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莊雅茹 |
---|---|
論文名稱: |
戰後臺灣女性參政之先驅:許世賢(1908-1983)的政治生涯 |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9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女性 、參政 、許世賢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09 下載:39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嘉義媽祖婆」、「五龍一鳳」、「許家班」等乃媒體或論者提及許世賢時最常使用的稱號。對於自1946年3月起即當選嘉義市參議員、直至1983年6月於嘉義市長任內病逝為止政治生命幾無中斷的許世賢而言,這些稱號所顯示的意義,除了反映其在嘉義市所締造的群眾基礎、政績及影響力外,亦顯示出其以「女性」及「無黨無派」身份而能長期立於政壇的特殊性。
許世賢在長達三十餘年的參政生涯中,曾創下多項記錄,諸如1946年3月成為首位女性市參議員(與邱鴛鴦、謝娥共同保持)、1951年11月為首位女性縣長候選人、1968年1月當選首位女性縣轄市長、1972年12月於立委選舉中獲最高票當選、1982年7月成為首位女性省轄市長等,不但為戰後臺灣女性參政之先驅,其問政主張於臺灣民主運動的發展過程中亦具代表性,而其施政成果則甚受肯定,並因此締造其在嘉義政壇深遠之影響力。
就其問政內容而言,在許氏長達十餘年的省議員生涯中,「促請中央完成省縣自治通則、實施省長民選」、「尊重省議會職權、勿以行政命令代替立法」、「對地方選舉的建議」等,為其一貫的論政要點,再者,相較於男性議員,其對於「爭取婦女保障名額」及「娼妓問題」等顯然有更多的堅持。此一時期,許世賢與李萬居、郭雨新、吳三連、郭國基、李源棧等號曰「五龍一鳳」,就組織面觀之,其在競選時或議場上,仍是單打獨鬥的多,就問政內容觀之,其則於各自的提案、質詢中表達出共同的訴求。其擔任中央民代期間,正值我國國際處境日陷危難之際,在外交上,其力主「再入聯合國」,並強調「中華民國主權」及「反攻復國」大業。在內政上,其要求「內政改革」,其中,「內政民主化」的相關訴求多延續其省議員時期的問政內涵。
就其施政成果而言,許世賢在第六屆嘉義市長任內,面臨財政困乏與人事編制不足等問題,然而,在此困境下,其仍推動各項建設。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者莫過於拓寬中山路工程及興建七彩噴泉。再者,就府會關係而言,市代表們多肯定許氏之勤政和廉能,也推崇其醫學博士及省籍民代之出身,大底上,代表們於問政時對於許氏之「建議」與「詢問」多於「指責」與「杯葛」。1982年,許世賢再任第九屆嘉義市長,並於嘉義市升格後任首屆省轄市市長,觀之施政方針,其對嘉義市整體發展之構思顯然較過去宏觀許多,惟升格後其仍面臨財政困難之狀,而市府的人事風波也成為議員所關切的焦點。然而,無論內、外在困境為何,許氏仍於短期內進行各項建設。其勤政、清廉的形象,不但奠定其女日後繼承衣缽之基,更成為嘉義政壇的指標。
問政、施政外,許世賢亦參與臺灣民主運動,蓋許氏先後參與1958年「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1960年地方選舉前後黨外人士所舉行的座談會,以及「中國民主黨」的籌備等。然而,當執政當局以高壓的手段處理組黨運動後,政治反對活動隨之沉寂。 1970年代中期以後,另一波黨外運動勃興,惟許氏的政治理念雖與主導反對運動發展之人士有共通之處,然於行動上卻未積極參與。這與其不贊同當時黨外運動所採用的群眾路線及選舉組織策略有關。亦即政治民主化、保障人權、落實地方自治等是其從政以來的一貫理念,然而對於採用何種方式來達成上述的目標,則與部分黨外運動人士看法和做法不同。
一、許世賢檔案
政論、演說手稿,家書,照片,同學錄,各類證書等
二、專書
1.王文裕:《臺灣先賢先烈專輯.李萬居傳》,南投:省文獻會,1997年。
2.任育德:《雷震與臺灣民主憲政的發展》,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1999年。
3.李筱峰:《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1987年三版。
4.李筱峰:《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1987年。
5.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1992年。
6.胡佛:《政治變遷與民主化》,台北:三民,1998年。
7.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1994年。
8.風雲論壇社編:《透視黨外勢力》,台北:編者,1983年。
9.馬心韻:《三民主義婦女政策與我國婦女政治地位之研究》,台北:正中,1992年。
10.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灣師範大學史研所專刊(20),1988年。
11.游鑑明:《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記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25),1998年。
12.陳君愷:《日治時期臺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史研所專刊(22),1992年。
13.陳明通:《地方派系與臺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1995年。
14.陳紹輝計劃主持:《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計劃:王國秀女士訪談錄》,台中:台灣省諮議會,2001年。
15.陳紹輝計劃主持:《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計劃:余陳月瑛女士訪談錄》,台中:台灣省諮議會,2001年。
