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詩涵
Shih-Han Huang
論文名稱: 國中國文專家教師之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Comprehend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Reading: Studies from Chinese Expert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王秀玲
Wang, Hsiu-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8
中文關鍵詞: 國文專家教師閱讀教學閱讀策略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expert teachers, Reading instruction, Reading strate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96下載:5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的閱讀教學理念、目標、閱讀教學策略及其具體步驟、閱讀教學策略實施的困境與因應之道,以及閱讀教學策略發展與轉變的歷程,最後歸納出影響專家教師閱讀教學知能發展的相關因素。為達成研究目的,研究者邀請四位國中國文專家教師參與研究,針對上述主題,以訪談、文件分析的方式個別進行深入的探究,並根據訪談資料的分析與討論,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壹、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的閱讀教學乃是以學生為教室的主體,參照各年級的認知理解程度,預為規劃適宜的閱讀教學目標。

    貳、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的閱讀教學策略多以課內的範文教學為進行閱讀指導的首要原則,然亦能搭配課外的延伸閱讀活動,進行閱讀策略的練習與深化。在實踐方面,教師會因應文本需要及學生需求,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教學策略,並有效結合閱讀與寫作的課程,藉由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繫,發揮閱讀教學的最大成效。

    參、國中國文專家教師閱讀教學策略的發展,普遍歷經摸索、嘗試、轉化等三階段,其中輔導團的啟蒙、影響乃是關鍵;教師閱讀教學知能持續精進的三要素則在於教師個人的批判、反省力、自學能力與實踐能力。

    肆、國中國文專家教師的閱讀教學乃是融會學科的知識與經驗,將閱讀的教材教法有條理地組織呈現,展現優異的教師效能;其閱讀教學同時具備專業態度、專業知能及專業成長等三向度,提供理想的語文教師圖像。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inese expert teachers of reading teaching conception, objectives,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concrete steps, the plight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implemented in response to the road,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finally sum up the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the purposes, the researcher invited four Chinese expert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o participate in this research, then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the teachers about the above topics.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rom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
    1.The Chinese expert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reading instruction regarded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classroom, with reference to each grad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for planning appropriate reading teaching objectives.

    2. The Chinese expert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regarded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strategies with curricular text teaching as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also with extra-curricular extension of the reading activities to practice and deepen reading strategies. In practice, teachers is depended on the text,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of reading strategies flexibly, and combine reading courses with writing courses by the organic link between the read and write, play the maximum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 instruction.

    3.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 Chinese expert teachers generally attempt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counseling group is the key influenc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reading instruction is owing to the personal criticism, the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4. The reading instruction of Chinese expert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the mix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he subjects. They can organize read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systematically, and present excellent teacher effectiveness. Their teaching of reading with a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provide an ideal language teachers’ image.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閱讀的相關理論 11 第二節《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閱讀教學目標 42 第三節 閱讀教學之相關研究 6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 7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81 第三節 研究歷程 90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94 第五節 研究者的角色與倫理 97 第六節 研究的信實度 98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101 第一節 興鈴老師的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101 第二節 湖湘老師的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128 第三節 和雯老師的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144 第四節 文韻老師的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171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19 