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尹辰
論文名稱: 新北市國中教師對中途輟學學生認知及輔導處遇成效認知之相關研究
A study on the cognition of drop-out students and counseling treatments from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 洪仁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6
中文關鍵詞: 中輟生輔導處遇輔導處遇成效
英文關鍵詞: drop-out students, counseling treatments, counseling treatments effectivenes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08下載:6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師對中途輟學學生認知及輔導處遇認知,並分析其與輔導處遇成效之關係,進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以供國民中學實施輔導處遇之參考。主要研究方法係採問卷調查法,在先行文獻探討獲得立論基礎後據以設計問卷。施測對象以新北市九大分區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為對象,依所在分區進行分層隨機取樣,抽取24所國中,共373位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量測,並對回收問卷予以分類與編碼,運用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致以下六點重要結論:
一、新北市國中教師對中輟生具有高度的認知,尤其對中輟生形成因素等的認知較高。
二、新北市國中教師普遍認為中輟生輔導處遇具有成效,其中以師生互動成效較高。
三、新北市國中教師對中輟生認知,會因其擔任職務、教學專長及服務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新北市國中教師對中輟生輔導處遇認知,會因其擔任職務、教學專長及服務學校所在區域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新北市不同背景國中教師對中輟生輔導處遇成效的看法,有部分的差異,其中師生互動方面有較大的顯著差異。
六、新北市國中教師對中輟生的認知與輔導處遇成效有相關性,故其認知程度對輔導處遇成效具有部分解釋力。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分別對新北市國中中輟生輔導處遇相關措施及後續研究等提出建議如下:
ㄧ、加強國中教師輔導處遇知能研習,落實三級輔導制度運作。
二、學校教師應徹底改變以學業為導向的觀念,採取寬容的態度接納學業成就低落的學生。
三、在高關懷課程設計上,應朝更多元化、動手做,以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模式發展。
四、學校中輟生輔導處遇必須與校外社政單位相輔相成,以深耕輔導工作。
五、在後續研究上,應可蒐羅全部狀況,增加不同的研究方法、對象。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and analyzi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ognition of drop-out students and counseling treatments,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office.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is base on theoretic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study takes 373 teachers from 24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s in 9 districts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e classified and coded these questionnaires with single factor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o conclude the following study findings:
1.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 a high cognition, especially for forming factors of drop-out students.
2.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believe that they are doing great on drop-out students counseling treatments, especial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drop-out student is one of the best case.
3.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ould have significant cognitions on drop-out students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function、expertise and the scale of school.
4.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ould have significant cognitions on drop-out students counseling treatments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function、expertise and the region of school.
5.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have diversity of opinions on the counseling treatments effectiveness of drop-out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drop-out student is one of the best case.
6.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ognition degree for drop-out students is related with the counseling treatments effectiveness of drop-out students.
Finally, this research would base on its results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New Taipei City junior drop-out students counseling and further research:
1. Strengthe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ounseling trainings three levels counseling.
2. Teacher should give up concept of academic-oriented and change her/ his point of view to lower academic-achievement students.
3. The design of intensive-concern programs should be diversified and more focus on self experience such as DIY program which will be closer to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4. When doing drop-out students counseling treatments, we will have to work with sever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at will lead students to better results.
