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鈺雯
論文名稱: 壹北市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之研究
指導教授: 陳益興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8
中文關鍵詞: 臺北市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動機消費行為
英文關鍵詞: Taipei City, adolescent, Internet café, consumer motivation, consumer behavi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5下載:5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臺北市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並探討外在環境因素、個人背景因素及消費動機因素與網路咖費消費行為的關係,以及性別因素在外在環境、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部份之差異。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利用焦點團體法及文獻探討,深入瞭解青少年身心發展狀況與可能影響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行為之因素;之後,編制調查問卷,採非機率抽樣法之配額樣本,針對戶籍居住於臺北市且有網路咖啡消費經驗之滿十二歲至未滿十八歲青少年進行調查,取得五一三份有效問卷,並透過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卡方獨立性考驗、列聯相關係數、Cramer’s V係數、獨立樣本t考驗及百分比同質性考驗等統計方法加以解釋,獲得下列結論:
    一、外在環境因素總量表的平均得分高過中間值。
    二、臺北市網路咖啡青少年大部份都有與家人同住;超過五成表示其與家人的感情是屬於良好的;九成有知心朋友;超過五成與同學的人際關係是屬於良好的狀況;超過六成對課業感興趣;大部份覺得自己的學業狀況是屬於普通的。
    三、消費動機因素總量表的平均得分高過中間值。
    四、在消費行為之消費次數方面,「去過十次以上」占最大比率;消費頻率方面,「每月一次以下」占最大比率;消費時間方面,「一至三小時」占最大比率;在消費金額方面,「低於100元」占最大比率;金錢來源方面,「長輩給的零用錢」占最大比率;在從事活動方面,「玩線上遊戲」占最大比率。
    五、「外在環境因素」與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的「次數」、「頻率」、「時間」、「金額」、「金錢來源」及「從事活動」都是有相關的。
    六、就學狀況與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行為的「金額」、「金錢來源」及「從事活動」有相關,但與「次數」、「頻率」及「時間」並無相關;與父親關係與「次數」及「金錢來源」有相關,但與「頻率」、「時間」、「金額」及「從事活動」無相關;與母親關係與「頻率」、「時間」、「金額」及「金錢來源」有相關,但與「次數」及「從事活動」無相關;與兄弟姊妹關係與「次數」、「頻率」、「時間」、「金額」及「從事活動」有相關,但與「金錢來源」無相關;人際關係與「金錢來源」有相關,但與「次數」、「頻率」、「時間」、「金額」及「從事活動」無相關;課業興趣與「次數」、「頻率」、「時間」、「金額」、「從事活動」有相關,但與「金錢來源」無相關;課業狀況與「次數」、「頻率」、「時間」及「從事活動」有相關,但與「金額」及「金錢來源」無相關。
    七、「消費動機因素」與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的「次數」、「頻率」、「時間」、「金額」及「從事活動」有相關,但與「金錢來源」無相關。
    八、臺北市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外在環境因素,無論是網咖設備正向因素、網咖服務正向因素或其他外在環境因素,皆無男、女不同之性別差異存在。
    九、臺北市青少年在網路咖啡之消費動機方面,無論是好奇動機、成就動機或親合動機,皆有男、女不同之性別差異存在。
    十、臺北市青少年在網路咖啡之消費行為方面,在「次數」、「頻率」、「時間」、「金額」、「金錢來源」與「從事活動」皆有男、女不同之性別差異存在。
    根據以上結論與後續針對臺北市網路咖啡青少年個案所做的發展任務訪談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青少年方面:慎選網路咖啡店與休閒場所、慎選友伴與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建立與父母師長的良性互動、提昇自身對時間的控制力、學習控制慾望與建立良好金錢觀、學習生涯規劃與建立人生願景、認識自我特質並肯定自己、提昇情緒控制的能力與方法、建立一套健康積極的人生哲學。
    二、家長方面:營造氣氛和諧溫暖的家、培養良好親子關係、建立良好雙向溝通互動模式、善盡為人父母的職責、以身作則遵守法律做子女的榜樣、多陪伴關心子女、適當提供電腦軟硬體設備、增進電腦資訊能力與興趣。
    三、學校方面:教師應加強教學設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多元智慧肯定學生多方面的成就、尊重個別差異肯定學生的努力、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氣氛、主動關心學生家庭與平日生活狀況、增進自身資訊素養能力與興趣;行政單位應對網路咖啡要有正確的認識與瞭解、加強綜合活動輔導課程的實施、充分利用學校資訊設備、辦理多元社團與營隊活動、提供各種休閒活動內容與機會。
    四、業者方面:提供優質的設備與環境、確實配合法令做好管制、朝向社區資訊教室邁進、協助提振國內資訊產業。
    五、政府方面:教育部門應落實青少年發展任務之輔導、鼓勵家長多充實親職教育知能、提昇學校資訊設備與教師資訊素養、輔導網路咖啡成為社會教育一環;立法部門應加速通過一套全國共通的網路咖啡專法、以嚴格管理取代禁止申設、增進法律執行時之可行性;經濟部門應給合法且符合規定之網路咖啡店優良標章、鼓勵網路咖啡業與資訊業結合共同開發國際市場。
    六、未來研究方面:擴大研究對象、嘗試考驗構念效度、考慮量化與質化資料的統整方法、進行被簡化部份的後續研究。

    The primary objects of this research are, namely to understand the motive for consumption and the consumer behavior, explore the extrinsic factors, the personal factors and the consumptive motive factors in the consumer behavior of youngsters who frequent in Internet cafés in Taipei City, and explain the effect of gender on the discrepancy in the extrinsic factors, the motive for consump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aforesaid objects of research, this research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udy youngster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he possible factors in the youngsters’ consumer behavior in Internet cafés by means of Focus Group and literature review. Prepare the questionnaire for a survey, acquire quota samples by conducting non-probability sampling, and conduct the survey on youngsters who are between 12 and 18 years old, have their household registered in Taipei City and have ever gone to Internet cafés. We get 513 copies of effectively answered questionnaire. We analyze the answers given to the questionnaire, by statistical means, namely number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Chi-square test of independence, contingenc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ramer’s V coefficient,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percentage homogeneity test. Ou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measurement table about extrinsic factors, the mean is greater than the median.
