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佳霖
LIN, Jia-Ling
論文名稱: 音樂展演活動之服務設計探討與創作
The analysis of service design and creation to Music performance activities
指導教授: 鄧成連
Teng, Cheng-Le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服務設計接觸點音樂展演活動
英文關鍵詞: Service design, contact point, music performance activiti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流行音樂具有不受語言或文化隔閡限制的特性,隸屬於文化創意產業一環,所帶來的經濟產值不容忽視。流行音樂產業歷經70年代起的蓬勃發展,而今全球數位化的衝擊、盜版猖獗,消費者行為轉變而日漸衰退,迫使產業經營結構轉型,音樂展演活動即成為另一營收的主要來源。音樂展演活動包含規模不等的演唱會或各項商業演出,其中Live House(音樂展演空間)為眾多歌手或樂團的搖籃,提供觀眾親臨現場的獨特體驗,近距離接觸與互動感更是無法取代的。以全球服務為核心與滿足消費者期望之體驗的時代來臨,此一體驗經濟促使了服務設計的發展。服務本身不像產品般看的見、摸得著,是無形且不可分割的,而不同消費者感受也有所差異,且在接觸感受後便即消失。服務業產值至今已佔GDP最高比例,成為經濟動能重要來源之一。
本研究主要應用服務設計於音樂展演活動進行探討,案例分析以深入訪談法與參與觀察法進行,將研究案例分為訪談演出者及參與活動進行觀察,以此統整訪談結果及觀察分析,進行重點歸納整理。並依據觀察與訪談結果對應中發現,活動整體服務過程確實有尚未滿足與待改善的情況,透過現有接觸點與設計項目分析,探究其待改善或可再強化之潛在接觸點,與可能存在未被滿足之創見接觸點,以此進行規劃可能設計之方向。

研究結果發現服務設計於音樂展演活動可統整為三個層面。

1. 關係組織面:服務設計者首要工作需先界定服務系統之主要關係組織,與其他可能之次要關係組織,並透過關係組織的瞭解,為組織之間共創良好的服務接觸點,共同獲得最高效益。
2. 技術資源面:透過音樂產業、全球趨勢與現況進行瞭解,主因在科技技術不斷的進步,消費者的行為因此隨之變化萬千。為因應數位化時代,需全面性瞭解現有可用之技術與資源,以開創符合需求的新接觸點之設計項目。
3. 設計領域面:服務設計領域分為多層的專業角度,各別產出結果與顧客間形成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的接觸,進而影響觀眾整體感受,因此皆屬服務設計領域的範疇。

服務設計是一項跨領域、跨組織的設計,難以倚靠單一設計專業予以完成。服務設計者首先需深入瞭解所有參與的組織,並以使用者角度觀察其接觸點,與實際設計項目進行分析,以此探究如何提供更美好的服務體驗,並結合相關的各個組織,以使用者為中心共同創造整體且一致的服務。

Pop music, as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s characteristically free from the language or cultural barriers and creates considerable economic output. The pop music industry has enjoyed a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since the 1970s, but it’s now declining due to the impacts of global digitalization, rampant piracy and changes in consumer behaviors. The restructure of industrial management is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Music performance activities, therefore, have become another major source of revenue, ranging from music concerts of all sizes to various commercial performances. Among others, live house (space for music performances), the cradle of singers and bands, offers unique experiences such as unmatchable close contact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audience. A new era has arrived, an era with global service at its core and focusing on consumers-oriented experience. Such an experience-centered economy has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design. The service design itself, unlike the visible and tangible products, is intangible and invisible; producing varied feelings in consumers, but the service will disappear right after the contact and the experience. Service industry ha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GDP,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conomic momentum.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and to explore the service designs in music performance activities.

The case study is analyzed by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The case study data consists of artists’ interview data and th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data, which are combined and reorganized for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this research have found tha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overall service process.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ontact points and project design analysi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contact points in further improvement or enhancement, as well as the contact points for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unsatisfied original ideas, to establish possible design direc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rvice design for music performance activities falls into three dimensions.

