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秀珍 KUO,HSIU-CHEN |
---|---|
論文名稱: |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Elderly Learners of Social Capitalism and Happiness Well-Being |
指導教授: | 林振春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樂齡學習者 、社會資本 、幸福感 |
英文關鍵詞: | elderly learners, social capitalism, happiness well-be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76 下載:13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係以樂齡學習中心之樂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本與幸福感間之相關研究,旨在探究樂齡學習者之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關係。以研究者自編的調查問卷,針對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的學員,共計實施300份問卷,回收292份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獲得如下的結論:
1.臺北市樂齡學習者擁有相當良好的社會資本,在五點量表上平均得分皆在4分以
上。
2.臺北市樂齡學習者的幸福感相當良好,在五點量表上平均得分皆在4分以上。
3.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本存在下列差異○1女性高於男性;○2年齡少者高於年老
者;○3國小教育程度者高於大學以上者;○4經濟狀況好者高於差者;○5身體健
康者高於體弱者。
4.樂齡學習者的幸福感存在下列差異○1女性高於男性;○2身體健康者高於體弱
者。
5.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達顯著相關。
6.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對幸福感具有預測力。
基於前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學習者、政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Research on the Elderly Learners of Social Capitalism and
Happiness Well-Being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a group of elderly from elderly learning centers.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capitals and the feeling of satisfactory. The questionnaire is composed by the researcher, filled in by the members of elderly learning center. Retrieved 292 copies out of 300 questionnaires. After analyzing, we ca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The members in Taipei have good amount of social capital,
average score is 4 out of 5.
2.The subjects have happiness well-being happiness well-
being, score 4 points out of 5.
3.The social capital varies as following 1. Females are
more than male 2. less elderlies are higher than more
elderlies 3. higher on those with more than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ed; wealthier than less 4.healthier than
those of less.
4.The feeling of happiness well-being varies as following
1.Females more than male 2. Healthier are more than weak.
5.Social capitalism and satisfactory with lives are
relevant.
6.Social capitalism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atisfactory
with lives.
Based upon aforementioned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lead to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elderly learning center, elderly leaners, government and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鳳嬌(2013)。老人休閒活動類型與幸福感之研究-以竹山鎮老人會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內政部(2007)。內政部統計處網站。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江明修、鄭勝分(2004)。從政府與第三部門的觀點析探台灣社會資本之內含其發
展策略。理論與政策,17,37-58。
朱芬郁(2002)。新世紀的退休生活規劃。崇右學報,8,65-79。
朱芬郁(2007)。高齡者活躍老化初探。北縣終教,30,16-24。
朱芬郁(2012)。退休生涯經營:概念、規劃與養生。新北市:楊志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朱妙芳(2009)。臺北縣三鶯區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行政院經建會(2010)。2010年至2060年台灣人口推計。取自
http://www.edu.tw。
余美慧(2011)。自我導向學習與成功老化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中高齡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維靈、施建彬、邱翔蘭(2007)。退休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及其幸福感之相關研
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27-35。
李文裕(2012)。臺中市中老年人休閒參與、自我價值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李嵩義(2006)。高齡學習者學習偏好、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雲龍(2012)。國內運動與老化研究論文之探討:健康老化模式之建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阮惠玉(2012)。高齡者學習需求及參與意願關係之研究—以高雄樂齡學習資源中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卓輝泰(2002)。依學習風格建構中學適性數位學習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 南(2004)。教育制度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1-16。
林麗惠(2001)。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麗惠(2006)。高齡者與志願服務與成功老化之研究。生死學研究期刊,4,
1-31。
林麗惠(2006)。臺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133-170。
林振春(1995)。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9,25-39。
林振春(2007)。社區高齡教育的跨科際整合。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8)。社區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岳玫(2012)。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社會資本觀點(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縣。
吳淑娟(2009)。高齡學習者日常生活能力、問題解決策略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以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邱翌凱(2011)。心理資本、社會資本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
院,高雄市。
苗嘉元(2013)。非營利組織活動、社會資本累積與成功老化關係之初探-以苗栗
