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秀汶
Shiow-Wenn Liou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中輟生問題及支援系統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The Study of the Drop-out Students' Problem and Reinforcement System in Taipei County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 吳清基
Wu, Ching-J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頁
中文關鍵詞: 中途輟學支援系統
英文關鍵詞: dropout, reinforcement syste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民中學中輟生的問題與現況,以及有關的支援系統,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有關單位處理及輔導國民中學中途輟學相關問題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的方法,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探討中途輟學的相關概念(意義、特性。現況)、中輟學生的本質與輟學的相關因素、中輟支援系統的相關研究、中輟生的支援服務與輔導策略;其次,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編製「國民中學中途輟學學生支援系統調查研究問卷」進行調查研究,藉以瞭解國民中學中輟學生有關的內外在支援系統;同時,設計訪談大綱,進行實地訪談,並與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本研究問卷調查對象為台北縣十一所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中一至中三)的中輟學生及非中輟學生,共發出315份問卷,實得有效樣本為207份,問卷處理則採用SPSS WINDOW 8.0.1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實地訪談的對象包括6位中輟學生及15位行政及中輟輔導有關人員。
    綜合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所得的資料,得到以下結論:
    一、都市化地區國中學生之中輟比率明顯偏高。
    二、國二階段是學生中輟的關鍵期。
    三、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單獨在外生活的中輟生比率明顯偏高。
    四、中輟學生復學後再度中輟的情形明顯偏高
    五、中輟學生具有較負面的價值觀和較低的自我要求。
    六、中輟學生較不能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作息。
    七、中輟學生得自於家庭與父母的支援明顯較少。
    八、中輟學生得來自於學校與學習的支援明顯偏低。
    九、中輟學生的社會與同儕的負向支援明顯偏多。
    根據研究結論,對中輟學生的問題及支援系統研究提出在教育行政、相關關行政、學校、學生家長、學生個人和後續研究之建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界定…………………………….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五節 研究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途輟學之相關概念…………………………..11 第二節 中途輟學學生的本質與輟學的相關因素……..20 第三節 中途輟學支援系統之相關研究……………....27 第四節 中途輟學學生的支援服務與輔導策略…………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50 第二節 研究工具………………………………………….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54 第四節 實施程序………………………………………….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66 第二節 訪談結果之分析與討論………………………..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23 第二節  結論……………………………………………128 第三節  建議……………………………………………132 參考書目………………………………………………….…148 附錄……………………………………………………….…154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民88):「你我關心、少年開心」台北是少年犯罪防治更生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31-215。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7):87年度臺灣省輔導工作執行成果專輯。
    江南發(民84):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與偏差行為。教育資料與研究。(七),頁2-9。
    江書良(民87):面對中途離校學生學校應有的省思。學生輔導雙月刊:第55期,頁50-57。
    江樹人(1996):美國教育部防制學生曠課手冊。
    何金針、徐美鈴(民88):台北縣國民中學學生中輟成因與復學安置研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八十八年度輔導專案報告。
    何信助(民62):台北市國民中學中途離校原因之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華、包希姮(民87):資源教室教學對國中中輟復學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學生輔導雙月刊:第55期:(頁26-41)。
    金樹人(民8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吳明清(民8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宗立(民87):國中學生中途輟學之個案分析。學生輔導雙月刊:(55),頁42-49。
    周文欽、歐滄和等著(民8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心理。
    胡鍊輝(民87):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輔導策略。桃縣文教復刊:第9期,頁13-26。
    高金桂(民81):問題行為學生類型及其成因之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教育部訓委會。
    高強華(民87):尊重與負責-探索新新人類。台北:南宏。
    高強華(民86):關懷新新人類。台北:師大。
    高迪理(民80):社會支持體系之概念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頁24-32。
    張華葆(民77):台灣青少年犯罪分析。台灣省政府。
    張人傑(民83):改進輟學研究需解決的問題。教育研究雙月刊:第37期,頁29-35。
    張景然(民84):青少年犯罪學。台北:巨流。
    張清濱(民81):中途輟學的社會學分析及其輔導策略。教育研究雙月刊:第25期,頁48-56。
    張鈿富(民8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鈿富(民84):高級職業學校學生中途輟學原因及輔導策略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陳奎喜(民87):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
    陳冠名(民86):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學探討。高雄師大教育學系教育研究:第5期,頁222-236。
