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鄧麗君
Teng Li-Chun
論文名稱: 華語初級教材語法項目的選擇與排序原則之探討
An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and Sequencing of Grammar Points in Elementary Mandarin Chinese Textbooks
指導教授: 鄧守信
Teng, Shou-H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語法項目教學語法初級華語教材
英文關鍵詞: grammar point, pedagogical grammar, elementary Mandarin Chinese textbook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2下載: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從事華語教學活動中,教材是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材料。一本好的教材取決於課文內容的排序,而教材內容的排序則牽制於詞彙、句構的排序以及對話情境的安排。這三者必須相互搭配、完美結合才能編製成一本好用的教材,尤其是教材中語法項目的選用與編排,更是決定教材成敗的關鍵。本研究希對臺灣、美國及大陸等三地主要之華語初級教材,透過調查統計、對比分析這些教材中語法項目之選擇與排序的客觀情形,描述其特點、值得借鑒以及待改進之處。
    本論文所稱之華語初級教材,係指針對在非目的語環境中成長,且母語為英語的學習對象所設計的對外華語教學的成人教材,亦即以華語為第二語言習得之對象所使用之華語教學教材。本研究以華語初級教材中的語法編寫、語法用語、語法點選擇與排序等相關研究理論基礎,並以鄧守信所提出教學語法之屬性及語法點的排序原則,來檢視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中文聽說讀寫》及《新實用漢語課本》三套華語初級教材的語法用語、語法點的切分與選取,以及語法點排序情況的編寫情形,並由語法量的控制與分布、形式及內容的描述等方面探討有關華語教材語法點選擇與排序的規律,以供教材編寫及教學人員參考。

    A great Chinese textbook will greatly enhance non-native speaker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the classroom. What constitutes a good textbook is the sensible sequence of its content, which concerns the arrangement of vocabulary, sentence structure, and situational conversations. These three elements must be coordinated in such way that reinforces one another. The selection and sequencing of grammar points is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which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a textbook. This study aims to research elementary Mandarin Chinese textbooks from Taiw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inland China in an objective manner through surveys and comparative analyses, thereby identifying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terms of the selection and sequencing of grammar points.

    The textbook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efer to those intended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namely,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who do not grow up in a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who acquire Mandar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Basing 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s laid out in relevant studies concerning grammar points’ explanation, usage, selection, and sequencing,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agogical grammar and principles for sequencing grammar points proposed by Teng Shou-hsin,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sets of elementary Mandarin Chinese textbooks, including the latest edition of Practical Audio-Visual Chinese, Integrated Chinese, and New Practical Chinese Reader. This paper looks into how the three textbooks segment, select, and sequence grammar point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ir distribution, format, and content of grammar points. It is hoped tha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uthor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teachers with valuable reference on the selection and sequencing of grammar points in elementary Mandarin Chinese textbooks.

    目錄 iii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 第三節 相關名詞定義………………………………………………………… 2 第四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語法點的相關研究…………………………………………………… 5 一、Cornelius Kubler………………………………………………………5 二、劉月華………………………………………………………………………5 三、林君穎………………………………………………………………………6 四、Teng Shou-Hsin…………………………………………………………6 五、王佩卿………………………………………………………………………7 六、小結…………………………………………………………………………8 第二節 教學語法的相關研究 8 一、趙金銘………………………………………………………………………9 二、劉月華………………………………………………………………………9 三、崔希亮………………………………………………………………………10 四、周小兵………………………………………………………………………10 五、李泉…………………………………………………………………………10 六、盧福波………………………………………………………………………11 七、Teng Shou-Hsin…………………………………………………………12 八、小結…………………………………………………………………………13 第三節 華語教材中語法用語之相關研究 14 一、王培光………………………………………………………………………14 二、Teng Shou-Hsin…………………………………………………………14 三、張莉萍………………………………………………………………………15 四、小結…………………………………………………………………………15 第四節 華語教材語法排序之相關研究………………………………………15 一、呂文華………………………………………………………………………15 二、盧福波………………………………………………………………………16 