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秀汶 Shiow-Wenn Liou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學中輟生問題及支援系統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The Study of the Drop-out Students' Problem and Reinforcement System in Taipei County High Schools |
指導教授: |
吳清基
Wu, Ching-J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4頁 |
中文關鍵詞: | 中途輟學 、支援系統 |
英文關鍵詞: | dropout, reinforcement syste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4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民中學中輟生的問題與現況,以及有關的支援系統,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有關單位處理及輔導國民中學中途輟學相關問題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的方法,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探討中途輟學的相關概念(意義、特性。現況)、中輟學生的本質與輟學的相關因素、中輟支援系統的相關研究、中輟生的支援服務與輔導策略;其次,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編製「國民中學中途輟學學生支援系統調查研究問卷」進行調查研究,藉以瞭解國民中學中輟學生有關的內外在支援系統;同時,設計訪談大綱,進行實地訪談,並與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本研究問卷調查對象為台北縣十一所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中一至中三)的中輟學生及非中輟學生,共發出315份問卷,實得有效樣本為207份,問卷處理則採用SPSS WINDOW 8.0.1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實地訪談的對象包括6位中輟學生及15位行政及中輟輔導有關人員。
綜合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所得的資料,得到以下結論:
一、都市化地區國中學生之中輟比率明顯偏高。
二、國二階段是學生中輟的關鍵期。
三、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單獨在外生活的中輟生比率明顯偏高。
四、中輟學生復學後再度中輟的情形明顯偏高
五、中輟學生具有較負面的價值觀和較低的自我要求。
六、中輟學生較不能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作息。
七、中輟學生得自於家庭與父母的支援明顯較少。
八、中輟學生得來自於學校與學習的支援明顯偏低。
九、中輟學生的社會與同儕的負向支援明顯偏多。
根據研究結論,對中輟學生的問題及支援系統研究提出在教育行政、相關關行政、學校、學生家長、學生個人和後續研究之建議。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民88):「你我關心、少年開心」台北是少年犯罪防治更生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31-215。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7):87年度臺灣省輔導工作執行成果專輯。
江南發(民84):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與偏差行為。教育資料與研究。(七),頁2-9。
江書良(民87):面對中途離校學生學校應有的省思。學生輔導雙月刊:第55期,頁50-57。
江樹人(1996):美國教育部防制學生曠課手冊。
何金針、徐美鈴(民88):台北縣國民中學學生中輟成因與復學安置研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八十八年度輔導專案報告。
何信助(民62):台北市國民中學中途離校原因之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華、包希姮(民87):資源教室教學對國中中輟復學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學生輔導雙月刊:第55期:(頁26-41)。
金樹人(民8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吳明清(民8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宗立(民87):國中學生中途輟學之個案分析。學生輔導雙月刊:(55),頁42-49。
周文欽、歐滄和等著(民8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心理。
胡鍊輝(民87):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輔導策略。桃縣文教復刊:第9期,頁13-26。
高金桂(民81):問題行為學生類型及其成因之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教育部訓委會。
高強華(民87):尊重與負責-探索新新人類。台北:南宏。
高強華(民86):關懷新新人類。台北:師大。
高迪理(民80):社會支持體系之概念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頁24-32。
張華葆(民77):台灣青少年犯罪分析。台灣省政府。
張人傑(民83):改進輟學研究需解決的問題。教育研究雙月刊:第37期,頁29-35。
張景然(民84):青少年犯罪學。台北:巨流。
張清濱(民81):中途輟學的社會學分析及其輔導策略。教育研究雙月刊:第25期,頁48-56。
張鈿富(民8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鈿富(民84):高級職業學校學生中途輟學原因及輔導策略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陳奎喜(民87):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
陳冠名(民86):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學探討。高雄師大教育學系教育研究:第5期,頁222-236。
陳玨君(民84):國民中學階段中途輟學學生的學校經驗與生活狀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德祥(民87):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國彥(民69):中途離校學生,青少年心理學。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許春金(民86):收容少年犯罪成因及其防治對策之調查研究。台北: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
許文耀(民88):影響中途輟學學生扮演學習者的因素及其與犯罪的關係。教育部青少年輔導計畫論文摘要集。
翁慧圓(民85):從家庭系統理論探討國中少年中途輟學行為。社區發展季刊:第73期,頁63-72。