    陳玨君(民84):國民中學階段中途輟學學生的學校經驗與生活狀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德祥(民87):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國彥(民69):中途離校學生,青少年心理學。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許春金(民86):收容少年犯罪成因及其防治對策之調查研究。台北: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
    許文耀(民88):影響中途輟學學生扮演學習者的因素及其與犯罪的關係。教育部青少年輔導計畫論文摘要集。
    翁慧圓(民85):從家庭系統理論探討國中少年中途輟學行為。社區發展季刊:第73期,頁63-72。
    翁慧圓、王明仁編(民87):中途輟學問題與對策。台中: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
    梁志成(民82):台北市高級職業學校學生中途輟學因素及預防策略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懷義、劉焜輝、曾端真、張鐸嚴(民79):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空大。
    莊懷義、謝文全、吳清基、陳伯璋(民79):教育問題研究。台北:空大。
    馮莉雅(民87):從社會體系探討國中學生輟學傾向。教育資料文摘:87年5月,頁138-148。
    彭懷真(民84):發展中途輟學青少年福利服務支持網路研究方案。內政部。
    彭駕騂(民83):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復學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葉亞寧(民87):把孩子找回來-國中中輟生問題之研究。中等教育。第四十九卷第四期,頁74-78。
    教育部(民87):關懷中途輟學學生研討會手冊。台北。
    教育部(民86):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成果專輯。
    教育部(民87):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專案報告。
    教育部(民87):輔導中途輟學學生工作簡報。
    教育部(民86):青少年輔導計畫。
    教育部國教司(民87):執行強迫入學條例作業手冊。
    教育部(民87):教育改革行重方案。
    教育部(民87):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
    教育部(民87):八十七學年度中輟學生輔導業務經驗傳承研討會。
    郭昭佑(民84):臺灣省各級學校中途輟學演變趨勢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縣政府(民88):八十七學年度國民中學中途輟學學生追蹤輔導工作研習手冊。
    臺北縣政府(民88):八十七學年度強迫入學工作聯繫會議手冊。
    臺北縣政府(民87):八十七學年度強迫入學委員會議手冊。
    萬育維(民82):老年貧窮與社會支持網絡之回溯研究-直化研究支出探。社區發展季刊,第63期,31-43。
    劉永順、簡美貞(民87):暴力型中途輟學學生違規行為之預防與輔導。學生輔導雙月刊:第55期,頁58-63。
    劉佩雲(民84):國民中小學學生中途輟學成因及輔導策略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第3卷2期,頁85-93。
    劉焜輝(民68):輔導原理與實施。台北:天馬。
    蔡崇振(民65):我國高級中學中途離校學生現況之調查分析。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青年人力研究報告之一。
    鄭崇趁(民87):教育與輔導的軌跡。台北:心理。
    廖德富、馬傳鎮(民82):吸安、財產、暴力少年與一般少年性格特質、環境因素極其因應能力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八十二年度研考補助專案。
    二、英文部份:
    Barr ,R . B .(1988): An essay on school dropout for the San Diego Unified School Distric.(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Ed279733)
    Carter, G. V.(1973):Dictionary of Education.3rd.(ed.).New York : Mcgraw-Hill pp.198 .
    Castallo,R. & Young,D. (1988):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Dropouts: Towards a Definition. (Eric Documment No Resume Ed316359)
    Dupper, D.R. (1994): Reducing out-of-school suspension: A survey of attitudes and barriers .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16(2), pp115-123.
    Dryfoos B. (1990): Adolescents at risk: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kstrom, Ruth B. & Others (1986):Who drops out of high school and why?Teacher College Record,87(3),pp356-373.
    Fine,M. & Rosenberg,P.(1983):Droping out of high school :the idology of school and work . Journal of Education.165(3).pp257-271.
    French & Nellhaus(1989):Changing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 A systemic approch to dropout prevention. Massachusetts State Dept. of Education: Boston.
    Gairns R.B. (1985): Early school dropout: Configurations and determinatnts. Child Development, 60(6), pp1437-1452.
    Mialaret, G. (1985): Introduction to the educational scienc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rrow, K.N. (1990): A self-esteem group for high school dropouts: A facilitators manual. Moorhead State University.
    Morrow, George (1986): Standardizing practice in the analysis of school dropouts.Teacher College Record,87(3),pp342-355.
    Peck & Nancy(1987): Dropout prevention: What we have learned. (Eric Documment Resume Ed352596)
    Self(1985):Dropouts:A review of litera ture . Project Talent Search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 Ed260307)
    Traver ,Harold Andrew (1990): Identification of perceived factors which deter and facilitate former high school dropouts in resumption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Sout Florida ,P.H.D.
    Wittenberg,Sandra K(1988):Youth-at-risk : Who are they,why are they learving, and what can we do?(Eric Documment Resume Ed301317)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