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淑美
論文名稱: 李賀詩神話題材研究
指導教授: 陳文華
Chen, Wen-Hu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4
中文關鍵詞: 李賀神話傳說唐詩文學幻覺思維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1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李賀取用神話題材為創作內容的心理基礎及運用的手法為研討的重心,全文約十九萬字,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並在列舉前人對李賀詩的研究成果之後,確立本文的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及對論文結構作一前導式的說明。
    第二章李賀詩運用神話題材的背景,分別從李賀所生存的時代環境、生平際遇及思想、文學淵源等方面的考察中,探究李賀詩運用神話題材的背景及動機。
    第三章李賀詩中的神話題材,本章以統計的方式,整理出李賀詩中所運用到的神話題材,並將其歸納為神怪神話、歷史神話、死亡靈魂及冥界神話、自然神話、動植物神話、風俗神話及其它神話等七大類,從中探求李賀所鍾愛的神話類型,分析其內在心理。並進一步追溯其本源、出處,由歸納統計中發現李賀喜愛引用的神話典故時期,進而推測其引用背後的心理動機。
    第四章李賀神話詩歌的主題,將上一章統計得的神話題材結合詩人的時代背景及人生際遇,探知李賀將其運用在詩作中所表現的主題意識有二:一為生命無奈之悲,二為生命依戀之情。
    第五章李賀詩神話題材的運用,從意象結構形式及意象的表現技巧兩方面,探討李賀詩作中神話題材的運用。
    第六章李賀詩神話題材的藝術特色,以綜合分析的方式,從幻覺思維、化醜為美、設境詭譎、用語瑰奇等四方面,探究李賀詩運用神話題材的藝術特色。
    第七章結論,對第二至五章的研究作一綜合論述,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書影 論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一、李賀詩研究概況 .................................... 1 二、李賀詩神話題材研究的價值 .......................... 8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 8 一、研究範圍 .......................................... 9 (一)神話的定義 .................................... 9 (二)取材原則 ...................................... 11 二、研究方法 .......................................... 11 第二章 李賀詩運用神話題材的背景 .......................... 13 第一節 李賀詩運用神話題材的時代背景 ...................... 13 一、政治環境 .......................................... 13 二、社會風尚 .......................................... 15 (一)文學思潮 ...................................... 15 1、尚怪奇、重主觀詩派的興起 ..................... 15 2、以「鬼」入詩的詩風 ........................... 16 3、傳奇小說的興起 ............................... 18 (二)道教的蓬勃發展 ................................ 19 第二節 李賀生平對其運用神話題材的影響 .................... 22 一、身世及家庭環境的影響 .............................. 22 二、人生際遇的影響 .................................... 25 (一)避諱不應舉 .................................... 25 (二)為奉禮郎官職三年 .............................. 29 三、人格性向的影響 .................................... 30 (一)慮病的心態 .................................... 30 (二)孤傲的性格 .................................... 31 第三節 李賀詩運用神話題材的淵源 .......................... 34 一、宗教思想的影響 .................................... 35 二、《楚辭》的影響 .................................... 39 三、漢魏六朝仙道樂府歌謠的影響 ........................ 41 四、曹植、郭璞、李白游仙詩的影響 ...................... 43 五、鮑照「鬼詩」、韓愈「險怪詩」的影響 ................ 46 第四節 小結 .............................................. 49 第三章 李賀詩中的神話題材 ................................ 51 第一節 神怪神話 .......................................... 51 一、神祇神話 .......................................... 52 (一)男神 .......................................... 52 1、天帝 ......................................... 52 2、太一 ......................................... 53 3、黃帝 ......................................... 53 4、蚩尤 ......................................... 55 5、白帝 ......................................... 56 6、赤帝 ......................................... 56 (二)女神 .......................................... 57 1、湘妃 ......................................... 57 2、西王母 ....................................... 58 3、女媧 ......................................... 59 4、素女 ......................................... 60 5、鬼母 ......................................... 60 二、神仙神話 .......................................... 60 (一)男仙 .......................................... 61 1、紫皇 ......................................... 61 2、東王公 ....................................... 61 3、李少君 ....................................... 62 4、博羅老仙 ..................................... 62 5、洪崖 ......................................... 63 6、丁令威 ....................................... 63 7、衛叔卿、魯女生 ............................... 64 8、琴高 ......................................... 64 9、王子喬 ....................................... 65 10、陵陽子明 ..................................... 65 11、任公子 ....................................... 65 12、朱孺子 ....................................... 66 (二)女仙 .......................................... 66 1、巫山神女 ..................................... 66 2、蘭香神女 ..................................... 68 3、貝宮夫人 ..................................... 68 4、神君 ......................................... 69 5、弄玉 ......................................... 69 6、萼綠華 ....................................... 69 7、神嫗 ......................................... 70 8、青琴 ......................................... 70 9、渡海蛾眉 ..................................... 70 (三)仙話 .......................................... 70 1、周穆王會西王母 ............................... 71 2、漢武帝與西王母 ............................... 71 3、滄海桑田傳說 ................................. 72 三、精怪神話 .......................................... 72 (一)木魅 .......................................... 72 (二)山鬼 .......................................... 72 (三)山魅、魈魅 .................................... 73 (四)雨工 .......................................... 74 (五)柳臉 .......................................... 75 第二節 歷史神話 .......................................... 75 一、傳說人物 .......................................... 75 (一)伶倫 .......................................... 75 (二)彭祖、巫咸 .................................... 76 (三)周處 .......................................... 77 (四)萇弘 .......................................... 78 (五)赤龍子 ........................................ 78 (六)瓠巴 .......................................... 78 (七)飂叔 .......................................... 78 (八)橋頭長老 ...................................... 79 (九)猿公 .......................................... 79 (十)韓憑 .......................................... 79 (十一)詹何 ......................................... 80 (十二)東海黃公 ..................................... 80 (十三)公牛哀 ....................................... 80 (十四)伯樂 ......................................... 81 (十五)紅淚客 ....................................... 81 二、傳說故事(含民間傳說、地方傳說) .................. 82 (一)牛郎、織女 .................................... 82 (二)漢武帝求仙 .................................... 83 (三)秦始皇求仙 .................................... 83 (四)周滅亡 ........................................ 84 (五)合浦明珠 ...................................... 84 第三節 自然神話 .......................................... 85 一、日神話 ............................................ 