縣獅潭鄉新店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洪仁進、陳佩英(2012)。2020教育願景。臺北市:學富文化。
高藝玲(2012)。社區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以台南 佳
里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陸 洛(1997)。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
究會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5-137。
柳智毅(2011)。澳門居民幸福指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澳門理工學院。
許忠信(2003)。老年人的生活型態、社會疏離感和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莊雯琪(2009)。雲林縣高齡志工老化態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莊芸鑫(2010)。社會資本與壓力、休閒參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以金門縣山
外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張家婕(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張玉萍(2012)。高齡者社會參與及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樂齡學習中心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德永(2013)。社區、成人學習與社會資本。台北市:師大書苑。
常雅珍、毛國楠(2006)。以正向心理學建構情意義教育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
教育類,51,121-146。
陳恆鈞(2005)。社會資本與公共行政之關係。論文載於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
政策學習(主編),國立台北大學,臺北縣。
陳秋蘭(2010)。屏東縣高齡者學習動機對幸福感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美和技術學院,屏東縣。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陳俞吟(2011)。高中職主任輔導教師輔導專業角色踐履、生活角色相對重要性
與幸福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祥慈(2012)。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對休閒活動參與效益、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之影響探討─以臺中縣長青學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
中縣。
陳嬿如(2012)。不同壓力源高齡者休閒調適策略對健康影響之探討(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化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取自
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0)。全國老年生活幸福感調查研究。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2010)。樂齡學習系列教材6:社會參與。台北:教育部。
游舒豪(2012)。以成功老化理論設計老人照護系統框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大同大學,臺北市。
黃昆輝、張德銳(2000)。目標理論。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4253/
黃富順(2012)。高齡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麗萍(2011)。大學高齡推廣教育社會資本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國德(1999)。老人學習及社會參與的新契機。成人及終身教育,48,51-52。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3)。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提供銀髮族學習課程。取自
www.edunet.taipei.gov.tw
齊若蘭譯(2013)。第五項修練(彼得.聖吉著)。台北市:天下文化。
劉怡君(2004)。影響組織掌握創業契機能力之研究—以社會資本理論來探討(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潘成婷(2011)。台灣老人社會資本存量轉變與居住型態選擇之縱貫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台南市。
謝美娥(2012)。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
探討研究計要。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期刊,13,4-14。
魏恵娟(2002)。中高齡期生涯成功的新議題:性別學習。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59,7。
魏惠娟(2008)。高齡學習方案企劃師訓練手冊一入門篇。臺北:教育部。
魏惠娟、胡夢鯨、李藹慈 (2009)。課程規劃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的課程願景。臺
灣樂齡學習,台北:五南。
簡素枝(2004)。嘉義縣市高齡學習參與者與非參與者在人際關係、生活滿意度
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嘉義縣。
顏慧如(2012)。正向心理成長團體對社區老人幸福感與生活品質之介入成效探
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蘇彥睿(2012)。正向情緒擴建理論取向之動物輔助治療對老人幸福感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二、外文部分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Richardson,
J. G. (Eds.),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241-p258).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S95-
S120.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sikszentmihalyi , M.(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Diener (2010). Happy People Live Longer: Subjective Well-
Being Contributes to Health and Longevity.
Larsen, R. J. & Eid, M. (2008). Ed Diener and the scie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Eid. M. & Laser, R. J.
(ed.). The Scie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Nahapiet, J. & Ghoshal, S.(1998).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23(2), 242-266.
Putnam, R.D.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utnam, R.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Putnam, R. D., Bowling Alone(1995). 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 Journal of Democracy, 61, 65-78.
Ryan, R. M. & Deci, E. L.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68-78.
Ryff, C. (1989). Happiness is everything, or is it?
Expl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
1069–1081.
The World Bank (1999). What’s social capital? Poverty Net.
Retrieved from
http://www.worldbank.org/poverty/scapital/whatsc.htm
Thing, B. L. N. (2004). The Tao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A Chinese Way of Looking at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via Taoism. Retrieved from
http://www.cnsd.org/~aaatao/well20%b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