    2. Youngsters who visit Internet cafés in Taipei city are mostly living with their family. More than 50% of them say they are on good terms with their family, more than 90% say they have good friends, more than 50% on good terms with their classmates, more than 60% enjoy going to school, and most of them believe that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so-so.
    3. In the measurement table about motive for consumption, the mean is greater than the median.
    4. As regards consumer behavior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visits, each of the following ranks the first in their respective questions: “having been to Internet cafés for more than ten times”, “going to Internet cafés less than once a month”, “spending one to three hours in an Internet café”, “spending less than one hundred NT Dollars, “petty cash given by parents” and “playing online games”.
    5. Extrinsic factors correlates with “number of visits”, “how often”, “duration”, “amount of money spent”, “source of money”, and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regarding youngsters’ visit to Internet cafés.
    6. Schooling correlates with “amount of money spent on Internet cafés”, “source of money for going to Internet cafés” and “what to do in Internet cafés”, as far as the youngsters’ consumer behavior in Internet cafés is concerned. However, in this regard, schooling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number of visits”, “how often” and “duration”. As regards the youngsters’ relations with their fathers, their Internet café consumer behavior correlates with “number of visits” and “source of money”, but it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how often”, “duration”, “amount of money spent” and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As regards the youngsters’ relations with their mothers, their Internet café consumer behavior correlates with “how often”, ”duration”, “amount of money spent” and “source of money” , but it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number of visits” and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As regards the youngsters’ relations with their siblings, their Internet café consumer behavior correlates with “number of visits”, “how often”, ”duration”, “amount of money spent” and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 but it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source of money”. Their personal relations correlate with “source of money”, but it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number of visits”, “how often”, ”duration”, “amount of money spent” and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Whether they enjoy going to school correlates with “number of visits”, “how often”, ”duration”, “amount of money spent” and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though it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source of money”. Their opinions about their own academic performance correlate with “number of visits”, “how often”, ”duration”,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but it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amount of money spent” and “source of money”.
    7. As regards the youngsters’ consumer behavior in Internet cafés, their motive for consumption correlates with “number of visits”, “how often”, ”duration”, “amount of money” and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but it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source of money”.
    8. Gender does not have any effect on any extrinsic factors in youngsters’ consumer behavior in the Internet cafés in Taipei City, whether the extrinsic factors are positive factors in the facilities of an Internet café or positive factors in the services of an Internet café or any other extrinsic factors.
    9. As regards the youngsters who visit Internet cafés in Taipei City, their motives for consumption vary, depending on gender, whether the motives are related to curiosity, fulfillment or affinity.
    10. As regards the youngsters who visit Internet cafés in Taipei City, gender determines “number of visits”, “how often”, ”duration”, “amount of money spent”, “source of money” and “what they do in Internet cafés”.