翁慧圓、王明仁編(民87):中途輟學問題與對策。台中: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
梁志成(民82):台北市高級職業學校學生中途輟學因素及預防策略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懷義、劉焜輝、曾端真、張鐸嚴(民79):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空大。
莊懷義、謝文全、吳清基、陳伯璋(民79):教育問題研究。台北:空大。
馮莉雅(民87):從社會體系探討國中學生輟學傾向。教育資料文摘:87年5月,頁138-148。
彭懷真(民84):發展中途輟學青少年福利服務支持網路研究方案。內政部。
彭駕騂(民83):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復學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葉亞寧(民87):把孩子找回來-國中中輟生問題之研究。中等教育。第四十九卷第四期,頁74-78。
教育部(民87):關懷中途輟學學生研討會手冊。台北。
教育部(民86):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成果專輯。
教育部(民87):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專案報告。
教育部(民87):輔導中途輟學學生工作簡報。
教育部(民86):青少年輔導計畫。
教育部國教司(民87):執行強迫入學條例作業手冊。
教育部(民87):教育改革行重方案。
教育部(民87):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
教育部(民87):八十七學年度中輟學生輔導業務經驗傳承研討會。
郭昭佑(民84):臺灣省各級學校中途輟學演變趨勢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縣政府(民88):八十七學年度國民中學中途輟學學生追蹤輔導工作研習手冊。
臺北縣政府(民88):八十七學年度強迫入學工作聯繫會議手冊。
臺北縣政府(民87):八十七學年度強迫入學委員會議手冊。
萬育維(民82):老年貧窮與社會支持網絡之回溯研究-直化研究支出探。社區發展季刊,第63期,31-43。
劉永順、簡美貞(民87):暴力型中途輟學學生違規行為之預防與輔導。學生輔導雙月刊:第55期,頁58-63。
劉佩雲(民84):國民中小學學生中途輟學成因及輔導策略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第3卷2期,頁85-93。
劉焜輝(民68):輔導原理與實施。台北:天馬。
蔡崇振(民65):我國高級中學中途離校學生現況之調查分析。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青年人力研究報告之一。
鄭崇趁(民87):教育與輔導的軌跡。台北:心理。
廖德富、馬傳鎮(民82):吸安、財產、暴力少年與一般少年性格特質、環境因素極其因應能力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八十二年度研考補助專案。
二、英文部份:
Barr ,R . B .(1988): An essay on school dropout for the San Diego Unified School Distric.(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Ed279733)
Carter, G. V.(1973):Dictionary of Education.3rd.(ed.).New York : Mcgraw-Hill pp.198 .
Castallo,R. & Young,D. (1988):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Dropouts: Towards a Definition. (Eric Documment No Resume Ed316359)
Dupper, D.R. (1994): Reducing out-of-school suspension: A survey of attitudes and barriers .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16(2), pp115-123.
Dryfoos B. (1990): Adolescents at risk: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kstrom, Ruth B. & Others (1986):Who drops out of high school and why?Teacher College Record,87(3),pp356-373.
Fine,M. & Rosenberg,P.(1983):Droping out of high school :the idology of school and work . Journal of Education.165(3).pp257-271.
French & Nellhaus(1989):Changing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 A systemic approch to dropout prevention. Massachusetts State Dept. of Education: Boston.
Gairns R.B. (1985): Early school dropout: Configurations and determinatnts. Child Development, 60(6), pp1437-1452.
Mialaret, G. (1985): Introduction to the educational scienc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rrow, K.N. (1990): A self-esteem group for high school dropouts: A facilitators manual. Moorhead State University.
Morrow, George (1986): Standardizing practice in the analysis of school dropouts.Teacher College Record,87(3),pp342-355.
Peck & Nancy(1987): Dropout prevention: What we have learned. (Eric Documment Resume Ed352596)
Self(1985):Dropouts:A review of litera ture . Project Talent Search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 Ed260307)
Traver ,Harold Andrew (1990): Identification of perceived factors which deter and facilitate former high school dropouts in resumption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Sout Florida ,P.H.D.
Wittenberg,Sandra K(1988):Youth-at-risk : Who are they,why are they learving, and what can we do?(Eric Documment Resume Ed3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