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意嵐
論文名稱: 唐傳奇主題意識研究
指導教授: 楊昌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唐傳奇主題意識政治社會愛情人生俠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81下載: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唐傳奇在中國小說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明胡應麟言:「凡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引用其說法,並進一步言之:「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所謂「作意好奇」、「有意為小說」,說明了唐人開始有意識的作小說。這與當時的科舉制度和衍生出之「溫卷」習尚自然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切於現實的需要,作者藉書寫小說做文采之宣揚以博取名聲,並盡情地發表自己寫書的動機和目的。而這有意識的寫作,代表著唐人對當時所處的生活環境、人生課題、乃至價值意義,作了細密的思考,而假小說以寄筆端。有意創作的小說,其中必有作者所寄寓的主題意識,藉此將自己的某種意念與思想正確的傳達給別人,使人能夠了解體會作品的核心思想,因此研究小說一定要重視其創作意識之深層內涵。故本論文擬藉由多數具代表性之唐傳奇作品的研究與探討,著重其作品主題意識之分析與評詁,並加以統整歸納,希望能管窺當時文人、唐傳奇作者所關心的思想層面與內容,並重新確定唐傳奇作品內容之思想性,提高其在文學上的價值。茲就各章節摘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研究之範圍。
    第二章「唐傳奇的成長背景與特色」:本章就政治、文學、宗教及社會經濟方面探討唐傳奇的成長背景,並概述唐傳奇在形式、題材及藝術上的特色。
    第三章「有關主題意識之文學觀念與理論」:本章就中國實用主義之文學觀、文學創作之意識理論以及主題意識與小說的關係進行分析討論。
    第四章「反映政治社會現實之作品」:就唐傳奇中與政治社會現實相關之主題意識進行分析與探討。
    第五章「嚮往自由愛情與評估婚姻制度之作品」:就唐傳奇中與愛情、婚姻相關之主題意識進行分析與探討。
    第六章「宣揚人生哲理與嚮往俠士義行之作品」:就唐傳奇中與人生體悟及俠義相關之主題意識進行分析與探討。
    第七章「其他類別之作品」:就〈古鏡記〉與〈補江總白猿傳〉兩篇唐傳奇之主題意識進行分析與探討。
    第八章「結論」:總結前七章之分析與論述,歸納本論文對於唐傳奇主題意識分析之研究成果,並提出對於唐傳奇主題意識研究之未來展望。

    《唐傳奇主題意識研究》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3 一、研究方法………………………………………………………………3 二、研究範圍………………………………………………………………4 (一) 以唐傳奇名篇為主…………………………………………………4 (二) 彰顯主題意識………………………………………………………4 (三) 本論文所界定的主題意識…………………………………5 第二章 唐傳奇的成長背景與特色………………………………………7 第一節 唐傳奇的成長背景………………………………………………7 一、政治背景………………………………………………………………7 二、文學背景………………………………………………………………9 三、宗教背景………………………………………………………………11 四、社會、經濟背景………………………………………………………14 第二節 唐傳奇的特色………………………………………………………15 一、形式上的特色…………………………………………………………15 二、題材上的特色…………………………………………………………18 三、藝術上的特色…………………………………………………………21 第三章 有關主題意識之文學觀念與理論…………………………………25 第一節 實用主義文學觀……………………………………………………25 第二節 文學創作之意識理論………………………………………………29 第三節 主題意識與小說的關係……………………………………………32 第四章 反映政治社會現實之作品…………………………………………35 第一節 揭露社會黑暗之主題意識…………………………………………35 一、〈無雙傳〉………………………………………………………………35 二、〈柳氏傳〉………………………………………………………………39 第二節 企求世局和平之主題意識…………………………………………42 一、〈虬髯客傳〉……………………………………………………………43 二、〈紅線傳〉………………………………………………………………49 第三節 批判朝政荒怠之主題意識…………………………………………53 一、〈長恨歌傳〉……………………………………………………………53 二、〈東城老父傳〉…………………………………………………………56 第四節 攻訐政爭對手之主題意識…………………………………………61 一、〈周秦行紀〉…………………………………………………61 二、〈上清傳〉……………………………………………………67 第五章 嚮往自由愛情與評估婚姻制度之作品……………………………71 第一節 表達嚮往歌詠愛情之主題意識………………………………………72 一、〈離魂記〉………………………………………………………………72 二、〈遊仙窟〉………………………………………………………………74 三、〈柳毅傳〉………………………………………………………………79 第二節 反抗封建門第媒妁婚姻之主題意識…………………………………82 一、〈鶯鶯傳〉………………………………………………………………82 二、〈李娃傳〉………………………………………………………………88 三、〈霍小玉傳〉……………………………………………………………94 四、〈步飛煙〉……………………………………………………………99 五、〈廬江馮媼傳〉………………………………………………………101 六、〈定婚店〉……………………………………………………………103 第六章 宣揚人生哲理與嚮往俠士義行之作品…………………………107 第一節 寄託人生體悟之主題意識………………………………………107 一、〈枕中記〉……………………………………………………………107 二、〈南柯太守傳〉………………………………………………………113 第二節 昭示人性尊嚴之主題意識………………………………………118 一、〈任氏傳〉……………………………………………………………118 二、〈杜子春〉……………………………………………………………122 第三節 嚮往俠士義行之主題意識………………………………127 一、〈崑崙奴傳〉…………………………………………………………128 二、〈無雙傳〉……………………………………………………………131 三、〈柳氏傳〉……………………………………………………………134 四、〈紅線傳〉……………………………………………………………137 五、〈聶隱娘傳〉…………………………………………………………140 六、〈霍小玉傳〉…………………………………………………………143 第七章 其它類別之作品…………………………………………………147 第一節 寄寓時代盛衰之主題意識:〈古鏡……………………147 第二節 戲謔嘲弄特定人物之主題意識:〈補江總白猿傳〉……………150 第八章 結論…………………………………………………………………155 第一節 研究成果……………………………………………………………155 第二節 研究展望……………………………………………………………157 參考書目…………………………………………………………………………161

    參考書目
    一、 專書
    (一)古籍、原典(按年代排序)
    先秦˙孔子著,清˙阮元校:《論語》,《十三經注疏本》,(全八冊),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先秦,清˙阮元校:《左傳》,《十三經注疏本》,(全八冊),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先秦,清˙阮元校:《禮記》,《十三經注疏本》,(全八冊),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先秦˙荀子:《荀子》,《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先秦˙墨子:《墨子》,《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東漢˙班固:《漢書》,唐˙顏師古注《新校本漢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91年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南朝梁˙蕭統編:《昭明文選》,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范文瀾《文心雕龍注》,香港:香港商務書局,1960年
    唐˙李林甫:《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白居易:《白香山集》,臺北:世界書局,2006年