    In light of the aforesaid conclusions and the findings of the “developmental task” interviews conducted on the youngsters who frequent Internet cafés in Taipei City, we make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1. Youngsters
    Choose Internet cafés and leisure facilities carefully. Choose companions carefully; maintain good personal interaction. Have good interaction with parents and teachers. Improve one’s time management. Learn to control one’s desires; master one’s financial management. Learn to carry out one’s career planning; create visions of one’s future. Recognize one’s features, and appreciate and accept oneself. Improve one’s capability and method of emotional control. Create one’s healthy, positive philosophy.
    2. Parents
    Provide a harmonious, genial family. Maintain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 Build a good interactive model for two-way communication. Do one’s best to fulfill one’s parental duties. Set a good example with one’s own conduct; abide by the law, so as to become a model of good parents. Spend more time with one’s children, and be concerned about one’s children. Provide one’s children with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an appropriate manner, so as to improve the children’s computer skills and increase their enthusiasm for computer.
    3.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design of their teaching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ir stud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diversified intelligence. Appreciate and accept students’ various achievements. Respect whatever discrepancies in students’ idiosyncrasy. Appreciate and accept the efforts made by students. Mold a friendly,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class. Take the initiative in being concerned about students’ family life and daily life. Improve one’s computer skills and enthusiasm in computer. Administrative units should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cafés. Intens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activity counseling courses. Made good use of the information-related facilities of the school. Organize diversified on-campus or outbou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rovide various leisure facilities.
    4. Businesspersons
    Provid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of good quality. Honestly and strictly abide by related laws. Strive to turn Internet cafés into community-oriented classrooms for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ist the Taiwan-based industry in reinforc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 Taiwan.
    5. Government
    The education authority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its counseling services for youngsters’ developmental tasks. Encourage par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bility related to parental duties. Increase schools’ facilities of computer science; brush up teachers’ computer knowledge. Help Internet cafés become a part of social education system. The legislature should enact a special law as soon as possible to govern Internet cafés across the country, so as to enforce the management, crime-fighting, prohibi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Internet cafés strictly and facilitate the enforcement of the laws related to Internet cafés.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in charge of economic affairs should award excellence insignias to Internet cafés founded lawfully and abide by the law. Encourage the Internet café industry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to work together to jointly develop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6. Subsequent Research
    Increase the scope of research objects. Attempt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concepts. Consider the metho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quantita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data. Conduct subsequent research on simplified parameters and issues.

