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素卿
論文名稱: 性別議題融入高中藝術教育之課程研究
指導教授: 趙惠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6
中文關鍵詞: 性別議題藝術教育高中課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5下載: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性別議題融入高中藝術教育之課程研究

    摘要

    本研究係以性別教育內涵、藝術教育理論與課程設計理論為基礎,旨在探討性別議題融入高中階段視覺藝術教育課程之研究,瞭解性別議題與藝術教育之關係,並進一步發展性別議題融入高中階段視覺藝術教育課程之設計,將之進行實際教學,以檢視並瞭解性別議題融入高中階段視覺藝術教育之課程發展與實施成效。
    本研究以單一受試者研究設計實施課程,採取質性之個案研究為主,輔以量化研究方式。本研究分為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前導性研究課程實施,經修正後,第二階段發展出以性別議題融入高中藝術教育之課程---「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進行正式課程實施,研究對象為北區某女子高中隨機取樣高中一年級四十一名學生,第三階段於課程實施後,取得學生學習單與前、後測資料,並藉由問卷瞭解學生對於課程設計與實施之反應與成效,作為審視本研究課程可行性之依據。
    本研究依據研究問題,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性別議題融入藝術教育之課程設計
    性別議題融入藝術教育課程之設計,首重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思考,並結合視覺藝術學科特質,將學習內容置於學生的性別生活脈絡經驗中,引導學生對自我性別的生命經驗與生涯發展作深入省思。其課程內容具有多元文化與跨領域特質,教學範疇素材之選擇應具有性別思考內涵,並能考量當代視覺文化現象中的性別議題。
    二、透過藝術教育帶動性別議題之自覺意識
    以性別議題融入藝術教育課程,乃透過藝術教育的學科內涵、特質、方法與策略,來達成性別議題的相關探討。學生透過藝術獨特的面貌與表現方式,思考不同時空與文化內涵下所呈現的性別意識形態,確實能提升其性別的自覺意識,建立兩性互動之正面思考,因此,以性別議題融入藝術課程,有其教育之必要性。
    三、評估與檢討「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實施成效與結果
    從課程實施成效與學生的學習反應與回饋來看,學生對於藝術領域中的性別議題,不論在藝術鑑賞、認知、情意、創作或視覺影像觀看的能力上,都有明顯的提升,並能運用於個人性別經驗與生涯發展之省思。從研究結果可推估本研究「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為具體可行之課程設計。

    基於前述之結論,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對性別議題融入藝術課程的內化效果、加強性別議題融入藝術教育相關資源與課程的研發、建構性別議題融入藝術課程的教學平台及未來研究方向均有所建議,以提供未來從事藝術教育工作者之參考。

