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淑雯 |
---|---|
論文名稱: |
繪本運用於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探究 |
指導教授: | 單文經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0 |
中文關鍵詞: | 社會學習領域 、教學 、繪本 |
英文關鍵詞: | social study, children’s literature, picture book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91 下載:8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社會領域長期以來被邊緣化,常在主流學科語文、數學和自然之後,本研究認為社會領域教材的定義可以更寬廣,而繪本是可採用的教材之一,因此透過繪本走入社會領域的行動研究嘗試和發現之後,希望藉由質性研究方式了解繪本與社會領域教學的關係、活動進行和實施,以及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於是擬定研究計劃、蒐集和閱讀相關文獻,並將繪本內容加以分析,與社會領域教材知識整合,編寫教材教學。教學實施中進行教學觀察,教學後進行師生訪談,期間成立教師小組,留下教學討論資料;將觀察和訪談的影音資料與現場札記和師生文件作分析與討論,撰寫成研究報告。但研究樣本無法推論,對於繪本選擇,因為經費、班級時間等考量,在真正教學活動時只能選取適合主題教學目標的一部分繪本來進行,其餘繪本可為不同教學情境下教師選擇使用,或者作為學生延伸閱讀之參考,而且無法讓每一位學生人手一本繪本,亦無法涵蓋所有社會教育方面之教學法。至於資料分析尚無法全然達到「資料最大變異性」飽和之目標。為了探究繪本在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運用,文獻分成三節加以論述,第一節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第二節繪本與教學運用,第三節繪本與社會領域教學。
研究發現:一、繪本在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運用。繪本與教學之關係,有教材品質不一、教學使用有困難、教師因應策略各有不同…等。繪本選擇與教學,首先必須考慮如何挑選合適之主題書,需要有系統整理出來的參考資源支持。至於教學活動設計,借助國外經驗提供研究參考作法,經過研究嘗試引起持續投入的行動;二、課堂教學。採用讀圖教學法,介紹地圖的閱讀和家鄉的資源,並借用國外經驗整合於課堂教學。採用合作學習法,介紹原住民的習俗和祭典部分,使用於教學中。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轉化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所以在教學中,一邊說故事一邊討論的技巧,尊重兒童知識是重要的,並包含性別教育的融入;三、學生學習情形。學生主動閱讀社會科教科書的比例不高,主因沒時間或看不懂。課文內容很多是學生看不懂的主要原因,在使用繪本教學時,由於選用繪本為精采的圖文呈現有助於學生理解,而且孩子有高度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但是相對的,兒童文學本來就是不是為兒童學習社會學習領域而編寫,因此會遇到主題選擇的問題,那麼教師持續的成長和專業對話就是重要的支援。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運用繪本進行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透過閱讀、討論,進行延伸活動等方式進行學生學習活動。因此,從整個課程規劃的緣由與過程、教師運用繪本作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難以及教師專業成長等不同面向進行討論,其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如本文所述,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師、學校行政、繪本創作和出版及未來研究具體的建議,並歸納結論如下:
壹、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繪本與教學的關係日趨密切。而繪本在教學上運用已有相關研究和啟示,但仍值得繼續深入探討。
貳、繪本可運用於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可運用的繪本有很多,但是對於政治和經濟的相關主題,較不容易探尋。
參、繪本運用於社會領域的課堂教學策略可以很多元。例如採用讀圖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進行教學,並借用國外經驗整合於課堂教學。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轉化是相當重要的。
肆、使用繪本於社會領域的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注、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
伍、使用繪本於社會領域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意願、教學準備和專業成長有影響。
最後,依據國小現場運用繪本進行社會領域教學的實施情形,提出具體的建議供參考。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especially picture books,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Tthe data collectedby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reflection journals, and documents analysis from time . The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he teachers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ir social studies taching.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ly, multiple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such as children’s literature, are very helpful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icture books and instructions, because picture books can be used as warm up, presentation, or wrap up materials. Nevertheless, picture books in our country are not abundant, especially books about politics and economics. So, if we want to substitute picture books for textbooks, we need more efforts, and efficient methods.