85 (一)羲和 .......................................... 85 (二)銜燭龍 ........................................ 86 (三)三足烏 ........................................ 87 (四)若木 .......................................... 87 (五)暘谷、虞泉、崦嵫 .............................. 88 (六)六日並出、羿射十日 ............................ 88 二、月神話 ............................................ 90 (一)嫦娥 .......................................... 90 (二)吳質 .......................................... 90 (三)玉兔、寒蟾 .................................... 91 (四)月桂 .......................................... 91 三、青帝神話 .......................................... 92 四、蓐收神話 .......................................... 92 五、天吳神話 .......................................... 93 六、海神神話 .......................................... 93 七、風伯、雨師神話 .................................... 93 八、白石郎神話 ........................................ 94 九、神域神話 .......................................... 94 (一)龍堂 .......................................... 94 (二)蒼梧、九疑 .................................... 95 (三)三山 .......................................... 95 (四)崑崙 .......................................... 96 (五)天門、閶闔 .................................... 98 (六)銀牓 .......................................... 98 第四節 死亡靈魂及冥界神話 ................................ 98 一、鬼魂神話 .......................................... 99 (一)蘇小小 ........................................ 99 (二)書鬼、香魂、魂魄 .............................. 99 (三)厲 .......................................... 99 二、鬼物神話 ......................................... 100 三、鬼域神話 ......................................... 100 (一)黃泉 ......................................... 100 第五節 動植物神話 ....................................... 100 一、動物神話 ......................................... 100 (一)龍 ........................................... 101 1、青龍 ........................................ 101 2、蛟龍、螭龍 .................................. 102 3、鴻龍、玉龍 .................................. 102 (二)麒麟 ......................................... 103 (三)神馬 ......................................... 103 1、赤驥 ........................................ 103 2、駁馬 ........................................ 103 3、騰黃馬 ...................................... 104 4、天馬、龍媒 .................................. 104 (四)白鹿 ......................................... 105 (五)騶虞 ......................................... 105 (六)神犬 ......................................... 105 1、黃耳 ........................................ 105 2、宋鵲 ........................................ 106 (七)藏霧豹 ....................................... 106 (八)鳳凰 ......................................... 106 (九)孤鸞、孤鵲 ................................... 107 (十)杜鵑 ......................................... 108 (十一)青鳥 ....................................... 108 (十二)神龜、乘霧蛇 ............................... 109 (十三)蛟人 ....................................... 109 (十四)青蚨 ....................................... 110 二、植物神話 ......................................... 110 (一)求長生的植物 ................................. 110 1、九節菖蒲 .................................... 110 2、元霜、絳雪 .................................. 111 3、五粒小松 .................................... 111 (二)神異花草 ..................................... 111 1、菖蒲花 ...................................... 111 2、瑤草 ........................................ 112 第六節 風俗神話 ......................................... 112 一、請神 ............................................. 112 二、請鬼 ............................................. 112 三、琵琶占卜 ......................................... 113 第七節 其它神話 ......................................... 113 一、神劍 ............................................. 113 (一)切玉劍 ....................................... 113 (二)若耶劍 ....................................... 114 (三)匣中劍 ....................................... 114 (四)劍龍 ......................................... 114 (五)漢劍 ......................................... 115 (六)雷鳴劍 ....................................... 115 (七)古劍 ......................................... 116 (八)吳刀 ......................................... 116 二、射日弓 ........................................... 116 三、白玉管 ........................................... 117 四、釵化白燕 ......................................... 117 五、龍梭 ............................................. 117 六、金泥 ............................................. 117 第八節 小結 ............................................. 118 第四章 李賀神話詩歌的主題 ................................ 121 第一節 生命無奈之悲 ..................................... 121 一、懷才不遇的感嘆 ................................... 122 二、現實黑暗的悲憤 ................................... 127 三、時流摧物的恐懼 ................................... 135 (一)對天運更移的恐懼 ............................. 136 (二)對自然物化的恐懼 ............................. 137 (三)對人生衰老的恐懼 ............................. 138 第二節 生命依戀之情 ..................................... 145 一、超越死亡恐懼,愛戀人間生活 ....................... 146 (一)抱生擁死,依戀生命 ........................... 146 (二)關懷人世 ..................................... 150 二、自我實現的追求 ................................... 151 第三節 小結 ............................................. 155 第五章 李賀詩神話題材的運用 .............................. 157 第一節 意象結構 ......................................... 159 一、對神話進行改造、重組,鎔鑄成具有新意的新神話 ..... 160 二、時空交織錯綜,揉合現實與神話 ..................... 170 三、神話意象與現實意象對比 ........................... 176 四、以多方線條內斂趨題的謎語形式 ..................... 179 五、以描繪對象為基礎的畫龍點睛法 ..................... 181 第二節 意象的表現技巧 ................................... 182 一、譬喻 ............................................. 183 二、象徵 ............................................. 188 三、通感 ............................................. 193 (一)視覺、聽覺互通 ............................... 196 (二)視覺、觸覺互通 ............................... 199 (三)視覺、嗅覺互通 ............................... 200 (四)聽覺、觸覺互通 ............................... 200 (五)多種感官覺互通 ............................... 201 四、夸飾 ............................................. 204 五、轉化 ............................................. 211 (一)擬人 ......................................... 212 (二)擬物 ......................................... 214 第三節 小結 ............................................. 214 第六章 李賀詩神話題材的藝術特色 .......................... 217 第一節 幻覺思維 ......................................... 217 第二節 化醜為美 ......................................... 221 第三節 設境詭譎 ......................................... 