    摘要……………………………………………………………………………… I 關鍵詞…………………………………………………………………………… 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青少年的定義、範圍與重要理論………………………………….. 11 第二節 網路咖啡之緣起與其發展現況…………………………………….. 28 第三節 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之探討……………………………………….. 45 第四節 國內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之探討……………….. 6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對象…………………………………………………………….. 69 第二節 研究工具…………………………………………………………….. 77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88 第四節 資料處理…………………………………………………………….. 9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第一節 焦點團體結果重點摘要…………………………………………….. 95 第二節 問卷調查概況……………………………………………………….. 100 第三節 各因素與網路咖啡消費行為之相關分析………………………….. 121 第四節 性別因素在外在環境、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部份之差異分析….. 147 第五節 訪談結果分析……………………………………………………….. 1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91 第二節 建議………………………………………………………………….. 204 圖表目錄………………………………………………………………………… IX 參考書目………………………………………………………………………… 223 附錄 附錄一 臺北市資訊休閒服務業管理自治條例…………………………….. 232 附錄二 臺北市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之研究預試問卷….. 235 附錄三 臺北市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正式問卷….. 241 附錄四 焦點團體記錄……………………………………………………….. 245 附錄五 訪談記錄…………………………………………………………….. 248 圖表目錄 一、表目錄 表2-1-1 美國、日本、中國大陸重要學者對青少年分期的看法…………… 14 表2-1-2 中國大陸學者張日昇對青少年分期的看法………………………… 15 表2-1-3 艾瑞克遜與哈維格斯特之青少年發展任務內容比較表…………… 24 表2-2-1 臺北市與南韓網咖法律規定比較表………………………………… 42 表2-3-1 動機的類別與內容屬性表…………………………………………… 48 表3-1-1臺北市各行政區滿十二歲至未滿十八歲青少年人口數量百分比統計表…………………………………………………………………… 73 表3-1-2 臺北市青少年網路咖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樣本數五百配額表… 74 表3-1-3 實際抽測樣本表……………………………………………………… 75 表3-2-1 問卷第一部份「外在環境」之Cronbach’s α值與折半信度……… 81 表3-2-2 問卷第三部份「消費動機」之Cronbach’s α值與折半信度……… 83 表3-3-1 研究步驟一覽表……………………………………………………… 90 表4-2-1 外在環境因素各題項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1 表4-2-2 外在環境因素各題項平均分數與標準差表………………………… 102 表4-2-3 個人背景因素之性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5 表4-2-4 個人背景因素之年齡層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5 表4-2-5 個人背景因素之戶籍地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5 表4-2-6 個人背景因素之就學狀況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6 表4-2-7 個人背景因素之性別與年齡次數交叉表…………………………… 106 表4-2-8 個人背景因素之性別與就學狀況次數交叉表……………………… 107 表4-2-9 個人背景因素之與父親同住與感情狀況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8 表4-2-10個人背景因素之與母親同住與感情狀況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8 表4-2-11個人背景因素之與兄弟姊妹同住與感情狀況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8 表4-2-12 個人背景因素之有否知心朋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9 表4-2-13 個人背景因素之與同學人際關係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09 表4-2-14 個人背景因素之課業興趣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10 表4-2-15 個人背景因素之課業狀況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10 表4-2-16 消費動機因素各題項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12 表4-2-17 消費動機因素各題項平均分數與標準差表……………………….. 115 表4-2-18 曾到網路咖啡消費次數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16 表4-2-19 到網路咖啡消費的頻率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17 表4-2-20 到網路咖啡的平均消費時間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18 表4-2-21 到網路咖啡的平均消費金額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19 表4-2-22 到網路咖啡消費的金錢來源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19 表4-2-23 到網路咖啡最常從事活動次數分配與百分比表………………….. 120 表4-3-1 外在環境因素與網路咖啡消費行為之相關矩陣…………………… 122 表4-3-2 其他外在環境因素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次數列聯表…………… 124 表4-3-3 其他外在環境因素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頻率列聯表…………… 125 表4-3-4 其他外在環境因素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時間列聯表…………… 125 表4-3-5 其他外在環境因素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金額列聯表…………… 126 表4-3-6 外在環境因素總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頻率列聯表………………… 126 表4-3-7 外在環境因素總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金額列聯表………………… 127 表4-3-8 個人背景因素與網路咖啡消費行為之相關矩陣…………………… 128 表4-3-9 就學狀況與網路咖啡消費金錢來源列聯表………………………… 131 表4-3-10 與母親關係與網路咖啡消費頻率列聯表………………………….. 131 表4-3-11 與母親關係與網路咖啡消費金額列聯表………………………….. 132 表4-3-12 與母親關係與網路咖啡消費金錢來源列聯表…………………….. 132 表4-3-13 課業興趣與網路咖啡消費頻率列聯表…………………………….. 133 表4-3-14 課業興趣與網路咖啡消費時間列聯表…………………………….. 133 表4-3-15 消費動機因素與網路咖啡消費行為之相關矩陣………………….. 134 表4-3-16 好奇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次數列聯表…………………….. 136 表4-3-17 好奇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頻率列聯表…………………….. 137 表4-3-18 好奇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時間列聯表…………………….. 137 表4-3-19 好奇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從事活動列聯表……………….. 138 表4-3-20 成就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次數列聯表…………………….. 138 表4-3-21 成就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頻率列聯表…………………….. 139 表4-3-22 成就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時間列聯表…………………….. 139 表4-3-23 成就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金額列聯表…………………….. 140 表4-3-24 成就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從事活動列聯表……………….. 140 表4-3-25 親合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次數列聯表…………………….. 141 表4-3-26 親合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頻率列聯表…………………….. 141 表4-3-27 親合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時間列聯表…………………….. 142 表4-3-28 親合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金額列聯表…………………….. 143 表4-3-29 親合動機分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從事活動列聯表……………….. 