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趙崇軒 Chiu, Sung-Hin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都市發展與少子化所引起的學童變化趨勢之空間差異分析 Analysis of spa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aipei city development and Trends in schoolchildren under the 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phenomenon |
指導教授: |
張國楨
Chang, Kuo-Ch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4 |
中文關鍵詞: | 少子化 、大眾運輸 、重劃區 、MAUP |
英文關鍵詞: | 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Mass transit, Redevelopment zone, MAUP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76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2 下載:3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少子化是目前世界上不少已開發地區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台灣自民國80年代開始成為其中之一至今。少子化不但會減少未來年輕人口數量,更會減少社會勞動力以及影響人口高齡化,產生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台北市都市核心地區在高度發展下的所產生的人口密度與土地利用會導致都市核心人口老化,而人口老化同樣會造成影響少子化的社經環境。同時交通網路在都市中成為增加民眾都市內可及性的腳色,在都市發展日漸飽和的環境下會加速人口流動的情況。
本研究利用台北市民國102年至104年的最小統計區6歲學童人口資料進行研究,在計算學童變化趨勢分析後了解台北市未來學童未來可能的變化趨勢分布,並以台北市各種交通網路如國道網路、快速道路、台北市捷運系統、台北市聯營公車網路與公辦重劃區等資料進行區位對比。在數據分析後發現台北市各地區上學童未來變化趨勢的分布並不均等,學童未來變化趨勢在台北市的分布上有明顯的差異,甚至會有地方反而異於少子化現象出現學童增加的趨勢。學童變化趨勢的分布不但與目前的學童分布產生差異,不少區域更出現學童分布熱點重疊未來學童減少趨勢的情況。在分布上可以看出都市核心出現學童減少趨勢,而學童增加趨勢的區域主要分布於都市核心外,不同地方與台北市各交通網路有某種關聯性,學童變化趨勢熱區在分布上與交通網路以及少數重劃區有一定的相關,另一方面未來學童減少趨勢的區域分布與台北市人口聚集分布遷移歷史相關,顯示區域上的發展有一定程度影響著該區域學童的未來變化趨勢。
At present,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began to appear 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phenomenon. 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will not only reduce th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in the future, but also reduce the social labor force and affect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resulting in a vicious circ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land use in the core areas of Taipei City will lead to the aging of the downtown population, and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will also affec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at affects 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ffic network has become a role in increas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public in the city and accelerating the flow of people in an increasingly saturated urban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population data of the 6-year-old school children in the minimum statistical area of 2013-2015 in Taipei City. After analyzing the trends of schoolchildren, it is 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future changes of school children in Taipei. And to analyze the various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in Taipei, such as highway, expressway, Taipei MRT system, Taipei city bus network and redevelopment zone for location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school childre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aipei is not uniform,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school children has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aipei City, and there is even a tendency to increase the trend of children in some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schoolchildren future trend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schoolchildren, some area of negative schoolchildren changing trend even overlapping the hotspot of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schoolchildren.
In the distribution can be seen the negative schoolchildren changing trend ha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downtown, and the positive schoolchildren changing trend ha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suburbs. The distribution of positive schoolchildren changing trend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ffic network with the traffic network and redevelopment zon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sitive schoolchildren changing trend is related to the migration history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Taipei.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has a certain extent affecting the future trend of school children in the region.