223 一、以跳躍式意象結構造境 ............................. 223 二、運用神話象徵意象造境 ............................. 224 三、運用鬼怪象徵意象造境 ............................. 226 第四節 用語瑰奇 ......................................... 227 一、用字奇巧 ......................................... 227 (一)使用代詞 ..................................... 228 (二)使用情感字 ................................... 229 (三)使用矛盾語 ................................... 236 二、設色穠妙 ......................................... 238 第五節 小結 ............................................. 244 第七章 結論 .............................................. 246 附錄(一):李賀詩神話題材一覽表 ......................... 248 附錄(二):李賀詩神話題材溯源一覽表 ..................... 258 參考書目 ................................................. 265 附圖目次 書前附圖 李賀畫像(清‧上官周《晚笑堂竹庄畫傳》) 李賀(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李長吉歌詩》(宣統元年(1909)掃葉山房石印本) 清‧陳本禮《協律鉤元》(1973年香港中文大學影印嘉慶十三年(1808)本) 《李長吉文集》(續古逸叢書影印宋蜀本) 書後附圖 東王公(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87 木公(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88 洪崖先生(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89 丁令威(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90 衛叔卿(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91 琴高(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92 朱孺子(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93 蕭史、弄玉(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294 西王母(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95 豹尾虎齒之西王母(明‧蔣應鎬繪本《山海經圖》) ........... 296 戴勝之西王母(山東‧漢畫像石) ........................... 296 戴勝之西王母(三國‧銅鏡) ............................... 296 崑崙山上之西王母(山東濟南‧漢畫像石) ................... 297 西王母(四川‧漢畫像磚) ................................. 297 黃石公(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 ... 298 蚩尤(山東濟南‧漢畫像石) ............................... 299 黃帝戰蚩尤(河南南陽‧漢畫像石) ......................... 299 身首異處的蚩尤(清‧汪紱《山海經存》) ................... 299 天吳(清‧汪紱《山海經存》) ............................. 299 巫山神女(清‧吳友如,木刻) ............................. 300 帝二女(明‧蔣應鎬繪本《山海經圖》) ..................... 300 湘君(明‧陳洪綬《九歌圖》) ............................. 301 操蛇之神雨師妾(清‧汪紱《山海經存》) ................... 301 三足烏與西王母(東漢‧四川彭山一號石棺畫像) ............. 301 羲和浴日(清‧汪紱《山海經存》) ......................... 302 后羿射日(河南南陽‧漢畫像石) ........................... 302 燭龍(明‧蔣應鎬繪本《山海經圖》) ....................... 302 女媧煉石補天處(周游《開闢衍義》) ....................... 303 女媧(明‧蔣應鎬繪本《山海經圖》) ....................... 303 伏羲女媧(山東濟南‧漢畫像石) ........................... 303 常羲浴月(清‧汪紱《山海經存》) ......................... 304 嫦娥(清‧吳友如,木刻) ................................. 304

    一、與李賀相關之著作
    (一)專書 (依朝代、出版時間順序排列)
    ﹝唐﹞李賀著,﹝宋﹞吳正子註,﹝宋﹞劉辰翁評:《箋註評點李長吉歌詩》,見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清乾隆欽定四庫全書影印 1973年版
    ﹝唐﹞李賀著,﹝明﹞曾益等注:《李賀詩注》 臺北:世界書局 1996年7月初版六刷
    ﹝唐﹞李賀著,﹝清﹞姚文燮注:《昌谷集註》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新一版一刷
    ﹝唐﹞李賀著,﹝清﹞方扶南《批本李長吉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新一版一刷
    ﹝唐﹞李賀著,﹝清﹞王琦:《李長吉歌詩彙解》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新一版一刷
    (以上三書輯錄於﹝唐﹞李賀著,﹝清﹞王琦等評注:《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新一版一刷)
    ﹝唐﹞李賀著,﹝清﹞吳汝綸評註:《李長吉詩評註》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9年8月初版
    ﹝唐﹞李賀著:《李長吉文集》 臺北:學生書局 1967年5月初版
    ﹝唐﹞李賀著,陳弘治校釋:《李長吉歌詩校釋》 臺北:嘉新水泥工司文化基金會 1969年8月初版
    ﹝唐﹞李賀著,葉蔥奇疏:《李賀詩集》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3月北京一版一刷
    方瑜:《中晚唐三家詩析論─李賀、李商隱與溫庭筠》 臺北:牧童出版社 1975年1月20日初版
    蔡英俊:《古錦囊與白玉樓─李賀詩賞析》 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1978年9月初版
    楊文雄:《李賀詩研究》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3年6月再版
    張淑瓊主編:《李賀詩》 臺北:地球出版社 1992年1月再版
    高明等編:《李賀詩》 臺北:錦繡出版社 1992年8月初版
    吳企明:《李賀》 臺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國文天地) 1992年9月初版
    馮浩菲‧徐傳武譯注:《李賀詩》 臺北:錦繡出版社 1993年再版
    李盾:《詩壇鬼才李賀》 臺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3年12月初版一刷
    梁超然:《天若有情天亦老》 臺北:開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4年1月一版一刷
    吳企明:《李賀資料彙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4年10月一版一刷
    李卓藩:《李賀詩新探》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5月初版
    董乃斌校點:《李賀歌詩編‧李商隱詩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一版一刷
    徐傳武:《李賀詩論稿》臺中:廣陽譯學出版社 1997年4 月初版一刷
    王祥:《李賀》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9年1月一版一刷
    吳企明、沈惠采:《李賀及其作品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5月一版
    盧明瑜:《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2000年6月初版
    劉斯翰選注:《李賀詩選》 臺北:遠流出版社 2000年6月二版一刷
    楊抱朴:《詩鬼之詩》 瀋陽:遼海出版社 2000年8月一版一刷
    (二)期刊、單篇論文 (依出版時間順序排列)
    朱億君〈李賀詩歌源流舉隅(上、下)〉 《東方雜誌復刊》 第五卷第11、12期1972年5、6月
    楊鍾基:〈楞伽、楚辭與李賀的悲劇〉 《中國學人》 第6期1977年9月
    黃永武:〈透視李賀詩中的神鬼世界〉 《書評書目》 第70期1979年1月
    徐竹心:〈天眼何時開 古劍庸一吼—試論李賀詩歌中的自我形象〉 《瀋陽師範學院學報》 1979年第1、2期
    梁超然:〈李賀生平行蹤的一點新探索〉 《學術論壇 1979年第3、4期
    劉瑞蓮:〈曹雪芹與李賀〉 《紅樓夢學刊》 1980年第2輯
    沙裕忠:〈李賀「鬼才」辨〉 《昆明師院學報》 1981年第1期
    王檣:〈「鬼才」自有「神仙格」─談李賀詩歌藝術中強烈的主觀色彩〉 《南京師院學報》1981年第3期
    陳伯海:〈李賀與印象派〉 《上海師範學院學報》 1981年第4期
    金學智:〈感覺聯想與詩美—以李賀詩為例〉 《文藝理論研究》 1982年第1期
    劉瑞蓮:〈李賀的悲劇〉 《今昔談》 1982年第3期
    朱自清:〈李賀年譜〉,收載於《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5月初版
    鐘元凱:〈李賀詩歌的色彩美〉 《學林漫錄》 1982年第5集
    楊合林:〈李賀「鬼詩」論略〉 《湘陽大學學報(社科版) 1984年第2期
    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收載於《夢苕盦專著二種》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4年4月一版一刷
    杜東枝:〈一曲神奇的交響音畫─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 《文史知識》 1984年第5期
    楊其群:〈李賀生卒年辨正〉 《晉陽學刊(太原)》 1984年第5期
    余光中:〈象牙塔到白玉樓〉,收錄於呂正惠主編:《唐詩論文選集》 臺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
    李家祥:〈李賀神鬼詩歌辨正〉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科版)》 1986年第3期
    陳允吉:〈李賀與「楞伽經」〉,載於《唐音佛教辨思錄》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初版
    陶爾夫:〈李賀詩歌的童話世界〉 《文學評論》 1991年第3期
    廖美雲:〈由杜牧評李賀詩,探索「無理」之問題及李賀與屈原楚騷之傳承〉 《臺中商專學報》 第23期1991年6月
    姜耕玉:〈論詩歌中的聯覺意象〉 《文藝理論研究》 1992年第1期
    陳友冰:〈李賀神鬼詩的文化背景〉 《遼寧大學學報》 1993年第3期
    羅秉恕:〈《楚辭》的啟示:略述李賀詩歌創作的「巫」心態 〉 《文學評論》 1993年第4期
    歐麗娟:〈李賀詩歷代評論之分析〉 《國立編譯館館刊》 1993年6月
    張樹國:〈詩人之死─對李賀歌詩神奇性的闡釋〉《中州學刊》 1993年第6期
    遠滕嘉浩 著‧軒轅 譯:〈思牽今夜腸應直 雨冷香魂弔書客—關於李賀「秋來」詩〉 《古今藝文》 1993年8月
    徐傅武:〈李賀及其獨創性的詩歌〉 《中國文化月刊》 第169期 1993年11月
    汪習波:〈李賀詩歌之美學特徵及其成因〉《江淮工學院學報》 1994年第1期
    楊淮:〈李賀詩歌中的時空意識和神話色彩〉《浙江師大學報(社科版)》 1994年第1期
    陳惠芳:〈現實世界的奇特寫照─談談李賀的神鬼詩〉《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劉道順:〈李賀詩歌中的通感現象〉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科版)》 1995年第2期
