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安珍榮 |
---|---|
論文名稱: |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研究(1916—1937) |
指導教授: |
李國祁
Lee, Kuo-Ch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近代 、女青年會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2 下載:16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基督教在19世紀傳入中國以後,對中國婦女的影響深遠,20世紀初期基督教蓬勃發展,時值中國婦女運動興起,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使它進入高峰,婦女運動方面產生男女平權觀念、社會救濟、啟蒙、學校教育、愛國等思潮,在中國五四運動衝擊下,提供中國基督教女青年會產生改進和增長的契機。因此筆者有心研究此段時期中國基督教女青年會的活動,本文將研究方向不放在宣教、佈道等純粹宗教活動,而是著重於其對社會、國家以及婦女本身等所產生的作用與影響。
1980年代以來台灣地區中國近代婦女史研究有相當進展,但是尚有多元化研究的開拓空間,因此本文將1916年至1937年之間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擬定為研究範圍,其活動以女青年刊物為檢討中心,故本研究是一種介於婦女史與基督教史之間的交叉性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課題。
朱胡彬夏著,《中國女青年會小史》,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發行,1923年。
朱胡彬夏著,《甚麼是女青年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發行,1929年。
夏秀蘭,《女青年會的委員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發行,1941年2月。
《幹事手冊》,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發行,1926年、1927年、1935年。
《女青年會幹事一種新興的婦女職業》,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發行,1939年9月。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幹事訓練簡章》,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裝訂,1933年8月。
《訓練部事工的近況》,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發行,1926年。
《市會的會員問題》,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印行,1934年4月。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委員會年會記錄》,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發行,1935年9月24至27日。
〈1931年協會會務概況〉,《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委員會年會記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務部,1931年。
吳澤霖,《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務研究報告》,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會務研究委員會出版,1930年9月。
歐梅君、高君銘,《華光良導》、《到華光的路》,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少女部出版,1931年12月至1933年3月。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編輯部,《女青年月刊》,1929年2月~1937年12月。
《中華基督教年鑑》,第3期~第13期,上海,1916年~1936年。
中華續行委辦會調查特委會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譯,《中華歸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85年2月。
《大公報》,天津,1907年、1908年。
《大公報》,長沙,1919年。
《女界鐘》特刊,第1號。
《民立報》,上海,1911年。
《民呼日報》,1909年。
《民國日報》,上海,1919年~1922年。
《申報》,上海,1910年~1926年。
《東方雜誌》,第1期、第6期~第7期、第9期~第12期、第18卷,上海,光緒30年至1924年。
《政治官報》,1910年。
《時報》,上海,1909年、1911年、1919年、1923年。
《婦女雜誌》,卷7號、7卷8號、8卷3號、8卷4號、9卷5號、9卷12號、13卷1號,上海,1915年至1931年。
《教育雜誌》4~20卷,宣統3年~1928年。
《順天時報》,北京,1904年~1921年。
《新教育》7卷,1923年。
《萬國公報》, 1881-1882年、1889年。
《學部官報》,1906年~1907年。
《蘇報》,1903年。
《警鐘日報》,1904年、1905年。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三十週年紀念特刊》,上海,1938年6月。
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1987年11月。
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中華民國87年度年報》,台北,1999年5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宣傳部編印,《婦女問題重要言論集》,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1年。
王立新,《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王立新,《基督教教育與中國知識分子》,基督教教育與中國社會叢書第二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王成勉,《文社的盛衰》,宇宙光傳播中心出版社,1993年。
王治心,《中國基督教史綱》,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9年。
王清彬,〈第一次中國勞動年鑑〉,北平社會調查部,1928年12月。
多賀秋五郎,《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文海出版社,照和47年(1972)影印。
朱有瓛、高時良,《中國近代學制史料》,第1、4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何曉夏,《教會學校與中國教育現代化》,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余牧人,《基督教與中國鄉村建設運動》,上海廣學會,1943年。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中央研究院近代所專刊,中央研究院近代歷史研究所,1994年8月。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中研院近史所,1966年。
李又寧、張玉法,《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1842—1911)》下冊,臺北,專記文學出版社,1975年。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81年7月。
李小江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6月。
李喜所、劉集林,《近代中國的留美教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李楚材編,《帝國主義侵華教育史資料一教會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年。
談社英,《中國婦女運動通史》,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
王成勉,〈余日章與公民運動〉,《基督教與中國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4年3月。
王婷婷,《清末女子教育思想》,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王惠姬,《清末民初的女子留學教育》,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王樹槐,〈基督教教育會及其出版事業〉,《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期,1971年。
王樹槐,〈清季廣學會〉,《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期,中研院近史所,1973年。
呂芳上,〈抗戰前江西的農業改良與農村改進事業〉(1933-1937),《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近代歷史研究所。
呂芳上,〈抗戰時期的婦女工作〉,《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1期,1977年4月。
呂實強,〈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反教言論的分析之一---反教方法的倡議(1860—1898)〉,《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期,中研院近史所,1973年。
李玉瑛,《近代中國基督教教育之發展》,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83年。
周敘琪,《一九一0~一九二0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林維紅,《同盟會時代女革命志士的活動(1905~1912)》,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1973年。
胡國台,《早期美國教會在華教育事業》,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80年。
游鑑明,〈近代中國女子體育觀初探〉,《新史學》7卷4期。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職業婦女》,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女子教育》,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大韓每日申報》,1909年1月8日、1938年6月9日。
《東亞日報》,1922年3月29日、1925年1月26日、1935年1月22日。
《青年》,1925年、1926年、1929年。
《YWCA月刊》,1956年7月、1959年8月。
《監理會報》1934年2月10日。
《基督神報》,1926年12月1日、1935年9月11日、1934年3月21日、1935年2月20日。
《朝鮮女子基督教青年聯合會會錄》,1923年8月18日。
《韓國YWCA半百年》,大韓YWCA聯合會出版。
金甲順,〈YWCA60年〉,《中央日報》,1982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