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虞慧欣
Yu, Hui-Hsin
論文名稱: 超現實主義的圖像研究-以達利與馬格利特為例
The Study of Surrealist Images on Works of Salvador Dali and Rene Magritte
指導教授: 呂清夫
Lu, Ching-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夢的解析名畫重新詮釋變形的圖像
英文關鍵詞: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Reinterpreted of famous paintings, Deformed pictur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07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2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透過了解超現實主義的由來、相關的理論、達利與馬格利特成長背景及繪畫風格的演變,從而歸納相關資料,探討兩人在表現手法、表現主題、繪畫理論的相異點,並做統整與分析。

    而達利和馬格利特雖同為超現實主義畫派的畫家,卻也因為成長背景、個性及際遇不同,在表現的手法也截然不同,達利熱衷於精神學派的佛洛伊德的理論,並將其理論忠實地實踐在畫布上;而馬格利特卻認為自己只是將看到的事物描繪出來,並不想探索任何象徵。馬格利特總是穿著宛若醫生的乾淨服裝,不喜歡太顯眼的打扮,和妻子過著平靜的生活,也從未製造過醜聞和鬧劇,相較於達利的誇張、怪異、喜歡惹人關注,紙醉金迷的生活,兩人畫面的呈現也有著顯著的不同。也因為兩人的差異性大,故想要探討兩人是否有和共通性,也想了解兩人的畫作是否都可以用佛洛伊德的理論來解釋。

    根據相關的書籍和論文資料,找出兩人有幾個相似處:
    一、表現手法的相同處有:雙重影像、拆解重組、物質轉變。
    二、表現主題的相同處有:女人、名畫重新詮釋。

    而在整理兩人畫作時,也發現了兩人慣用的圖像與日常生活事物有關,像是女人、火、煙斗、錶、帽子、喇吧、棺材、蘋果…等,如果說達利是佛洛伊德學說的奉行者,大家可能不會感到意外,但馬格利特呢?他使用了的許多圖像,若以佛洛伊德《夢的解析》裡的解釋來分析,都和性或慾望有關,但他卻表達他的圖是沒有象徵意義的,這是對佛洛伊德的挑戰,又或是他幽默的表現呢?

    本論文前半部是文獻探討:達利和馬格利特相關部份主要是希望藉由分析兩人的創作特質,及其繪畫風格演變之歷程,了解超現實主義的發展及理論基礎,如:精神分析、完形心理學、辯證法..等研究方法,以進行畫作的探討。

    本論文後半部屬研究分析與結果,將兩人相同畫作主題、表現手法分類,每幅作品不僅剖析其獨特的藝術特質,以及與當時藝術發展的關聯性,再進行彙整與比較。經由這個研究過程,除了了解兩人繪畫風格與特色,也了解其作品
    對近代藝術的啟發和帶給後代多大的影響力,進而肯定其藝術的表現及價值。

    關鍵詞:夢的解析、名畫重新詮釋、變形的圖像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from the origin of surrealis
    m, the related theory, the growth background of Dali and Magritte and the evolution of painting style to summarize the relevant data.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performance skills, performance themes, and painting theory.

      Dali and Magritte are both the painters of surrealism. But their performances are
    different due to their different growth background, personality and life experience. Dali’s keen on the theory of the Freud’s philosophical theory and to practice the
    theory on the canvas. Magritte thought that he would only describe the things that he saw and did not want to explore the symbol behind. Magritte is always wearing a clean dress like a doctor and do not like the conspicuous dress. He lives a quiet life with his wife and never makes scandal and farce. Comparing to Dali’s exaggerated, weird, attractiveness and voluptuous life, they have very different life and performance works.

    And since th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s existed, I’d like to explore whether if they have in common. And I also want to find out if we could use Freud’s theory to
    explain both men’s painting work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books and papers, we could see they have some similarities:
    1. The commo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double image, dismantling and reorganizing and material change
    2. The common theme of performance: Women, Reinterpreted of famous painting.

