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睿千
論文名稱: 創造思考教學模組對體育師資生創造力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thinking instructional module on creativ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spective teachers
指導教授: 林靜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7
中文關鍵詞: 教學模組師資生創造思考能力創造性傾向
英文關鍵詞: instructional module, prospective teacher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ies, creative tenden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7下載:8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創造思考教學模組應用於體育師資培育課程,對研究參與者在「創造思考能力」、「創造性傾向」、「學習知覺反應」及「轉化發展」的影響。研究採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後測準實驗設計,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九十四名體育師資生為研究參與學生,進行為期八週的教學實驗,採獨立樣本考驗及相依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法,並輔以參與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於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語文流暢力及語文獨創力等不同類目創造思考能力的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二、實驗組學生於冒險性、好奇性、挑戰性及創造性傾向整體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三、大部份參與學生對於本研究所發展之創造思考教學模組呈現正向的學習知覺反應,於模組介入歷程間感受到學習氣氛的轉變、師生互動關係的增加及師生間距離感的減少;少部分參與學生對模組的介入呈現負面學習知覺反應,對創造思考教學模組的介入感到調適不易、壓力感的增加、對於獨立思考機會的排斥感及對創意價值的質疑感。
    四、研究參與者於創造思考教學模組實施歷程中的轉化發展情形,呈現複雜而多元的樣貌。參與學生於研究過程中,經歷思維模式轉變、表達能力提升及認知改變的轉化發展歷程,而參與教師則在模組的實踐歷程中,呈現幽默感增加、媒材應用更加靈活及創意表現提昇等轉化情形。
    本研究發現可供師資培育機構、創造思考教學者與後續研究者作為參考。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次---------------------------------------------------------vii 表次---------------------------------------------------------x 圖次---------------------------------------------------------x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2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範圍----------------------------------------6 第五節 研究限制----------------------------------------6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7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8 第貳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創造力理論-------------------------------------11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的內涵-----------------------------26 第三節 創造思考教學與傳統講述教學的分野---------------54 第四節 師資培育職前教育的內涵-------------------------58 第五節 國內外有關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61 第六節 本章小結---------------------------------------69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70 第一節 研究設計---------------------------------------70 第二節 研究流程---------------------------------------74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76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法-----------------------------------76 第五節 研究工具---------------------------------------79 第六節 資料處理---------------------------------------9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95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模組對體育師資生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95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模組對體育師資生創造性傾向之影響--104 第三節 體育師資生對創造思考教學模組之學習知覺反應----111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在創造思考教學模組介入過程中的轉化發展 情形------------------------------------------118 第五節 研究者省思------------------------------------12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31 第一節 結論------------------------------------------131 第二節 建議------------------------------------------132 參考文獻---------------------------------------------------136 中文部分-----------------------------------------------136 英文部分-----------------------------------------------142 附 錄---------------------------------------------------144 附錄一 軼事觀察記錄表--------------------------------144 附錄二 學習回饋單------------------------------------145 附錄三 創造思考教學模組------------------------------146 附錄四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使用同意書--------------------163 附錄五 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164 表 次 表2-4 創造力的定義--------------------------------------12 表2-2 四P取向的創造力內涵------------------------------15 表2-3 創造歷程的模式------------------------------------17 表2-4 創造性人格核心特質對照表--------------------------21 表2-5 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策略----------------------------31 表2-6 創造思考行為發展內涵歸納表------------------------33 表2-7 帕尼斯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及內容--------------37 表2-8 創造思考教學與傳統教學教學的比較------------------56 表2-9 國外大學創造思考教學相關研究----------------------61 表2-10 國內創造思考教學相關研究--------------------------62 表3-1 實驗設計表----------------------------------------70 表3-2 