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品捷 Wu, Pin-Chieh |
---|---|
論文名稱: |
校外教學場域服務效能對教師教學效能之影響─以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為例 The influence of extramural education’s service effectiveness on teaching efficacy- Take Forestry Bureau Nature Center as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李晶
Li, Ch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教學效能 、服務效能 、校外教學 、自然教育中心 、學校外部資源 |
英文關鍵詞: | Teaching efficacy, Service efficacy, Extramural education, Nature Center, Resources of school external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GSLHM.003.2018.A0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6 下載:1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2009年國民中小學辦理校外教學實施原則頒布後,校外教學成為國中小學必要辦理的課程活動之一。然而校外教學的地點包羅萬象,教師是否認為校外教學場域所提供之服務可以提升教師教學成效為本研究探討核心問題。本研究配合201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服務資源綜合分析診斷計畫」進行。在服務效能部分,將自然教中心分成為「環境特質、教育特色、經營管理」三大構面;在影響教師教學效能部分,分為「教學準備、教材內容、教學技巧、學習氣氛、教學評量」五大構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凡符合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之潛在目標客群 (教師客群),皆包含在本研究之範圍。問卷於2017年7月至10月發放,共回收有效問卷415份。研究結果發現:一、自然教育中心之服務效能整體表現佳,尤其在教育特色表現最為突出。二、自然教育中心對教師效能之提升具有影響力,尤其在教材內容與教學技巧。三、自然教育中心之服務效能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中高程度之相關 (一) 環境特質影響教材內容程度最高;(二) 教育特色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最為廣泛;(三) 經營管理影響教師教學技巧程度最高。四、資深教師群對於自然育中心能幫助教師教學效能程度較年輕教師群高,因為資深教師對於自然教育中心認同程度較佳。根據以上結果,提出給自然教育中心在以學校教師為對象之經營建議:一、保持環境特質,開發多元環境場所。二、不斷精進教育特色,擦亮教育招牌。三、推廣中心專業人才吸引學校教師。四、針對年輕族群教師進行自然教育中心服務內容之推廣。
Extramu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critical concept for school activitie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of extramural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was promulgated in 2009.However, the resourses of extramural education include various choic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enhancement of teaching efficacy form the extramural education. This study complies with the Forest Bureau Nature Education Center'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ervice resources diagnostic program in 2017. Nature Center’s service efficacy is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Teaching efficacy is split into five components: teaching prepar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skills,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 subjects were the Forestry Bureau target customers (school teacher).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ubuted from July to October 2017 and received 4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Nature Center’s service efficacy was recognized as well performance.in educational concepts.
2. Nature Center was known as an impactful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efficacy, especially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skills.
3. The Nature Center’s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teaching efficacy were medium-height correlated. (1)Th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high correlated with teaching materials.(2)The education concepts were the most extensive impact on teaching efficacy. (3)The management processes were high correlated on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4. Senior teachers believe Nature center can enhance their teaching because of familiar with Nature Cent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suggest that Nature Center maintai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refine education concepts, promote professionals, and focus on promoting service to young teachers.
王鑫(2015)。校外教學的理念。師友月刊,(573),10-14。
朱珮瑩 (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6)。臺灣山林悠遊網站。取自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NC/NC_index.aspx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14)。環保團體網站。取自http://www.epa.gov.tw/lp.asp?ctNode=32966&CtUnit=1980&BaseDSD=7&mp=epa
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 (2004)。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期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4(2),23-41。
吳明清 (1990)。談組織效能之提升與校長角色。教師天地,46,48-49。
吳明隆、陳火城 (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自我知覺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48),113-132。
吳俐錦 (2006)。國民小學教師生命價值觀與工作投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清山 (1992)。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教育研究與發展。臺北:臺灣書局。
吳清山 (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呂淑惠 (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巫吉玲 (2010)。互動式地理資訊平臺應用於國小校外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宜曄、林詠能 (2008)。十三行博物館導覽服務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研究。博物館學季刊,22(1),93-105。
李晶 (2017)。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服務資源綜合分析診斷計畫 (計畫編號:tfbc-1060303)。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李晶、林儷蓉 (2001)。休閒農場提供國小校外教學資源之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2),155-180.
