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宜邠
Lin Yi-Pin
論文名稱: 水墨創作的跨界思考與精神性探求
The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s And Spiritual Explor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
指導教授: 林昌德
Lin, Chang-D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6
中文關鍵詞: 水墨創作跨界思考跨領域精神性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s, Inter-disciplinary, Spiritua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8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水墨創作的跨界思考與精神性探求》,以試圖探討跳脫水墨創作內涵中既定的範圍與思考方式,並嘗試以相關或其他與水墨不同領域的事物來做結合,藉由彼此激盪,發展出自由且多面相的思考及試驗空間。

    「跨界思考」與「精神性探求」是為本論文內容研討及理論價值的核心。筆者以「跨界思考」作為對水墨創作的關心,其目的在於跨界時參考他人的經驗、對策與靈活的思考運用,希望在創作過程中能試著找尋新的解決辦法來做突破嘗試,並且善用領域之間彼此的碰撞激盪,跳出既有領域框架來發現新的創作能量,同時也順著自己的性情與習慣來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創作思維及模式。而「精神性探求」則將部分哲學形上的內容觀點,藉著分析與體會,將其內涵由抽象思考轉化為具體行為後,拿來用以反省或將觀念直接落實到創作當中,並且用以檢視觀察自我本身創作的態度,與實現、對應自我意志和對待作品時的反映。

    由於論文的結果在於創作本身,所以基於對創作本質上的自由精神,筆者在繪畫實行的過程和實踐中,則試著引發多面向的發展與開闢新的思考空間,而這些企圖與內涵,最後將會集中探討筆者創作的內容與實踐上。筆者透過本次的研究,除了是對自己創作本身所做的總體探究後的實驗與實踐,也作為日後水墨在「創作」發展上可嘗試實行的一個思考微點。

    In this Master Thesis, entitled 〝The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s And Spiritual Explor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the author intents to conduct the exploration to vault over the fixed extent and the thinking modes originally lying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 Also, the author makes an attempt to couple the Chinese old-age art with other connected or diverse things to bring about mutual influence, from which free multi-faced thinkings and tested room are developed.

    〝Inter-disciplinary〞and〝spiritual exploration〞are the heart of the contents and theoretical value. In the former, the author reveals his fierce affection toward this traditional art creation. The major purpose is to refer to predecessors' experiences, strategy and flexible exercise when vaulting, expecting to seek for new solutions to make a breakthrough and utilize well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domains to leap across the limit-existing frame. By this way, the author can find out fresh creative energy and follow own traits to establish a set of suitable creative thoughts and modes. While in the latter, the author extracts part of metaphysical views of philosophy and transforms abstract thinking connotation into concrete acts after analyzing and realizing, which the author not only uses to review or directly apply to creation but uses to observe personal creative attitudes and reflection reflected on self-will and works.

    The result of the Master Thesis consists in the creation, so based on its free spirit in itself, the author makes efforts to arouse multifaced development and exploits brand-new thinking room. Those attempts and signification are finally centered on the author's creative contents and fulfillment. Via this study besides being a post-overall-explored experiment and fulfillment that the author makes for own creation, it can be seen as a practicable sample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development.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4 一 研究目的......4 二 研究方法......6 第三節 研究結果......7 第二章 從畫作的表象到形上的意志與精神......9 第一節 形上引論......9 一 「哲學」概念簡述......9 二 形上學的精神與內涵......10 第二節 物與作品的成因、表象和心靈......13 一 存有......13 二 實體與依附體......15 三 潛能與現實......25 四 因果與四因......34 五 創作的過程、內涵與意義......36 第三節 心志與精神......49 一 意志與唯心......49 二 藝術的精神性......56 三 創作的精神態度對水墨創作者而言......61 第四節 結語......64 第三章 跨領域對水墨創作的整合和思考......67 第一節 探討跨領域與創作的遇合和成型......70 一 起因動機到發展進程......70 二 除去思考慣性與定著的創作模式......72 三 擴大創作的可能性......74 第二節 跨領域對水墨創作的目的及用意......77 一 從傳統出發......77 二 借鑑擇取......79 三 化解認知框架的界限......85 四 突破套路......88 五 再造自我組織新價值......94 第三節 水墨跨領域的連結與結合......96 一 引發新的思考合作模式......96 二 多元接觸並反映多元......98 三 領域原有經驗與思路的重組......100 第四章 創作理論論述小結......105 第五章 理論與實務:自我創作研究與實踐......109 第一節 創作闡述......109 一 研究起因─對於水墨傳統的困惑、限制與拓展......109 二 創作主題與方向......123 三 創作來源與結合......140 第二節 創作實踐......157 一 基礎與過程......157 二 技法與色彩表現......159 三 作品分析與成果......173 第三節 問題與檢討......224 第六章 論文總結......225 附錄......230 參考資料......233