第一節 結論 219 第二節 建議 225 參考文獻 228 中文部分 228 英文部分 235 附錄 237 附錄一 國中國文專家教師「閱讀教學策略」之研究 訪談大綱 237 附錄二 訪談實況紀錄表 239 附錄三 預測策略的運用原則及其步驟 240 附錄四 畫線(找重點)策略的運用原則及其步驟 242 附錄五 推論策略的運用原則及其步驟 244 附錄六 摘要策略的運用原則及其步驟 246 附錄七 <越縵堂日記>:「分總結構的拼貼遊戲」學習單 248 表次 表2-1精緻化的類型及其例子 19 表2-2 三階段閱讀模式 34 表2-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中的課程目標 43 表2-4課綱各年段閱讀能力具體內容說明表 47 表2-5 Bloom 2001年版認知歷程分類表 49 表2-6 Bloom 2001年版認知歷程及各年段課綱內容重點說明表 51 表2-7國中國語文閱讀能力的評量指標 53 表2-8語文學習領域第四階段閱讀能力指標與認知歷程對應表 56 表2-9認知能力主類別與次類別出現次數統計表 57 表2-1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閱讀相關能力指標分析 59 表2-11閱讀教學之相關研究 63 表3-1 研究對象資料表 84 表3-2 資料代碼及其意義對照 95 圖次 圖2-1抒情文結構模組 27 圖2-2「閱讀理解」產生的三要素 39 圖2-3四要素循環圖 40 圖3-1研究流程圖 93 圖3-2類屬分析圖 97 圖4-1 PISA的閱讀歷程 104 圖4-2影響國中國文專家教師閱讀教學知能發展的因素 217

    中文部分
    王生佳(2009)。閱讀教學策略對閱讀態度與能力影響之研究-以智慧國小三年級閱讀童話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秀梗。如何運用推論策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載於孫劍秋(主編)(2009)。
      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王開府。心智圖與國語文教學,載於教育部九年一貫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輔導群(主編)(2008a)。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王開府(2008b)。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43,263-296。
    王開府。思考、閱讀能力與分級指標,載於孫劍秋(主編)(2009)。閱讀教學理論 
      與實務。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王婷婷、陸璟、李百艷、鄭朝暉(2011)。上海學生PISA2009閱讀高分原因探悉:
      基於學校系統的視角。課程與教學季刊,14(4),73-92。
    吳沐馨(2008)。談閱讀教學策略。教師之友,49(2),77-87。
    吳香蘭(2011)。國小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教學行為及教學思考之比較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敏而(2010)。文學圈之理論與實務。2012年4月13日,取自http://210.240.9.70/academic/index.php?q=node/96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余崇生(2010)。閱讀與寫作潛能。國文天地,25(11),4-7。
    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2004)。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Bloom教 
      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析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34。
    李宗薇。教學設計,載於黃政傑(主編)(2002)。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金鴦(2011a)。先別急著教—思路決定出路 漫談教學策略與策略教學。2011 年10月20日,取自www.kwps.kh.edu.tw/lan/901128.ppt
    李金鴦(2011b)。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策略。2011年10月20日,取自http://jerhow.pixnet.net/blog/post/31788925-%e8%aa%9e%e6%96%87%e6%95%99%e5%b8%ab%e7%9a%84%e9%96%b1%e8%ae%80%e6%95%99%e5%ad%b8%e7%ad%96%e7%95%a5
    李金鴦(2011c)。閱讀教學理論與實例。2011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slideshare.net/keigo1209/ss-2721966
    李咏吟(主編)(1995)。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李德竹(主編)(2002)。圖書資訊學詞彙曁重要參考資料。臺北市 : 文華圖書館 
      管理。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原作者:Yin, Robert K.)。臺北:弘智文化。
    林子玉(2011)。閱讀教學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姵瑩(2011)。應用SQ3R策略於國小六年級閱讀教學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清山(譯)(1998)。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Richard E. Mayer)。臺北市:遠流。
    林逢祺(2006)。教育規準論。臺北市:五南。
    林惠真(主編)(2001)。九年一貫創新課程:教與學。臺北市:國際村。
    岳修平(譯)(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原作者:E. D. Gagne, C. W.
      Yekovich, F. R. Yekovich)。臺北市:遠流。
    幸曼玲(2008)。閱讀的心理歷程與閱讀教學。教師天地,154,4-8。
    邱上真。認知學派的學習理論,載於李咏吟(主編)(1995)。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邱彥瑄(2007)。合作閱讀策略教學之探討。教育研究,15,147-156。
    邱燮友(1991)。美讀與朗誦。臺北市:幼獅。
    柯華葳(1995)。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載於李咏吟(主編)(1995)。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原作者:Kenneth S. Goodman)。臺北市:心理。
    洪月女。閱讀文化的形成及其前後比較,載於孫劍秋(主編)(2009)。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洪碧霞(2011)。讀到重點 言而有據─從PISA的閱讀與溝通評量談起。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
    洪碧霞、林素微、吳裕益(2011)。臺灣九年級學生閱讀樂趣與策略對PISA閱讀素養解釋力之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14(4),1-24。
    洪蘭(2004)。閱讀決定思想。教師天地,129,4-7。
    侯秋玲、吳敏而(主編)(2005)。文學圈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朗智思維科技。
    施教麟。小題大作─「大意摘要」閱讀教學示例,載於孫劍秋(主編)(2009)。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殷允芃。用閱讀搭希望之橋,載於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08)。閱讀,動起來。臺北市:天下。
    孫淑瑱(2007)。澎湖縣國小教師閱讀教學策略實施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澎湖市。
    高新建。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一):能力指標之分析及其教學轉化,載於黃炳煌(主編)(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秋鳳。朗讀,載於吳金娥、季旭昇、林國樑、姚榮松、高秋鳳、張正男、張孝裕、張美煜、張素貞、黃家定、陽如雪、葉德明、廖吉郎、劉瑞箏、潘麗珠(2003)。國音及語言運用。臺北市:三民。
    高敏麗(2005)。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能力指標探討國小國語文閱讀教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9)。J. A. Maxwell著。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  