1. The relationship dimension: Firstly, the service designers should identify the principal relations in the service system, as well as other possible relations of less importance. Then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all relations, they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good contact points between and among different relations to maximize their common interests.
2. The technique dimension: Learning from the music industry, the global trends and current situations, it is clear that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chniq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largely contributed to the changes in consumer behaviors. In response to the Digital Ag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ing available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in order to create new design projects which the contact point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consumers’ needs.
3. The design dimension: The service design is divided into multi-level perspective, individual output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results of direct or indirect, tangible or intangible contacts with the consumers, and thereby affecting consumers’ overall experience. Thus, the expertise of all dimensions falls into the scope of service design field.

Service design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organizational design is difficult to rely on single professional design to be complete. Service designers first need to understand all the participating organizations , observe the contact points from users’ perspective, and then analyze the actual design project, before they set out exploring how to provide a better service experience.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related organizations, they will finally create a user-centered comprehensive and consistent service.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壹章、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二、研究範圍界定 6 三、研究目的與目標 6 參考文獻 8 第貳章、文獻探討 一、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的發展 10 二、音樂展演活動的發展 17 三、服務業與服務設計 21 四、小結 30 參考文獻 31 第参章、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36 二、研究流程 38 參考文獻 41 第肆章、研究分析與結果 一、訪談結果與分析 42 二、觀察結果與分析 50 三、小結 64 參考文獻 67 第伍章、創作內容與分析 一、創作主題與設計流程 68 二、接觸點分析與設計項目 68 三、視覺設計 78 三、設計項目之應用內容 84 參考文獻 94 第陸章、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95 二、創作討論與結論 97 三、後續研究建議 99 附錄一、訪談大綱 100