    專書(中文部分)─
    ˙ 大師系列叢書編輯部(2006)。《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的作品與思想》。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 王建國(2007)。《閱讀安藤忠雄─建築創作作品論述》。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初版2刷。
    ˙ 史作檉(2008)。《水墨十講─哲學觀畫》。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 史作檉(2007)。《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 史作檉(2006)。《尋找山中的塞尚》。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 石濤 著,朱季海 注釋(1990)。《石濤畫譜》。台北:華正書局。
    ˙ 何懷碩(2003)。《給未來的藝術家》。台北:立緒文化,初版2刷。
    ˙ 何懷碩(1998)。《大師的心靈》。台北:立緒文化。
    ˙ 吳守哲 等編輯(2001)。《心靈轉譯:精神醫學與藝術的對話》。高雄:正修藝術中心。
    ˙ 沈清松(1987)。《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台北:牛頓出版社。
    ˙ 亞歷山大‧佐尼斯 編著,張育南、古紅櫻 譯(2005)。《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運動的詩篇》。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林千鈴(2004)。《在紙上呼風喚雨:傅抱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 亞里士多德 著,李真 譯(1999)。《形而上學》。台北:正中書局,臺初版。
    ˙ 周伯達(1999)《什麼是中國形上學─儒、釋、道三家形上學申論》(上、下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 高行健(2008)。《論創作》。台北:聯經出版。
    ˙ 宮崎 駿(2006)。《出發點1979~1996》。台北:台灣東販出版,初版4刷。
    ˙ 高千惠(2004)。《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領域閱讀》。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 孫世昌(2002)。《石濤藝術世界》。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
    ˙ 孫振青(2001)。《形而上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
    ˙ 凌嵩郎 等著(2000)。《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初版5刷。
    ˙ 柴熙(1998)。《認識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臺1版7刷。
    ˙ 徐伯陽、金山 合編(1987)。《徐悲鴻藝術文集》上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 莊育振、陳世良(2007)。《英國,這玩藝!:視覺藝術&建築》。台北:東大圖書出版,初版1刷。
    ˙ 陳敏明攝影、郭育任等撰文、黃崑謀繪圖(2005)。《鳥瞰台灣山:台灣五大山脈空中巡遊》。台北:遠流出版。
    ˙ 麻省理工學院 編,張育南 譯(2003)。《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與學生的對話》。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張啟業(2003)。《中國畫的靈魂─哲理性》。北京:文物出版社,一版二刷。
    ˙ 黃慶明(2000)。《形上學講義》。台北:洪葉文化事業。
    ˙ 康丁斯基 著,吳瑪悧 譯(1998)。《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 陳傳席(1997)。《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出版。
    ˙ 曾仰如(1991)。《形上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誠品書廊(2006)。《捕風捉影─蔡國強與林懷民的風影》。台北:誠品股份有限公司敦南分公司。
    ˙ 鄔昆如(2004)。《形上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 鄔昆如(1988)。《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 廖瓊芳(2007)。《華裔美術選集(Ⅱ)─朱德群》。台北:藝術家出版社,再版。
    ˙ 劉文潭(2006)。《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初版21刷。
    ˙ 劉仲容、李匡郎(2003)。《物理之後─形上學的故事與哲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 魯迅(1989)。《魯迅全集》第六卷。台北:谷風出版社。
    ˙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雜誌。
    ˙ 蕭瓊瑞、林伯欣 著(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劉國松 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 顏娟英(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何懷碩 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 譚家哲(2006)。《形上史論》。台北:唐山出版社。
    ˙ Ates Orga 著,蕭美惠、林麗冠 譯(2000)。《偉大作曲家群像─貝多芬》。台北:智庫文化出版,第一版第4次印行。
    ˙ Arthur Schopenhauer 著,林建國 譯(1990)。《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台北:遠流出版。
    ˙ Harold Hopper Tiaus 著,譚振球 譯(1989)。《哲學入門》。台南:王家出版社。
    ˙ Maurice Merleau-Ponty 著,龔卓軍 譯(2007)。《眼與心》。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 Peter Van Inwagen 著,蘇慶輝 譯(2008)。《形上學》。台北:學富文化。
    ˙ PHP研究所 等著,蕭志強 譯(2007)。《圖解哲學》。台北:世潮出版,初版2刷。
    ˙ Robert J. Sternberg 主編,李乙明、李淑貞 譯(2006)。《創造力》Ⅰ‧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初版2刷。
    ˙ Robert J. Sternberg 主編,李乙明、李淑貞 譯(2006)。《創造力》Ⅱ‧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初版2刷。
    ˙ Robert Paul Wolff 著,黃藿、郭實渝等人校閱翻譯(2001)。《哲學概論》。台北:學富文化。