    After studying the painting works of both men’s, we could observe that their commonly used icons are related to the daily living things, such as women, fires, pipes, clocks, hats, trumpets, coffins and apples etc. It’s not surprised if we said Dali is the pursuer of Freudian doctrine. But how about Magritte? He also uses lots of Images. And if we analyze them with Freud's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we could say that they are all related to the sexuality and desire. But Magritte said that his Images are no symbol meanings. Is this a challenge to Freud or just kind of humor?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is literature study of Dali and Magritte. The main issue is to analyze their creative character and the evolution of painting style, so that we could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Surrealism. And we could use thes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Psychoanalysis, Gestalt psychology and Dialectics to analyze their painting works.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hesis is research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I classify their works as the same painting themes and expression techniques. I analyze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acter of each painting works and find out the relevance of artistic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 And then I do the compilation and comparison. Through this research process, we c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their painting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realize the impact of their works on modern art and how much influences they give to future generations. And we could affirm the performance and values of their arts.

      Keywords :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Reinterpreted of famous paintings, Deformed picture,im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目 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第四節 研究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超現實主義起源的文獻 9 第二節 達利和馬格利特繪畫風格之演變 19 第三節 國內超現實主義相關的研究論文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7 第二節 研究困難與限制 63 第四章 達利與馬格利特圖像研究結果與分析 65 第一節 拆解重組 65 第二節 雙重影像 70 第三節 物質轉變 77 第四節 名畫新詮釋 80 第五節 畫中的女人 86 第六節 達利與馬格利特的女人圖像整理 92 第七節 達利與馬格利特畫作中重複出現的圖像研究 102 第八節 達利和馬格利特的歷史評價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0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王秀雄,《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
    朱狄,《當代西方美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5。
    《世界名畫之旅3》,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再版。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三版四刷,台北:雄師出版,2001。
    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998。
    何政廣,《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台北:藝術家出版,1996。
    艾力克.薛恩斯(eric shanes),《巨匠與世界名畫-達利》,台北:臺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5。
    吳介禎,《當傅柯遇到馬格利特》,台北:雄獅美術,1995。
    柳鳴九,《魔幻現實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
    胡永芬總編:《藝術大師世紀畫廊第七冊達利》,臺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1。
    高榮禧著,《西方藝術中的女體呈現-傅柯的啟迪》,臺北市:唐山,2007。
    陳懷恩著,《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初版,台北:如果出版,2008。
    黃海雲,《從浪漫到新浪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
    曾長生,《超現實主義全集》,初版,台北:藝術家,2000。
    達利(Dali))等著,楊志麟等譯,《達利談話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達利》,巨匠美術週刊,第15期,再版,1996。
    《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出版社,1982。
    黑格爾,《美學》,第1卷,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
    熊哲宏,《心靈深處的王國: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潘東坡,《20 世紀美術全覽》,台北: 相對論, 2002。
    劉思量著,《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1992。
    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雄獅圖書,台北市,1995。
    劉振源,《超現實畫派》,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8。
    蔣勳、黃海雲、倪再沁,《東西方藝術欣賞(下)》,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1992。
    謝玉鳳、馬趺編著,《達利圖傳》,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
    戴帥,《教育研究法》, 台北: 至光, 1999。

    二、翻譯書籍:
    Arnold Hauser,邱彰譯,《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91。
    安娜.卡蘿拉.克勞瑟著,林欣宜、張采欣、廖玉儀譯,《西洋繪畫史-自文藝復興迄今》,Konemann出版,2000。
    愛德華.露西史密斯著,范景中主編,殷企平.嚴軍.張言夢譯,《藝術辭典》,三聯書店,2005。
    佛洛伊德(freud.s)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夢的解析》,志文出版社,台北,1972。
    西格蒙德.佛洛依德(freud.s)著,王獻華、張敦福譯,《論宗教》,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
    勒斯雷(Gilles Néret),J. H.Cheng 譯,《達利》, 新加坡::班纳迪克加坡 (Benedikt Taschen) 出版,1997。
    吉勒斯.內雷(Gilles Neret)著,《薩爾瓦多.達利》,科隆:塔森,1991。
    伊格納西奧.戈麥斯.德.利亞尼奧(Ignacio Gomez de Liano)著,廖惠珍、趙慧如、樸慧芳、石幼珊、沈師光、劉國棟譯,《達利 DALI》,新店市:錦繡,1993。
    尚. 路易. 蓋爾曼(JEAN-LOUIS GAILLEMIN),楊智清譯,《達利-超現實主義狂想天才》,台北市:時報文化,2006。
    梅瑞迪斯•伊瑟林頓-史密斯(Meredith Etherington-Smith)著,林淑琴譯,《記憶的堅持:達利》,台北:臉譜文化出版,2000。
    帕科.阿森西奧(Paco Asensio)編著,謝珺容譯,《高第與達利》,台中:好讀出版,2005。
    佩爾.吉費里爾(Pere Gimferrer)撰稿,《馬格利特》,臺北:錦繡文化企業,1993。
    安海姆(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85。
    里佐利(Rizzoli) 原著,梁翠淩譯,《畫布上的精靈—達利》,臺北市,北辰出版社,1989。
    亞歷山大里安(Sarane Alexandrian)著,李長俊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再版,台北:大陸書局,1974。
    蘇西.蓋伯利克(Suzi Gablik)著;項幼榕譯,《馬格利特》,台北:遠流,1999。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著,陳訓明、張勁、張良君編譯,《達利的秘密生活&一個天才的日記》,湖南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