    唐˙劉餗《隋唐嘉話》,《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趙璘:《因話錄》,《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李肇:《唐國史補》,《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孫棨《北里志》,《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92年
    宋˙歐陽修:《新唐書》,《新校本新唐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92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
    宋˙王溥《唐會要》,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宋˙王讜:《唐語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張洎《賈氏譚錄》,《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臺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臺北:商務印書館,1937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 : 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隋唐文明》,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5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上海:商務書局館,1935年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增補中國小說名著》,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宋˙劉克莊《詩話》,《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明˙凌雲翰《剪燈新話》,《中國稀見珍本小說》,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明˙蒲松齡:《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1983年
    明˙瞿佑《歸田詩話》,《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學術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二刷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臺北:中華書局,1963年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二)近人論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卞孝萱:《唐人小說與政治》,上海: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
    卞孝萱:《唐傳奇新探》,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治心:《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
    王汶石:《漫談構思》,臺北:作家出版社,1962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王壽南:《隋唐史》,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二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三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四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8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校釋》,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
    李辰冬:《文學析賞的新途徑》,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
    李時人:《全唐五代小說》,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劍國:《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汪辟疆:《唐人小說》,臺北:河洛圖書,1974年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
    吳志達:《唐人傳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商務國際出版社出版,1997年
    孟瑤:《中國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祝秀俠:《唐代傳奇研究》,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年
    袁閭昆、薛洪勣:《唐宋傳奇總集》,鄭州:河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涂公遂:《文學概論》,臺北:五州出版社,1998年
    張友鶴:《唐宋傳奇選》,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張采亮:《民國學術經典文庫.中國風俗史》,臺北 : 東方出版社,1996年
    張長弓:《唐宋傳奇作者暨其時代》,北京:商務印書館,1951年
    郭箴一:《中國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臺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
    陳炳熙:《古典小說藝術新探》,上海:華東師範學院,1991年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
    傳錫壬:《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東大圖書,1984年
    程國賦:《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程毅中:《唐人小說史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
    程毅中:《唐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楊師昌年:《聊齋誌異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
    楊師昌年:《近代小說研究》,臺北:蘭臺書局,1976年
    楊師昌年:《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楊師昌年:《唐傳奇名篇析評》,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楊義:《中國歷代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9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
    葉慶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臺北:時報出版社,1976年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臺北:里仁書局,1983年
    熊鈍生主編:《辭海》,臺北:中華書局,1980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局,2001年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4年
    劉良明:《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劉燕范:《愛情與夢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蔣宜芳:《唐人小說研究論著簡目》,臺北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6年
    蔡守湘:《唐人小說選注》,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鄭志明:《中國文學與宗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鄭振鐸:《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傳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谷風出版社,1935年