Bernd Schmitt.(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 53-67.
Bitran, Gabriel R. and Lojo, Maureen.(1993).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ervice Operation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1, 271-282.
Burnett, R.(1996). The global jukebox:The international music industry. London:Routledge.
Caves, Richard E.(2000). Creative Industr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avenport, T. H. & Short, J. E.(1990).The new industrial engineer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1(4) , 11-27.
Fances X. Frei.(2008). The Four things a service Business Must Get Righ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6(4), pp.70 – 80.
Gronroos, C.(1990). Relationship Approach to Marketing in Service Contexts: The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terfa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 3-11.
Hammer, M.(1990). Reengineering Work : Don’t Automate, Obliterate. Howard Business Review, 68(4), 104- 12.
Kotler, P. (2002), Marketing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Edition(11th ed). Pearson Education:N.J, Upper Saddle River.
Lovelock, C. H., & Wirtz, J.(2004). Services marketing:People, technology, strateg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Prentice Hall.
McClain, J.O., Thomas, L.J., and Mazzola, J.B.(1992). Operations Management: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3th ed.), Prentice Hall College Div.
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 12–40.
Patton(1990)。Qualitative method,P169。
Pine II., B. J., & Gilmore, J. H.(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4), 97-105.
Rakich, J. S., Longest, B. B. & Parr, K.(1992). Managing Health Services Organizations. Baltimore : Health Professions Press.
Rheinfrank, J. and Evenson, S. (2004). Design for Service. Retrieved Jan. 08, 2013, from www.slideshare.net/whatidiscover/design-for-service
Shostack, G Lynne (1984)Designing Service that Deliv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2(1), 133-139.
Stanton, W.J.(1978). Fundamentals of Marketing(5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Vogel, L. H. (1998). Entertainment industry economics:A guide for financial analysi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llen,O’Toole,Harris&McDonnell(2009)。節慶與活動管理(李君如、游瑛妙譯)。前程文化,臺北縣。
Christopher R. Edginton等作(2002)。我國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顏妙桂譯)。台北市:麥格希爾出版:桂魯發行。
Leonard H. Hoyle(2008)。活動行銷─節慶、會議、展覽與觀光專案(陳瑞峰、林靜慧譯)。揚智,臺北縣。
卞宗瑩(2009)。數位音樂時代下獨立音樂產業的新經營模式:以「城市音樂」網路平台為例。新北市:中華傳播學會。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2008)。流行音樂產業概況。臺北市: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研究報告。
文建會藝文活動網。瀏覽日期2012.03.03,http://event.cca.gov.tw/mp.asp?mp=1。
王一芝(2006)。台灣寂寞金礦怎麼淘?。遠見雜誌,238,23-26。
王建民(2008)。生產運作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王昭正與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Danny L. Jorgensen 原著)。臺北:弘智文化。
台灣服務聯網(2012)。瀏覽日期2012.02.22,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service/definition.aspx。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0)。臺灣流行音樂產業調查。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石之瑜(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全國意向顧問(2011)。99年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業務統計。瀏覽日期2012.03.03,http://www.cca.gov.tw/public.do?method=list&categoryId=3。
行政院主計總處。瀏覽日期2012.02.22,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29593&ctNode=538。
行政院新聞局(2010)。台灣流行音樂產業調查Taiwan Music Industry Survey。臺北市,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流行音樂產業概況。瀏覽日期2012.03.03,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70654&ctNode=5035&mp=3。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1)產業發展與民營化。瀏覽日期2012.02.22,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2621。
何東洪(2005)。台灣音樂展演產業之問題研究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1-180。
李冬、明新國、孔凡斌、王星漢、王鵬鵬(2008)。服務設計研究初探。機械設計與研究,2008年06期,頁6-10。
李瑞斌(2012)。台灣唱片業發展現況。臺北市:RIT財團法人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
杜紫軍等(2011)。台灣數位內容產業年鑑。臺北市:經濟部。
汪建均(2012)。服務設計,激盪中小企業軟實力。臺北產經,2012年第10期,頁23-30。
周文欽(1998)。方法概論-文獻探討研究。空中大學學訊補充教材。
邱莉玲(2012)。現場演出 音樂產業新錢途。工商時報。上網日期:2012年11月2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22012070200041.html。
徐文杰(2012)。設計服務到服務設計-英國用設計帶動社會與產業的創新。工研院產業學院創新學習報。上網日期:2012年11月20日。網址:http://itriexpress.blogspot.tw/2012/03/blog-post_3910.html。
秦軍昌、張金梁與王刊良(2010)。服務設計研究。西孜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4期。陝西西孜。頁151─153。
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2012)。台灣區音樂市場銷售統計表。上網日期:2012年8月31日。網址:http://www.ifpi.org.tw/。
高宜凡(2010年1月)。國內首次「服務創新準備度」調查 台灣產業必須的改變:服務創新。遠見雜誌,283期。
高宜凡、尹俞歡(2012)。從燒肉粽歹命青年,到無樂不作搖滾台客。遠見雜誌2012年8月號 第314期。
張崇仁(2011)。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 99年。臺北市:新聞局。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臺北:滄海書局。
梁德馨(2012)。2012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臺北市: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陳秀惠(2000)。音樂產業價值創造系統演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臺北市。
陳芳毓、張鴻(無日期)。流程標準化,服務差異化。經理人Manager Today網。上網日期:2012年11月15日。網址: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1405。
陳澤義與張宏生(2006)。服務業行銷。臺北市:華泰文化出版社。
曾佳慧(1998)。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臺北市:桂冠。
黃聖峰(2009)。關鍵時刻的顧客體驗。上網日期:2010 年2 月21。網址:http://www.bethelink.com/epaper/2009.01/sale.htm
溫珮妤(2011)。體驗行銷的秘密。快樂工作人雜誌網。上網日期:2012年11月14日。網址: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219。
經濟部(2010)。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表8.0版修列代碼內容。經商字第09902428290號函。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賥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2004 年37 卷 第4 期,頁17─23。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葉明東(2008)。服務設計:瓜地馬拉市公共汽車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葉智魁(2006)。休閒研究:休閒觀與休閒專論。臺北市:品度。
劉科汶(2008)。96年度國土規劃總顧問《技術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頁1-60。
劉哲浩(2009)。台北市公館地區 Live House 消費者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台北市。
劉珦尹(2011)。「Live House」活動吸引力與服務品質對行為意圖之影響─以消費者體驗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諏訪良武(2011)。顧至購買的是服務(葉韋利譯)。臺北市:中衛發展中心。
鄧成連(2010)。觸動服務接觸點。裝飾藝術設計月刊,2010 年第6 期。上網日期:2012年11月24日。網址:http://www.izhsh.com.cn/doc/127/597.html。
鄧成連(2010)。觸動服務接觸點。裝飾藝術設計月刊,2010 年第6 期。上網日期:2012年11月24日。網址:http://www.izhsh.com.cn/doc/127/597.html。
鄭淑儀(1992)。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新北市。
簡春安、鄒平儀(1998) 社會工作與質性研究,「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顏子欽(2011)。專題分析:服務業的延伸「體驗經濟」--以「健康台灣」主題打造未來希望。瀏覽日期2011.02.20,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expert/e149.aspx。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