    專書(原文書部分)─
    ˙ Edited by Liane Lefaivre(2001).Santiago calatrava’s creative process. Basel:BIRKHAUSER. ISBN: 978-3-7643-6323-9.
    ˙ Vaughan, William(1994). German romantic painting / William Vaughan(2nd ed). Yale University Press . ISBN: 0300060475.

    專書(工具書部分)─
    ˙ 安傑利斯 著,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 譯(2007)。《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2版3刷。
    ˙ 梅益 等編輯(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Ⅰ、Ⅱ。台北:錦繡出版。
    ˙ 羅伯特‧奧迪(英文版)、王思迅 主編(2002)。《劍橋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

    雜誌 期刊 ─
    ˙ 王文靜 總編輯(2008)。《九封信,給下一個領導者》雜誌。台北:商周出版。
    ˙ 李家維 總編輯(2005)。《科學人雜誌-我的創意哪裡來?》雜誌-第45期。台北:遠流出版。
    ˙ 杜哲森 編著(1994)。《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李可染》雜誌-中國系列第001期。台北:錦繡出版。
    ˙ 林美姿 主編(2009)。《教出創造力》雜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 郎紹君 編著(1994)。《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林風眠》雜誌-中國系列第005期。台北:錦繡出版。
    ˙ 湯姆.艾勒比、大衛.羅得斯 等人著(2009)。《哈佛商業評論-逆境創優勢》雜誌-新版第30期。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 劉曦林 編著(1994)。《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徐悲鴻》雜誌-中國系列第013期。台北:錦繡出版。
    ˙ 蕭瓊瑞 編著(1996)。《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劉國松》雜誌-中國系列第101期。台北:錦繡出版。
    ˙ 蕭瓊瑞 編著(1996)。《中國巨匠美術週刊-趙無極》雜誌-中國系列第071期。台北:錦繡出版。
    ˙ 藝術家編委會 編輯(2008)。《藝術家》雜誌第六十六卷第三期。台北:藝術家雜誌社。
    ˙ 藝術家編委會 編輯(2008)。《藝術家》雜誌第六十六卷第二期。台北:藝術家雜誌社。
    ˙ Cynthia Rabe 著(2006)。《大師輕鬆讀-創新殺手就在你身邊》雜誌 206期。台北:商周出版。

    多媒體影音 ─
    ˙ 宮崎 駿(2004)。【霍爾の移動城堡】DVD光碟。動畫卡通類 ,彩色,中文∕日文。台北:博偉家庭娛樂。
    ˙ 宮崎 駿(1986)。【天空之城】DVD光碟。動畫卡通類 ,彩色,中文∕日文。台北:博偉家庭娛樂。
    ˙ 器物處 策劃(2006)。【珍藏汝窯‧美學中的∞】DVD光碟。文化藝術類,彩色,中文∕英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Luc Plamondon、Richard Cocciante(1999)。【鐘樓怪人】DVD光碟。文化藝術類 ,彩色,中繁文等。POMME MUSIC,台北:齊威國際多媒體代理發行。
    網站 ─
    ˙ http://tech2.npm.gov.tw/sung/ ─ 大觀 北宋書畫網頁。
    ˙ http://tech2.npm.gov.tw/mifu/images/spacer.gif ─ 米芾的書畫世界網頁。
    ˙ http://mfa.techart.tnua.edu.tw/~gmyuan/ ─ 袁廣鳴個人網頁。
    ˙ http://www.npm.gov.tw/zh-tw/home.htm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http://joetsang.net/art/wgz/wgz.html ─ 曾錫堯網上大本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