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小玲
Lee, Shiao-Ling
論文名稱: 眷村情懷-以屏東東港共和新村為例之水墨寫生創作論述
Military Kindred Village Memory - A Concept Discourse on Ink Painting Sketching of Republic Village in Donggang
指導教授: 林昌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眷村竹籬笆懷鄉水墨寫生鄉土寫實
英文關鍵詞: military kindred village, bamboo fenc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22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創作的泉源往往來自於生活經驗。筆者自幼成長於眷村,村子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成長記憶裡的重要角色。眷村承載著集體的記憶,隨著時光流逝,社會功能及環境丕變,眷村逐漸消逝走入歷史,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記憶的真實,從片段的影像看痛與情感在畫中的呈現。筆者水墨系列畫作〈眷村情懷〉由屏東東港共和新村之台灣眷村文化出發,抽取時代記憶為創作靈感,將眷村符號與情感做連結,透過筆墨將眷村人獨有精神生活與感觸表現出來。
    眷二代的我,本著這份懷鄉情感,極力於眷村消逝前為此創作。透過此一研究回顧過往於台灣落腳的藝術家們如何深耕這塊家園土地,如何為歷史文化留下註腳,並循前輩們之足跡期許自勉。本乎黃賓虹《畫語錄》所言:「畫有民族性,而無時代性;雖有時代改變外貌,而精神不移」,這個不移的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藝術前進的步履中繼續書寫「台灣」。
    研究之重點內容:
    (一)水墨創作中「眷村」與自然與人的關係。
    (二)探討畫創作的理念和學理基礎。
    (三)研究從寫生實踐中,融入意境,彰顯「眷村」的風格和特色。
    (四)探討創作「自然形式」轉變成「藝術形式」的過程。
    (五)思考面對社會變遷與西方藝術的衝擊,水墨畫的繼承與創新。
    因著這樣的書寫描繪,讓眷村人珍視、保有曾有的生命經驗,也讓非眷村人看見同樣真實而值得尊重的生活過程。不管是漳州人、泉州人、福佬人、客家人,還是本省人、外省人、眷村人,每種族群背後,除了隱含對自我族群的認同與他者的疑懼,也同時包括一段又一段於此落地生根的艱辛歷程,這艱辛費時的在地化過程,是值得被認真對待與理解。

    It is one’s life experience that always nourishes and inspires his or her artistic creation. I grew up in a military kindred village. Every blade of grass and every tree in the village are indispensable parts of my memory of growth. The military kindred village reflects collective memory of people, however, as time passes by, the village fades away and gradually becomes history as its social functions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evolve. The fidelity of memory may be found through the eye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Fragments of image shown in the paintings illustrate the sorrow and affection. The series of ink paintings of “Military Kindred Village Memory” starts from the culture of Republic Village in Donggang. With this initiating, I adopt the memory of generations as the inspiration for creation and connect the symbol of military kindred village with affection. The unique spiritual life and emotion of people from military kindred village are thus revealed by my brushes and paints.
    Such literature and depicting remind village people to cherish and preserve what they underwent in life. And people outside of the military kindred village will therefore perceive the same genuine life, which deserves their respect. Behind every ethnic group, either people with Zhangzhou, Quanzhou, Hoklo, or Hakka origins, or Islanders, Mainlanders, or villagers, besides the concealed self-identification toward one's own, there is mistrust against foreign ones. The hardship endured for touching ground and taking root here in Taiwan is also embedded in 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of every group, which deserves to be sincerely regarded and recognized.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文獻梳理 7 第二章 台灣鄉土藝術之歷史註解 9 第一節 殖民期台灣藝術家之鄉土情懷 10 第二節 二戰後大陸來台藝術家懷鄉創作之變異 14 第三節 台畫家鄉土寫實水墨之台灣味 18 第四節 懷鄉寫實思潮下台灣鄉土繪畫風貌 23 第三章 鄉土意識下之台灣眷村情懷 28 第一節 散文、小說等文學裡的眷村印記 28 第二節 電影、戲劇、相聲影視藝術裡的眷村 30 第三節 眷村文化之延續保存 35 第四章 「眷村情懷」主題繪畫創作思維及表現 38 第一節 創作內涵鋪陳 38 第二節 寫生創作的流程及技法 45 第三節 創作之代表作品解析 47 第五章 結 論 95 參考文獻 97 創作展覽後記 101

