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趙匡胤策動陳橋兵變取得政權,建立宋朝。當時宋朝的北方有遼國;依遼為援的北漢;西邊為吐藩、黨項、回鶻所割據;南方則尚有後蜀、南漢、南唐、南平與吳越等割據政權。
宋朝採取「先南後北」、「先弱後強」的策略完成統一。宋太宗2次伐遼,完全失敗,此後朝廷漸漸由主戰轉為主和。
1004年 宋遼訂定澶淵之盟,從此兩國和好達一百二十年之久。
宋朝建立,夏州政權首領彝殷獻馬,宋太宗時繼捧親朝中國並獻地;族弟繼遷不服,聯遼抗宋。宋朝授官吐蕃潘羅支並進討西夏,繼遷大敗,中流矢卒。
德明嗣位後,對宋遼兩面稱藩,然而聯遼抗宋是德明的既定政策,故時常侵擾宋朝邊境;與遼國則為太子元昊請婚,藉著婚姻關係加強彼此的政治聯繫。
德明卒,元昊繼立後,積極地展現其雄心;1038年稱帝建國。宋與西夏之爆發3次衝突(三川口之役、好水川之役、定川之役),宋軍皆敗。由於宋遼之間的增幣交涉,遼自宋得到經濟利益,並且同意約制西夏。宋夏訂立慶曆和議後;遼興宗率兵親征西夏,遼軍大敗。宋的以夷制夷策略成功,元昊的聯遼抗宋政策是失敗的。元昊卒,諒祚繼立,母族沒藏氏總攬朝政,夏軍幾度為遼軍所敗。諒祚親政,以宋夏劃分屈野界不公而一再地對侵擾宋朝。1067年宋英宗去世,神宗繼立,宋對西夏政策由防禦轉為進攻。宋夏爆發6次重大衝突(閙訛堡之役、環慶之役、囉兀之役、靈武之役、永樂之役、蘭州之役),期間遼國對宋朝的政治動向非常關注,宋對遼夏聯盟極度擔心;宋夏最終議而未和。1085年宋神宗崩,宋哲宗繼位,高太皇太后臨朝,舊黨執政,安撫夏人。哲宗親政,主張進擊以挫其鋒;夏則以中國屢次侵伐,遣使求援於遼,遼國遣使如宋,為夏人議和。1101年宋徽宗即位,蔡京掌政,主開邊。西夏受到宋朝攻擊,一再向遼求援,並向遼請婚。宋朝的制夏行動一再地受到遼國的干預而被迫停止。1115年金國建立,屢敗遼軍。宋朝趁機連金滅遼,遼國亡,遼夏關係結束;宋金衝突旋起。1127年靖康之難北宋亡;1129年金軍於富平之役大敗南宋軍隊,金軍占領陜西,至此宋夏為金所隔,宋夏和戰關係結束。
一、傳統文獻
◎(宋)王偁著,《西夏事略》,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1 年。
◎(元)脫脫等著、陸費逵總勘,《宋史》、《遼史》、《金史》,臺灣中華書局重校訂,1965 年。
◎(明)陳邦瞻著,《宋史紀事本末》,臺北市:三民書局 民45 年。
◎(清)李有棠著,《遼史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華書店上海發行,1994 年。
◎(清)吳廣成著,《西夏書事》,臺北市:廣文書局,1968 年。
◎宋李燾著,《續資治通鑑長編》,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國史彙編第一期書」,台北:世界書局, 年。
二、專書
◎王明蓀著,《遼金元史論文稿》,〔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
◎王承禮主編,《遼金契丹女真史譯文集》,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王靜如著,《西夏研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2。
◎史金波著,《西夏文化》,長春市: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朱瑞熙等著,《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李桂芝著,《遼金簡史》,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李錫厚、白濱、周峰著,《遼西夏金史研究》,福州市:福建人民,2005。
◎杜建錄著,《西夏與周邊民族{216962}系史》,蘭州市: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
◎吳天墀著,《新西夏史》,臺北市:大典1987。
◎杭侃著,《遼夏金元:草原帝國的榮耀》,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
◎林旅芝著,《西夏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
◎金毓黻編著,《宋遼金史》,上海市:上海,1996。
◎姚從吾著,《遼金元史講義,甲,遼朝史》,臺北市:正中,1977。
◎島田正郎著,《遼朝史研究》,東京:創文社,1979。
◎高樹榆著,《西夏故事:神秘王國》,銀川:寧夏人民,2003。
◎張迎勝主編,《西夏文化概論》,蘭州:甘肅文化,1995。
◎張靈著,《西夏王朝》,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
◎區靜飛著,《西夏建國初期與北宋關係》,香港:撰者,1983。
◎陶晉生著,《宋遼關係史研究》,臺北市:聯經,1984。
◎喬幼梅著,《宋遼夏金經濟史研究》,齊魯書社,1995。
◎葛金芳著,《宋遼夏金經濟研析》,武漢出版社,1991。