李雅婷 (2007)。臺北縣國小教師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學校本位課程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六 (1997)。臺灣省各級學校校外教學參考手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沈翠蓮 (2015)。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五南。
周儒 (2000)。行動研究與教師環境教育能力之發展。臺灣教育,(589),22-28。
周儒 (2001,9月)。尋找一個環境教育理想的實踐場所-環境學習中心。以口頭形式發表於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校園環境教育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周儒 (2007)。臺灣環境教育理想的實踐基地-環境學習中心。環境教育,(12),65-65。
林育賢 (2008)。國小特教班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大學,臺東縣。
林明地 (1996)。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51,30-40。
林明地 (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五南。
林明地(2002)。學校社區化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發展趨勢。教育資料集刊,27,259-280。
林明禛 (2013)。社會資源的盤整與運用探析:從某縣市社會行政部門的考察。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5),71-93。
林武雄 (1996)。偏差行為青少年在輔導情境中抗拒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林青青 (2011)。新北市國中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振春 (1994)。學校與社區結合以建立社區文化。師友月刊,(329),6-12。
林清達 (1996)。國民小學校長對學校與社區互動之角色期望與實際參與狀況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學報,5,1-46。
林清達 (2002,12月)。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與行政因應策略。以口頭形式發表於東部地區國民教育檢討與改進研討會,花蓮縣,臺灣。
林清達 (2003)。教育改革時代的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花蓮師院學報 (教育類),16,135-157。
林勝義 (2015)。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臺北:五南。
林進材 (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萬億 (1992)。社區資源的整合與運用。社教雙月刊,51,5-9。
林德泉 (2005)。服務行銷於多媒體語言教室應用之研究-以某國立高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邱馨緻 (2012)。建構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教師評鑑指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常明 (2004)。澎湖地區居民生態旅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孫志麟 (2009)。建立信心:教師自我效能七部曲。臺北:學富文化。
徐堅白 (2000)。俱樂部的經營管理。臺北市:揚智文化。
張孝銘、邱聯榮、施慧珉 (2007)。大湖休閒酒莊消費者消費型態,旅遊資訊來源,服務滿意度與忠誠度之調查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2(1),50-67。
張幸愉 (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峻嘉、詹欽惠 (2013)。學童參與觀光工廠校外教學之認知,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鄉村旅遊研究,7(2),59-86。
張淳惠 (2002)。國中教師角色知覺差距,教學效能信念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道榮 (2009)。一位國小班級導師校外教學創新經營之敘說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碩玲 (2001)。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德銳 (2004)。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檔案對教學省思與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92-2413-H133-002)。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張潤書 (1991)。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五南。
教育部 (2005)。教育部推動社會資源發展學校體育或衛生教學活動原則。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36175
教育部 (2011a)。國民中小學辦理校外教學實施原則。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146
教育部 (2011b)。優質校外教學檢核表。取自http://www.lses.tyc.edu.tw/uploads/tadnews/file/nsn_1277_1.doc
許世璋、徐家凡 (2012)。池南自然教育中心一日型方案 [天空之翼] 對於六年級生環境素養之成效分析。Chinese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1),69-94。
許彩梁 (2013)。校外教學在臺灣。生態臺灣,(41),29-34。
連倖誼、張雅筑 (2017)。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0(1),75-103。
陳木金 (1999)。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領導效能。學校行政,(3),14-29。
陳火城 (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向平 (2010)。素質教育與能力訓練:高職人才培養的兩翼。江蘇高教,2010(2),134-136。
陳怡君 (2003)。國中啟智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奎 (1996)。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燕、葉劭緯 (2015)。國中小校外教學現況與戶外教育政策認知之調查研究。教育脈動,(4),44-67。
陳榮富 (2013)。國民小學外部資源引進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慧如、張靜雯、卓姿盈 (2009)。臺灣賞鯨生態旅遊之遊客特性與解說服務滿意度關係研究。休閒事業研究,7(1),102-124。
陳蕙君 (1998)。運用社區資源,充實學習內容。資優教育季刊,67,28-31。
曾兆興 (2003)。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鈺琪等人 (2015)。戶外教育實施指引。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游家政 (1997)。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3-69。
湯仁燕 (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湯鳳艷 (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馮莉雅 (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 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馮莉雅 (2002)。國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知覺與學生知覺之比較。國民教育研究學報,9,113-145。
黃士銓 (2009)。跨國銀行企業購併組織文化融合之研究-以英商渣打銀行購併新竹國際商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黃政傑 (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臺北市:漢文。