Secondly, the use of picture books can help improve the motivation, interest, concentration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Thirdly, requirements for a successful teaching cooperation include “the willingness to change”, “support”, “two-way communication” and “positive feedback.” Teachers share experiences by teaching portfolios, professional dialogues, and seminars. In order to help the team transform new teaching knowledge into teaching actions, “teaching collaboration”and “teaching attitude”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Finally,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has also given some suggestions.
一、中文部分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綱要(1999)。
王秀玲(1988)。蓋聶教學理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振勳(1987)。三十年來台灣地區兒童讀物出版發展史。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啟宗(1989)。談國小社會科鄉土教材教學。國教輔導,28(3),4-11。
王瑞馨(1998)。國小一年級兒童之生活經驗在社會科課程中的角色。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碧華(1992)。一個兒童文學活動的設計、實施與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碧華(1993)。一個學童文學活動的設計﹑實施﹑與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錦蓉(2003)。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世界觀教育知識之內容分析。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方德隆(2000)。課程與教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方麗芬(2000)。國小學童與家長對科學類兒童讀物觀點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古佳豔(1991)。從文化歷史觀點看童話: 試讀「小紅斗篷」。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白亦方(1999)。社會科課程設計的發展與願景。台北市:師大書苑。
朱柔若譯(2000)W. L.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市:揚智。
朱莉美(1993)。中國古代童話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姿滿(2001)。台灣、日本小學社會科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江福祐(2002)。國民小學高年級生死教育之研究─以應用繪本為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市:五南。
何俊青(2000)。建構式概念教學在國民小學社會科的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A. Strauss & J. Corbin著。質性研究入門。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若琳(1998)。國民小學一年級社會科課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呂枝益(2000)。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原住民內涵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青蓉(2002)。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創造思考教學個案班級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呂若瑜(1994)。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聰賢(2002)。九年一貫課程運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課程設計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社會科教學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宋文里譯。傑洛姆.布魯納(Jerome Bruner)著(2001)。教育的文化 : 文化心理學的觀點。臺北市:遠流。
李宗薇(2000)。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以師院社會科教材教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俊榮(2000)。學習歷程檔案輔助鄉土植物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柏佳(1997)。我國教育基本法建構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秋芳(2002)。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美麗(2001)。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童書書評的內容分析。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素卿譯。M. W. Eysenck, M. Keane著(2003)認知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李培鈴(2002)。兒童繪本應用在幼稚園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課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29-36。
李惠敏(2003)。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李智威(2001)。台北日本與美國僑校小學社會科教學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李嫣紅(2000)。台北市兒童圖書館與兒童書店合作之可行性研究與合作模式之建構。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漢偉(1980)。國小語文科教學探索。高雄市:麗文文化。
李曉媛(2003)。媒體素養融入國小高年級社會科之合作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寶琳(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閱讀文化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杜美智(1997)。國小社會科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沙永玲(1994)。孩子一生的閱讀計畫。台北市:天衛文化。
沈添鉦(1991)。簡介「全語言」的語文教學。教師之友,32(4),27-32。
沈銀亮(2000)。國小學生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周紫芸(2002)。兒童繪本融入小學國語課程之行動研究。翰林文教雜誌,25,43-52。
周經媛(1991)。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法專輯。台北市: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幸佳慧(1999)。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幸曼玲(1995)。序曲。「自我與人際」圖畫書展書面資料。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中心。
林文寶等(1993)。兒童文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林君穎(1998)。小學社會科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設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秀貞(1997)。國小六年級學童社會科閱讀理解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報,9,803-832。
林宜利(2002)。「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明瑞、鄭蕤、譚智皙(1999)。兒童文學中環境概念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報告,33。
