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喬雯 Chang, Chiao-Wen |
---|---|
論文名稱: |
樂中有詩,詩中有景,景中有情—以黃好吟古箏作品《台灣燈會》、《心海》為例 Poetry in Music, Landscape in Poetry, and Sentiment in Landscape: Taking Hao-Yin Huang’s Guzheng Compositions "Taiwan Lantern Festival" and "Surging Thoughts" as Examples |
指導教授: |
賴秀綢
Lai, Hsiu-Chou |
口試委員: |
黃好吟
Huang, Hao-Yin 黃俊錫 Huang, Chun-Shi 賴秀綢 Lai, Hsiu-Chou |
口試日期: | 2024/01/24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9 |
中文關鍵詞: | 古箏與詩詞 、古箏彈唱 、黃好吟 、《台灣燈會》 、《心海》 |
英文關鍵詞: | Guzheng and Chinese Classic Poem, Guzheng Playing and Singing, Hao-Yin Huang, “Taiwan Lantern Festival”, “Surging Thoughts”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253 |
論文種類: |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
相關次數: | 點閱:114 下載: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箏樂作品的題材繁多,作曲家們創造出箏樂欣欣向榮的局面。本文選用以中國古典詩詞為素材之古箏作品作為研究對象,聚焦《台灣燈會》、《心海》這兩首樂曲。黃好吟將詩情、詩景融入於樂曲中,並以古箏彈唱的音樂形式呈現。在箏樂與詩詞的結合下,黃好吟創作出「樂中有詩,詩中有景,景中有情」的箏樂作品。筆者透過文獻回顧、樂曲分析,探討箏樂結合詩詞所創造的空間,兩者之間的互動,以及詩詞吟唱在箏樂作品的意義,並以宏觀視野探討這兩首作品的內涵。
箏樂藝術融合詩詞,創作出充滿內涵之作品,是作曲家們將自身感受融入詩詞之意境,並巧妙運用古箏技巧表現詩詞的意涵。演奏者從引用詩詞理解作品的創作樂思,深入感受樂曲背後的所蘊含的意境。以此作為演奏詮釋之基礎,使得音樂演奏更貼近於作者原意的傳達給聽眾。本文歸納整理古箏與詩詞之連結,從古至今這兩項藝術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並從古箏作品的樂曲調式、技巧、段落安排等,分析箏樂如何呈現詩詞之意境,以此為演奏家們提供演奏參照。
There are numerous themes in guzheng works, and composers have created a thriving scene for guzheng music. This thesis selects guzheng works inspired by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cusing on two pieces of music, “Taiwan Lantern Festival” and “Surging Thoughts.” Hao-Yin Huang integrates poetic sentiment and landscape into the musical composition performed through guzheng playing and singing. With the fusion of guzheng music and poetry, Hao-Yin Huang creates guzheng compositions embodying the phrase “poetry in music, landscape in poetry, and sentiment in landscape.” Accomplishing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music analysis, we delve into the realm formed by the fusion of guzheng music and poetr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oetry chanting in guzheng works while taking a broader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these two works.
The integration of poetry and guzheng music creates pieces rich in connotation, the meaning of poetry expressed by composers who integrate their feelings into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while using masterful guzheng techniques. Performers understand the creative ideas of the works by quoting poetry and deeply feel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behind the music. Based on this as the basis for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 music performance is closer to the composer’s original intention and conveyed to the audience. 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guzheng and poetry and delves into their intricate connection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It examines how guzheng, through its musical scale, technique, and paragraph arrangement, serves as a medium for conveying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poetry and guiding performers.
一、專書
于林青。《曲藝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汪中。《新譯宋詞三百首》。臺北:三民出版社,2006。
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洛地。《詞樂曲唱》。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施德玉。《板腔體與曲牌體》(增訂本)。臺北:國家出版社,2017。
章池。《王維 孟浩然詩選》。合肥:黃山書社,2007。
黃好吟。《六十八板箏曲研究》。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7。
曾棗莊(主編)。《歐陽修詩文賞析集》。四川:巴蜀書社,1989(第一版)。
勞在鳴。《古典詩詞吟唱曲譜》。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褚歷。《中國傳統音樂曲式結構分析》。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
楊蔭瀏。《語言音樂學初探》。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