143 表4-3-30 消費動機總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次數列聯表…………………….. 144 表4-3-31 消費動機總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頻率列聯表…………………….. 144 表4-3-32 消費動機總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時間列聯表…………………….. 145 表4-3-33 消費動機總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金額列聯表…………………….. 145 表4-3-34 消費動機總量表與網路咖啡消費從事活動列聯表……………….. 146 表4-4-1 男、女性青少年外在環境部份之平均數、標準差與t檢定………. 148 表4-4-2 男、女性青少年消費動機部份之平均數、標準差與t檢定………. 150 表4-4-3 性別因素在網路咖啡消費行為部份之百分比同質性考驗卡方值表. 151 表4-4-4 性別因素在網路咖啡消費次數之實際與期望次數列聯表………… 152 表4-4-5 性別因素在網路咖啡消費頻率之實際與期望次數列聯表………… 152 表4-4-6 性別因素在網路咖啡消費時間之實際與期望次數列聯表………… 153 表4-4-7 性別因素在網路咖啡消費金額之實際與期望次數列聯表………… 153 表4-4-8 性別因素在網路咖啡消費從事活動之實際與期望次數列聯表…… 154 表4-5-1 受訪青少年個案發展任務狀況一覽表……………………………… 187 表4-5-2 受訪青少年個案網路咖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問卷調查結果一覽表…………………………………………………………………… 188 表4-5-3 重新排列後的受訪青少年個案發展任務狀況一覽表……………… 189 表4-5-4 重新排列後的受訪青少年個案網路咖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問卷調查結果一覽表……………………………………………………… 190 二、圖目錄 圖2-3-1 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關係圖……………………………………… 49 圖2-3-2 黑箱模型……………………………………………………………… 55 圖2-3-3 消費者行為的一般模式……………………………………………… 56 圖2-3-4 青少年網咖消費模型………………………………………………… 59 圖3-3-1 研究流程圖…………………………………………………………… 88 圖3-3-2 研究架構圖…………………………………………………………… 89

    一、專書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
    王煥琛、柯華葳(2000),《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朱浤源主編(2001),《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
    朱經明(2001),《教育統計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1998),《青少年白皮書》。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1),《青少年問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吳俊彥(2001),《消費者行為》,臺北:高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文福、吳惠林、邊裕淵(2002),《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第三冊》,臺北:國立編譯館。
    李惠加(1999),《青少年發展》,臺北:心理出版社。
    沙依仁(198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建煌(2002),《消費者行為》,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崇德(1998),《發展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書局。
    林傑斌(2002),《SPSS 11.0與統計模式建構》,臺北: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林靈宏(1995),《消費者行為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海格、傑克森著;黃賢楨譯(1992),《市場調查實務手冊》,臺北:立言堂書房。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2002),《質化研究設計》,臺北:心理出版社。
    張日昇(1993),《青年心理學--中日青年心理的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世彗(2001)《行為改變技術》,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90),《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1991),《經濟學》,自行發行。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2002),《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 上冊》,臺北: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郭生玉(199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中和:精華書局。
    陳正昌(2002),《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益興(1993),《我國主要教育法規釋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榮華(2002),《行為改變技術》,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葉郁菁主編(2002),《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榮泰生(2000),《消費者行為》,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臺北市政府(2001),《臺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報告書--馬市長率團考察亞洲三城市「馬來西亞吉隆坡、韓國漢城及日本福岡」出國報告書》。
    赫洛克原著 胡海國編譯(1990),《青少年心理學》,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趙民德、謝邦昌(1999),《探索真相-抽樣理論與實務》,臺北:曉園出版社。
    鄭伯壎編譯(1998),《消費者心理學》,臺北:文笙書局。
    賴保禎、周文欽、張鐸嚴、張德聰等(1999),《青少年心理學》,臺北:空中大學。
    蘇建文、林美珍、程小危、林惠雅、幸曼玲、陳李綢等(2001),《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Brain Mullen、Craig Johnson著;游恆山譯(1996),《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David W. Stewart、Prem N. Shamdasani著;歐素汝譯(2002),《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arl Babbie著;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時英出版社。
    Robert F. DeVellis;吳齊殷譯(1999),《量表的發展:理論與應用》,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Roger D. Blackwell、Paul W. Miniard、James F. Engel著;謝文雀編譯(2001),《消費者行為》,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twater, E.(1992), Adolescence.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c.
    Erikson, E. H.(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Norton.
    Erikson, E. H.(1982),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New York:Norton.
    Lemert, Edwin. M.(1951), Social Paghology. New York:MacGraw-Hill.
    Maslow, A.(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3rd. ed.). New York:Harper & Row.
    Rogers, C. R.(1959), Client-centered therapy. Boston:Hougaton-Miffin.
    Rogers, E. M.(1986),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new media in society. New York:The Free Press.

