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榆儒
CHEN, Yu-Ju
論文名稱: 幼兒園新進教保服務人員面對協同教學之挑戰與回應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of New Preschool Educators towar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指導教授: 賴文鳳
Lai, Wen-Feng
口試委員: 蔡佳燕
Tsai, Chia-Yen
張菀真
Chang, Wan-Chen
賴文鳳
Lai, Wen-Feng
口試日期: 2023/07/2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協同教學新進教保服務人員搭班老師幼兒園教學
英文關鍵詞: Collaborative teaching, new preschool educator, co-teachers, preschool teaching
研究方法: 深度訪談法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61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8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臺灣幼兒教育中,協同教學是學者、教保服務人員相當重視及關心的議題,但關於探討新進教保服務人員在協同教學中面對哪些挑戰,以及如何回應之相關研究相對較少。本論文之主要目的是探討幼兒園新進教保服務人員在協同教學中會遇到的挑戰,並聚焦在新進教保服務人員的觀點以及具體回應。本論文之研究對象為來自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等北部地區之4位公立幼兒園教師,以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訪談的過程全程錄音,錄音資料轉譯成逐字稿研究者從反覆閱讀逐字稿的過程,依關鍵字將具體的細節抽象概念化之後進行編碼與分析。在研究信實度上採用厚實描述,多元資料蒐集方法的三角檢證法、同儕檢核、外部專家檢核等方法驗證資料分析過程和結果。
    本論文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新進教保服務人員之協同教學信念是影響教保服務人員與搭班互動關係至為重要的面向;而個人特質、教學經驗與價值觀是新進教保服務人員面對協同教學挑戰之關鍵因素。
    二、新進教保服務人員面對協同教學之挑戰包含行政、教學工作負荷產生的壓力、新環境調適的能力、教學專業技巧不足、搭班變動頻繁、不一致的教學態度、互動關係、個人偏見等因素。
    三、新進教保服務人員從自我省思中看見對方的優點、以正向的態度、主動溝通、提升專業能力來回應協同教學互動關係之挑戰。
    最後,本論文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

    Collaborativ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concern about. However few researchers are related to the issu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challenges new preschool educators face, and focus on those educator’s point of view and specific responses. Four participan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newly employed in Northern Taiwan preschool. Data collected from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s was translated into manuscripts, then coding and analysi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concepts of manuscrip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rom this study.
    First, collaborative teaching belief were the key aspect that influences interaction. Characte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values were main factors in facing challenges.
    Second, challenges that newly preschool educators faces include: pressure from workloads, ability to adapt to new environments, inadequate teaching skills, partners change frequently, inconsistent teaching attitude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personal bias etc.
    Third, self-reflection help new preschool educators see each other’s strengths, so they can response those challenges with positive attitude, proactive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mprovement.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協同教學的內涵與重要性 7 第二節 教保服務人員協同教學之實踐 18 第三節 協同教學之困境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的選擇 40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4 第三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50 第四節 研究信實度 62 第五節 研究倫理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新進教保服務人員在協同教學中的現況 67 第二節 新進教保服務人員協同教學挑戰 78 第三節 新進教保服務人員協同教學挑戰之回應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9 中文參考文獻 102 英文參考文獻 106 附錄 109