    三、論文資料:
    王郁婷 ,〈達利創作理念應用於印染設計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04。
    孔令建,〈超現實表現手法應用繪本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余珮綺,〈超現實風格應用在數位影像中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2004
    高偉峰,〈薩爾瓦多‧達利的異想世界〉,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6。
    陳志和,〈馬格里特作品之設計教材化研究-以設計創意發想為目標〉,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梁麗珍〈達利創作內涵之教材化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黃國榮,〈超現實表現手法在平面廣告中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劉靜雅,〈馬格利特的女體意象〉,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論文,2008。
    楊惠安,〈達利幻象式創作之研析與應用〉,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費國鏡,〈超現實表現手法於海報設計之研究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四、研討會、期刊資料:
    李明明,《馬格利特式幽默的剖析》,第3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9。
    林伯賢,《藝術欣賞的理論基礎(二):圖像研究與圖像學》,論文期刊。
    《馬格利特》,巨匠美術週刊,第100期,再版,1996。
    林敏智,《顛覆符號思考與視覺的狂想者》,臺灣藝術大學書畫期刊,2006。
    黃惠貞,〈超現實主義藝術(繪畫)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第5期,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1991。
    《達利》,巨匠美術週刊,第15期,再版,1996。
    劉千美,〈美學研究的方法學問題〉《哲學與文化》,二十七卷第二期,2000/2。
    潘堅,《早期教育-馬格利特相遇塞尚》,第3期,江蘇省南京市:江蘇教育報刊社,2008/11。
    蔣興儀,〈源自於想像性同化的「自我」形塑過程:拉崗「鏡子階段」理論之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師院學報」第十八期》,2004。

    五、外文資料:
    David King,Judy Groves and David Sylvester, Magritte》,Thames andHudson Limited, London,1992。
    Freud,S,《The Origins of Psychoanalysis》,New York:Basic Books,1954。
    Gubar,S.(1987).Representing pornography:Feminism,criticism,and depictions of female violation,13(4)。
    Greeley,R.A.(1992).Image,text and the female body:Ren'e Magrtiite and the surrealist publications,15(2)。
    Kofman,S.(1985).The enigma of woman in Freud’s writing.Catherine Porter,trans.N.Y.:Ithaca。
    Robert Deschames、Gilles Néret,《Salvador Dalí》,Italy:Taschen,1989。
    Salvador Dalí,《The Secret Lfet of Salvador Dalí》, Haakon M . Chevalier translates,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1993。

    六、網路資料: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0。2008.12.20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劉紀蕙,〈超現實主義思維方式的三大特性〉,「超現實藝術與臺灣文學」網站。2009.1.5取自於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mworks/mw-onlinecourse/project3/paint-s.htm。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米歇爾.福柯《這不是一隻菸斗》〉,2016。2017.5.28取自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295。
    亞洲藝術雜誌網,〈世界上沒有見到的真實,只有感到的真實〉,2017。2017.5.28取自http://www.sohu.com/a/135787302_748541?_f=v2-index-feeds。
    馬亞麟,〈馬格利特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大展:哲學家的圖像的背叛〉,2016。2017.5.30取自https://kknews.cc/zh-tw/culture/l5ap32.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