    二、論文

    王沛清(2002),《台灣地區國民中學學生網路咖啡行為與社會技巧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秀瑩(2000),《咖啡連鎖店市場區隔及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郁文(2001),《大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性別、社會焦慮與網路諮商意願、生活適應問題接受網路諮商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澄華(2001),《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伊丹章人(2001),《台灣及日本大學生網路沉迷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國良(2001),《報紙消費者購買決策因素之研究—以大台北區零售報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如凡(1996),《青少年收看電視節目之動機與行為研究—以台北市高中、高職及五專學生為例》,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鎮遠(1993),《國中學生法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慧娟(2002),《臺北市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對議題中心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振妮(2000),《網路消費者購買決策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甫亮(2001),《青少年在網咖中的次文化認同建構初探》,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榮(1998),《電腦角色扮演遊戲中的神話原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吟春(2000),《咖啡聯鎖店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咖啡聯鎖店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青瑩(1998),《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家庭因素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奐廷(2000),《論我國網路政策與法律問題—網路咖啡店的產業與法律定位及其管理之道》,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玲(2001),《我國網路咖啡業競爭策略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美華(2001),《青少年選擇網咖使用行為之研究—中間商角色的觀點》,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靜尹(2001),《國中生網咖消費行為與其相關問題之探討—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益興(1999),《建構我國社會教育教師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富添(2002),《網咖青少年網路成癮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斐卿、張佩芬、余淑芬(2002),《網路對臺北市青少年的心理影響預防及處理方式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專案研究。
    游森期(2001),《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利(1994),《青少年涉足電動遊樂場的相關因素及其替代性方案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曉倫(2001),《國中學生崇拜影視明星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世杰(2002),《國中男、女生的網路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秀(2001),《國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麗香(2002),《青少年沉迷網咖之經驗及其影響之研究—一位學校老師對學生網咖經驗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Chun-te Chiang 江俊德(1996) .A study On the consumer behavior of internet cafes-- with TAIPEI as an example. Tat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master thesis.

    三、期刊

    王如哲(2001),〈迎向知識經濟之教育改革方向〉,《中等教育》,第52(6)期,頁70-87。
    王垠(2001),〈e世代青少年「網咖」的輔導策略〉,《輔導通訊》,第67期,頁8-11。
    王政彥(2001),〈知識經濟以教育投資為本—以新教育的願景 導引新經濟的發展〉,《主計月刊》,第551期,頁14-23。
    王勝欽(2001),〈學校中設置網咖的研究〉,《資訊與教育》,特刊,頁319-324。
    王嘉龍(2001),〈圖書館與網路咖啡館〉,《社教資料雜誌》,第281期,頁1-4。
    朱元祥(1999),〈終身學習社會中學校公共關係之角色〉,《中等教育》,第50(6)期,頁32-39。
    江雪齡(1999),〈服務學習與社區發展〉,《中等教育》,第50(6)期,頁26-31。