中文文獻:
丁士芬(1999):《市地重劃後重劃區之發展及其與都市發展間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戶政司(2013)。《口政策白皮書》,台北市:內政部戶政司,2013。
內政部統計處 (2008)。統計區分類系統建置及應用。http://sowf.moi.gov.tw/stat/topic/
王德睦、董宜禎、陳昭榮(2013)。「台灣生育率的空間模式與變遷:地區擴散模型之分析」。《台灣社會福利學刊》,卷11,期1,31-67。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2015):台北市快速道路系統。http://nco.gov.taipei/ct.asp?xItem=1014097&ctNode=22683&mp=106021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15):台北市統計摘要。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summary/index.htm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資料(2017)。http://ca.gov.taipei/lp.asp?ctNode=41896&CtUnit=15266&BaseDSD=7&mp=102001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2017):交通統計年報。http://www.dot.gov.taipei/np.asp?ctNode=26474&mp=117001
台北市政府地政局土地開發總隊(2016):已完成市地重劃區總表。http://www.lda.gov.taipei/ct.asp?xItem=666512&CtNode=57004&mp=111011
白仁德(2009)。「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北部路段建設前後沿線地區人口空間分佈變遷之研究」。《都市與計畫》,卷36,期1,5-23。
白玉如(2003)。《台中市人口老化變遷與都市化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行政院經建會(2016)。《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至150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余清祥、許添容(2004)。《台灣地區鄉鎮市區生育率的空間與群集研究》。台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吳清山、林天祐(2005)。「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期135,135-155。
吳焄雯、江文意(2013)。「統計地理資訊在教育與衛生醫療之應用」。《數據分析》,卷8,期4,85-102。
呂怡蓉(2004)。《台北市捷運接駁公車路線里程最小有效規模之研究》。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長泰(2015)。「人口結構變遷對我國總體經濟之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卷38,期1,50-56。
李紫琳(2004)。《台北捷運接駁公車營運績效之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意文(2004)。《台北市中山區國民中學學區劃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幼淳(2007)。《因應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對我國綜合所得稅扣除額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幸君、李慧琳、許聖民、林國榮、李篤華、張靜貞、徐世勳(2015)。「少子化與高齡化下的臺灣人口預測與經濟分析>」。《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卷46,期1,113-156。
林美君(2012)。「統計區分類系統對社經資料在隱私保護與維持 空間分布型態之效能研討」。《國土資訊統計通訊》,期84,23-33。
林美君、蘇明道(2013)。「以統計區分類系統為基礎研討人口重分配之效能」。《國地理學會會刊》,期51,53-66。
林美君、蘇明道、蔡博文、陳敬宏、劉惠玲(2012)。「統計區分類系統在洪災事件之人口暴露量推估」。《農業工程學報》,卷58,期3,40-49。
林致遠、吳銘達、張克昌、江承哲(2008)。「都市計畫、交通建設與產業引進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道5號與“大洋都市計畫”對頭城地區影響為例」。《蘭陽學報》,期7,124-135。
洪尚吟(1998)。《由台中市南屯區國小學齡人口分佈探討學區劃設之合理性》。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春誠(2007)。《對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通車後都會區內人口郊區化現象之觀察》。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玉臨、周孟嫻、謝雨生(2011)。「台灣地區高樓可得性與跳樓自殺之相關」。《台灣公共衛生雜誌》,卷30,期6,533-546。
范光中、許永何(2010)。「台灣人口高齡化的社經衝擊」。《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卷5,期1,149-168。
孫可立、王偉(1999)。「捷運系統車站周邊交通整合規劃」。《都市交通季刊》,卷14,期1,9-18。
張文菘(2013)。《桃園地區土地利用變遷與影響因素之空間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有恆(1994)。《都市公共運輸》。台北市:華泰書局,1994.04。
張桂林(1978)。「台北市快速道路系統發展之展望」。《科學與技術雜誌》,卷2,期2,72-80。
張荻薇、王炤烈、林曜滄、賴震川、馮怡園、陳光輝(2015)。「台北市快速道路工程之建設」。《中華技術》,期101,60-75。
張雅華(2007)。《台中市老年人口與醫療資源空間相關性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莊仲甫(2015):《實際重劃實務全輯》。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巧鶯、周晏正(1996)。「都會區內場站與快速道路建設型態對高鐵與航空市場範圍之影響」。《運輸學刊》,卷9,期1,41-64。
郭哲瑋(2011)。《國道十號公路對沿線地區經濟發展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文意、周美伶、林玉惠、陳明吉(2013)。「抑制房價以提高生育率:以台北都會區為例」。《都市與計劃》,卷40,期2,191-216。
陳永朋(2007)。《台北都會區捷運與公車轉乘優惠效益之分析》。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慧(2000)。《機運接駁公車營運績效評估-以淡水線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忠廉(2013)。《捷運對唱站周邊房地產價格之影響-『以台北市捷運南港線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穎、蘇昭銘(2014)。「以接駁型需求反應式公車服務模型解決偏遠地區運輸問題之初探」。《都市交通》,卷29,期1,32-41。
陳韋宏(2012)。《台北市之聯營公車客運版圖分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肇男,孫得雄,李棟明(2003)。《台灣的人口奇蹟:家庭計劃政策成功》。台北市:聯經,2003。
彭建文、蔡怡純(2017)。「人口結構變遷對房價影響分析」。《經濟論文叢刊》,卷45,期1,163-192。
曾松德(2010)。《模糊線性規劃之研究與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智超、林逢春(2005)。「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人口遷移的作用」。《城市軌道交通研究》,卷8,期2,19-22。
曾雅萍、林美君、蘇明道(2014)。「登革熱病例於統計區分類系統之熱源分析」。《中國統計學報》,卷52,期3,379-396。
曾露儀(2013)。《以網格模式探討台北盆地淡水河係由安至都市發展進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覃吉生(1965)。《美國教育行政,台北市》。台北市:敎育部中等敎育司,1965。
黃秀霜(2014)。《少子化的教育因應策略》。台北市:五南,2014.02。