5. On follow-up studies should be collecting all conditions, increasing the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objec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途輟學的定義與類型…………………………………………9 第二節 中途輟學的形成因素及影響……………………………………16 第三節 中途輟學學生輔導處遇…………………………………………29 第四節 學校輔導工作……………………………………………………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59 第四節 實施程序…………………………………………………………6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70 第六節 研究進度…………………………………………………………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受試教教師基本變項統計分析……………………………73 第二節 教師對中途輟學學生及輔導處遇的認知現況分析……………76 第三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中途輟學學生的認知差異分析………………79 第四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中輟生輔導處遇成效的知覺差異分析………90 第五節 教師對中輟生的認知與輔導處遇成效相關性分析……………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1 附錄……………………………………………………………………………116

中文部分
何雪鳳(1999)。國中中輟生接受社會福利服務過程因應行為探討。東海大學社
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
吳芝儀(2000)。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台北市: 濤石文化。
吳美枝(2001)。中輟學生之問題與輔導之行動研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秋珠(2003)。國中中輟復學生的需求與輔導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翁慧圓(1995)。從家庭系統理論探討國中少年中途輟學因素。社區發展季刊,
73。
張春興(1987)。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梁志成(1992)。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學生中途輟學因素及預防策略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特性統計分析。台北市:教育部。
鄭崇趁(1998)。輔導中輟學生的權責與方案。學生輔導,55,16-23。
張淑慧(2001)。影響國小教師體育教學效能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昭佑(1995)。台灣省各級學校中途輟學演變趨勢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淑瓊(2000)。台灣與日本中途輟學問題暨因應措施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
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品端(2002)。少年中途輟學模式預測之探討研究—以台中市少年為例。靜宜
  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洪莉竹(1996)。逃學行為的形成原因及輔導策略--系統的觀點。諮商與輔導,
125 ,6-13。
范玉保(2003)。國中生輟學成因、問題與輔導之研究--以某中途學校為例。臺
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慶興(2003)。屏東縣國中中輟復學生輟學原因、學校生活適應與輔導需求之
  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貞芳(2009)。國中教師對現行中輟生福利服務資源認知與成效知覺之探討-
  以臺中縣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余宗晉(2008)。國中輔導教師之中輟防治角色知覺、困境及其支援需求之調查
  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傅木龍(2004)。從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93,8-37。
楊昌裕(2000)。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的基本觀念。學生輔導, 66,84-95。
林美伶(1999)。國中教師對管教權的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周志宏(1997)。析論我國學生懲戒制度之法律問題,收錄於周志宏主編。教育
  法與教育改革(頁367-427)。台北市:稻鄉。
李宗誼(2003)。國中教師體罰學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
  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董瑾瑜(2006)。國中教師對學生偏差行為處遇態樣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犯罪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暐翔(2011)。國中導師與輔導教師資源依賴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
  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教育部(2009a)。教育部98年度施政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b)。教育部98年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手冊。台北市:教
育部。
何進財(1999)。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實施策略與未來展望。訓輔研究,38
(1),1-10。
林萬億、黃韻如(2005)。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師、輔導教師與心
理師的合作。台北市:五南。
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1998)。兒童輔導原理。台北市:心理。
彭震宇(2007)。以輔導三級預防制度為架構的「花蓮縣高關懷個案管理」程式
  之簡介與應用。學生輔導季刊,103,106-124。
曹中瑋(2003)。心理師法對於國中小學學生輔導工作的影響。學生輔導雙月刊,
  85,42-47。
邱慧芳(2009)。國民小學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刑志彬(2009)。心理專業人員協助學校輔導工作之參與經驗探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程秋梅(2000)。漫漫復學路--中輟生復學適應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邦庚(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中輟復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
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宗憲(2001)。心理特質與環境因素對國中生中途輟學及犯罪行為之影響。中央
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黃慧華(2003)。國小教師對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特性知覺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以台中市國小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市。
邱思穎(2013)。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
入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廖惠儀(2007)。高雄市國中教師輔導中輟生態度與自我效能感關係之研究。高雄
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英文部分
Morrow.G.(1990). Standardizing practice in the analysis of school dropout.
Teacher College Record , 87(3), 342-355.
Hammack,F.M.(1986). Large school systems’ dropout reports: An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Teacher College Record , 87(3),324-341.
Lane, K. L., Kalberg, J. B., Bruhn, A. L., Mahoney, M. E., & Driscou, S. A. (2008).
Primary prevention programs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Issues of treatment integrity systematic screening, and reinforcement. Education and Teratment of Children,60(4),465-494.
Branden, L. R., & Elias, M. J.(1991). Catalyzing the primary prevention revolution in
the schools: The role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2, 73-88.
Berger, U., Sowa, M., Bormann, B., Brix, C., & Strauss, B. (2008). Primary prevention of eating disorders: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programs and how to bring them to broader dissemination. European Eating Disorders Review, 16, 173-183.
Ginsburg, G. S.(2009). The child anxiety prevention study: Intervention model and primary outcome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77(3), 580-58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