三、楊寄洲………………………………………………………………………17 四、楊德峰………………………………………………………………………18 五、唐曙霞………………………………………………………………………19 六、Teng Shou- Hsin ………………………………………………………19 七、小結…………………………………………………………………………22 第三章 以教學語法理論探討初級華語教材中語法點的選擇 23 第一節 語法點的定義…………………………………………………………23 一、Cornelius Kubler………………………………………………………23 二、Teng Shou-hsin…………………………………………………………24 三、林君穎………………………………………………………………………25 四、王佩卿………………………………………………………………………25 五、小結…………………………………………………………………………26 第二節 語法點的分類與切分……………………………………………………27 一、林君穎………………………………………………………………………27 二、Teng Shou-hsin…………………………………………………………27 三、王佩卿………………………………………………………………………28 四、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28 五、小結…………………………………………………………………………30 第三節 語法點的難易度…………………………………………………………30 一、Stockwell等………………………………………………………………31 二、Preator ……………………………………………………………………32 三、Teng Shou-hsin…………………………………………………………33 第四節 語法化與語法點的安排…………………………………………………35 第五節 初級華語教材的語法編排概述…………………………………………36 一、初級華語教材之界定………………………………………………………36 二、三套初級華語教材簡介……………………………………………………38 (一)新版《實用視聽華語》……………………………………………………38 (二)《中文聽說讀寫》…………………………………………………………39 (三)《新實用漢語課本》………………………………………………………40 (四)三本教材編排之比較………………………………………………………40 三、華語教材語法用語之比較…………………………………………………41 (一)三套華語教材語法用語……………………………………………………41 (二)分類架構與使用缺失………………………………………………………45 1.新版《實用視聽華語》………………………………………………………45 2.《中文聽說讀寫》……………………………………………………………46 3.《新實用漢語課本》…………………………………………………………47 (三)小結…………………………………………………………………………47 (四)華語教材語法用語之建議 …………………………………………………47 第六節 初級華語教材語法點的選擇依據 ……………………………………49 第四章 語法點之選擇與排序 …………………………………………………51 第一節 檢視標準…………………………………………………………………51 一、語法等級:《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與《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51 二、使用頻率:《現代漢語頻率詞典》………………………………………52 三、跨語言差距…………………………………………………………………53 四、情境因素……………………………………………………………………54 第二節 三套教科書的語法點……………………………………………………55 一、語法點的蒐集來源與選擇標準……………………………………………55 二、三套教科書的語法點………………………………………………………55 (一)詞類…………………………………………………………………………56 1.名詞……………………………………………………………………………56 2.代詞……………………………………………………………………………57 3.量詞和數詞……………………………………………………………………58 4.動詞……………………………………………………………………………61 5.副詞……………………………………………………………………………65 6.介詞……………………………………………………………………………70 7.連詞……………………………………………………………………………71 8.助詞……………………………………………………………………………72 (二)句子成份……………………………………………………………………75 1.定語……………………………………………………………………………75 2.狀語……………………………………………………………………………76 3.補語……………………………………………………………………………77 (三)單句…………………………………………………………………………80 1.主謂句…………………………………………………………………………80 2.否定句…………………………………………………………………………82 3.疑問句…………………………………………………………………………83 4.特殊動詞謂語句………………………………………………………………84 (四)複句…………………………………………………………………………87 1.聯合複句………………………………………………………………………87 2.偏正複句 ………………………………………………………………………89 3.緊縮複句 ………………………………………………………………………90 (五)其他…………………………………………………………………………90 三、三套教材語法點總量之比較………………………………………………91 四、華語初級教材之語法點及其排序原則……………………………………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 總結 …………………………………………………………………10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102 一、研究限制 …………………………………………………………………102 二、未來展望 …………………………………………………………………103 參考文獻 ………………………………………………………………………105 表目錄 表 三-1 《語法大綱》語法項目的等級分布…………………………………29 表 三-2 Prator的「難度等級」架構………………………………………32 表 三-3 中文能力測驗學時與詞彙量分級表…………………………………37 表 三-4 語言能力與教材的分級對應表………………………………………38 表 三-5 三本教材編排之比較…………………………………………………40 表 三-6 三套華語教材之語法縮略語形式……………………………………42 表 三-7 三套華語教材之語法用語……………………………………………42 表 四-1《標準》與詞匯大綱、漢字大綱、語法大綱之間的對應關係………51 表 四-2 《頻率詞典》之語料來源……………………………………………53 表 四-3 名詞……………………………………………………………………56 表 四-4 代詞……………………………………………………………………57 表 四-5 量詞和數詞……………………………………………………………58 表 四-6 動詞……………………………………………………………………61 表 四-7 副詞……………………………………………………………………65 表 四-8 介詞……………………………………………………………………70 表 四-9 連詞……………………………………………………………………71 表 四-10 助詞……………………………………………………………………72 表 四-11 定語……………………………………………………………………75 表 四-12 狀語……………………………………………………………………76 表 四-13 補語……………………………………………………………………77 表 四-14 主謂句…………………………………………………………………80 表 四-15 否定句…………………………………………………………………82 表 四-16 疑問句…………………………………………………………………83 表 四-17 特殊動詞謂語句………………………………………………………84 表 四-18 聯合複句………………………………………………………………87 表 四-19 偏正複句………………………………………………………………89 表 四-20 緊縮複句………………………………………………………………90 表 四-21 其他……………………………………………………………………90 表 四-22 三套教材語法點總量之比較…………………………………………91 表 四-23 華語初級教材之語法項目與甲級語法項目、王佩卿語法點分級對照表……………………………………………………………………………………95 表 四-24 華語初級教材語法項目之排序方式…………………………………96 圖目錄 圖 四 1 「零教學」(zero instruction)概念……………………………54

    中文參考書目