林芳如(2002)。主題式學習繪本之另類評量設計對兒童自然科學習影響與家長接受度。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玲遠(2000)。科學圖畫書之類型、結構與插圖分析。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美慧(2003)。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個泰雅族小學五年級社會科教室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美賢(2002)。國小社會科實施多元評量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范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真美(1996)。圖畫書-幼兒的閱讀之窗。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天衛。
林偉信(2002)。青少年小說在兒童哲學上的應用。(2003年8月15日取自http://210.201.54.206:8080/cgi-bin/)
林敏宜(2001)。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林雪卿(1993)。繪本教學研究.國教月刊,40(1,2),5-61。
林進材(1999)。從形式課程到實質課程—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及其對師資培育的啟示。初等教育學報,12,105-124。
林嘉倩(2003)。社會科討論題目的有趣性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同儕互動質與量的影響。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禎川(2002)。國小四年級學童對Leo Lionni 故事繪本主題詮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瑩美(2002)。國小低年級社會科假日休閒活動單元之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學君(1996)。幼兒圖畫書中利社會行為之內容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靜芳(2000)。國中社會科統整課程的設計與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武科(民81)。生活與倫理革新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淑敏(2002)。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協同教學之研究—以台中縣一所小學為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邱燕妮(2000)。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人際關係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瓊蓁(2002)。親子共讀繪本歷程之互動與詮釋—以岩村和朗之「十四隻老鼠」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南一書局(2001)。國民小學社會科課本、教學指引第五~十二冊。台北市:南一。
柯華葳(1995)。國民小學社會科新課程的特色。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頁147~153)。台北縣:編者。
洪月女譯。 S. Goodman著(1998)。談閱讀。台北市:心理。
洪有義(1983)。價值澄清法。台北市:心理。
洪美珍(2000)。 電子童書閱聽型態及其對兒童閱讀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洪若烈(1996)。國小社會科課程發展的趨勢。載於台北師範學院舉辦之「國民小學四科課程改革與實施」研討會論文集(頁87-102),台北市。
洪堯群(2000)。故事講述與討論對幼兒助人意願與利社會道德推理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德健(2002)。國小社會科真實評量實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洪慧芬(1996)。幼兒圖畫書中父親及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麗卿(2002)。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胡育仁(2000)。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美珠(1988)。讀書治療對父母離異兒童個人適應及社會適應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夏黎明(1994)。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之「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徐宗林和周愚文(1997)。教育史。台北市:五南。
徐宗國(譯)(1997)。A. Strauss & Juliet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市:巨流。
徐素霞編著(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秦葆琦(1994)。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之探討與分析。台北縣: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秦葆琦(1996)。國民小學社會科新課程分析。國民教育,36(7)。
秦葆琦(1997)。國民小學社會領域之教學設計探討。研習資訊,17(4),12-24。
翁崑泉(2002)。國小教師社會科教學信念之研究──以二位低年級教師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翁淑姿(2001)。繪本下的空間書寫─以淡水多向文本的地誌重構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翁璱芬(2001)。國小中年級教科書之死亡概念分析-以國語科、社會科、道德與健康科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翁儷綺(1998)。幼兒建構故事之研究。國內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市 : 五南。
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1995)。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1975)。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199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0)。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999)。
國立編譯館(1997)。國民小學社會科課本、習作、教師指引(第一冊~第十二冊)。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康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社會課本、教學指引(第五~十二冊)。台北市:康軒文化。
張子芬(1990)。幼兒故事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張子超(2000)。國民中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之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32,31-34。
張怡婷(2000)。國民小學社會科經濟學課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欣儀(2001)。生活領域中社會課程轉化之研究—以兩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學之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湘君(1993)。讀者反應理論及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啟示。東師語文學刊,6,285-307。
張湘君(1995)。兒童讀物「田園之春叢書」--另一種鄉土教學的資源。北師語文教育通訊,3,17-25。
張湘君(1998)。童書的女性角色需要現代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119-122。
張舜棠(1999)。國小六年級社會科的潛在課程:一個班級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麗香(2002)。整合型「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我愛羅東」融入中年級國語科和社會科教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獻中(1999)。後設認知策略在國小五年級社會科教學上應用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曹俊彥(1998)。圖畫、故事、書。美育,91,19-30。