    Vygotsky, L. S., & Cole, M. (1978).社會中的心智-高層次心理過程的發展(蔡敏玲、陳正乾譯)。心理出版社。(原著作法表於1978)
    王素芸(2009)。協同教學的意義、特質與類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2),55-80。
    王薇蘋(2010)。幼稚園教師合班教學類型的課堂經驗與幼兒課程經驗之硏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江麗莉(2003)。幼稚園教師間的合作關係。國教世紀。(206),49-56。
    何姿欣(2007)。公立幼稚園教師在合作教學上之問題及其影響因素。致遠管理學院學報,(2_1),29-56。
    吳念倪(2021)。桃園市公立教保服務人員協同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
    呂翠夏(2001)。幼稚園的合作教學-以一個班級為例。台南師範學報。
    李如蓁(2009)。幼稚園搭檔教師合作互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研究所。
    李姿穎(2017)。幼兒園協同教學歷程與反思。師友月刊。(599),70-74。
    李慧玲(2018)。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向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林育瑋(2003)。幼教教師的人際互動關係。載於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主編),來!說我們的故事:幼教師的專業成長(頁245-262)。心理。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林勇吉、陳姿蒨(2020)。國小資深與資淺教師教學覺察力表現比較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8(4),379-402。
    林惠娟(2005)。南投縣幼兒教保人員在職進修現況之研究。朝陽學報(10),229-247。
    林靜萍(2005)。小組合作解題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洪雯瑜(2014)。中部地區公、私立教保服務人員合作教學現況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胡雅娟(2016)。教保服務人員知覺協同教學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徐子茵(2013)。本籍與外籍英語教師之教學信念與課堂食物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
    翁彩雲(2015)。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協同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和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研究所。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重修版)。臺北市。東華。
    張瑋玲(2014)。主題課程中之協同教學探究 ─以台中縣太陽國小附幼圓圓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教育部(2022),幼兒教育照顧法,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22年6月29日。網址: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542
    梁雅如(2002)。公立幼稚園教師協同教學中所面臨之衝突及解決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
    畢恆達(2015)。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三民書局。
    莊淑玲(2001)。幼稚園教師面對合班搭檔衝突之詮釋、因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
    陳易君(2015)。幼兒園教師協力工作塑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陳浙雲(2002)。國中協同教學的因應對策。師友月刊,(426),46-49。
    陳珮蓉(1998)。初任幼教老師專業成長歷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
    陳國書(2012)。桃園縣新進教師專業成長暨輔導計畫實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經營管理學研究所。
    彭欣怡(2000)。幼稚園新進教師適應歷程之研究─以兩個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
    鈕文英(2020)。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三版。臺北市。雙葉。
    黃于理(2016)。三位私立幼兒園新進教師專業發展之挑戰與突破。(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黃志雄(2006)。特教教師與普教教師的合作與協同教學。特教論壇,1,34-4。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書局。
    黃惠雯(2009)。高雄市學前融合班普幼師與特幼師合作教學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
    黃雯苑(2018)。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協同教學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黃瑞琴(2021)。質性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出版社。
    齊貴枝(2012)。公立幼稚園教師合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劉文琪、張嘉育(2010)。臺北縣公立幼稚園協同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學校行政,(68),152-168。
    歐淑珍(2021)。建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協同教學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潘淑滿(2022)。質性研究: 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
    蔡菁菁(2016)。以「烤箱讀書會」進行兒童關懷之歷程--一個說故事的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
    鄭博真(2002)。協同教學:基本概念,實務和研究。高雄復文。
    鄭琦琰(2015)。托兒所協同合作教學模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謝東霖(2015)。北部地區國中特教班雙導師合作關係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謝雅玲(2004)。幼兒園合班老師的互動關係─以兩個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

    Austin, V. L. (2001).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o-teaching.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22(4), 245-255. https://doi.org/10.1177/074193250102200408
    Berliner, D. C. (1994). Expertise: The wonder of exemplary performances. Creating powerful thinking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161-186. https://doi.org/10.1016/B978-0-240-51928-9.50009-6
    Bogdan, R., & Biklen, S. K. (1997).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llyn & Bacon. https://doi.org/10.1542/peds.99.2.308
    Friend, M. (2008). Co-teaching: A simple solution that isn't simple after all.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2(2),9-19. https://doi.org/10.3776/JOCI.2008.V2I2P9-19
    Friend, M., & Cook, L. (2003). Interactions: Collaboration skills for school professionals.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Gobert, J. D., & Buckley, B. C. (2000). Introduction to model-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2(9), 891-894. https://doi.org/10.1080/095006900416839
    Huberman, M., & Miles, M. B. (2002).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companion. sage.
    Johnson, J. A. (1997). Units of analysis for the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of personality. In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77-93.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134645-4/50004-4
    Katz, L. G. (1977). Talks with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ttps://doi.org/10.1177/016146819109200505
    Salend, S. J., Johansen, M., Mumper, J., Chase, A. S., Pike, K. M., & Dorney, J. A. (1997). Cooperative teaching: The voices of two teacher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8(1), 3-11.https:// doi.org/10.1177/074193259701800103
    Sayeski, K. L. (2009). Defining special educators’ tools: The building blocks of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45(1), 38-44. https://doi.org/10.1177/1053451209338398
    Schwartz, M., & Palviainen, Å. (2016). Twenty-first-century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facing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19(6), 603-613. https://doi.org/10.1080/13670050.2016.1184616
    Schwartz, M., Wee Koh, P., Xi Chen, B., Sinke, M., & Geva, E. (2016). Through the lens of teachers in two bilingual programmes: a look at early bilingual education.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9(2), 141-168. https://doi.org/10.1080/07908318.2015.1103250
    Schwarz, M., & Gorgatt, N. (2018). “Fortunately, I found a home here that allows me personal expression”: Co-teaching in the bilingual Hebrew-Arabic-speaking preschool in Israel.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71,46-5. https://doi.org/10.1016/j.tate.2017.12.006
    Scruggs, T. E., & Mastropieri, M. A. (2007). Science learn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The case for constructed versus instructed learning. Exceptionality, 15(2), 57-74. https://doi.org/10.1080/09362830701294144
    Scruggs, T. E., Mastropieri, M. A., & McDuffie, K. A. (2007). Co-teaching in inclusive classrooms: A 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Exceptional children, 73(4), 392-416.https://doi.org/10.1177/001440290707300401
    Sims, E. (2008). Sharing command of the co-teaching ship: How to play nicely with others. English Journal, 58-63. https://doi.org/10.1093/oso/9780198798354.003.0005
    Vygotsky, L. S., & Cole, M. (1978). Mind in socie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2307/1421493
    Walsh, J. M., & Jones, B. (2004). New models of cooperative teaching.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6(5), https:// doi.org/10.1177/004005990403600502
    Yin, R.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 publishing.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