    馬中平:〈析李賀詩「夢天」〉 《殷都學刊》 1995年第2期
    王玉民:〈李賀詩歌中的通感、幻覺和高峰經驗〉《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96年第1期
    楊曉靄:〈略論李賀詭奇詩歌的章法變幻形態〉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科版)》 1996年第1期
    林繼中:〈幻覺思維:李賀歌詩探秘〉 《中州學刊》 1996年第2期
    ﹝日本﹞八木章好著,陶振綱譯:〈蒲松齡與李賀〉 《蒲松齡研究》 1996年第3期
    吳企明:〈論杜甫與李賀〉 《杜甫研究學刊》 第49期1996年第3期
    宋光第:〈五色眩曜 光奪耳目—談李賀詩中的色彩〉 《文史知識》 1996年第3期
    王佃啟:〈論李賀詩的主體精神〉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6年第4期
    林玉玲:〈李賀詩中色的探析─試從白、紅、綠(1)談起〉 《中山中文學刊》 第2期1996年6月
    張玉芳:〈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寓意探析〉《中國文學研究》 第十期1996年6月
    翁成龍:〈略論李賀的神鬼詩〉 《臺中商專學報》 第28卷1996年6月
    阮堂明:〈生命、痛苦、超越─李賀與佛、道〉 《文史知識》 1996年第12期
    王玉民:〈李賀詩歌中的無意識〉 《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97年第1期
    李軍:〈論李賀詩歌的藝術變形 〉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 1997年第1期
    李軍:〈李賀詩歌意象論〉 《懷化師專學報》 第16卷第1期1997年2月
    周尚義:〈李賀的悲劇情結及其詩歌的悲劇意蘊〉 《長沙電力學院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2期
    周尚義:〈論李賀詩作的悲劇意蘊〉 《中國文學研究》 1997年第3期
    王峰秀:〈淺談李賀的創作心態及詩歌意象〉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7年第3期
    周尚義:〈論李賀詠馬詩的審美意蘊及其創作情結〉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第18卷第75期1997年第4期
    王佃啟:〈論李賀的心態特徵及其在詩中的表現〉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7年第4期
    張國榮:〈論李賀詩歌獨特之「理」〉 《江淮論壇》 1997年第4期
    盧明瑜:〈李賀神話詩歌之探討〉 《臺大中文學報》 第九期 1997年6月
    李軍:〈論李賀詩歌的荒誕詩風〉 《攀枝花大學學報》 第14卷第2期 1997年6月
    黃昱凌:〈嘔心古錦囊,絕筆白玉樓--淺析長吉詩之瑰麗特色,以〈李憑箜篌引〉為例〉 《中國文化月刊》 第208期1997年7月
    李凌、徐大軍:〈生命的反和諧超越—李賀詩歌的自戕意識解讀〉 《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8年第1期
    李春麗:〈試論李賀詩中主體心性的創作特色〉 《陰山學刊(社科版)》 1998年第1期
    汪習波:〈李賀詩歌的美學特徵及成因〉 《殷都學刊》 1998年第1期
    錢玉趾:〈「鸞珮相逢」新識—讀李賀「夢天」詩〉 《古今藝文》 1998年2月
    孟修祥〈李賀奇詭詩風辨源〉 《中州學刊》 1998年第6期
    余群:〈李賀詩歌的生命意識和感通手法〉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 第19卷第5期1998年10月
    朱碧君:〈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詩研究〉 《育達學報》 第12期1998年12月
    林惠蘭:〈李賀之詩學〉 《復興學報》 1998年12月
    謝建忠:〈論道教與李賀的詩歌〉 《貴州大學學報》 1999年第5期
    周蓉:〈李賀詩歌與神話傳說〉 《西北大學報(社科版)》 第36卷第3期1999年5月
    王甦:〈論李賀詩的怪誕風格〉 《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科版)》 1999年第2期
    張黎玲:〈李賀的生命意識及其創作〉 《雲南社會科學》 1999年第6期
    次旺卓瑪:〈李賀何以稱鬼才〉 《西藏大學學報》 第14卷第4期 1999年11月
    張劍:〈李賀集版本校勘瑣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0年第1期
    李曉波:〈銀浦流雲學水聲—從三首樂聲詩讀李賀〉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 第2卷第1期 2000年2月
    周盛衍、盧偉:〈李賀和他筆下的女性形象〉《古典文學知識》 2000年第3期
    承顯平:〈李賀生平二考〉 《遼寧大學學報(哲社科版)》 第28卷第2期 2000年3月
    徐毅:〈試論李賀詩歌的思想價值〉 《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科版)》 第16卷第3期 2000年3月
    張鶴立:〈創造神奇的藝術美--淺談李賀的音樂詩〉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第3期
    李力:〈李賀詩歌感傷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 《長春大學學報》 第10卷第2期 2000年4月
    楊抱朴:〈李賀浪漫主義詩風的成因〉 《遼寧大學學報(哲社科版)》 第28卷第23期2000年5月
    楊抱朴:〈李賀的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第24卷第3期 2000年5月
    張國榮:〈論莊子生死觀對李賀詩歌創作的影響〉 《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 第13卷第2期2000年6月
    許伯卿:〈論李賀詩歌的生命主題及其構成〉 《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 第5期2000年9月
    宇禾青:〈騷魂照詩心—李賀詩風略說〉《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卷第3期 2000年9月
    狄松:〈李賀愛情詩病態情感特質的現代審視〉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0年第10期
    李軍:〈論李賀對屈原的繼承與發展〉 《懷化師專學報》 第20卷第1期 2001年2月
    劉汾:〈李賀詩歌中的通感現象〉 《理論與創作》 2001年2月
    王松木:〈從語言學角度析論李賀詩歌「瑰麗奇詭」的風格〉 《文藻學報》 第15期2001年3月
    方瑜:〈嘔出心乃已爾—以詩話夢說李賀〉 《聯合文學》 2001年3月
    徐毅:〈李賀詩歌的藝術淵源〉 《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科版)》 第17卷第1期 2001年3月
    張振國:〈李賀道詩中的神仙世界〉 《中國宗教》 2001年第3期
    樊矯:〈論李賀「馬詩二十三首」的藝術特色〉《常州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第7卷第1期 2001年3月
    楊立群:〈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淺論李賀的鬼詩〉 《寶鸛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 第21卷第4期2001年12月
    李軍:〈李賀「白玉樓」傳說研究〉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第12卷第1期2002年3月
    李軍:〈論李賀對曹植詩歌的繼承與發展〉 《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4卷第1期2002年3月
    胡建次:〈中國古典詩學批評論中的李賀論〉《貴州社會科學》第178期2002年第4期
    (三)學位論文 (依時間順序排列)
    馬楊萬運:《李長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鄭騫 1969年
    李一恆:《李賀詩析論》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楊承祖 1979年5月
    楊雪嬰:《李賀詩風格之構成與表現》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顏崑陽 1990年1月
    朴庸鎮:《從現代語義學看李賀詩歌之語義研究》 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世箴 1996年5月
    張靜宜:《李賀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詞彙與句型結構分析》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竺家寧 1996年6月
    盧明瑜:《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方瑜1999年6月
    張康淳:《李賀詩在中唐詩歌史上的地位特色及其影響》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指導教授:李德超 1999年6月
    二、其他相關專著
    (一)古籍 (依朝代順序,朝代相同者,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春秋﹞左丘明著,﹝日本﹞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 臺北:天工書局 1988年9月出版
    ﹝春秋﹞呂不韋門客撰,﹝清﹞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 臺北:世界書局 1975年3月四版
    ﹝春秋﹞呂不韋門客撰,陳奇猷校:《呂氏春秋校釋》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988年8月初版
    ﹝春秋﹞管仲撰,﹝清﹞戴望校:《管子校正》臺北:世界書局 1966年7月再版
    ﹝春秋﹞管仲撰,﹝清﹞顏昌嶢校:《管子校釋》長沙:岳麓書社 1996年2月一版一刷
    ﹝戰國﹞列禦寇撰,嚴捷、嚴北溟譯注:《列子譯注》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7年10月出版
    ﹝戰國﹞屈原撰,﹝宋﹞洪興祖註:《楚辭補註》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6年12月七版
    ﹝戰國﹞屈原撰,繆天華釋:《離騷九歌九章淺釋》 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84年8月修訂再版
    ﹝戰國﹞荀卿撰,﹝清﹞王先謙:《荀子集解》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7年2月四版
    ﹝戰國﹞荀卿撰,梁啟雄釋:《荀子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戰國﹞莊周撰,﹝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1990年6月十三版
    ﹝戰國﹞莊周撰,﹝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 臺北:貫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9月初版
    ﹝戰國﹞莊周撰,陳鼓應註:《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10初版十一刷
    ﹝戰國﹞韓非撰,﹝清﹞王先慎集解:《韓非子集解》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987年8月初版
    ﹝西漢﹞司馬遷著,﹝日本﹞瀧川龜太郎會注:《史記會注考證》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
    ﹝西漢﹞司馬遷著,﹝日本﹞瀧川龜太郎會注:《史記會注考證(學人版)》 臺北:洪氏出版社1986年9月版
    ﹝西漢﹞宋衷注,﹝清﹞張澍補注:《世本》,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西漢﹞東方朔:《神異經》,見《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第一版
    ﹝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見羅愛萍主編:《百子全書》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初版