莊美珍(2003)。社會科教學法有效的教學法應用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許坤富(2002)。教師參與社會科成長團體對其教學信念影響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許雅婷(2002)。敘事式課程之理論與實踐-以「情緒教育主題」故事繪本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維倫(2003)。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教學對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以社會科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玉霞(1997)。教師的實務知識:一位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的個案研究。高雄市:復文。
郭恩惠(2000)。兒童與成人對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反應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楨祥譯。E. W. Eisner 著(1991)。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市: 文景。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郭麗珠(2002)。國小社會科實施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正治(1988)。童話理論與作品賞析。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永春(2003)。概念構圖教學策略與不同性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社會科學習成就與學後保留之探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江水(1986)。淺談社會科鄉土教材。國教輔導,26(3),11~13頁。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伯璋(1988)。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3。
陳伯璋(1994)。鄉土教學的課程設計,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之「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陳秀玉(2000)。國小教師的課程詮釋與課程運作經驗之分析—以一年級社會科教學觀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佩正(2000)。從「心」教學 : 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心理。
陳佩琦(2000)。1989-1999年臺灣地區兒童圖畫書中兩性角色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怡欣(1994)。試題反應理論與知識結構分析在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學習成就評量上之運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明印(2000)。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評鑑規準及權重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枝烈(1995)。排灣族文化之田野研究及其對國小社會科課程設計之啟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市 : 師大書苑出版。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美智(1996)。一九八五—一九九四年臺灣地區科學類兒童讀物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娟娟(1998)。道德題材兒童讀物分析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國彥(2002)。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學富。
陳淑琦(1986)。故事呈現方式與故事結構對學前及學齡兒童回憶及理解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聖謨(1999)。國小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萩卿(2000)。批判思考教學策略運用在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華(1993)。國小實習教師的社會科教學推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華等(1996)。健檢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標準。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舉辦之「國小四科課程改革與實施」研討會論文集(頁103~129),台北市。
傅金匙(1994)。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的幾個概念問題。國立編譯館通訊,7(4),23-25。
曾筱雯(2003)。雲嘉地區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運用教學資源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曾繁鈞(2000)。社會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兒童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及社會科學業成就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曾瀞瑩(2000)。國民小學低中年及社會科新課程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游鎮維(2000)。台灣一九六O年代童話主題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黃世祝(1994)。地球村中國小社會科教學的定位。國教之友,45(4),42-46。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市:漢文。
黃美智(1999)。兒童文學創作與兒童道德意識--以分享為主題的社會學詮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美雯(2000)。不同年齡層學生對童話繪本中友誼概念之詮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英洲(2002)。圖書資訊利用教育融入國小六年級社會科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珮貞(2003)。繪本教學方式之行動研究。台北市:教育行動研究參賽論文。(2004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1.hdps.tp.edu.tw/downframe_3.htm)
黃迺毓(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市:宇宙光。
黃迺毓(2000)。童書是童書。台北市:宇宙光。
黃淑娟(2000)。國小學童圖畫書導賞教學及其插畫反應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楊佳琪(1998)。國小低年級教科書中「父母角色」之分析—以國語、社會、道德與健康為例。國立嘉義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楊叔卿(1993)。兒童圖畫書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33,65-72。
楊思偉譯(1999)。臼井嘉一著。社會科理論與融合課程之研究。臺北市 : 商鼎文化。
楊燕玉(2001)。科學故事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科學本質關與對科學態度的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葉慧君(2001)。敘述性設計方法應用在繪本創作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詹佩琳(1995)。國民小學社會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詹寶菁(1999)。國小教師在社會科實施案卷評量之詮釋性研究:評量革新與教師改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雷僑雲(1988)。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永靜(1998)。兒童故事在社會科教學上的應用-以「奉茶」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21,62-67。
廖卓成(2000)。敘事論集:傳記、故事與兒童文學。台北市:大安。
熊召弟(1996)。科學童話在自然科教學的意義。國民教育,36(3),26-31。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1994)。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草案),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作者。
