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敏華
Wang Min Hua
論文名稱: 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富陽公園為例
A Study On The Natural Park User Leisure Benefit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An example Of Taipei Fuyang park
指導教授: 朱文增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6
中文關鍵詞: 自然公園休閒效益休閒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Natural park, Leisure benefit, Leisure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5下載:8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北市都會的快速發展,人口密度提高,伴隨著是戶外開放空間及綠地的日益減少,致使休閒空間嚴重不足。本研究想透過民眾對台北市首座自然森林公園的使用,對富陽公園使用者進行有關「休閒效益」、「休閒滿意度」「人口統計變項及行為屬性」三部份的調查,以了解其休閒效益及休閒滿意度。休閒效益包含「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及「自我實現效益」四個構面,休閒滿意度包含「心理層面」、「教育層面」、「社交層面」、「放鬆層面」、「體能層面」及「審美層面」六個構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含休閒效益量表及休閒滿意度量表,共發放420份,有效問卷回收412份,回收率為98.0%,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考驗。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效益體驗,未因性別、婚姻狀況及個人月收入而有差異,其餘包括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居住地等四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二、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滿意度的感受,未因性別而有差異,其餘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個人月收入及居住地等六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三、不同行為屬性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效益體驗,會因同伴類型、交通工具、所需交通時間、使用頻率、活動時段、每次活動時間、選擇來富陽公園的原因/動機對公園屬性認知等八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四、不同行為屬性之自然公園使用者的休閒滿意度,會因同伴類型、交通工具、所需交通時間、使用頻率、活動時段、每次活動時間、選擇來富陽公園的原因/動機對公園屬性認知等八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不同之人口統計變項及行為屬性,會產生不同休閒效益之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且48.3%的公園使用者認為來富陽公園活動的主要原因是為享受自然環境。在自然綠地越來越稀少的台北都會,本研究結果期能提供主管機關為日後規劃自然公園之參考依據,讓都會居民擁有享受自然的景觀環境,提昇休閒之效益。

    As a result of rapid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density, open zone and green space in Taipei City are compressed constantly and seriously lacks of leisure area. This study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leisure benefits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of Fu-Yang Park, the first leisure park in Taipei, through poll. The contents of the poll are leisure benefit,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statistical population variables. Leisure benefit includes physical benefit, psychological benefit, social benefit, and self-realiz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includes psychological aspect, educational aspect, social aspect, relaxation aspect, physical strength aspect, and appreciation of beauty aspect.
    This research pick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law, studies the tool to contain the leisure benefit meter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meter, altogether provides 420, effectively asked the volume recycles 412, the returns-ratio is 98.0%, obtained material by t-test and one way ANOVA .
    Finally in this research found four aspects below:
    1.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 statistic on the natural park user has a part of existence to the leisure benefit experience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2.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 statistic on the natural park user mostly exists to the leisure satisfaction reveals the difference.
    3. Natural park user the different behavior attribute exists to the leisure benefit experience reveals the difference.
    4. Natural park user's the different behavior attribute leisur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exists reveals the difference.
    This research counts the recycling effectively to asking volume 412, the findings are :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 statistic and the behavior attribute, can have the different leisure benefit; 48.3% parks users who there the main reason Fuyang park to enjo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nature green less scarce Taipei will be able, May be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will let the inhabitant more enjoys the natur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the benefit of the promotion leisur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假設………………………………………………………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六節 名詞解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公園定義及功能………………………………………………9 第二節 休閒之相關研究………………………………………………24 第三節 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32 第四節 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42 第五節 本章小………………………………………………………5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56 第二節 研究流程………………………………………………………57 第三節 研究對象………………………………………………………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58 第五節 問卷量表建構與分析…………………………………………65 第六節 資料處理………………………………………………………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自然公園使用者人口統計變項與參與行為分析……………72 第二節 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分析………………………………79 第三節 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滿意度分析……………………………82 第四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差異分析…85 第五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滿意度差異分析96 第六節 不同行為屬性之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差異分析………111 第七節 不同行為屬性之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滿意度差異分析……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50 參考書目 …………………………………………………………………153 附錄 附錄一 預試問卷………………………………………………………159 附錄二 正式問卷………………………………………………………163