    王佩卿(2009)。現代漢語語法點等級化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楚蓁(2008)。現代漢語詞類劃分與教學語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曉鈞(2004)。美國中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頁100-104。
    王培光(1987)。華語教學語法的編寫原則。第二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與應用篇。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頁91-96。
    呂文華(1987)。漢語教材中語法項目的選擇和編排。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25-30。
    呂文華(199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語文出版社。
    呂文華(199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呂文華(2002)。對外漢語教材語法項目排序的原則及策略。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86-95。
    呂文華(2010)。“了”的教學三題。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548-556。
    呂必松(1985)。基礎漢語教學課型設計和教材編寫的新嘗試。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頁81-99。
    呂彥菁(2005)。現代漢語疑問詞「什麼」的教學語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2003)。語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關問題。《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首屆國際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泉(2003)。基於語體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構建。漢語學習,第3期,頁49-55。
    李泉(2004)。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頁49-57。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述評。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頁110-118。
    李英、鄧小寧(2005)。“把”字句語法項目的選取與排序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50-58。
    李珠(1997)。建立三維語法教學體系--初級階段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頁77-81。
    李曉亮(1996)。對外漢語教材的幾個問題。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101。
    李曉琪(2004)。關於建立詞匯-語法教學模式的思考。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23-29。
    李蕊、周小兵(2005)。對外漢語教學著詞“著”的選項與排序。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頁64-70。
    沈家煊(2006)。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余又蘭(2000)。漢語“了”的習得及其仲介語調查與分析。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君穎(2001)。華語初級教材語法用語及語法點選擇初探。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敬姬(2002)。韓國高中漢語教科書的語法術語使用以及語法點的排序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小兵(2002)。漢語第第二語言教學語法的特點。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四十二卷第六期。
    胡明揚(1999)。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教材的編寫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4-7。
    崔希亮(2003)。試論教學語法基礎及與理論語法的關係。《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首屆國際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唐曙霞(2004)。試論結構型語言教學大綱--兼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分級排序問題。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95-101。
    高順全(2006)。從語法化的角度看語言點的安排-以“了”為例。語言教學與研究,第5期,頁60-66。
    高增霞(2004)。從語法化的角度看動詞直接作狀語。漢語學習,第4期,頁18-23。
    陸儉明(2000)。“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1-8。
    陸儉明(2005)。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小紅(2007)。“了1”、“了2”語法意義辨疑,語言教學與研究,第5期,頁54-60。
    陳立元(2005)。把字句的教學語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立芬(2003)。現代漢語「才」與「就」之教學語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光(2008)。漢語第三人稱代詞的篇章功能:漢語不使用零代詞的機制。華語教學研究5.2,頁1-46
    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 (修訂版)。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陳珺、周小兵(2005)。比較句語法項目的選取和排序。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22-33。
    楊寄洲(1999)。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學大綱。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楊寄洲(2000)。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語法項目的排序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9-14。
    楊寄洲(2003)。編寫初級漢語教材的幾個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頁52-57。
    楊德峰(2001)。初級漢語教材語法點確定、編排中存在的問題—兼議語法點確定、編排的原則。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頁81-88。
    楊德峰(2003)。英語母語學習者趨向補語的習得順序。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頁52-65。
    楊慶華(1995)。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初步構想──在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漢語推薦教材問題討論會上的發言。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頁4-7。
    趙金銘(1994)。教外國人漢語語法的一些原則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 ,頁4-20。
    趙金銘(1996)。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三個階段及其教學主旨。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 ,頁74-84。