黃鴻文 (1995)。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主編),學校社區化 (頁127-135)。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鯉榕 (2006)。新舊制國小實習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葉又慈 (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怡均 (2015)。基隆港關鍵服務效評估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市。
葉美秀 (1998)。農業資源在休閒規劃上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劉宗明、黃德祥 (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9(2),1-33。
劉冠妙 (2004)。關渡自然中心國小戶外教學課程方案發展與推動歷程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陽教 (1992)。教學原理。臺北:文景。
蔡家廷 (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蔡淑惠 (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生態旅遊認知及以生態旅遊進行戶外教學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蔡麗華 (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鄧振源、林建璋 (1999,11月)。大學行政單位支援教學服務品質之模糊多屬性評估模式。以口頭形式發表於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品質管理技術應用研討會,高雄市,臺灣。
蕭金土、汪成琳 (2003)。高中職校長教學領導,特教班教師教學效能及其關係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7),147-176。
賴阿福、塗淑君 (2006)。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5,87-109。
鮑慧門 (2013)。學校創新經營之探究-社會資源創新經營之探討。學校行政,(86),179-198。
薛曉華、葉書瑋、廖素嫻 (2007,11月)。打造非制式的學習天空:體驗學習的理念、另類教育的實踐、台灣新學習典範的開展。以口頭形式發表於「漂流、陶養、教育:2007另類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謝金青 (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森展 (1996),服務行銷管理。臺北:創意文化事業公司。
謝進裕 (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鍾榮進 (2015)。國小教師教學效能自評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1),69-104。
簡玉琴 (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簡里娟 (2009)。中輟學生輔導工作:學校與社區合作方式之初探。輔導季刊,45(1),60-70。
藍紅玉(2009)。校外教學價值認知、滿意度與學習成長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顏可一 (2013)。101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現場觀眾觀賞行為、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顏建賢、田恬 (2012)。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57,241-261。
羅巧玲、魏美惠 (2013)。中部地區幼兒教師創造力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2(1),149-178。
Albaum, G. (1997). The Likert scale revisited: an alternate version. Journal of the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39(2), 331-332.
Borich, G. D. (1988).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Cavers, L. (1988). Teacher efficacy: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level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BC.
Cho, H. (2016). Under co-construction: An online community of practice for bilingual pre-service teachers. Computers & Education, 92, 76-89.
Drucker, P. F., & Smith, J. M. (1967).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London, UK: Heinemann.
Edvardsson, B. (1996). Making service-quality improvement work.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6(1), 49-52.
Edvardsson, B., & Olsson, J. (1996). Key concepts for new service development.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6(2), 140-164.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
Greenwood, G. E., Olejnik, S. F., & Parkay, F. W. (1990).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ur teacher efficacy belief patterns and selected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3(2), 102-106.
Hill, F. H. (1991, Apr)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e practice, conten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338565).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ci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IL. Abstract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338565.pdf
Jubenville, A., Twight, B. W., & Becker, R. H. (1987). Outdoor recreat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millenium edition. Marketing Management, 23(6), 188-193.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ric.ed.gov/PDFS/ED351056.pdf
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NSPRA) (1986). In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the complete book. Arlington, VA: 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Qin, L., Li, N., Zha, S., & He, W. (2017).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a virtual teacher community: A case study of rural teacher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4(5), 463-471.
Raval, H., Mckenney, S., & Pieters, J. (2014). Remedial teaching in Indian under-resourced communiti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ara-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38, 87-93.
Rea, L. M., Parker, R. A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
Regan, W. J. (1963). The service revolution.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27(3),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