      動取向的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臺北市:心理。
    師淑玫(2003)。談閱讀理解的基模理論。國教輔導,42(5),2-7。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閱讀教育推動委員會(2008)。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推動「閱讀桃花源」四年計畫。2011年11月3日,取自http://163.30.179.1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硏究委員會(主編)(1990)。教學法研究。臺北市:五南。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貞蓉(2010)。談閱讀教學。國教輔導,33(5),35-39。
    陳昱霖、陳昭珍(2010)。國中閱讀素養及教學策略初探。國文天地,26(1),113-128。
    陳新轉。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二):能力指標之「表徵能力」課程轉化模式,載於黃炳煌(主編)(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滿銘(1997)。作文教學指導。臺北市:萬卷樓。
    陳滿銘(1999a)。談篇章結構(上)─以中學國文教材為例。國文天地,15(5),
      65-71。
    陳滿銘(1999b)。談篇章結構(下)─以中學國文教材為例。國文天地,15(6),
      57-66。
    陳滿銘(2004)。從意象看辭章內容成分。國文天地,19(8),93-98。
    陳滿銘(2005)。篇章結構學。臺北市:萬卷樓。
    陳滿銘。篇章邏輯與思考訓練,載於中華章法學會(主編)(2011)。章法論叢<第五輯>。臺北市:萬卷樓。
    陳慶輝(1994)。中國詩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陳麗華。教學反省,載於黃政傑(主編)(2002)。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曾祥芹、張復琮(主編)(2002)。文體閱讀法。河南:大象。
    曾祥芹、韓雪屏(2002)。閱讀學原理。河南:大象。
    教育部國語會(編)(2000a)。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12年3月10日,取自   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dict/GetContent.cgi? DocNum=37913&
      GraphicWord=&QueryString=策略
    教育部國語會(編)(2000b)。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11年10月12日,取自   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dict/GetContent.cgi?DocNum=29566&Graph
    icWord=&QueryString=摘要
    教育部國語會(編)(2000c)。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11年10月12日,取自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dict/GetContent.cgi?DocNum=13838&GraphicWord=&QueryString=朗讀
    教育部國語會(編)(2000d)。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11年05月01日,取自
    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dict/GetContent.cgi?DocNum=27810&GraphicWord=&QueryString=信念
    教育部(2009a)。教育部閱讀教學策略開發與推廣計畫成果發表會教學示例彙編。
    2011年11月1日,取自http://dyna2.nc.hcc.edu.tw/dyna/data/user/hs3893/files/201012261555020.pdf
    教育部(2009b)。閱讀教學策略開發與推廣計畫報告。2011年11月1日,取自140.115.107.17:8080/RST/data/user/admin/files/200903191348110.pdf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2011年11月 12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張玉茹(2001)。如何看得更清楚─談閱讀教學。教育研究資訊,9(3),32-51。
    張春榮(2002)。作文新饗宴。臺北市:萬卷樓。
    張春榮(2011)。文心萬彩:王鼎鈞的書寫藝術。臺北市:爾雅。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黃永武(2009)。新增本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市:巨流。
    黃思齊(2004)。國中國文閱讀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政傑(2002)。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順基、蘇越、黃展驥(2002)。邏輯與知識創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銘惇、張慧芝(譯)(2000)。課程設計:教育專業手冊。(原作者:David Pratt)。  
      臺北市:桂冠。
    黃麗菁(2011)。閱讀態度與閱讀策略對閱讀素養之影響—以PISA 2009上海、香港、韓國與臺灣為例。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
    葉連祺、林淑萍(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葉聖陶(1980)。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葉蕙芬(2004)。創意思考閱讀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閱讀理解力及閱讀 
      態度之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塗絲佳(2004)。國中國文「閱讀」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振富(譯)(2002)。學習型學校(上)。(原作者:P. Senge)。臺北市:天下文化。
    楊裕貿(2009)。國小國語文教學方法之改革研究─以議論文的讀寫整合設計為例,
    載於孫劍秋(主編)(2009)。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
    楊裕貿(2011)。議論文讀寫整合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與寫作成效之研究。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鄒慧英(2010)。PISA 閱讀素養評量理念與命題架構。2012年04月 18日,取自
      net-hdisk.rsps.kh.edu.tw/~tc013/99_text/990407_01.ppt
    鄒慧英、黃秀霜、吳昌明(2011)。從PISA2009建構反應題頗析臺灣學生的閱讀問題。課程與教學季刊,14(4),25-48。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新北市政府教育局101年度施政計畫重點。2011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rde.ntpc.gov.tw/_file/1397/SG/25370/D.html
    趙永芬(譯)(2003)。中學生閱讀策略。(原作者:Laura Robb)。臺北市:天衛文 
      化。
    廖玉蕙(2010)。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臺北市:天下。
    廖晉斌(2004)。國文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增進國中生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策略
      運用及學業成就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彰化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3月)。教出閱讀力 北市精進閱讀教學開跑了─策略師資培訓與專業認證,北市經驗值得學習與推廣。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2011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doe.taipei.gov.tw/ct.asp? xitem =1775518&CtNode=27381&mp=104001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11月)。閱讀一百 打造臺北閱讀精進年教育新亮點閱讀學習論壇–閱讀擁抱不一樣的未來新聞稿。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2011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ct.asp?xItem=