    何進財(1996),〈為終身學習而規劃〉,《成人教育》,第29期,頁2-5。
    何進財(2000),〈營造恰如其分的溫馨校園〉,《訓育研究》,第39(2)期,頁1-5。
    吳建隆(2001),〈深陷迷「網」--網咖症候群的預防及治療〉,《北市衛生》,第59期,頁18-19。
    吳清山(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教師多元進修〉,《教師天地》,第115期,頁4-13。
    吳淑瓊(1992),〈焦點團體研究法〉,《研考雙月刊》,第16(1)期,頁44-50。
    吳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第3期,頁21-73。
    呂奕熹(2002),〈「網咖症候群」面面觀〉,《訓育研究》,第41(1)期,頁20-23。
    李玉君、陳威達(2002),〈禁止網路咖啡屋申設之合憲性探討〉,《立法院院聞》,30(6),39-50。
    李恩東(1998),〈國內外網路遊戲型態與相關服務探討〉,《教學科技育與媒體》,第37期,頁41-54。
    李偉斌(2001),〈談「網路生活」與「網路成癮」〉,《輔導通訊》,第66期,頁46-51。
    周誠寬(2001),〈網咖管理宜因勢利導〉,《資訊與電腦子雜誌》,第253期,頁2。
    周燦德(2000),〈建構終身學習社會的新世紀教育發展藍圖〉,《社會教育年刊》,第48期,頁19-24。
    周燦德(2001),〈推動終身學習的社會教育—建構學習社會〉,《社會教育年刊》,第49期,頁35-62。
    官振萱(2001),〈網咖,帶動寬頻韓國起飛〉,《天下雜誌》,第243期,頁68-72+74。
    林文瑛(2000),〈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價值的問題還是思考的問題〉,《中等教育》,第51(6)期,頁111-123。
    林柏蒼(1996),〈網路咖啡屋—卡布奇諾裡的網際空間〉,《網路通訊雜誌》,第58期,頁70-75。
    林振春(1999),〈從社區與學校互動談如何落實學校社區化〉,《中等教育》,第50(6)期,頁7-12。
    林淑禎(2000),〈網路遊戲市場之探討〉,《永昌證券投資季刊》,第16期,頁27-32。
    林淑禎(2001),〈線上遊戲產業探討〉,《永昌證券投資季刊》,第18期,頁47-52。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通訊》,第74期,頁18-25。
    洪億順(1996),〈網路人,走!喝杯咖啡去〉,《Run PC》,第27期,頁99-104。
    范明玉(2001),〈淺談網路調查〉,《廣告雜誌》,第117期,頁120-121。
    徐宏昇(1996),〈網路咖啡屋的法律問題〉,《Run PC》,第32期,頁72-73。
    高強華(2000),〈青少年的價值選擇與價值教育〉,《中等教育》,第51 (3)期,頁119-130。
    高強華(2001),〈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建構學習型的新社區〉,《中等教育》,第52(2)期,頁104-121。
    高毓婷(2000),〈從「援助交際—中學女生放學後的危險遊戲」﹝黑沼克史著,劉滌昭譯﹞一書看台灣青少年價值觀〉,《中等教育》,第51(4)期,頁137-142。
    張世忠(2000),〈多元智慧與建構教學之統整及應用〉,《中等教育》,第51(6)期,頁124-135。
    張仕達(1997),〈網路遊戲的歷史探索及演進〉,《Hope Net:光碟月刊》,第39期,頁58-64。
    張德聰等(2000),〈青少年生活型態調查研究〉,《生活科學學報》,第6期,頁1-24。
    許殷宏(2000),〈全球化對台灣師資培育的啟示〉,《中等教育》,第51(6)期,頁157-171。
    許惠珠(1995),〈觀察法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研究》,第44期,頁23-33。
    郭宗雄(2001),〈從公司法看網路咖啡之管理〉,《實用稅務》,第318期,頁70-75。
    陳世運(2002),〈網咖、寬頻網路、線上遊戲之共體關係〉,《資訊與電腦》,第258期,頁10-14。
    陳玉雯(2001),〈我國網咖發展現況與問題分析〉,《通訊雜誌》,第93期,頁26-29。
    陳其南(1999),〈學校、社區與地方的教育學習體系的改革〉,《中等教育》,第50(6)期,頁2-6。
    陳家彰(2002),〈如何增進網咖對青少年休閒生活的正面功能〉,《國家政策論壇》,第2(4)期,頁53-64。
    陳益興(1996),〈社教文化機構經營與社會教育〉,《中等教育》,第47(1)期,頁60-65。
    陳益興(2000),〈擘劃整體教育體制建構終身學習社會〉,《學校行政》,第6期,頁14-23。
    陳銘祥(2001),〈綜論網際網路的法律規範〉,《月旦法學》,第72期,頁148-161。
    傅佩榮(2002),〈關於青少年價值觀的省思〉,《國家政策論壇》,第2(4)期,頁70-94。
    曾惠仙(2001),〈網咖經營之適法性〉,《通訊雜誌》,第93期,頁11-15。
    黃有志(2002),〈青少年自殺與壓力調適〉,《國家政策論壇》,第2(4)期,頁89-94。
    黃秀君(2001),〈「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之影響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第41期,頁29-34。
    黃富源(2002),〈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與對策〉,《國家政策論壇》,第2(4)期,頁81-88。
    楊婉莉(2001),〈初探網路咖啡店以電腦遊戲光碟供人娛樂所產生的著作權法問題〉,《高雄律師會訊》,第6(1)期,頁6-19。
    鄒鳳貞整理(2001),〈完善法規健全網咖產業發展〉,《通訊雜誌》,第93期,頁16-19。
    廖素君編(2001),〈新網路世代休閒活動—線上遊戲〉,《網路資訊》,第115期,頁19-52。
    趙麗雲(2002)a,〈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暨發展策略〉,《國家政策論壇》,第2(4)期,頁36-44。