    一、專書
    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
    台北,國防部,2017。
    王蘭,《眷村.我的家》,台北,藝術家,2011。
    余光中,《白玉苦瓜》。台北,大地出版,1974。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台北,立緒文化,2003。
    林昌德,《寫生造境-林昌德水墨寫生創作解析》,台中,印刷出版社,1995。
    林昌德,《先秦至兩宋繪畫寫生理論之研究》,台北,藝風堂,1988。
    林鎮夷發行,《海軍老眷村的故事》,台北,國防部海軍司令部,2006。
    青夷,《我從眷村來》,台北,希代書版,1986。
    胡台麗,《芋頭與蕃薯—台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集刊,1990。
    吳忻怡,張翰璧 主編,《扶桑花與家園想像》,台北、群學,2011。
    陳樹升,《台灣現代美術大系(版畫類)鄉土意識版畫》,台北,行政院文
    化建設委會,2004。
    倪再沁、廖瑾瑗 著,《台灣美術評論全集 席德進》,台北,藝術家,1999。
    徐樂眉,《百年台灣電影史》,新北,揚智文化,2012。
    張啟疆,《眷村小說》,台北,天下雜誌,1997。
    張啟疆,《消失的□□-張啟疆的眷村小說》,台北,九歌,1996。
    張翰璧,《扶桑花與家園想像》,台北,群學,2011。
    楊佳嫻,《方舟上的日子-台灣眷村文學》,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
    趙家麟等撰稿,《大煙囪下的故事》,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4。
    凌嵩郎等編著,《藝術概論》,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
    施國隆、許明財,《大煙囪下的故事》,新竹,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4。
    童勝男,《畫我眷村美展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7。
    賴台生,《浪濤沙-眷村.老照片.老故事》,嘉義,維屏出版社,2013。
    蘇偉貞等,《我從眷村來》,台北,希代書版,1986。
    蘇偉貞,《台灣眷村小說選》,台北,二魚,2004。
    蕭文,《水交社記憶》,台北,台灣商務,2014。
    劉治萍/繆正西,《竹籬、長巷與麵疙瘩-高雄三軍眷村憶往》,台北,釀出
    版,2014。
    顏娟英、黃琪惠、廖新田,《台灣的美術》,新北,允晨文化,2006。
    鄭芳和,《醇樸.融通.鄭善禧》,台北,藝術家,2013。
    鄭惠美,《台灣現代美術大系-鄉土寫實繪畫》,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
    員會,2004。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台北,天下雜誌,2009。

    二、期刊
    丸山晚霞,〈私の目に映して臺灣の風景〉,《臺灣時報》,1931.8.9。
    陳慶坤,〈從自然美學探討中國山水畫的現代意義〉,《育達學院學報19
    期》,2009。
    馮幼衡,〈張大千晚期(1960-1983)的青綠山水:從古典到現代之路〉,《書
    畫藝術學刊12期》,2012。

    三、論文
    林素鈴,《人文、自然與環境-形式美之研究-樹與我的創作》,臺灣師範
    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2。
    馬曉蘭,《我們打從眷村來:眷村生活史的考察》,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學位論文,2010。
    黃文珊,《左營眷村聚落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
    究所學位論文,2007。
    黃麗娟,《眷村居民對眷村改建政策反應與衝突之研究-以屏東縣東港鎮共
    和新村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0。
    楊翠,《鄉土與記憶---七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
    境》, 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羅於陵,《眷村:空間意義的賦與和再定義》,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1991。

    四、畫冊
    林昌德,《生命之河---林昌德水墨畫集》,台北,國風出版社,1991。
    林章湖,《林章湖書畫集》,新北,土城文化局,2008。
    沈政乾,《沈政乾作品集》,台南,沈政乾,2011。
    尹彙武,《林清鏡水墨創作集》,彰化,國立彰化美學館,2016。
    何政廣,《李螢儒近作》,台北,藝術家,2006。
    卓伯源,《得異鄉野-莊瓊禮水墨畫集》,台北,五南,2012。
    童勝男,《畫我眷村美展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7。
    黃裕星,《藝術家的眼睛》,台北,農委會林業試驗所,2008。
    黃承志,《島嶼台灣:袁金塔鄉土寫實作品集》,桃園,長流美術館,20108。
    蔡友,《云煙.走過:蔡友七十歲個展專輯》,台北,國父紀念館,2017。

    五、影音資料:
    時代劇《一把青》,台北,台北創造電影有限公司,2015。
    現代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台北,表演工作坊,1985。
    電視劇《原鄉》,北京,北京國立常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4。
    紀錄電影《疾風魅影:黑貓中隊》,台北,華映娛樂,2018。

    六、網路資源
    人民網,〈巴東:解析張大千晚年懷鄉藝術作品〉,
    art.people.com.cn/n/2014/0311/c206244-24601367.html
    天涯社區網,〈這段歷史,大陸或許不曾正式記錄,但你應該瞭解〉,
    http://bbs.tianya.cn/post-333-1085391-1.shtml
    台灣綜合研究院,〈隨時準備起跑:水墨頑童袁金塔〉,
    www.tri.org.tw/per/53/53-10.pdf 每日頭條網,〈「筆墨當隨時代?」你誤會了石濤的意思〉,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x5ekyg9.html
    視覺素養學習網,〈中國美術史 第五講宋遼金藝術〉,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8/chap18-05.htm
    壹讀網,〈張心瑞:父親畫的青城山美景 多達上千幅〉,
    https://read01.com/3EnA0m.html#.XHP7KvZuLIV。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美術丹露:薛燕玲,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地域色彩」〉,https://taiwaneseart.ntmofa.gov.tw/b3_1.html
    視覺術養學習網,〈台灣美術史-日據時代台灣美術〉,
    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7/chap17-01.htm
    〈眷村文學的類別〉,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800150/literature/literature_2.htm
    維基百科,〈于右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于右任
    聯合影音網 ,〈100眷村人寫回憶錄 讓人動容的「這些年那些事」〉,
    https://video.udn.com/news/1012610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第17期中文電子報〉,
    mocfile.moc.gov.tw/htmlfile/201704/e551b50f-c3d1-4ef5-8ea7-af5c8a83bd3c/watchtw_tw17/edm_c_p10.html 聯合新聞網,〈民意論壇:沒有深耕 只見嘉年華眷村文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57129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