16.陳紹輝計劃主持:《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計劃:李秋遠先生訪談錄》,台中:台灣省諮議會,2001年。
17.陳陽德:《轉變中的臺灣地方自治》,台北:洞察,1987年。
18.張玉法:《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台北:三民,1999年。
19.張炎憲等採訪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20.張炎憲等採訪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21.張炎憲等採訪記錄:《嘉義平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22.張柄南等著:《地方自治論文集》,台北:華崗,1974年。
23.黃嘉樹:《國民黨在臺灣1945-1988》,台北:大秦,1994年。
24.彭懷恩:《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1987年。
25.彭懷恩:《臺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論壇社,2000年。
26.楊翠:《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之研究: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 1920-1932》,台北:時報,1995年。
27.楊錦麟:《李萬居評傳》,台北:聯經,1993年。
28.鄭梓:《臺灣議會政治四十年》,台北:自立,1987年。
29.鄭梓:《戰後臺灣議會運動史研究—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1946-1951)》,台北:華世,1988年。
30.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三十年》,南投:編著,1981年。
31.蔡憲崇:《鑼聲若響》,著者自印,1987年。
32.溥慶玖:《臺灣省議會》,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中心,1964年。
32.謝國興:《府城士紳:辛文炳和他的志業》,台北:南天,2000年。
33.謝漢儒:《台灣早期民主運動與雷震紀事》,台北:桂冠,2002年
34.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1996年。
35.蘇錦章:《諸羅春秋:家義政壇五十年縮影》,嘉義:作者,2001年
三、論文
1.王振寰:<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卷1期,1989年,頁71-116。
2.方可:<嘉義市復制為省轄市前許世賢談市政>,《政治家》,第32期,1982年,頁20-22。
3.毛知礪:<臺灣戒嚴時期民主政論初探(1949-1960)—以雷震及「自由中國」半月刊為例>,《政大歷史學報》,第13期,1996年,頁107-133。
4.田秋菫:<臺灣近代最傑出的女政治家:許世賢博士一生傳奇>,《生根》,第12期,1983年,頁5-8。
5.朱雲漢:<臺灣地區政治參與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6.李旺臺:<許世賢的傳奇及其時代背景>,《臺灣反對勢力》,台北:五千年, 1993年,頁203-208。
7.李筱峰:<一百年來臺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張炎憲、陳美蓉、黎光中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9年,頁275-302。
8.李肇悅:<臺灣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9.呂婉如:<公論報與戰後初期臺灣民主憲政的發展 1947-196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0.吳煥偉:<臺灣民主轉型之結構與策略互動分析(1949-1997)>》,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1.何振盛:<戒嚴時期臺灣地區的民主化與政治變遷:一個發展途徑的研究>,國立政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12.林佳龍:<威權侍從政體下的臺灣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2卷1期,1989年,頁117-145。
13.林濁水:<撤退就是投降:許世賢決心再為嘉義市民服務>,《政治家》,第22期,1982年,頁15-17。
14.姜雍熙:<新竹市與嘉義市改制行政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15.施叔青、蔡秀女編:<許世賢:臺灣第一位女市長>,《世紀女性.臺灣第一》,台北:麥田,1999年,頁158-188。
16.梁雙蓮:<臺灣婦女的政治參與現況與發展>,收錄於中國論壇社編《女性知識份子與臺灣發展》,台北:聯經,1989年,頁177-226。
17.梁雙蓮、朱汯源:<從溫室到自立:臺灣女性省議員當選因素初探(1951-1989)>,《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1993年,頁91-124。
18.許忠逸:<階級形構與官僚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化:臺灣發展過程之分析(1959-1979)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19.許芳庭:<戰後臺灣婦女團體與女性論述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20.許雪姬:<台灣光復初期的民變:以嘉義二二八事件為例>,賴澤涵主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頁169-122。