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配題說明----------------------88 表3-3 原始資料的編碼說明-------------------------------92 表4-1 二組在創造思考測驗各類目前測得分t考驗摘要表--------96 表4-2 二組在創造思考測驗各類目後測得分t考驗摘要表--------97 表4-3 實驗組在創造思考測驗各類目前、後測得分t考驗摘要表—98 表4-4 控制組在創造思考測驗各類目前、後測得分t考驗摘要表—99 表4-5 二組在創造性傾向量表前測得分t考驗摘要表-----------105 表4-6 二組在創造性傾向量表後測得分t考驗摘要表-----------106 表4-7 實驗組在創造性傾向量表前、後測得分t考驗摘要表----107 表4-8 控制組在創造性傾向量表前、後測得分t考驗摘要表-----107 圖 次 圖2-1 創造的結構-----------------------------------------24 圖2-2 創造思考教學參考架構(Ⅰ)---------------------------28 圖2-3 創造思考教學參考架構(Ⅱ)---------------------------29 圖2-4 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模式-----------------------------31 圖2-5 創造性問題解決之教學模式---------------------------35 圖2-6 解決方法評鑑圖表-----------------------------------36 圖2-7 教室中的創造力系統模式-----------------------------38 圖2-8 擴散性思考結構圖-----------------------------------39 圖2-9 聚斂性思考結構圖-----------------------------------44 圖2-10 檢核表技術使用卡-----------------------------------46 圖3-1 教學實驗流程圖-------------------------------------72 圖3-2 研究架構圖-----------------------------------------73 圖3-3 研究流程圖-----------------------------------------75 圖3-4 創造思考教學模組初步架構圖-------------------------80 圖3-5 創造思考教學模組發展步驟流程圖---------------------83 圖3-6 資料處理流程圖-------------------------------------94 圖4-1 三月三十一日授課powerpoint檔案擷取圖------------120 圖4-2 第三組學生的創意發表----------------------------121 圖4-3 第五組學生的創意發表----------------------------121 圖4-4 四月二十一日授課powerpoint檔案擷取圖------------122 圖4-5 創意學苑聘書------------------------------------123 圖4-6 創意活動參與證書--------------------------------123

    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1989)。實施創造思考教育的參考架構。創造思考教育,1,2-9。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臺(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七版)。臺北市:五南。
    王秋絨(1997)。我國國中師資培育學程之建構。臺北市:師大書苑。
    余瑞虔(1999)。國中理化創造性教學法影響國中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世清(2002)。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武典、陳昭儀(2001)。「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子計畫:我國中等教育階段創造力教育政策規劃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顧問室。
    吳美慧(2002)。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教材設計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認知、情意及自然科學業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淑敏(1992)。創造性問題解決之心像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自我概念及認知風格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靜吉(2002)。華人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2。
    吳靜吉、陳甫彥、郭俊賢、林偉文、劉士豪、陳玉樺(1998)。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研究第二年期末報告。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李日順(2001)。國中地理科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成效之研究-以臺中縣立順天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佳玲(2001)。國中實施鄉土教學課程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雪禎(2006)。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錫津(1986)。創造思考教學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生傳(1997)。多元化師資培育制度下的教學。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課程的教材教法(頁15-38)。臺北市:漢文。
    林幸台(1996)。創造思考能力之評量與教學。臺北市:臺灣師大特教系。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林幸台、陳昭儀、黃桂君、張英鵬、張昇鵬(1994)。創造思考教學目標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303-318。
    林靜萍(2002)。體育師資生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乃華(2001)。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徐錦木(2001)。創造性問題解決策略對高職學生學習微控器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柴昌維(2001)。工程教育創造發明教學方法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高熏芳(2002)。師資培育:職前教師教學系統發展。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世忠(1999)。教材教法之實踐-要領、方法、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臺北市:作者。
    張玉成(1983)。創造性發問技巧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志豪(2000)。高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武昇(2002)。開發與培育學生創造力的理論與實踐。應用心理研究,15,43-53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振成(1997)。實施創造思考教學,以培養富有創意的學生。中等教育,48(3),68-72
    張振成(2000)。創造思考教學與創造力的培養。創造思考教育,10,5-8。
    張祖忻、朱純、胡頌華(1998)。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初版三刷)。臺北市:五南。
    張維修(1999)。CoRT廣度思考教材對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思考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教育部顧問室(2002)。創造力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郭有遹(2001)。創造心理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郭奕龍(2004)。教師的創造力發展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明終、許勝哲、吳清山、林天祐(1988)。我國心理與教育測驗彙編。臺北市:建華。
