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憲峻 YE, XIAN-JUN |
---|---|
論文名稱: |
二次世界戰後初期臺灣之中國化教育 : 以初等教育為例 |
指導教授: |
黃光雄
Huang, Kuang-Hsi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1993 |
畢業學年度: | 8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9 |
中文關鍵詞: | 二次世界戰後 、臺灣 、中國化教育 、初等教育 、教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14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八九五年台灣經中國清政府割讓予日本,二次世界戰後,「如何經由教育,促使日
本化的台灣中國化」,為中國接收台灣後第一要務。「台灣之中國化教育」,要在促
使過去具次等日本國民性格的台灣人民,成為中國國民,繼之秉持反共立場,為國效
力。
戰後中國行政體制下的台灣教育行政,明顯的提昇地位與組織功能。中國化教育在教
育當局認為台灣已缺乏中國之國家性或民族性文化下擬定,以經由教育足使曾受日本
化的臺灣中國化為目的。四年間經由教育處時期奠立基礎,省教育廳接續推進,再加
戒嚴後之強化。
以戰後中國所行學制為藍本,對台灣日據學制予以調整,為中國化教育之基礎工程。
「廢除不平等限制,增加教育機會」為學制改革之目標。在學校教育內容上,加強中
國文史教材,力促學生對中國的認同;國語推行機構的成立、直接國語教學與訓導措
施的要求,是為年幼學子快速熟練國語的關鍵。徵派一部份大陸師資來台推行國語,
藉由短期訓練培養乏用教師應急,以教師取代山地國民學校中兼任教職之警察,再調
訓台籍教師講習三民主義、國語文,然後擴充師範學校並嚴格訓練,以便養成推行中
國化教育所需師資。
「台灣之中國化教育」,為政府歷來較有成效之教育施政,以初等教育為例,六年制
義務教育首行於台灣,學齡兒童的就學率接近百分之八十,國語迅速普及之程度非中
國其他各省所可比擬。台灣學子不再被隔離施教,升學普通中學的機會增加,潛能較
日據時期能得開展。中華民國自一九五○年以後,即在這塊曾被日本教化五十年,轉
而經四年中國化的土地上,生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