    關鍵詞:性別議題、藝術教育、高中、課程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教育之理念與內涵…………………………13 第二節 高中階段學生性別意識探討……………………20 第三節 性別教育與藝術教育……………………………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3 第二節 研究方法…………………………………………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40 第四節 研究程序與架構…………………………………43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 課程研發歷程 …………………………………55 第二節 「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 課程設計 …………………………………………68 第三節 「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 課程實施與學習反應分析 ………………………78 第四節 回饋與省思 ……………………………………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51 第二節 建議 ……………………………………………15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61 二、 英文部分 ……………………………………………166 三、 網路資訊 ……………………………………………166 附錄 附錄一 對性別課程內容的期待與需求調查表………………169 附錄二 「女生向前走」課程設計……………………………170 附錄三 學習單內容……………………………………………213 附錄四 「她在那兒?--女性藝術家」分組評量表……………224 附錄五 學生回饋單……………………………………………225 表 次 表2-3-1高中美術課本現行各版本中的男、女性藝術家作品示(舉)例數量之比較 …………………………………27 表3-4-1「亞當與夏娃」―前導性研究課程設計摘要表………50 表4-1-1:「普通高級中學暫行綱要」總綱中明列之必修「領域與科目」 …………………………………………………60 表4-2-1 「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評量計分一覽表 ……………………………………………………74 表4-2-2「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建議學生自主延伸學習資源表 ……………………………………………77 表4-3-1 研究個案班級教學內容與施教時間表 ………………82 表4-3-2 學習單1-1「藝術裡的“他”和“她”」學生討論問題與回答…………………………………………………86 表4-3-3 學習單2-1「省視自我的身體形象意識」學生討論問題與回答…………………………………………………97 表4-3-4 學習單3-1「女生向前走---我對性別印象的看法」學生討論問題與回答 ……………………………………110 表4-3-5 關於「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內容方面…117 表4-3-6關於「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單元子題方面(一) …………………………………………………………123 表4-3- 7關於「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單元子題方面(二) …………………………………………………………126 表4-3-8 關於「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單元子題方面(三) …………………………………………………………128 表4-3-9關於「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之教學活動方面(一) ……………………………………………………131 表4-3-10關於「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之教學活動方面(二) …………………………………………………132 表4-3-11 關於「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之教學內容與活動……………………………………………………134 表4-4-1 關於「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之施教教師方面 …………………………………………………………139 圖 次 圖3-4-1研究步驟流程圖…………………………………………44 圖3-4-2「男生與女生」分析概念架構圖 ………………………48 圖4-2-1「女生向前走—性別與藝術」課程內容結構圖 ………7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Patchen ,J. H.(1999)。21世紀的藝術教育與透過藝術的教育。1999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新藍圖論文集,19─32。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王雅觀 (2001)。高中學校班級組織型態與兩性平權教育之概探。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3─58。性陵基金會。
    仕女畫之美(1998)。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吳瑪(2003)。女人生命歷程與布的對話。台北市:女書店。
    李元貞(1988)。反對性別意識,國民教育兩性平等教育手冊。台北:婦女新知叢書。
    李郁文,邱美華著(2001):兩性教育與生涯規劃團體諮商主題工作坊。台北:桂冠圖書。
    周淑卿(2002)。課程統整模式原理與實作。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淑卿(2004)。老師為何怕教表演課程?─談表演藝術教學素養的充實。康軒通訊國中藝術與人文,2,2─5。台北縣:康宣文教事業。
    周麗玉(2001)。台北市立萬芳高中兩性平等教育成果與經驗分享。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7─42。杏陵基金會。
    明中葉人物畫四家特展(2000)。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林珮淳主編(1998)。女/藝/論---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台北市:女書文化。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美術。
    林滿秋等著(2000):台灣心女人。台北:遠流出版事業。
    洪久賢(2001a)。兩性教育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有效策略。中等教育,52卷3期,4─18。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洪久賢(2001b)。教師性別教育專業成長之分析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7─127。杏陵基金會。
    洪久賢(2002)。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之教學策略研究。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台北市:五南。
    洪久賢、湯梅英(2001)。兩性與人權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洪麗珠、談玉儀、李文珊、劉美玲、曾于珍、桂雅文譯(2000)。Edmund Burke Feldman著。藝術教育的本質。台北市:五觀。
    胡幼慧(2000)。焦點團體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223─237。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姚美華 (2000)。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搜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41─158。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夏林清(2000)。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99─120。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晏涵文(2002)。兩性關係與性教育。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晏涵文、李蘭、林燕卿、張利中、白瑞聰(1991)。幼稚園至高三學生、家長及教師對實施性教育內容之需求研究(Ⅰ)。行政院國家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袁汝儀(2000a)。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思考。現代教育論壇,23─33。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袁汝儀(2000b)。論文化與教育。文化視窗,18卷, 20─27。
    康台生(2001)。大學統整藝術教育的實踐—以2001年台灣師大藝術節為實例。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7─144。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張  (1999)。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期,17─23。台北:教育部。