21.郭正亮:<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1945-1988)>,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22.陳明通:<威權政體下臺灣地方政治精英的流動(1945-4986):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23.陳陽德:<臺灣民選地方領導階層變動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980年。
24.陳嘉宏:<階級形構的轉型與臺灣政治反對運動(1950-1993)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25.陳儀深:<民主與民族之間:試寫李萬居政治思想的特色>,收錄於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六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2年,頁1379-1394。
26.游千慧:<一九五0年代臺灣的「保護養女運動」>,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27.張文隆:<郭雨新(1908-1985)與戰後臺灣黨外民主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28.張益超:<選民投票穩定度之研究—嘉義市第四屆、第五屆市長選舉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29.許世賢、黃順興、康寧祥:<台灣地區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試擬案>,《亞洲人》,1卷1期,1980年2月,頁10-18。
30.莊永明:<嘉義媽祖婆許世賢>,《臺灣近代名人誌.第二冊》,台北:自立,1987年,頁227-235。
31.黃維正:<嘉義媽祖婆許世賢蓋棺論定>,《前進週刊》,15期,1983年,頁4-13。
32.黃嬰:<許故市長懷思錄>,《嘉義市文獻》,7期,1992年,頁20-29。
33.楊淑梅:<光復初期臺灣的社會精英(1945-194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34.潘立夫:<嘉義市長當選人許世賢訪問記>,《政治家》,22期,1982年,頁15-17。
35.潘立夫:<許世賢當仁不讓>,《政治家》,24期,1982年,頁8-11。
36.廖益興:《臺灣地區威權統治下的政經體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文,1993年。
37.齊邦媛訪問,李孝悌記錄:<紀念民主的播種者齊世英先生—康寧祥先生訪問紀錄>,收錄於沉雲龍、林泉、林忠勝訪問,林忠勝紀錄《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25),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7年,頁347-377。
38.謝欣純:《郭國基與戰後臺灣自治》,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9.薛立敏:<臺灣地區女性參政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40.薛化元:<中央民意代表延任與台灣本土政治精英的態度:以「五龍一鳳」為中心(1950-1969)>,《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研討會論文》,台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9年。
41.薛化元:<雷震與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收錄於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六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2年,頁1395-1424。
42.顏志榮:<光復後台籍民選精英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1945-1969>,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43.顏淑芳:<自由中國半月刊的政黨思想>,私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44.魏誠:<自由中國半月刊內容演變與政治主張>,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45.蘇瑞鏘:<「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四、政府公報、報紙、雜誌
《立法院公報》 1973年2月至1980年12月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公報》 1954年6月至1959年6月
《臺灣省議會公報》 1959年6月至1968年3月
《嘉義市市民代表大會議事錄》 1968年3月至1972年10月
《嘉義市議會議事錄》 1982年7月至1983年6月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公論報》
《自立晚報》
《自由日報》
《臺灣新生報》
《徵信新聞》
《聯合報》
《十字論壇》
《八十年代》
《民主潮》
《自由中國》
《自治》
《美麗島》
《臺灣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