趙寄石、馬榮(2001)。幼兒園敘事性雙語整合課程。載於世界幼兒教育聯會香港分會舉辦之「第五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
趙涵華(1995)。全語文教育的精神。教育心,8,52-53。
劉元陵採訪、劉淑津整理(1994)。談國小社會科新課程─專訪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炳煌教授。國立編譯館通訊,7(4),37~41。
劉美玲(2002)。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美慧(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8,173-199。
劉美慧(無日期)。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之評介。2001年7月25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primary/society/ks_ck/lotus/a11.htm
劉苓莉﹙1998﹚。兒童對童話中「友誼概念」之詮釋—以(青蛙和蟾蜍)為例 [微縮資料]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雪芳(1998)。全語文教師運用故事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鳳芯譯(2000)。P. Nodelman著。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市:天衛文化。
劉慧貞(2003)。國小社會科經濟領域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台北市國小四年級的班級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1981)。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1987)。社會科學與社會科。台灣教育月刊,434。
歐用生(198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0)。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1992)。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29-246)。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5)。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際(第四版)。台北市:文景。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蔣素靜(1994)。課程目標之研究-並兼評述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子瑜(2000)。故事討論對幼兒道德推理的影響之研究—以「分享」的故事主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志展(1993)。鄉土資料與鄉土教材之商榷。國教輔導,32(5),頁17-21。
蔡佩芳(2000)。世界觀融入國小社會科教學之合作行動研究—以四年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宜倖(2002):繪本式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欣穎(2001)。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中經濟概念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清田(199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淑惠(2001)。國小社會科社會學教材內容分析及國小四、五年級兒童社會學知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蕙如(2000)。學習外一章:運用兒童讀物實施全語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一個課輔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鵑竹(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之社會科學習表現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鄭子善(2000)。科學故事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燃燒現象發展史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鄭明進(2002)。圖畫書的主題與分類。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鄭昭明(1994)。認知心理學 : 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桂冠。
鄭雪玫(1993)。兒童圖書館理論/實務。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店。
鄭瑞菁(1999)。幼兒文學。台北市:心理。
鄭蕤(1973)。故事教學漫談。國教輔導,13(3),3-4。
鄭蕤(1987)。幼兒故事教學法示例。幼兒教育年刊,1,68-77。
鄭麗文,1999)。幼兒文學。台北市:啟英。
鄧天德(1997)。對國小社會科教育之評述與建言。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6),185-189。
鄧天德等(1994)。國民小學中年級社會科改編本教科用書使用意見調查與研究一八十二學年度研究報告。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盧建勳(2003)。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主題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翰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社會課本、教學指引(第五~十二冊)。台北市:翰林。
蕭又齊(2003)。我的意識醒覺:一個國小老師敘說社會事件融入社會科課程的故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明貞(2003)。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可閱讀性分析與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情形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賴淑齡(2003)。國小社會科教師經濟專業知能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戴玉清(2003)。獎勵結構對國小兒童社會科合作學習表現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薛曉華(2000)。帶回瑞吉歐的教育經驗:一位藝術老師的幼教創新之路。台北縣:光佑文化。
鍾玉鳳(1997)。近十年圖畫故事書內容價值觀之分析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家瑄(1993)。說故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敏華(2002)。兒童繪本與兒童語文創造力之教學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鍾敏龍(2002)。國小社會科以爭論性議題中心的批判思考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藍仁志(2002)。國小六年級社會科在家考試初探—以文化交流為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羅健國(2002)。社會科課程中納入泰雅族紋面文化之教學設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蘇育(1992)。幼兒故事回憶與理解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圖書及教育價值。幼教天地,5,37-50。
蘇振明(2002)。圖畫書與兒童教育。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饒見維(2000)。行動研究法的概括介紹。載於淡江大學舉辦之「中等學校教師教學行動研究」研習活動資料,台北縣。
顧瑜君譯(1998)H. F. Wolcott著。質性研究寫作。台北市:五南。
二、外文部分
Arora, R. K., & Duncan, C. G.(198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towards good practice. Bost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
Banks, J. A.& Banks, C. A. M.(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ondon :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Bat-Ami, M. (1990, November). Chopping down the Cherry Tre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 Atlanta, GA.