楊蔭瀏、孫從音、武俊達。《語言與音樂》(戲曲音樂叢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下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劉坎龍。《辛棄疾詞全集詳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劉嚴學。《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及風格手法》。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5。
鄭英烈。《序列音樂寫作基礎》。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
蔣理容。《音樂與文學的對話》。臺北:揚智文化,2000。
羅小平。《音樂與文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羅基敏。《文話/文化音樂—音樂與文學之文化場域》。臺北:高談出版,1999。
Slenzenska, Ruth. 《指尖下的音樂》(Music at Your Fingertips),王潤婷 譯。臺北:大呂出版社,1991。
二、期刊
王丹紅。〈生命・情懷・希望—從我近年來的創作談起〉,《藝術評論》(07期,2015):46-51。
曲雲。〈古曲填古詞—西安古樂曲《柳含葉》填詞〉。《交響・西安音樂院學報》(03期,1986):42-46。
曲雲。〈箏曲《香山射鼓》的創作與實踐〉。《中國音樂》(04期,2003):63-68。
邱霽。〈情、詩、畫、境—兼談徐曉林箏樂作品的創作與詮釋〉。《中國音樂》(03期,2017):122-127。
馬磊。〈箏歌史略〉。《中國音樂》(01期,2015):153-156。
張世彬。〈中國文學與音樂〉。《中外文學》(06期,1975):78-89。
張麗瓊。〈臺灣箏樂發展的歷史軌跡及當代變遷〉。《臺灣音樂研究》(20期,2015):7-30。
陳瑞芬。〈中國文學與音樂的藝術超連結〉。《藝術欣賞》(03期,2009):92-94。
傅雪漪。〈中國古典詩詞的吟與唱〉。《音樂研究》(03期,1994):37-43。
葉棟。〈唐傳箏曲和唐聲詩解釋〉。《音樂藝術》(03期,1986):1-17。
葉棟。〈唐傳十三弦箏曲二十八首(上)(選自日本抄本《仁者要錄》古譜)—葉棟解釋並填配同名唐聲詩〉。《西安音樂學院學報》(02期,1987):20-31。
葉棟。〈唐傳十三弦箏曲二十八首(下)(選自日本抄本《仁者要錄》古譜)—葉棟解釋並填配同名唐聲詩〉。《西安音樂學院學報》(03期,1987):18-30。
葉娟礽。〈文革時期創編箏曲之曲式與風格研究〉。《音樂研究》(17期,2012):51-74。
趙毅、徐樺。〈以琴歌、箏歌為表現形式的彈唱曲探微〉。《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01期,2005):107-109。
樊藝鳳。〈河南箏樂考略〉。《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04期,1994):35-42。
關也維。〈《仁者要錄》箏譜解釋〉。《音樂研究》(01期,1995):71-84。
三、學位論文
王靖玟。〈以古典文學為題材之創作箏曲研究〉。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0。
王意涵。〈詞曲中的琴、箏意象〉。東吳大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
洪瓊枝。〈箏樂詩詞彈唱之研究與應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2。
林珊琪。〈當代箏樂作品與中國詩詞之連結—以《孔雀東南飛》、《楓橋夜泊》為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6。
林慧雯。〈詞樂交融 琴箏相和—古箏協奏曲《陸游與唐婉》悲情人物形象的塑造〉。福建師範大學專業學位碩士學位論文,2020。
徐微,〈西安鼓樂箏歌填詞研究—以曲雲譯譜的箏歌為例〉。西安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
四、樂譜
曲雲、李萌。《陝西箏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李萌。《中國傳統古箏曲大全(上)》(河南、山東古箏流派)。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李萌。《中國傳統古箏曲大全(中)》(潮州、客家、福建古箏流派)。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李萌。《中國傳統古箏曲大全(下)》(浙江、陝西古箏流派,弦索十三套古箏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林福裕。《精選台灣唸謠合唱曲集》。臺北:樂韻出版社,2000。
林東河、黃好吟。《箏曲彈奏集(第一冊)》。臺北:先進貿易有限公司,2021再版。
高自成。《山東箏曲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黃好吟。《東河箏譜》。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12。
曹桂芬、曹桂芳。《曹東扶古箏曲100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曹東扶、曹桂芬。《曹東扶、曹桂芬箏曲集》。臺北:觀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
曹永安、李汴。《曹東扶箏曲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梁銘越。《梁銘越 箏曲與箏歌創作集》。臺北:觀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
蘇振波。《中國箏藝大全》(上冊)。香港:富韻藝術中心,1986。
五、專輯
上海民族樂團。《如夢令》。「品樂集」系列一。CD。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2009。
曲雲。《山居秋瞑》。個人專輯。CD。中國唱片(深圳)有限公司,2004。
曲雲、孫卓。《母女琴聲》。古箏專輯。CD。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2008。
何占豪。《箏吟》。唐詩古箏彈唱專輯。CD。香港:龍音唱片、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2008。
任潔、崔安強。《「墨語」當代古箏重奏作品集・壹》。任潔墨語箏樂團。CD。 北京:環球音像出版社,2018。
趙銘越。《皂雲飛》。梁銘越箏曲與箏歌創作專輯,梁銘越、黃好吟、林于琪等人演奏。CD。臺北:搖籃唱片有限公司, 2009。
羅小慈。《陸游與唐婉》。古箏獨奏專輯。CD。香港:龍音唱片、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2003。
六、節目單
《2020箏樂×南管「返樸歸箏」音樂會》。谷方當代箏界主辦,高雄:高雄音樂館演奏廳,2020年11月21日。
《吟詠性情.歌樂相得—詩詞曲歌唱跨界音樂會》。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臺北:中山堂中正廳,2022年10月7日。
《黃好吟箏樂作品選演奏會II》。傳大藝術主辦,臺北:國家演奏廳,2021年9月25日。
《「閒雲之歌IV」張義鷹華文藝術歌曲作品發表會》。活泉室內樂團主辦,臺北:國家演奏廳,2022年2月27日。
七、網路資料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黃好吟|作曲家|作曲專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取自https://archive.ncafroc.org.tw/composer/composer_file?id=bd9eba0675 9373520175c185909b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