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璟玫 |
---|---|
論文名稱: |
由石之象試探其意境美 |
指導教授: | 王友俊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1 |
中文關鍵詞: | 石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62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由石之象試探石之美」為題,乃試圖藉由中國山水畫的創作精神,融匯西方寫實主義的觀察,於中西美學與美術理論的研究基礎上,探討寫生創作在處理「石」之表現時,如何呈現水墨畫求「境」之藝術體驗。在論文的架構上,共分作六章。前五章,主要致力於闡述繪畫藝術中「形象」與「意境」的創作精神,及其美學意蘊;後一章,則以著者的作品為論述對象,討論其形式、內容和所欲表達的美學特質及範疇。茲簡述其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本題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自然山水之境與性會:探討中國山水畫家於處理心物感應時,如何調適心理和實踐情感。其議題,包括有:「借物寫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物象之真與似」及「意在筆先」等。
第三章傳統畫論論石「造形」之表現:闡述傳統畫論中,有關「造形」觀念對山水畫「象」與「石」意涵的影響;及其對石之「造形」方法,如:石法與皴法的藝術表現。
第四章傳統文人論「意境」之表現:藉由傳統文人對繪畫「意境」的論述中,提絜出:「蕭散簡遠」、「高古之境」、「閒
iv
逸之氣」等不同風格的創作表現;並申明「意境」於繪畫創作上的重要性。
第五章現代及當代水墨畫「石」之表現:於現、當代著名的水墨畫家中,選取八位主要代表人物,以論述其於「石」之創作上的藝術表現;並就其風格,歸納出:「寫意之風」、「厚重之風」、「蒼鬱之風」,及「特殊技法表現」等四種類型,以見其發展概貌。
第六章創作理念分析與實踐:論述著者的創作思想、理念,及於創作過程中所領悟的道理;並說明作品的創作方法與實踐歷程。
結論:以嚴謹的態度來面對傳統文化,期能於繪畫藝術方面,臻得承先啟後的薪傳任務。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圖書,2001
應曉薇編,《陳其寬八十回顧展》,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會金,2000
柴寶祥,《黃賓虹山水畫技法解析》,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
鄭曉華、駱江編著,《藝術概論》,五南圖書,1999
高木森,《自說自話》,台北,東大圖書,1999
倪再沁,《余承堯百歲回顧展》,台灣省立美術館,1999
石守謙編,《千巖競秀》,台北漢軒,1999
高木森,《元氣淋漓》,台北,東大圖書,1998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台北,丹青出版社,1998再版
王秀雄,《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1997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上)、(下)》,台北,東大圖書,1997
黃河濤,《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正中書局,1997
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藝術家出版,1968初版,1997二版
陳凡輯,《黃賓虹畫語錄》,大陸西泠印社,1997
于玉安,《中國歷代畫史匯編》,天津古藉出版社,1997
蕭瓊瑞,《劉國松研究》,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薛永年,《橫看成嶺側成峰》,東大圖書,1996
巴東,《張大千研究》,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李君毅,《劉國松研究文選》,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林田壽,《國畫繪畫變形及其教學理念》,妏晟股份有限公司,1996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周積寅,《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鄭板橋》,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李可染《李可染畫論》,台北,丹青出版社,1995
萬青力,《李可染評論》,台北,雄獅美術,1995
張安治,《墨海精神–中國畫論縱橫談》,台北,東大圖書,1995
彭修銀,《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李沛,《水墨山水畫創作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王小川編,《黃賓虹筆墨探微》,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
《芥子園畫譜全集》,文化圖書公西,1994
凌嵩郎,《藝術概論》全冠彩色印刷,1994第14版
陳秉璋、陳信木,《藝術社會學》,巨流圖書公司,1993
黃光男,《宋代繪畫美學析論》,漢光文化,1993
徐書城,《繪畫美學》,五南圖書,1993
任仲倫,《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台北,地景企業股份,1993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黃賓虹》,錦鏽文化企業,1993
《名家翰墨–黃秋園特集》,翰墨軒出版,1993
成復旺,《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
葉航,《美的探索》,志文出版社,1988初版,1992再版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東大書局,1992
伍霖生編,《傅抱石畫論》,藝術家出版,1991
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台灣學生書局,1991
陳衡恪,〈文人畫的價值〉,《近代中國美術論集–藝海釣沈》,藝術圖書,1991
羅青,《水墨之美》,台北,幼獅文化,1991
《陳其寬七十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1991
張國英,《傅抱石研究》,台北市美術館,1991
陳英文,《中國山水畫寫生理念之研究》,省立屏東師範學院,東益出版社,1990
李可染,《李可染論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
蔡茂松,《國畫教學研究》,供學出版社,1989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
張懋鎔,《書畫與文人風尚》,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
《黃秋園畫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朱文葦,《中國畫論》,駱駝出版社,1987
俞劍華,《國畫研究》,華正書局,1987
曾祖蔭,《中國古代美學範疇》,丹青圖書,1987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駱駝出版,1987
劉墉編撰,《黃君壁‧白雲堂畫論畫法》,1987
郭因,《中國近代繪畫美術》,全楓出版,1987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原著,呂澎譯,《論藝術裡的精神》,丹青圖書,1987
何懷碩,《風格的誕生》,大地出版社,1986四版
郭因,《中國古典繪畫美學》,丹青圖書,1986
劉豐榮,《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水牛圖書出版,1986
藤原楞山原著,賴玉光主編,《水墨畫法、山石》大藏文化,1985
俞崑,《中國繪畫史》,華正書局,1984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華正書局,1984
于安瀾,《畫論叢刊》,華正書局,1984
張大千,《張大千畫》,華正書局,1982
李霖燦,《山水畫皴法、苔點之研究》,故宮博物院,1981三版
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丹青圖書,1981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華正書局,1975
蘇軾,《東坡題跋》,廣文書局,1970
劉文潭,《現代美學》,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秦祖永,《桐陰論畫》,文光圖書,1967
劉國松,《臨摹、寫生、創造》,文星書局,1966
吳承燕編,《中國畫論》,台灣書店,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