漢大學中國古典美學碩士論文,2000。
6.林宜蓉,《中晚明文藝場域「狂士」身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7.林怡君,《明代新思潮下文人的婦女觀──以歸有光、李贄、馮夢龍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8.林倫靜,《明清戲曲中「女扮男裝」情節之性別意涵》,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9.林榮森,《徐渭書法藝術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10.易怡玲,《徐渭之曲學及劇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11.柯香君,《明代戲曲發展之群體現象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
12.洪光耀,《八法散聖,字林俠客——徐渭書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3.范翠華,《徐渭的人格發展與其繪畫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4.唐昱,《明清「易性喬裝」劇之研究》,武漢大學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05。
15.徐瑞香,《徐渭及其題畫藝術》,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16.高詩婷,《明代改編劇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7。
17.馬小明,《徐渭和他的雜劇考論》,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
18.馬汀,《民間視野中的「徐文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19.許耀文,《明代寫意花鳥畫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3。
20.傅湘龍,《明佛教與晚明雜劇創作》,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21.張璉,《明代中央政府刻書研究》,文化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83。
22.許郁真,《徐渭及其佛教文學》,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23.郭姿吟,《明代書籍出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4.郭怡君,《明代戲曲編劇理論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25.陳昭珍,《明代書坊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26.陳志國,《徐渭人格論》,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2。
27.陳雅貞,《徐文長故事與人物形象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8。
28.麥杰安,《明代蘇常地區出版事業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1995。
29.曾西霸,《徐渭「女狀元」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
30.曾明鈺,《徐渭之《玉禪師翠鄉一夢》與沙特之《無路可出》中人的存在循環與超脫》,國立中正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1.曾維芬,《徐渭戲曲淺論》,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
32.黃秋薇,《徐渭題畫文學之繪畫理念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3.楊永雯,《徐渭繪畫的探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34.劉淑華,《題材相同之明代雜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35.劉燕芝,《明代中後期文人雜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
36.蔡營源,《徐渭之生平及其文學觀》,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1。
37.鄭恩玉,《徐渭戲曲與戲曲論研究》,上海戲劇學院博士論文,2010。
38.顏彩容,《明清時期出版與文化──以「才子佳人」小說為中心》,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9.蘇月鴻,《徐渭繪畫的創作背景及其風格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40.Faurot, Jeannette Louise, “Four Cries of a Gibbon”: A 'Tsa-chu' Cycle by the Ming Dramatist HSU WEI (1521-1593), Ph.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2.
41.Gabrielle, Steiger Levine, Deviance and Disorder: The Naked Body in Chinese Art, M.A.,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2008.
42.Kwa, Shiamin, Songs of ourselves: Xu Wei's (1521--1593) "Four Cries of a Gibbon" (Sisheng yuan), Ph.D., Harvard University, 2008.
43.Leung, Kai Cheong, Hsu Wei as Dramatic Critic: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he "Nan-Tz'u Hsu-Lu," Account of Southern Drama,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74.
44.Liang, I-Cheng, HSU WEI (1521-1593): His life and literary works, Ph.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1973.
45.Ma, Meng-Ching, Fragmentation and Framing the text: Visuality and Narrativity in the Late-Ming Illustrations to “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 Ph.D., Stanford University, 2006.
46.Ryor, Kathleen Marie, Bright pearls hanging in the marketplace: Self-expression and commodification in the painting of Xu Wei, Ph.D., New York University, 1998.
47.Yen, Shou-chih Issac, Xu Wei’s “Zahua”: A study of genres, Ph.D., Yale University,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