    趙金銘(1997)。對外漢語教材創新略論。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頁54-60。
    趙金銘(1998)。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4-19。
    趙金銘(2002)。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與語法教學。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頁107-111。
    趙金銘(2005)。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金銘(2006)。對外漢語語法及語法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師大書苑。
    劉月華(1989)。中美常用教材語法比較—兼論初級漢語教材的語法編寫原則。漢語語法論集。北京:現代出版社。
    劉月華(1997)。關於中文教材語法的編寫。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上冊)。台北:世華會,頁191-196。
    劉月華等主編(1997)。中文聽說讀寫(第一至二冊)。Boston: Cheng & Tsui Company。
    劉月華(2004)。關於中文教材課文的一些思考。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劉英林主編(1997)。漢語水平等級與語法等級大綱。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英林、李明(1997)。《語法等級大綱》的編制與定位。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頁81-93。
    劉珣等(1982)。試談基礎漢語教科書的編寫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劉珣(1994)。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展望--再談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頁58-67。
    劉珣主編(2002)。新實用漢語課本 (第一、二冊)。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蔡美智(2000)。基礎華語教材語法項的選擇與排序。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台北:世華會,頁261-275。
    蔡美智(2001)。華語師資培育語法教學課程研究2/2(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張莉萍(2000)。華語教材中的語法用語。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台北:世華會,頁220-230。
    張莉萍 (2002)。華語文能力測驗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張旺熹(1994)。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理論認識的深化。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135-139。
    張寶榆(2010)。對外初級華語教材編寫之規劃設計--以零起點教材為主。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福波(2000)。談談對外漢語表達語法的教學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43-47。
    盧福波(2002)。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的體系與方法問題。漢語學習,第2期,頁51-57。
    盧福波(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的層級劃分與項目排序問題。漢語學習,第4期,頁54-60。
    盧福波(200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盧福波(2005)。對外漢語教學基本句型的確立依據與排序研究。語言文字應用,第4期,頁80-86。
    盧福波(2008)。語法教學的基本原則與操作方法。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24-31。
    盧俊宏(2010)。現代漢語存現句及其次結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德金(2006)。語法不教什麼—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兩個原則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7-14。
    孫德金(2007)。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形式與意義。語言教學與研究,第5期,頁7-14。
    孫德坤(1993)。外國學生現代漢語“了”的習得過程初步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65-75。
    趙立江(1997)。外國留學生使用“了”的情況調查與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 期,頁113-124。
    葉德明主編 (200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第一、二、三、四、五冊。台北:正中書局。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1992)。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1986)。現代漢語頻率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邵敬敏、羅曉英(2005)。語法本體研究語對外漢語語教學。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第3期,頁10-18。
    鄧守信(2008)。《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修訂版)。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樂大維(2007)。初級日本華語教材語法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參考書目
    Cornelius C. Kubler (1988). Chinese Grammar and Expression Check List.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1998.1.57-85.
    Odlin, Terence (1994). Perspectives on Pedagogical Gramma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eng, Shou-hsin ( 1997). Towards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2.2. 29-40.
    Teng, Shou-hsin( 1998). Sequencing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3.2. 41-52.
    Teng, Shou-hsin(1999). The Acquisition of “了 le” in L2 Chinese. 世界漢語教學(1). 56-64.
    Teng, Shou-hsin(2003). Guidelines for Grammatical Description in L2 Chinese. 世界漢語教學( 1), 75-86.
    Wendan Li(2004). The Discourse Perspective in Teaching Chinese Grammar. I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9, Nr. 1, S. 25-44.
    Westney, Paul(1994). Rules and pedagogical grammar. In Terence Odlin, ed., Perspectives on Pedagogical Grammar, 72-96.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