      9432443&ctNode=27381&mp=104001
    劉素真(2011)。閱讀教學策略、閱讀策略與閱讀態度對閱讀素養之影響-以 PISA2009臺灣為例。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劉雅筑(2000)。國中學生批判思考、創造思考、閱讀理解策略與閱讀理解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勰(撰)施友忠(譯)(1970)。文心雕龍。臺北市:中華書局。
    潘麗珠(2002)。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臺北市:萬卷樓。
    潘麗珠(2003)。古韻新聲:潘麗珠吟誦教學。臺北市:幼獅文化。
    潘麗珠(2004a)。閱讀的策略。臺北市:商周。
    潘麗珠(2004b)。我對「閱讀」的一些看法。教師天地,129,16-20。
    潘麗珠。閱讀的6C策略─以<五柳先生傳>為例,載於教育部九年一貫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輔導群(主編)(2008)。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潘麗珠、楊龍立、蕭千金(2004)。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第三階段能力指標的具體轉化及示例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6),6-22。
    潘淑滿(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鄭明長(2002)。發問對教學歷程之影響初探。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87-114。
    鄭彩鳳、林煥民(2009)。程序性知識在精進教師教學效能之意涵與應用。教育研   
      究月刊,183,75-88。
    鄭圓鈴(2001)。基本學力測驗對國文教學與評量的影響。國文天地,17(3),68-75。
    鄭圓鈴(2004)。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在國語文教學與評量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鄭圓鈴。心智圖在閱讀教學的應用,載於教育部九年一貫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輔導群(主編)(2008)。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鄭圓鈴。Bloom 2001年版認知歷程理論在閱讀能力評量上的應用,載於孫劍秋(主編)(2009)。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鄭潔慧。範文教學融入閱讀教學策略示例─以人間情分為例,載於孫劍秋(主編)
    (2009)。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鄭蕙如、林世華(2004)。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
      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2),
      247-274。
    賴香伶(2010)。國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設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麗珍(譯)(2006)。教學生做摘要 : 五十種改進各學科學習的教學技術。臺北市:心理。
    戴志梅(2011,10月13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朗讀教學策略的研究。語文教學園地。2011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xiexingcun.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458
    羅竹風(主編)(1997)。漢語大詞典。臺北:臺灣東華。
    羅彥文(2006)。國中學生國文閱讀學習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教師天地,129,21-28。
    蘇淑紋(2011)。運用引導閱讀思考活動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生閱讀表現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英文部分
    Adler, M. J. & Van Doren, C. (1972). How to read a book. New York, NY: Simon and Schuster.
    Billmeyer, R. & Barton, M. L. (1989). Teaching reading in the content areas: If not me, then who? (2nd ed.). Aurora, Co: McREL.
    Goodman, K. S.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6 (4), 126-135.
    Gough, P. B. (1972). One second of reading. In J. F. Kavanaugh & I. G. Mattingly (Eds.), Language by ear and ey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and reading (pp. 331-358). Cambridge, MA: MIT Press.
    Just, M. A., & Carpenter, P. A.(1980). A theory of reading: From eye fixation to comprehens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87, 329-335.
    Kintsch, W. (1998). Comprehension: A paradigm for cognitio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pp, D., Flood, J., & Farnan, N. (Eds.). (1989). Content area reading and learn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emon, T. (2007). Implement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reading skill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pella University Minnesota.
    Manzo, U. C., Manzo, A. V., & Thomas, M.M. (2009). Content area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reading-based instruction (5th ed.).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Pressley, M., Goodchild, M., Fleet, J., Zajchowski, R., & Evans, E. D. (1989). The challenges of classroom strategy instruc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 301-342.
    Rumelhart, D. (1977).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In S. Doric (Ed.),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VI (pp. 573-603).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Robinson, F. P.(1970). Effectice study. New York, NY : Harper & Row.
    Walker, N. T., & Bean, T. W. (2005).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in content area teachers’selection and use of multiple texts.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44 (4), 61-7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