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秀如
Chen, Hsiu-Ju
論文名稱: 人資客服代表在組織設計的策略角色職能
Study of Human Resource Strategic Partner Competency in the Organizational Design
指導教授: 余鑑
Yu, Chien
于俊傑
Yu, Chin-Ch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人資客服代表組織設計策略角色職能
英文關鍵詞: human resource strategic partner, organizational design, human resource strategic partner competen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4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全球競爭環境的加速,科技業為因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組織必須配合變動以符合運作需求。也因此人資客服代表可以透過組織設計的過程,提供高階主管在組織規劃的諮詢建議,然而人資客服代表如何內化現有組織理論基礎,加強自身專業能力,以協助高階主管或事業單位以較佳的組織結構與人員配置,達成事業單位營運目標,增進組織績效是值得思考的面向。故本研究藉由個案研究及實際訪談的方式,探討人資客服代表在組織設計的策略角色職能。
    經研究後發現,組織知覺力是人資客服代表在組織設計的策略角色關鍵職能,並可透過組織要素的十二個面向來提升。人資客服代表在組織設計過程中,扮演諮詢、溝通協調的橋樑,組織設計要素的思考過程,便是在瞭解與掌握所服務的事業單位各面向狀態,提供人資客服代表能貼近事業單位營運核心的最佳切入點。

    Due to the glob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ithin the acceleratio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s must meet in order to meet the operational needs change. Therefore human resource strategic partner through organizational design process, providing executives in the organization planning advice, but on how to interiorization with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xisting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capacity to assist executives or institutions in a more goo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taffing, to reach operational goals and institutions, to enhanc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re worth considering for. Therefore, this study by way of practical case studies and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s strategic partner competency in the organizational design.
    After study found that organizations awareness is the key competency of human resource strategic partner in the organizational design, and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al elements of the twelve-oriented could improve. Human resources strategic partner in the organizational design process, playing consul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bridge, thinking process organization design elements, and that is in the institution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services for each state, and provide the best starting point to close to the institution core operation.

    謝 誌 iii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 vii 目 錄 ix 表 次 xi 圖 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組織設計涵義及其相關理論 9 第二節 人力資源角色理論 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步驟 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四章 資料分析 49 第一節 受訪者資料背景 51 第二節 組織設計的結構因素 54 第三節 組織設計的情境因素 58 第四節 人資策略夥伴必要職能項目 61 第五節 人資策略夥伴充分職能項目 64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省思 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建議 69 第三節 研究貢獻 71 第四節 研究者之省思 72 參考文獻 74 一、中文部分 74 二、外文部分 79 附 錄 81 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 82 附錄二 訪談大綱 83 附錄三 關鍵字句編碼 86

    一、中文部分
    丁明勇(譯)(1994)。Boone, L. E. & Kurtz, D. L.著。管理學。台中市:滄海。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尤品琇(2012)。人資策略夥伴職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白千祐(2008)。人資客服代表角色壓力與人資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市:天下遠見。

    吳秉恩(2004)。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定位與功能轉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3),1-27。

    貝家寶(2012)。探討人力資源專業職能與人力資源管理及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關係:以台灣造紙業為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呂美女、吳國禎(譯)(1999)。堺屋太一著。組織的盛衰。台北市:麥田。

    沈建亨(2011)。人力資源事業夥伴角色職能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芳齡(譯)(2014)。D. Ulrich著。人力資源最佳實務。台北市:商周。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7)。Flick, U.著。質性研究導論。台北市:五南。

    李家豪(2005)。以結構整合觀點探討組織設計模式-以I.S.M為分析
    工具。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瑞華(2001)。新世紀人力資源管理的角色調整與趨勢—以台積電為例。載於李誠(主編),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管理(頁33-62)。台北:天下遠見。

    林文政(2004)。人力資源專業人員專業職能之探索研究:以台灣高科科技業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91-2416-H-008-020-SSS)。