    中文部分
    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休閒教育取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丘世宗(2003)。都市林遊憩效益之研究--屏東市中山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研究所。屏東。
    交通部觀光局(2004)。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國人國內旅遊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余嬪(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雙月刊(60)。教育部,20-31。
    李思屏(2001)。遊客對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所,台北市。
    李晶(2002)。休閒活動企劃可操控因子對短程型登山健行者休閒效益體驗影響之研究。台北市:漢文。
    周儒(1992)。環境倫理的探討。環境教育季刊。15,25-31。
    周儒(1993)。環境教育的規劃與設計。環境教育季刊。16,17-25。
    林欣慧(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嘉琪(1997)。遊客對生態觀光之遊憩體驗與態度之研究--以福山植物園之遊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市。
    林寶秀(2001)。都市公園分佈型態與居民遊憩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所。台北市。
    吳珩潔(2002)。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吳英偉,陳慧玲譯(1996)( P. A. Stokowski 著)。休閒社會學。台北:五南。
    苗蕙芬(1994)。公共圖書館之社區分析。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1(4),21-30。
    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胡安華(1995)。滿意度模式建立與構面確認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新竹市。
    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涂芳美(2000)。都市公園生物多樣性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台中。
    涂淑芳(譯)。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著(1996).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市:桂冠。
    高俊雄(1993)。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6(4),1-12。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 ,15-28。
    高俊雄(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 ,69-78。
    馬上鈞(2002)。休閒效益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郊山登山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昭蓉、林宴州(1996)。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 (2),1-22。
    陳玟瑾(2001)。台北市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使用者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台北市。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仲嶙(2002)。富陽森林公園的空間管制:環境信託的操作嘗試。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9(4),201-219。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台灣體專學報。4,1-29。
    陳美合(2000)。以顧客遊憩需求探討國內民營遊樂區機械遊具設施之引進。千禧古蹟管理與觀光遊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真理大學觀光學院編印。
    陳肇琦(1991)。都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準則之探討。營建季刊。2(3),33-40。
    許義雄(1989)。休閒與倫理建設--為青年開拓更廣闊的休閒天地。青年輔導研習會專輯。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郭盈卿(2000)。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市:楊智文化。
    張少熙(2003)。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春興(198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0)。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媛(1999)。臺北市保育區域概況。環境教育季刊。88年第四期。
    黃坤得、黃瓊慧(2001)。參與休閒運動對銀髮族身體及生活上的效益。大專體育,57, 61-67。
    黃錦照(2002)。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黃副殷(2003)。高雄市國中體育班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高雄市。
    程紹同(1997)。優質休閒、超值人生。師友月刊。366,15-19。
    曾國雄、曹勝雄、廖耀東(1992)。台北都會環境品質指標之研究。交通運輸。14,119-143。
    葉丁鵬(2003)。台北市青年公園休閒運動參與者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台北市。

    葉智魁(1995)。工作與休閒--提升生活素質的反省。戶外遊憩研究。8(2),31-46。
    廖河信(2002)。遊客對都市公園休憩設施使用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所。台中。
    鄭丞伸(2001)。新竹市國民中學學生體適能對休閒行為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台北市。
    鄭明仁(1987)。都市公園規劃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台南。
    劉立偉(2002)。生態遊憩區管理—以福山植物園與四獸山市民森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台北。
    劉智雄等編(2000)。走入富陽--北都會森林公園導讀。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台北市。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所。台北市。
    蔡長清、王明元、游仁良(2001)。大學生之休閒參與、休閒態度及休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237-250。
    賴衍瑞(2002)。休閒產業電子商務營運績效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觀光旅館網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謝政諭(1994)。現代休閒文化的深層思考。訓育研究。32(2),7-2。台北。
    蕭芸殷、歐聖榮(1998)。生態旅遊遊客特質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3),35-58。
    羅明訓 (1998)。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
    蘇美玲、林晏州(1999)。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1),61-68。
    蘇睦敦(2001)。婦女運動休閒參與者感受利益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台北市。

    英文部分
    Ajzen, I. (1991).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6).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2th ed.). Dubuque, IA: William C. Brown Publishers.
    Beard, J. G. & Ragheb, K. G.(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2-33.
    Caltabiano, M.L.(1994). Measuring the similarity among activities based on perceived stress-reduction benefit. Leisure Studies, 13(1), 17-31.
    Churchill,G.A.Jr.,& Surprenant, C.(1982). An inr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 19, 491-504.
    Dorfman, P. W.(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 11(4).
    Driver, B. L., & Brown, P. J., & Peterson, G. L.(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
    Driver, B. L., & Bruns, D. H. (1999). Concepts and uses of the benefits approach to leisure. In E. L. Jackson & T. L. Burton (Eds.), Leisure Studies,349-368.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Franken, D. A. & Van Raaij, W. F.(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 13, 337-352.
    Kelly, J. R.(1972). Work and Leisure:A simplified paradig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 4(1), 38-50.
    Kelly, J. R.(1990). Work Leisure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 NJ:Prentice-Hall.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 NJ: Prentice-Hall , Inc.
    Mannel, R. C. & Stynes, D. J.(1991). A retrospective: the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461-473 . Stage College , PA: Venture Publishing.
    Ragheb, M. G., & Beard, J. G. (1982). Measuring leisure Aattitud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 (2) , 155-167.
    Ragheb, M. G. & Griffith, C. A.(1982).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 (4) , 292-306.
    Riddick, C. C.(1986). Leisure satisfaction precursor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8 (4), 259-265.
    Schreyer, R., & Roggenbuck,J. W(1978).《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pection on 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 1 (4) , 373-394.
    Winter, J. P.(1985). “Getting your House in Order With Internal Marketing: AMarketing Prerequisite, ” Health Marketing Quarterly , 3(1), 69-77.

    網頁資源部分
    戶外遊憩學會http://www.recreation.org.tw。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http://vty.tbroc.gov.tw/。
    台北市政府http://www.taipei.gov.tw/。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http://www.sow.org.tw/。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http://www.ris.gov.tw。
    台灣生態旅遊網http://www.ecotour.org.tw/a1_Sub4.htm。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國土保安計畫─解決土石流災害具體執行計畫。http://www.cepd.gov.tw/indexset/indexcontent.jsp?topno=1&linkid=7。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2004)[台灣新聞]樹蛙棲地闢步道 公園處長道歉http://www.taibif.org.tw/news_sub.php?recordID=31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