黃英堯(1991)。《都市核心地區的特性與交通建設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展南(1986)。「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對臺北市快速道路路網及聯絡道路之影響」。《中華道路》,卷25,期1,29-34。
黃茹偵(2006)。《北二高對北部區域空間發展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私立中國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慶、詹士樑 (2009)。「台北都會區土地使用/ 覆蓋變遷驅動力之空間近鄰效果探討」。《都市與計劃》,卷36,期4,415-443。
黃麗秋(2010)。《戰後羅東站土地利用變遷與都市發展》。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葉采頻(2010)。《國民小學面對少子化衝擊與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葉嘉文(2004)。《捷運與公車轉乘優惠政策意義之探討分析》。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燿墩(1998)。《高速公路交流道設置前後人口及產業之比較分析》。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旻曄(2015)。《台南市五期重劃區市地重劃下的地景變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鄔建國(2003)。《景觀生態學-格局、過程、尺度與等級》。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03。
廖興中、廖洲棚、陳郭源(2015)。「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受理違規停車處理值空間資料探勘:以核密度分析為工具」。《行政暨政策學報》,期61,51-77。
管長青、莊兆昂、柳永寧(1990)。「台北市東側山區快速道路交通研究」。《中華技術》,期7,73-84。
劉君雅、鄧志松、唐代彪(2009)。「台灣低生育率之空間分析」。《人口學刊》,卷39,119-155。
劉志宏、張卉婷(2014)。「房地產價格與生育行為之相關性研究」。《公共事務評論》,卷15,期2,21-43。
劉俊明(2011) 。《重劃區專家、自住客與投資客購屋決策研究分析-以新竹市關埔重劃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汝玫(2008) 。《內湖科技園區發展變遷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金惠(2010) 。《台北都會區都市人口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明書、林享博(2011) 。「人口成長與土地開發因果關係之辨認:以高速公路交流道特定區為例」。《建築與規劃學報》,卷12,期3,215-235。
鄭春子(1999)。《國民小學學區劃分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廷彰(1992) 。《國家建設六年計劃交通建設對台灣地區區域發展影響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俊文(2004)。《人口結構轉變的趨勢與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顏啟峯、張國楨(2015) 。「基隆河土地覆蓋時空變遷分析:以第二次截彎取直計畫範圍內為例」。《地理研究》,期62,71-90。
英文文獻:
Anselin, L. (1998).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in a geocomputational environment. Longley, P.A., Brooks, S. M., and McDonnell, R. et al., Geocomputation: A Primer. New York: Wiley.
Bloom, D. E.,D. Canning, and J.E.Finlay. (2010). “Population Ag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sia”,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Demographic Change in East Asia, vol. 19, pp.61-89.(http://www.nber.org/chapters/c8148.pdf)
Bongaarts, J.. (2009).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no.1532, vol. 364, pp.2985-2990.(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81829/)
Dark,S.J., Bram, D. (2007). The modifiable able areal unit peoblem (MAUP) in Physical geopraphy,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31(5):471-479.
Eric R. Eberling. (1999). Massachusetts Education Laws of 1642, 1647, and 1648, i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ducation, ed. Richard J. Altenbaugh. Greenwood Press.
Gehlke, C.E. and Biehl, K. (1934), Certain effects of grouping upon the size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ensus tract mate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Supplement,29:169-170.
Getis, A. and Ord, J.K. (1992).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by Use of Distance Statistics. Geographical Analysis, 24, 189-206.
Heywood, I., S. Cornelins, and S. Carver.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Longman.
Jelinski, D.E. and Wu, J. (1996).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and implications for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11:129–40.
Kohler, H.P., Billari, F.C., & Ortega, J. A. (2002). The emergence of lowest-low fertility in Europe during the 1009s.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8(4), 641.
Openshaw, S. and Taylor, P.J. (1981),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in: Quantitative geography: a British View, (eds) N. Wrigley and R.J. Bennett,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ondon), pp 60-70.
Openshaw, Stan (1984).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Norwick: Geo Books.
Robinson A H. (1950). Ecological correla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5: 524-526.
Silverman, B.W. (1986). Density Estimation for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New York: Chapman and Hall.
Yule,G.U. and Kendall, M.G. (1950),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tatistics, Griffin: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