    林文政(2005)。人力資源管理角色—CEO觀點。論文發表於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舉辦之「2005人資高峰會:變革領導與創新服務研討會」,桃園縣。

    林文政(2006)。崛起中的人資新角色──「人資顧客服務代表」。人才資本,3,8-11。

    林文政(2007)。人資客服務代表角色的興起及其意義。人才資本,7,56-57。

    林怡嫺(2005)。人力資源管理角色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茂山(2003)。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角色功能之研究-以國內IC設計
    業為例。中原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范維恩、陳真毓、陳美齡、楊靜宜、黃冠智、賴聽柔(2012,11月)
    ,2020年人力資源管理角色之趨勢調查與未來挑戰。論文發表於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舉辦之「第十八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桃園縣。

    姚燕洪(2001)。新世紀人力資源管理的角色調整與趨勢—以台積電為例。載於李誠(主編),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管理(頁17-31)。台北:天下遠見。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郭俊次(1983)。組織設計學。台北市:商務。

    徐美惠(2005)。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角色模型之建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碩士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翁瑞宏(2011)。醫院人力資源策略角色、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與
    組織績效關聯性之探討。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謹怡(2012)。室內設計公司組織設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士軍(1998)。管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瑀(2011)。技術創新策略與研發組織設計之研究-以台灣光電產業為例。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事業經營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梁禎玲(2010)。台灣高科技產業人才管理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EMBA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治鈞(2008)。人力資源客服代表職能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三民。

    黃美綾(2012)。即時績效管理系統對員工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金豐(2012)。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市:華泰。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Fraenkel,J. R. & Wallen, N. E.著。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趙佩伃(2005)。人力資源管理效能與組織績效之關聯性探討-以策略
    性人力資源角色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鄭怡婷(2007)。人資顧客服務代表的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工作投入、留任意願之關聯—以知覺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鄭堪熊(2011)。人力資源策略夥伴角色對人力資源部門效能之影響-
    以組織創新任務特性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純玫(2003)。由設計原理探討組織設計-以某企業的組織重整為例
    。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侑蓉(2009)。人力資源事業夥伴角色類型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蔡涵宇(2010)。人力資本對組織績效之影響-從人力資源管理角色觀
    點探討之。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台北市:高等教育。

    劉韻僖、卓秀足、俞慧芸、楊仁壽(譯)(2012)。Gareth Jones著。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市:雙葉。

    蕭佳螢(2005)。電子零件通路商組織設計之研究-基本流程單位與軸線觀點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惠月(2008)。企業人力資源跨部門服務HR人員之角色、工作任務及所需職能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龐寶璽(2006)。企業人力資源跨部門服務角色與服務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CU05007054。

    104人力銀行(2014)。2014全方位人資標竿研究(R.O.M.E指數)。2015年6月28日,取自http://temp.104.com.tw/biz/article_point.jsp?comefrom=point&pointEU=16&id=289

    二、外文部分
    Barnard, Chester I. (193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aft, R. L. (2004).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Mason, OH: Thomson.

    Dessler, G.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all, D., & Goodale, J. (198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Johnson, R. A.,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73). The theory and management of systems. New York: McGraw-Hill.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esler, G. C., (1995). A model and process for redesigning the HRM role, competencies, and work in a maj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4,229-252.

    Kossek, E. E. & Block, R. N. (2000).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the 21th Century: From Core Concepts to Strategic Choice. Cincinnati, OH: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Lawler, E. E. & Mohrman, S. A. (2003). Creating a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Organization: An Assessment of Trends and New Direction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intzberg, H. (1989). Mintzberg on management: Inside our strange world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Peters, T., & Waterman, R. (1982).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Robbin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Ulrich, D. (1997). Human Resource Champions: The Next Agenda for Adding Value and Delivering Result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Ulrich, D. & Brockbank, W. (2005).The HR Value Proposition.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