    陳奐宇(2000)。創造思考教學對圖形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與六年級普通班為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岑(2000)。高職實用技能班美髮技術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茜如(1995)。班級氣氛與兒童生活適應和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淑娟(1991)。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對高中學生創造能力、科學能力及科學相關態度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慧青(2005)。幽默式創意數學教學對國中生數學學習成效與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龍安(1984)。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龍安(1990)。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四版)。臺北市:心理。
    陳龍安(1994)。創造思考教學之省思與展望。教育研究,34,10-12。
    陳龍安(1994)。創造思考教學之省思與展望。教育研究,34,10-12。
    陳龍安(1997)。創造思考教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五版)。臺北市:心理。
    陳龍安(2000)。創造思考教學。載於毛連塭等(合著),創造力研究(頁212-258)。臺北市:心理。
    彭震球(1991)。創造性教學之實踐。臺北市:五南。
    曾雄豪(2004)。創造性思考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動作技能與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程上修(2000)。運用合作學習及創造思考問題解決策略於高一氣象學習之成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作后(2001)。基本形狀的繪畫能力培養對幼兒創造思考力的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金俊(1999)。高職印刷科攝影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鴻博(1998)。在國民小學實施STS教育之合作行動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百世(2000)。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2(1),1-28。
    葉重新(2003)。教育研究法(第四版)。臺北市:心理。
    詹秀美(2000)。創造的產品。創造思考教育,2,44-47。
    詹瓊華(2004)。高中家政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志榮(2002)。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實行教學模組的歷程與思考之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宜君(2000)。案例教學法在中等學校師資培育之應用:教學案例之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鄭金昌(2003)。合作學習與精熟學習在排球技能學習成就及學習反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雅文(2002)。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法應用於高職經濟學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聖敏(1998)。兒童哲學方案對國小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及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鍾協衡(1999)。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機械修護科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魏秀恬(2001)。國中科技教育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魏炎順(2004)。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對師院勞作課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二、英文部分:
    Clapham, M. M. (1997). 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0(1), 33-44.
    Csikzentmihalyi, M., & Wolfe, R. (2000).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in education. In Heller, K. A., Monk, F. J., Sternberg, R.J. & Subotnik, R. F.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pp.81-94). New York: Elsevier.
    David, G. A., & Bull, K. S. (1978). Strengthening affective components of creativity in a college cour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0(5), 833- 836.
    Domino, G., & Wechter, V. T. (1976). Joint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creativity. Teaching of Psychology, 3(3), 123-127.
    Feldhusen, J. F & Treffinger, D. J. (1980).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gifted education. Texas: Kendall/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Glover, J. A. (1980). A creativity-training workshop: Short-term, long-term, and transfer effects.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36, 3-16.
    Helen, J. (1991). Variables Relating to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National Taichung Teachers College, 5, 155-175.
    Maloney, J. E. (1992). Teacher training in creativity: A phenomenological inquiry with teacher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creativity coursework. [Abstrac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trieved from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 6.
    Oldham, G.R., & Cummings, A. (1996). Employee creativity: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3), 607-634.
    Parnes, S. J., & Noller, R. B. (1972). Applied creativity: The creative studies project. PartⅡ— Results of the two-year program.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6, 164-186.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5). Defying the crowd. New York: Free Press.
    Sternberg, R. J., Lubart, T. I. (1996). Investing in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7), 677-68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