    ﹝西漢﹞揚雄:《蜀王本紀》,見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問經堂叢書刊洪頤輯經典集林本影印 1967年版
    ﹝西漢﹞劉向著,﹝元﹞吳師道校:《戰國策校注》,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西漢﹞劉向著,衡田惟孝釋:《戰國策正解》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6年3月影印初版
    ﹝西漢﹞劉向著,梁德繩校注:《校注列女傳》 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87年3月再版
    ﹝西漢﹞劉向撰,﹝漢﹞高誘注,劉文典集解:《淮南鴻烈集解》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再版
    ﹝西漢﹞劉向撰,張雙棣校:《淮南子校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8月一版一刷
    ﹝西漢﹞劉向:《列仙傳》 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89年12月初版
    ﹝西漢﹞劉向撰,王叔岷校:《列仙傳校箋》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4月初版
    ﹝西漢﹞劉向撰,﹝清﹞楊以漟校:《說苑》,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西漢﹞劉歆編:《西京雜記》,見《四部叢刊初編‧子部》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明刻本 未標明出版日期
    ﹝東漢﹞班固:《漢書》,見《二十五史》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未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東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 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1992年4月再版
    ﹝東漢﹞班固:《漢武故事》,見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 藝文印書館據清嘉慶問經堂叢書刊洪頤輯經典集林本影印 1967年版
    ﹝東漢﹞班固撰,﹝清﹞錢熙祚校:《漢武帝內傳》,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9年10月增訂五版
    ﹝東漢﹞趙煜:《吳越春秋》,見《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見﹝清﹞阮沅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宏業書局據國防研究院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影印 1971年9月出版
    ﹝東漢﹞應劭撰:《風俗通義》,見羅愛萍主編:《百子全書》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初版
    ﹝三國吳﹞韋昭:《國語韋氏解》 臺北:世界書局 1968年11月三版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見﹝清﹞阮沅校勘:《十三經注疏》 日本東京: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據國防研究院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影印1971年9月初版
    ﹝晉﹞干寶:《搜神記》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5年7月初版
    ﹝晉﹞王嘉撰,﹝南朝梁﹞蕭綺錄,﹝明﹞吳琯校:《拾遺記》,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第一版
    ﹝晉﹞孔晁注:《逸周書》,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北京新一版
    ﹝晉﹞崔豹:《古今註》,見羅愛萍主編:《百子全書》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初版
    ﹝晉﹞張華撰,祝鴻杰等譯注:《博物志》 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7年5月初版一刷
    ﹝晉﹞陶潛撰,汪紹楹校譯:《搜神後記》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5年7月初版
    ﹝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見嚴一萍輯選:《叢書集成三編》 藝文印書館據黃右原先生編輯懷荃室藏版黃氏逸書考影印 1972年版
    ﹝晉﹞葛洪:《抱朴子》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8年3月初版
    ﹝晉﹞葛洪《枕中書》,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第一版
    ﹝晉﹞葛洪:《神仙傳》 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89年12月初版
    ﹝晉﹞郭璞注,袁珂校:《山海經校注》 成都:巴蜀書社 1993年4月一版一刷
    ﹝晉﹞郭璞註:《穆天子傳》,見王雲五編:《四部叢刊正編‧子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上海涵芬樓影印天一閣范氏刊本 1962年二版
    ﹝晉﹞郭璞注:《爾雅》 臺北:中華書局新校訂永懷堂校刊本 1965年台一版
    ﹝晉﹞薛貞注:《歸藏附易連山》,見《漢魏遺書鈔》,輯於嚴一萍輯選:《叢書集成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金谿氏鈔本 1970年4月版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見《四部叢刊正編‧史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涵芬樓影印武英殿聚珍版本影印 1962年二版
    ﹝南朝宋﹞沈約:《宋書》,見《二十五史》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未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南朝宋﹞范瞱:《後漢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1981年1月臺五版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第一版
    ﹝南朝宋﹞劉義慶編,余嘉錫疏:《世說新語箋疏》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出版
    ﹝南朝宋﹞鮑照撰,錢仲聯補注:《鮑參軍集注》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2年2月出版
    ﹝南朝齊﹞魏收等撰:《魏書》,見《二十五史》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未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南朝梁﹞任昉撰,﹝清﹞王軼校:《述異記》,見《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朝梁﹞:孫柔之撰,﹝民國﹞葉德輝輯:《瑞應圖記》,見嚴一萍編選:《叢書集成續編》 藝文印書館影印光緒壬寅八月湘潭氏印古觀堂所著1970年版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新一版
    ﹝南朝梁﹞陶弘景:《真誥》,見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臺一版
    ﹝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11月再版
    ﹝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注:《文選》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7年7月初版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見《二十五史》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未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南朝梁﹞鍾嶸:《詩品》,收錄於﹝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1月1日初版
    ﹝唐﹞李隆基撰,﹝唐﹞李林甫注:《大唐六典》 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1年6月一刷
    ﹝唐﹞李冗:《獨異志》,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北京新一版
    ﹝唐﹞杜甫撰,﹝清﹞楊倫註:《杜詩鏡銓》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990年9月版
    ﹝唐﹞房喬:《晉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刷
    ﹝唐﹞房喬:《晉書》,﹝清﹞吳士鑑、劉承幹注:《晉書斠注》,見《二十五史》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未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唐﹞姚思廉等撰:《梁書》,見《二十五史》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未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10月20日初版
    ﹝唐﹞徐堅撰,﹝明﹞錫山安國校刻:《初學記附索隱》 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據明嘉靖辛卯年(1531年)刻本影印 1972年2月版
    ﹝唐﹞張鷟:《朝野僉載》,見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3月臺一版
    ﹝唐﹞張固:《幽閑鼓吹》,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新一版
    ﹝唐﹞歐陽詢撰:《藝文類聚》 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宋紹興丙寅年(1146年)宋刻本 1973年7月版
    ﹝唐﹞韓愈撰,﹝清﹞馬其昶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1月15日初版
    ﹝唐﹞釋道世撰:《法苑珠林》,見《四部叢書正編‧子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涵芬樓影印明徑山寺本影印 1967年二版
    ﹝五代﹞王定保撰,﹝清﹞蔣光煦校:《唐摭言》 臺北:世界書局 1967年5月再版
    ﹝後晉﹞劉等撰:《舊唐書》,見《二十五史》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未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後晉﹞劉等撰:《舊唐書》,見楊家駱主編:《二十五史》 臺北:鼎文書局 未標明出版日期
    ﹝北宋﹞宋祁、歐陽修等:《唐書》,見《二十五史》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未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北宋﹞宋祁、歐陽修等:《唐書》,見楊家駱主編:《二十五史》 臺北:鼎文書局 未標明出版日期
    ﹝北宋﹞宋祁、歐陽修等撰:《五代史記》,見《二十五史》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標明出版地及出版日期
    ﹝北宋﹞蘇軾撰,﹝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 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2月第一版
    ﹝南宋﹞朱熹:《四書集注》 臺北:世界書局 1977年4月五版
    ﹝南宋﹞朱熹:《詩集傳》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9年6月十二版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74年8月臺二版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1月臺一版六刷