    張美慧(2002)。累積與前進―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大事紀。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7期, 8─11。
    教育部(1997)。藝術教育法。由URL:http://www.edu.tw/edures/rules/art.htm取得。教育部(1995)。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由URL:http://teach.eje.edu.tw取得。
    教育部(2004)。普通科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由URL:http://teach.eje.edu.tw取得。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利。台北市:心靈工坊。
    畢恆達、吳怡玲、吳瑾嫣、唐筱雯、柳廷岳、鄭湘敏(1999)。安全與性別偏見校園空間指標之建立。全國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墾丁工作坊論文集,51─58。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台北市:高等教育。
    郭禎祥(1999a)。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1-11。
    郭禎祥(1999b)。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10,1-9。
    郭禎祥(2001)。跨文化瞭解和文化差異性在課程設計之考量。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5─126。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郭禎祥、趙惠玲(2002)。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325-366。台北市:桂冠。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陳瓊花(2002)。反向思考—從評量學生的藝術學習進行課程設計。美育,128,22-31。
    陳瓊花(2003)。性別與廣告--性別與廣告之交織。潘慧玲主編,性別議題導論,359─388。台北市:高等教育。
    陳瓊花、蘇郁惠、葉茉俐(2001)。藝術鑑賞統整課程設計─以「性別與藝術」為例之課程設計與實施。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27─243。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普通科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定小組(2003)。普通科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草案。教育部。未出版。
    游美惠(2003)。認真對待女學生。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1,4─5。台北:教育部。
    游彩勤(2001)。台灣地區兩性平等教育政策執行概況之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7─52。性陵基金會。
    琴涵(2000):國中國文(三上第九課「酸橘子」)。台北:國立編譯館。
    黃文三(1990)。我國青少年性別刻板印象之比較研究。教育文粹,20期,89─104頁。
    黃政傑(1997)。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序。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協會主編,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孋莉(1999)。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 教師/家長解惑手冊。台北市:女書文化出版社。
    趙惠玲(2000)。“她”在那兒?-尋找中學美術教育的性別議題。美育,117,40-46。
    趙惠玲(2001)。從「她在哪兒?」到「她在那兒!」-探討視覺藝術教育中的性別議題。性別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 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為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1- 33頁。台北市立萬芳高中、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趙惠玲(2002a)。外在以及內在的兩種方法:對臺灣女性藝術教師賦權的一個建議, 2001國際藝術教育學會-亞洲地區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第三屆美術教育交流研討會:藝術、人文、科技論文集, 331- 337, 中華民國藝術教育研究發展學會。
    趙惠玲(2002b)。視覺文化統整課程初探-從惠玲檳榔與荷莉的例子談起。新世紀藝術教育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11- 433。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趙惠玲(2003a)。性別議題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發展模式:以視覺藝術為例。中等教育,54,72-86。
    趙惠玲(2003b)。性別與藝術—一種檢視,多種思維。潘慧玲主編,性別議題導論,287─321。台北市:高等教育。
    趙榮南(2002)。日治時期台灣女性東洋畫之女性特質論述。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仲東 (1999)。性別教育之我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期,24─27。台北:教育部。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台北市:楊智文化事業。
    劉豐榮(1986)。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潘慧玲等著(2003)。性別議題導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蔡培村、余嬪(2001)。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賴秀芬、郭淑珍(2000)。行動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239─248。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謝臥龍(1999)。推動兩性平等教育,教師應扮演的角色。全國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墾丁工作坊論文集,29─39。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謝臥龍(2002)。女性主義思潮下性別權力關係重構的省思。性別、知識與權力研討會論文集Ι,22─30。國立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謝臥龍、駱慧文(1999)。各級學校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及性侵害防治教育教材內涵及其重要性之探討。教育部委託專案,台北市:教育部。
    謝鴻均等譯(1998)。Norma Broude , Mary D.Garrard編。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Ι∥。台北:遠流出版事業。
    謝鴻均譯(2000)。The Guerilla Girls 著。游擊女孩床頭板西洋藝術史。台北市:遠流。
    顏祥鸞(2000)。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95─221。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蘇芊玲(1999)。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市:女書。

    二、英文部份
    Nochlin, L. (1971/1994).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In Anne C. Herrmann & Abigail J. Stewart (Eds.), Theorizing Feminism (pp. 93-116). Boulder:Westview Press,Inc.
    Stryker & Van Buskirk(1996):Gay by the bay。San Francisco:Chronicle Book。

    三、網路資訊
    芭比娃娃 http://barbie.everythinggirl.com/activities/magic/fairytopia/
    http://home.kimo.com.tw/barbienewworld/
    台灣CF歷史資料館 http://freebsd.nctu.edu.tw/~kiater/index.htm
    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
    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 http://www.npm.gov.tw/exh92/beauty0328/chinese/index.htm
    馬路客 http://vm.rdb.nthu.edu.tw/mallok/editor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