Brophy, J. E. & VanSledright, B. (1997.).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story in elementary schools. New York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ophy, J., Alleman, J., & O’Mahony, C. (2000). Elem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In T. L. Good (Ed.), American education: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pp. 256-312).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Butzow, C. M. & Butzow, J. W. (1994). Intermediate science through children’ s literature- over land and sea.
Cornett, J. W.(1987). Teachers’ personal practical theories and their influence upon teacher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actions : a case study of a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teacher .
Creswell(2002).Educational research : Planning,conducting,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N.J.:Merrill/Prentice Hall。
Cuban,L.(1991).History of teaching in social studies. In J. P. Shaver(Ed.) ,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pp.197-209). New York:Macmillan.
Daisey, P., & Dabney J.(1997)..Learning from others-using biographies can increase student interest in plant science. Science and Children, 40-42.
Donoghue, M. R.(2001, May). Picture Books That Teach Concepts in Science, Math, and Social Studies to Beginning Read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West Coast Literacy Conference , Anaheim, CA.
Dowd, F.(1990.). Geography is children’s literature, math, science, art and a whole world of activities. Journal of Geography.
Egan., K. (1988).. Teaching as storytelling: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London: Routledge.
Eisner E. W. (1979).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New York : Macmillan.
Evans, R. W. (2004). The social studies wars: What should we teach the childre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arris, P. J., & Carol J. F. (1994). Developing social studies concepts through picture books. Reading Teacher, 47, 380-87.
Fleury, S.C. (1998). Social studies, triv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politics of social knowledge. In M. Larochelle, N. Bednarz & J. Garrison(Eds.), Constructivism and education(pp. 156-172).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osnot, C. T. (1996). Constructivism: Theory,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redericks, A. D. (1991).. Social studies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U.S.:Colorad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4220.)
Fredericks, Anthony D. (2000). More Social Studies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U.S:Colorad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0031)
Gagne (1977).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ergen, K. J.(1995).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n L. P. Steffe & J. Gale(Eds.).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pp.17-40).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Helper S. J., & Hickman J.(1982).The books was okay. I love you. Social aspects of responses to literature. Theory into Practice ,21,278-283.
Hepler, S. (1988).A Guide for the teacher guides:Doing it yourself. The New Adocate,
Jalongo, R. J.(1988). Young children and picture books: Literature from infancy to six. Washington,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James, M. and James, Z. (1989). Teaching history with children’s literature:A Concept-Base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Social Studies ,80,153-158.
John D. H. (1986) Improving the use of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Bloomington, IN: ERIC Clearinghouse for Social Studies/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4582)
Kennemer, P. K. (1993). Using literature to teach middle grades about war. U.S.:Arizon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4494)
Kiefer, B. Z. (1982). The response of Primary children to Picture Books .Ohio: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Korgh, S. L., & Lamme, L. L.(1983). Learning to share:How literature can help. Children Education, January/Febreary,188-192.
Lauritzen, C., & Jaeger, M. (1997).. Integrating learning through story: The narrative curriculum. NewYork: Delmar Publishers.