    ﹝宋﹞李昉等:《太平廣記》 臺北:西南圖書有限公司 1983年1月1日初版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臺灣:中華書局 1970年10月臺一版
    ﹝宋﹞胡仔纂集:《笤溪漁隱叢話》 臺北:長安出版社 1978年12月初版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 臺北:里仁書局 1984年9月5日出版
    ﹝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收錄於﹝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1月1日初版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初版
    ﹝宋﹞康駢:《劇談錄》,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新一版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 臺北:文海出版社 1963年出版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6年12月版
    ﹝宋﹞錢易:《南部新書》,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北京新一版
    ﹝宋﹞魏慶之編:《詩人玉屑》 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 1978年11月15日台一版
    ﹝宋﹞羅泌:《路史》,見《四庫備要‧史部》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影印珍倣宋刊本1983年4月臺三版
    ﹝宋﹞羅願著,﹝清﹞洪焱祖釋:《爾雅翼》,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宋﹞嚴羽:《滄浪詩話》,收錄於﹝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1月1日初版
    ﹝宋﹞釋贊寧:《筍譜》,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第一版
    ﹝明﹞王世貞輯,汪雲鵬校梓:《列仙全傳》 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明萬曆廿八年刊本 1977年10月出版
    ﹝明﹞王世貞輯:《影印列仙全傳》 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據明萬曆廿八年影印 未標明出版日期
    ﹝明﹞王世貞:《藝苑言》,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初版
    ﹝明﹞王夫之:《禮記章句》 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67年7月初版
    ﹝明﹞王文祿:《詩的》,見嚴一萍編選:《百部叢書集成》 藝文印書館據明隆慶王文祿輯刊百陵學刊本影印 1967年版
    ﹝明﹞毛晉訂:《宣和書譜》,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北京新一版
    ﹝明﹞李時珍撰,張紹棠重訂:《本草綱目》,見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版
    ﹝明﹞李東陽:《麓堂詩話》,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初版
    ﹝明﹞胡應麟:《詩藪》 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73年9月初版
    ﹝明﹞高:《唐詩品彙》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7月二版一刷
    ﹝明﹞陶宗儀等編:《說郛三種‧說郛一百二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1月一版二刷
    ﹝明﹞陸時雍:《詩鏡總論》,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初版
    ﹝明﹞謝榛:《四溟詩話》,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初版
    ﹝明﹞臨濟正宗中都沙門員珂:《楞伽經會譯》 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臺灣二刷
    ﹝清﹞王夫之著,王學太校點:《唐詩評選》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年1月一版一刷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見《四部備要‧經部》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據宋刻本校刊 未標明出版日期
    ﹝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收錄於丁福保編:《清詩話》 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清﹞沈德潛選:《古詩源》 北京:中華書局 1996年10月一版九刷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見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56年出版
    ﹝清﹞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日本京都: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 1979年9月版
    ﹝清﹞馬驌:《繹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6月初版
    ﹝清﹞陳奐注疏:《詩毛氏傳疏》,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國學要籍叢刊》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6年10月七刷
    ﹝清﹞黃奭輯:《尚書緯》,見嚴一萍輯選:《叢書集成三編》 藝文印書館影印黃右原先生編輯懷荃室藏版黃氏逸書考 1972年版
    ﹝清﹞畢沅校:《三輔黃圖附補遺》,見《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北京新一版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2月一版一刷
    ﹝清﹞葉燮:《原詩》,收錄於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初年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10月五刷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4月20日初版
    ﹝清﹞劉熙載:《藝概‧詩概》,收錄於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12月初版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日本京都: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81年版
    丁仲祜纂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5年9月三版
    屈萬里:《尚書釋義》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5年7月二版二刷
    唐圭璋編:《全宋詞》 臺北:明倫出版社 1970年12月初版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8年7月初版
    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輯校:《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3月一版二刷
    輯者不詳:《古小說鉤沉》 臺北:盤庚出版社 1978年10月第一版
    (二)今人專著 (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與神話相關之著作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4年4月初版九刷
    王孝廉:《嶺雲關雪》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1年北京一版一刷
    王鍾陵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神話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一版一刷
    王青:《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8年8月初版
    朱任飛:《《莊子》神話的破譯與解析》 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4月一版一刷
    朱自清、郭沫若等編:《聞一多全集(一):神話與詩》 臺北:里仁書局 2000年4月10日初版二刷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 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2年5月初版
    何新:《諸神的起源》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7年6月初版
    吳康:《中國古代夢幻》 長沙:湖南藝文出版社 1992年6月一版一刷
    李豐楙:《神話的故鄉─山海經》 臺北:時報出版有限公司 1981年3月初版
    ﹝俄﹞李清福:《神話與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一版一刷
    呂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承傳與闡釋》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年12月一版一刷
    林惠祥:《神話論》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6月臺二版一刷
    苑利 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3月一版一刷
    林惠祥:《神話論》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6月臺二版二刷
    胡志毅:《神話與儀式:戲劇的原型闡釋》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1年10月一版一刷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辭典》 臺北:華世出版社 1987年5月台一版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10月北京一版一刷
    常若松:《人類心靈的神話─容格的分析心理學》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2月一版二刷
    孫遜:《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5月一版二刷
    陳建憲:《神祈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 北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1995年8月一版二刷
    張軍:《楚國神話原型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4年1月初版
    萬建中:《解讀禁忌─中國神話、傳說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題》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1年3月一版一刷
    趙沛霖:《先秦神話思想史論》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2年3月一版一刷
    蔣寅:《大歷詩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8月一版一刷
    鄧啟耀:《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 重慶:重慶出版社 1996年4月一版二刷
    潛明茲:《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5月一版四刷