    魯迅:《唐宋傳奇集》,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韓秋白,顧青:《中國小說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譚正壁:《中國小說發達史》,臺北:啟業書局,1973年
    譚達先:《中國文學史大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
    羅盤:《小說創造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龔鵬程、張火慶:《中國小說史論叢》,臺北:學生書局,1984年
    龔鵬程《唐代思潮(上)(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年

    二、單篇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一)期刊論文
    (台灣地區)
    王小琳〈唐代「傳奇」名稱問題辨析〉,《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第三期,1995年04月,頁67 - 76
    王拓〈枕中記與杜子春―唐代神異小說所表現的兩種人生態度〉,《幼獅月刊》,四十卷,第二期,1974年08月,頁15 - 20
    王夢鷗〈讀唐人小說隨筆〉,《東方雜誌》,一卷,第十六期,1982年07月,頁67 – 101
    王瓊玲〈古典小說文備眾體的形成原因〉,《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第三期,1993年10月,頁119 - 134
    王瓊玲〈辨唐人小說非古文運動之支流、附庸〉,《大陸雜誌》,七十七卷,第一期,頁37 - 43
    許建崑〈「虯髯客傳」肌理結構探析〉,《東海中文學報》,第十一期,頁61 - 72
    馮明惠〈唐傳奇中愛情故事之剖析(上)〉,《幼獅月刊》,三十九卷,第五期,1974年,頁13 – 17
    馮明惠〈唐傳奇中愛情故事之剖析(下)〉,《幼獅月刊》,三十九卷,第六期,1974年,頁25 - 31
    廖玉蕙〈唐人小說中的悲劇情感〉,《幼獅學誌》,十四卷,第一期,1977年,頁154 - 171
    黃碧端〈張生的抉擇―談唐人小說裡的功利色彩〉,《中外文學》,四卷,第五期,1975年,頁78 - 83
    臺靜農〈唐代之士風與文學〉,《台大文史哲學報》,第十四期,1965年,頁1 - 14
    (大陸地區)
    于志鵬〈論唐傳奇的史學印跡〉,《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1年07月
    王立、陳慶紀〈道教幻術主題與唐代小說〉,《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三期
    申載春〈道教與唐傳奇〉,《文史哲學報》,1997年,第三期
    安小蘭〈中唐傳奇小說繁榮原因初探〉,《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
    汪辟疆〈唐人小說在文學史上之地位〉,上海:《讀書雜誌》,1931年,第一卷,第三號
    李釗平〈論唐人小說對史傳傳統的內在超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03月,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前言〉,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
    林明華〈唐傳奇表現的士人心態〉,《中國文化研究季刊》,2001年夏之卷
    孟昭連〈論唐傳奇文備眾體的藝術體制〉,《南開大學學報》,2000年,第四期
    陳文博〈談唐傳奇的藝術成就〉,《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3月
    陳文新〈論唐人傳奇的虛構藝術〉,武漢:《人文天地》,2001年,第二期
    陳冬梅〈論唐代小說的虛幻性主題〉,《萊陽農學院學報》,2001年06月,第十三卷,第二期
    康琳〈談唐人傳奇中愛情小說的悲劇氣氛渲染〉,《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02月
    梁瑜霞〈史傳傳統對唐人小說的影響-兼論唐人小說以傳、記命名現象〉,《唐都學刊》,1998年,第四期
    張松輝〈道教與唐傳奇〉,《宗教學研究》,1997年,第一期
    張金同〈論唐代傳奇小說的繁榮原因〉,《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二期
    張耀生〈佛教文化與唐代傳奇小說〉,《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7年,第二期
    程國賦〈唐代小說創作方法的整體關照〉,《山東濟南學報》,1997年07月,第十九卷,第三期
    黃曉非〈試論古文運動對中晚唐傳奇創作的影響〉,《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9月
    劉立雲〈唐傳奇的文體特徵〉,《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11月,第二十七卷第六期
    劉英魁〈談唐人小說的人物描寫〉,《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四期
    熊海音〈唐人小說與大眾文化〉,《湖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三期
    黨芳莉〈拖筆夢幻、旨在人生-試論唐人小說中的夢幻描寫〉,《唐都學刊》,1997年,第三期
    (二)學位論文
    王小琳〈唐人小說敘事模式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8年)
    王國良〈唐人小說敘錄〉,(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6年)
    王義良〈唐人小說中之佛道思想〉(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78年)
    申美子〈中國唐代婦女生活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3年)
    朱美蓮〈唐代小說中的女性角色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文,1989年)
    江慧琪〈先秦至唐狐狸精怪故事研究〉(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素娟〈唐人小說中變化故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所碩士論文,1997年)
    柯金木〈唐人史鑒意識之探析〉,(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6年)
    徐千惠〈「倩女離魂」型故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徐志平〈續玄怪錄研究〉,(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3年)
    張曼娟〈唐傳奇之人物刻劃〉,(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6年)
    張福政〈唐代妓女的類別與性質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0年)
    許文惠〈唐代傳奇所反映的唐代社會〉,(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1989年)
    陳玲碧〈唐人小說中的定命觀研究〉,(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陳嘉麗〈唐代佛道思想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楊姍霈〈唐代小說中婦女之社會地位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熊嘉瑜〈唐傳奇女性傳記研究〉,(暨南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鄭惠璟〈唐代志怪小說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8年06月)
    鄭慧妹〈幻境與心靈─唐傳奇歷幻故事研究〉,(中山大學中文學所碩士論文,1995年)
    羅龍治〈進士科與唐代的文學社會〉,(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70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