Liston, D. D. (1994). Story-Telling and narrative: A Neuro-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2092)
Manifold, M. C.(1997). Picture books as a social studies resourc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 U.S.: Indiana. ERIC Dig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2168)
McCloskey, R.(1941).Make way for ducklings. New York::The Viking Press.
McGowan, Tom, & Barbara Guzzetti(1991).Promoting social studies understanding through literature-based instruction. The social Studies.
Apple, M.(1990).Ideology and curriculum (2nd ed.). New York : Routledge.
Apple, M.(1993).Official knowledge : Democratic education in a conservative age. New York : Routledge.
Mitchell, Florence S.(1990). Introducing art history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 Language Arts, 67, 839-846.
Monhardt, R. & Monhardt, L. (2000).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issue: Heart over mind. Reading Horizons, 40(3), 175-184.
Morrow, L. M., Pressley, M., Smith, J., &Smith, M. (1997). The effect of a literature-based program integrated into literacy and science instruction with children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2(1), 54-76.
Neal J. C., & Moore K.(1992).The very hunger caterpillar meets Beowulf in secondary classrooms. Journal of Reading,35(4),290-297.
Oden, P. (1992). Geography is everywhere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Journal of Geography ,4, 151-158.
Rehage K. J.(1988).Critical issues in curriculu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ichardson, M. V.; Miller, M. B.(1997). Using picture books kindergarten through high school. U.S.:South Dakot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2543)
Sandra F. P.(1989).Using picture books to teach geography in the primary grades.Journal of geography,JULY-AUGUST,126-136.
Seixas, P.(2001).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cial studies. In V.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4th ed.)(pp.545-565). New York: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hulman,L.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22.
Singleton, L. R.(1997). G is for geography: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the five themes. U.S.; Colorad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4234.)
Sisson J.(1990).Read your way across the USA.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89(4),175-177.
Smith, J. L. & Johnson, H. (1994). Models for implementing literature in cotent studies. The Reading Teacher,48(3), 198-209.
Snyder, J., Bolin,F. ,& Zumwalt, K. (1992).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P. W. Jacks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New York: Macmillan.
Staton, N. S., & McCarthy, T. (1994). Science & story-integrating science and literature.USA: GoodYearBooks of ScottForesman.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 Heinemann
Stewart, L, M. (1995) Integrating African-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 Reading Horizons, 35 , 414-21.
Stoddard, A. H.(1984, October).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the primary grades with children's literat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Florida Reading Association , Jacksonville, FL.
Sutton, W. K.(Ed.). (1997). Adventuring with Books: A booklist for Pre-K: Grade 6. 1997 Edition. NCTE Bibliography Ser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6672)
Taylor, Mark(1968).Henry explores the jungle.New York::Anthencum.
Thompson, Charles A.(1982).Primary social studies: A refocus on the student. U.S.: Kansas. ED215915.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215915)
Tiedt, Iris McClellan (2000). Teaching with picture books in the middle school. U.S.:Delawar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4148.)
Ulluwishewa, R., Kaloko, A. A. & Morican, D. M. (1997).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orkshop, University of Brunel Darussalam.
von Glasersfeld, E. (1995). Piaget’s constructivist theory of knowing. In Radical constructivism: A way of knowing and learning(pp.53-75).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Williams, Leslie R.(1989). Diverse gifts: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kindergarten. Childhood education ,66, 2-3.
Wilson, S. M.(2001). Research on history teaching. In V.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4th ed.).(pp.527-544). New York: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Wineberg, S. (2001).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other unnatural acts: Charting the future of teaching the past.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Wineburg, S. S (1996).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history. In D. C. Berliner, & R. C. Calfee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p.423-437).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Winston, L. (1997). Keepsakes: Using Family Stories in Elementary Classrooms. U.S.: New Hampshir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20557.)
Yardley-Matwijczuk, K. M.(1997) Role play :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