    藍海文:《神話與傳說》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3年2月初版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 臺北:臺灣書店 1997年3月初版
    譚達先:《中國神話研究》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12月臺灣初版二刷
    李維斯陀(Claude Le`vi-Strauss) 著,楊德睿 譯:《神話與意義(Myth and Meaning) 》 臺北:麥田出版 2001年7月初版一刷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 著,于曉芬譯:《語言與神話(Sprache und Mythas) 》 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6月初版四刷
    路先‧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著,丁由 譯:《原始思維》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2月初版一刷
    M‧耶律亞德(Mircea Eliade) 著,楊儒賓 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Le Mythede l’e`ternel retour : arche`types et re`pe;tutuon) 》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0年6月初版
    2、其他相關著作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年2月初版
    王錫滎 等著:《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一輯)》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9年10月台一版
    王景琳、徐匋著:《金瓶梅中的佛蹤道影》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1年11月初版一刷
    王朝聞主編:《美學概論》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9月一版十二刷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7年6月初版一刷
    朱文俊:《人類語言學論題研究》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0年1月二版
    朱自清:《朱自清說詩》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10月一版二刷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 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2年7月初版一刷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3月20日初版
    朱光潛:《談美》 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1990年3月初版
    沈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 臺北:益智書局 1990年6月初版
    沈謙:《修辭學》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社 1991年4月初版
    李澤厚:《美學論集》 臺北:三民書局 1996年9月初版
    李澤厚:《美的歷程》 臺北:崑崙書店 1987年10月初版
    李浩:《唐詩美學詮釋》 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0年5月初版一刷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一版一刷
    呂慧娟、劉波、盧達編:《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二卷)》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5年2月一版三刷
    呂正惠編:《唐詩論文集》 臺北:長安出版社 1985年4月初版
    余恕誠:《唐詩風貌》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0年3月二版一刷
    林惠祥:《文化人類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4月一版八刷
    林書堯:《色彩學概論》 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藝術叢書 1971年1月初版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 臺北:三民書局 1983年9月四版
    孟二冬:《中唐詩歌之開拓與變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9月一版一刷
    宗白華:《美學散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十刷
    邱鎮京 主編:《隋唐文化研究叢書(文學篇)》 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0年5月初版一刷
    周振甫:《詩詞例話》 臺北:長安出版社 1983年10月初版
    胡可先:《中唐政治與文學》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0年10月一版一刷
    姜濤 編著:《中國文學欣賞精選集》 臺北:莊嚴出版社 1983年10月一版一刷
    施蟄存:《唐詩百話》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4月一版二刷
    姚殿芳、潘兆明:《實用漢語修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初版四刷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 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978年9月七版
    馬世一 編著:《唐詩三百首新選》 臺北:正展出版有限公司 2001年5月初版
    孫紹振:《審美形象的創造─文學創作論》 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2000年10月一版一刷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0年10月四版(學三版)
    高政一、吳紹志註譯:《古文觀止》臺南:新世紀出版社 1982年2月再版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 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1989年10月再版
    張修蓉:《中唐樂府詩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5年10月初版
    張少康:《古典文藝美學論稿》 臺北:淑馨出版社 1989年11月初版
    陳貽焮:《唐詩論叢》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0月一版二刷
    陳順智:《魏晉南北朝詩學》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11月一版一刷
    陳良運:《詩學‧詩觀‧詩美》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2年2月一版二刷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11月第二版
    許正中編著:《唐代絕句賞析》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8月初版一刷
    許正中編著:《唐代律詩欣賞》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8月初版一刷
    常振國,降雲主編:《歷代詩話論作家(二)》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3年9月初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 臺北:三民書局 1990年9月增訂五版
    章炳麟:《國故論衡》 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67年11月初版
    馮川:《重返精神家園—關於榮格》 臺北:笙易有限公司文化事業部 2001年9月初版一刷
    傅璇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 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11月一版一刷
    喻守貞編註:《唐詩三百首詳析》 臺南:大行出版社 1993年7月初版
    葉慶炳:《唐詩散論》 臺北:洪範書局有限公司 1987年1月初版三刷
    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9月一版一刷
    喬惟德、尚永亮:《唐代詩學》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11月一版一刷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6年1月一版五印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7年4月一版八印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 》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79年4月一版四刷
    黃永武:《詩心》 臺北:三民書局 1971年7月初版
    黃慶萱:《修辭學》 臺北:三民書局 1975年1月初版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 臺北:國家出版社 1999年3月初版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7年8月初版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4年8月初版
    詹:《語言文學與心理學論集》 濟南:齊魯書社 1989年10月一版一刷
    趙士林:《心學與美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6月一版一刷
    熊哲宏:《心靈深處的王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2月一版二刷
    榮宋:《形象美學》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5年1月初版
    蔣孔陽主編:《美學與藝術評論》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3年11月一版一刷
    聞一多:《唐詩雜論—詩與批評》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1999年11月一版一刷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77年出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997年7月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3年1月初版
    鄭騫、方瑜等著:《中國古典詩歌論集》 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5年2月初版
    駱小所:《語言美學論稿》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6年12月初版一刷
    蕭蕭:《現代詩學》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4月初版
    錢鍾書:《談藝錄》 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88年11月出版
    鄺健行 主編:《中國詩歌與宗教》 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1999年9月初版
    顏進雄:《唐代游仙詩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10月初版一刷
    蘇雪林:《唐詩概論》 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4月臺五版