    趙麗雲(2002)b,〈加強管制新興毒品 保護青少年遠離毒害〉,《國家政策論壇》,第2(4)期,頁79-80。
    劉坤堂(2001),〈網路咖啡業管理立法探討〉,《立法院院聞》,第29(9)期,頁28-35。
    劉定霖(2001),〈「知識經濟」的趨勢對於教育工作之衝擊與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第41期,頁26-28。
    數博網(2001),〈網路退燒 遊戲不死〉,《動腦》,第299期,頁137-138。
    樂佶明(1996),〈Internet特輯—Internet咖啡屋〉,《自動化科技》,第144(5)期,頁16-17。
    潘幸山(2001),〈與電腦為伴—淡談e世代新興的休閒〉,《輔導通訊》,第66期,頁5-7。
    潘彼得(2001),〈從網咖產業看國內寬頻網路市場的發展〉,《通訊雜誌》,第93期,頁4-9。
    蔡俊旭(2001),〈網路,惘路?網咖流行文化之我見〉,《師友》,第410期,頁49-51。
    鄭依琳(2001),〈由知識經濟談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天地》,第115期,頁64-69。
    蕭秋祺(1998)a,〈系統觀察法之紀錄法簡介(1)—事件記錄法及期程記錄法〉,《台灣省學校體育》,第8(2)期,頁17-23。
    蕭秋祺(1998)b,〈系統觀察法之紀錄法簡介(2)—間歇記錄法及時間取樣記錄法〉,《台灣省學校體育》,第9(3)期,頁4-14。
    羅淑貞(2000),〈網路咖啡屋如何轉型?--網路咖啡業者邁向全方位資訊、通路中心〉,《廣告雜誌》,第113期,頁120-122+124。
    羅淑貞(2001),〈網路調查的戰國時代—台灣4家網路調查公司大調查〉,《廣告雜誌》,第116期,頁116-119。
    Bloland, P. A.(1987),“ Leisure as a campus resource for fostering student 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5, pp. 291-294.
    Piaget, J.(1972),“Intellectual evolution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Human Development,15, pp.1-12.
    Young, K. S. & Rogers, R. C.(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1(1), pp.25-28.

    四、報紙

    董智森(2001.6.13),〈議員將另提版本 要求併案審查〉,《聯合報》,版5。
    林松青(2001.6.13),〈北縣業者指戴帽子入罪〉,《聯合報》,版5。
    楊金嚴(2001.6.14),〈限離學校兩百公尺 北市268家僅18家合格〉,《聯合報》,版3。
    許麗珍(2001.6.14),〈北市家長協會 不如嚴禁15歲以下進入〉,《聯合報》,版3。

    五、網路資源

    中央社(2002/6/18),〈大陸互聯網協會指規範網吧不能因噎廢食〉,《中央社》:http://china.yam.com/news/report/article.asp?articleID=8597。
    任紋儀(2001.12.13),〈大陸非法網吧橫行引發社會問題〉:http://210.69.89.7/mnd/esy/esy376.html。
    向陽基金會,〈「e世代青少年網咖經驗調查報告」記者會及座談會會議記錄〉,《台北: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http://www.tosun.org.tw/database.htm。
    向陽基金會,〈2001「e世代青少年網咖經驗調查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http://www.tosun.org.tw/database.htm。
    法律全文檢索系統:http://lyfw.ly.gov.tw/gaislaw.htm。
    法學資源網:http://www.lis.ntu.edu.tw/~hsiao/index.htm。
    陳宛綺、林芳儀(2001.7.22),〈網咖管理 下月起有法可循〉,《中時電子報》:http://ec.chinatimes.co…/iscstext.exe?DB=ChinaTimes&Function=ListDoc&From=1&Single=。
    陳芝宇(2001.11.23),〈大陸網吧 管理OK〉,《聯合新聞網》:http://be1.udnnews.com.tw/2001/11/23/NEWS/INFOTECH/SNAPSHOT/592789.shtml。
    黃仁謙(2002.6.24),〈網咖走向連鎖化,商機可觀,投入者有增無減〉,《經濟日報》:http://www.blueword.com.tw/main1/news/news2002/2002_6_28/1.htm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2001),〈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市府統計週報》,第117號:http://www.dbas.taipei.gov.tw/weekly/90117.htm。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1),〈臺北市各行政區人口數、戶數統計表〉,《戶政資料》:http://www.ca.taipei.gov.tw/html/body_as2-1-7-4.htm。
    臺北市商業管理處(2001.6.13),〈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臺北市電腦網路遊戲業管理自治條例(草案)」網路咖啡店所引起之學生沉迷等問題將有法可予規範〉,《台北市政府新聞稿,新聞處新聞發布區》:http://news.taipei.gov.tw/internet/dnews.aasp?idd=2388&organame=臺北市政府建設局。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