    羅宗強:《唐詩小史》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9月版一刷
    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 北京:中華書局 1999年8月一版一刷
    譚紹鵬、甘安順 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爭鳴大觀》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4月一版一刷
    顧俊:《歷代諷喻詩選》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8年9月初版
    弗洛伊德著,張愛卿譯:《精神分析引論》 臺北:知書房 2000年7月一版一刷
    海倫‧加德納(Helen Gardner)著,沈弘、江先春譯:《宗教與文學》(Religion and Literature)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年2月一版一刷
    黑格爾著,朱夢實譯:《美學》 臺北:里仁書局 1981年9月10日出版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1年12月二版六刷
    杰克‧斯佩克特著,高建平等譯:《藝術與精神分析》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初版
    加斯東‧巴什拉 著,劉自強譯:《夢想的詩學》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7年5月一版二刷
    恩斯特‧卡西勒著,結構群審譯:《人論》 臺北:結構群 1989年9月3日初版
    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 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11月再版四刷
    韋勒克(Rene` Wellek),華倫(Austin Warren)合著,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Threory of Literature) 臺北:志文出版社 1992年12月再版
    三、期刊、單篇論文
    (一)與神話相關之論文 (依時間順序排列)
    李豐楙:〈六朝樂府與仙道傳說〉,收錄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古典文學‧第一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79年12月初版
    黃永武:〈詩與神話〉 《中國學術年刊》 第四期1982年6月
    袁珂:〈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 《民間文學論壇》 1983年第2期
    袁珂:〈再論廣義神話〉 《民間文學論壇》 1984年第3期
    龔鵬程:〈中國文學裏神話與幻想世界─人文創設與自然秩序〉,輯錄於龔程鵬、張火慶主編:《中國小說史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6月初版
    姚寶瑄:〈「牛郎織女」傳說源於崑崙神話考〉 《民間文學論壇》 1985年第4期
    龔維英:〈燭龍神話溯源〉 《民間文學論壇》 1986年第2期
    陳鈞:〈論月神嫦娥〉 《民間文學論壇》 1986年第5期
    屈德育:〈日月神話初探〉 《民間文學論壇》 1986年第5期
    武世珍:〈神話思維辨析〉,輯錄於馬昌儀、劉魁立編:《神話新論》 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 1987年初版
    洪瑋:〈論神話類型體系〉 《民間文學論壇》 1987年第1期
    宋建林:〈用神話的眼光看文學─略談神話原型批評〉 《民間文學論壇》1987年第2期
    龔維英:〈嫦娥神話面面觀〉 《民間文學論壇》 1987年第4期
    袁珂:〈評兩篇嫦娥奔月神話論文〉 《民間文學論壇》 1988年第2期
    葉舒憲:〈中國神話宇宙觀的原型模式〉 《民間文學論壇》 1988年第2期
    石沉、孫其剛:〈月蟾神話的薩滿巫術意義〉 《民間文學論壇》 1988年第3期
    尹榮方:〈月中兔探源〉 《民間文學論壇》 1988年第3期
    周明:〈神鬼論〉 《民間文學論壇》 1988年第6期
    周明:〈人、神、鬼─三位一體的神話結構〉 《民間文學論壇》 1989年第1期
    魯綱:〈神話與文學〉 《民間文學論壇》 1989年第1期
    涂元濟:〈說鳥魚〉 《民間文學論壇》 1989年第2期
    孫元章:〈崑崙神話與蓬萊仙話〉 《民間文學論壇》 1989年第5期
    何滿子:〈月亮神話漫談〉 《國文天地》 1992年6月
    王寧:〈釋「蚩尤」〉 《民間文學論壇》 1993年第1期
    黃伯滄:〈牛郎與織女故事雜談〉 《民間文學論壇》 1994年第3期
    袁珂:〈彭祖長壽的神話與仙話〉 《民間文學論壇》 1994年第2期
    詹石窗:〈青鳥、道教與生殖崇拜〉 《民間文學論壇》 1994年第2期
    蔡哲茂:〈燭龍神話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第68期1994年3月
    謝聰輝:〈瑤姬神話傳說與人神之戀〉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3卷第1期1994年6月
    周俐:〈動物夥伴的助力─論仙話小說中的乘動物飛升〉 《民間文學論壇》 1995年第4期
    譚學純:〈太陽意象:六龍和金烏〉 《民間文學論壇》 1996年第2期
    劉毓慶:〈華夏日月神話文化意慍考察〉 《民間文學論壇》 1996年第2期
    歐麗娟:〈李商隱詩之神話表現〉 《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24卷第1期1997年6月
    顧頡剛:〈《莊子》和《楚辭》中崑崙和蓬萊兩個神話系統的融合〉,輯錄於《顧頡剛民俗學論集》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8年10月初版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敘事性與象徵性〉 《輔仁國文學報》 第17期2001年11月
    李子賢:〈活形態神話當議〉,收載於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3月一版一刷
    何新:〈論遠古神話的文化意義與研究方法〉,收載於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3月一版一刷
    陶思炎:〈中國宇宙神話略論〉,收載於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3月一版一刷
    鄭土有:〈中國古代神話仙話化的演變軌跡〉,收載於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3月一版一刷
    陳才訓:〈嫦娥、蟾蜍、玉兔─月亮文化摭談〉 《江淮論壇》 2002年第3期
    (二)其他相關論文 (依時間順序排列)
    錢鍾書:〈通感〉 《文學評論》 1962年第1期
    余光中:〈論意象〉,收錄於《掌上雨》 臺北:大林文庫 1970年3月初版
    謝雲飛:〈中國文學之藝術表現手法初探〉 《中國學術年刊》 第七期1985年6月
    Caroline Spurgeon著,鍾玲譯:〈先秦文學中楊柳意象的象徵意義〉,收載於《古典文學‧第七集‧上冊》臺北:學生書局 1985年8月初版
    朱學瓊:〈詩的意象與象徵〉 《大陸雜誌》 第71卷第3期1985年9月
    張春榮:〈楚辭二招與歷代詩歌之關係試論〉 《中國學術年刊》 第八期1986年6月
    吳繼光:〈論修辭格的心理基礎〉,載錄於王希杰、季世昌主編:《修辭芠薈》 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1988年10月初版一刷
    劉渼:〈窺意象而運斤─試論《文心雕龍》意象說與形聲情文的表現〉 《中國學術年刊》 第十一期1994年3月
    黃慶萱:〈形象思維與文學〉 《國文學報》 第二十三期1994年6月
    李澤厚:〈審美意識與創作方法〉,收錄於《美學論集》 臺北:三民書局 1996年9月初版
    陳友冰:〈傳統的背叛和詩美的創新—淺論中晚唐險怪詩風的流變及其美學價值〉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10期1997年3月
    史瓊:〈鼻裡聞聲,耳中見色─淺談通感的心理機制〉 《修辭學習》 第九十五期1999年第5期
    吳禮權:〈論誇張〉,載錄於《第一屆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9年6月初版
    葛景春:〈唐詩與道教文化〉,收錄於鄺健行主編:《中國詩歌與宗教》 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1999年9月初版
    李亦國:〈從文化看文學〉,收載於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總序一》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9月一版一刷
    葉舒憲:〈20世紀的邊緣學科:文學人類學〉,收載於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總序二》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9月一版一刷
    葉舒憲:〈文學治療的原理及實踐〉,收載於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9月一版一刷
    (法)保羅‧利科(Paul Ricoeur)著,盧曉輝譯:〈藝術與弗洛伊德的系統論〉(Freud and Philosophy:“An Essay on Interpretation”),收載於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9月一版一刷
    孫紹先:〈不可輕易翻轉的「風月寶鑑」〉,收載於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9月一版一刷
    洪濤:〈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桃花意象〉 《古典文學知識》 2001年第2期
    蔣寅:〈語象、物象、意象、意境〉 《文學評論》 2002年第3期
    陳輝:〈「原型」與「意象」─中西藝術批評觀之比較〉 《學海》 2002年第4期
    沃爾夫罔‧伊瑟爾訪談錄,金惠敏整理:〈在虛構與想像中超越〉《文學遺產》 2002年第4期
    郭貴村、安軍:〈隱喻的語境分析〉 《江海學刊》 2002年第5期
    張賢根:〈形式美與藝術本性〉 《美學》 2002年第7期
    錢建成:〈概念隱喻的跨文化研究〉 《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第42卷第4期 2002年7月
    史忠義:〈道家文學與浪漫主義當議〉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1卷第4期 2002年7月
    高芳:〈顏色與文化〉 《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第42卷第4期2002年7月
    四、學位論文 (依時間順序排列)
    李仁澤:《山海經神話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麗桂 1986年5月
    林桂珍:《《詩經》鳥類意象及其原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余培林 1993年6月
    楊文雀:《李白詩中神話運用之研究》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豐楙 1996年5月
    陳秋吟:《屈賦意象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徐信義 1997年6月
    孫鐵吾:《李白詩歌中植物意象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邱燮友 1998年5月
    徐玉舒:《李商隱詩中神話運用之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豐楙 1999年6月
    吳瓊枚:《唐詩魚類意象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羅宗濤 2000年6月
    賴玫怡:《修辭心理學與美感之探析─以夸飾、譬喻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滿銘 2000年6月
    許秀美:《巴蜀神話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傅錫壬 2001年5月
    張明冠:《漢賦中的神話研究》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傅錫壬 2001年6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