◎趙鐵寒主編,《宋遼金元四史資料叢刊》,臺北市:大華,1971。
◎劉鳳翥、李錫厚、白濱新著,《遼史、金史、西夏史》,香港:香港中華出版社,2002。
◎鄧廣銘主編,《遼宋西夏金史》,上海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
◎鍾侃、吳峰云、李范文著,《西夏簡史》,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1979。
◎王天順主編,《西夏戰史》,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
◎白濱著,《党項史研究》,收入「中國少數民族文庫」,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年。
◎白濱主編,《西夏史論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4 年。
◎史金波、黃艾榕著,《西夏用兵史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
◎杜建錄著,《西夏經濟史研究》,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 年。
◎吳天墀著,西夏史稿》(增訂本),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年。
◎李蔚著,《西夏史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 年。
◎李蔚著,《西夏史若干問題探索》,收入「西夏研究叢書 第三輯」,蘭州:甘肅
文化出版社,2002 年。
◎李範文著,《西夏研究論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 年。
◎李華瑞著,《宋史論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年。
◎林天蔚著,《宋代史事質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陶晉生著,《中國中古史》,台北:台灣東華書局,1991 年。
◎陶晉生著,《邊疆史研究集---宋金時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年。
◎曾瑞隆著,《拓邊西北:北宋中後期對夏戰爭研究》,香港:中華書局,2006年。
◎華世出版社編定,《中國歷史紀年表》,台北:華世出版社,1978 年。
◎廖隆盛著,《國策、貿易、戰爭:北宋與遼夏關係研究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紅螞蟻圖書公司經銷代理,2002 年。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宋遼金時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上海: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 年。
◎李華瑞著,《宋夏關係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
◎李華瑞著,《宋夏史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年。
三、期刊
◎王菡,〈國家圖書館與西夏學研究〉,《書目季刊》36 卷2 期,2002,臺北,141-142。
◎王民信,(宋與西夏的關係),《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4 卷3 期,1994,臺北,12-19。
◎王民信,〈天祚帝‧文妃和遼亡國〉,《歷史月刊》 期,,臺北,。
◎杜可瑜,〈遼興宗與李元昊時期(1031~1050)遼夏關係的和與戰〉,《大直高中學報》1 期,2003,臺北,121-134。
◎柳立言,〈宋遼澶淵之盟新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 卷3 期,1990,臺北,693-760。
◎畑地正憲、鄭樑生譯,〈北宋與遼的貿易及其歲贈〉,《食貨月刊》4 卷9 期,1974,臺北,400-415。
◎張雅琴,〈沈括與宋遼劃界交涉〉,《史繹》12 期,1975,臺北,10-25。
◎陶晉生,〈余靖與宋遼夏外交〉,《食貨月刊》1 卷10 期,1972,臺北,534-539。
◎陶晉生,〈一○四二年:富弼與宋遼談判〉,《歷史月刊》156 期,2001,臺北,94-97。
◎區靜飛,〈李德明時代的西夏政權〉,《華岡文科學報》21 期,1997,臺北,247-262。
◎區靜飛,〈西夏李德明時代〉,《新亞論叢》4 期,2002,香港,137-142。
◎黃秀政,〈富弼使遼〉,《明道文藝》38 期,1979,臺中,56-59。
◎曾瑞龍,〈從妥協退讓到領土擴張:論宋哲宗朝對夏政策的轉變及其兼容的軍事戰略〉,《臺大歷史學報》28 期,2001,臺北,93-126。
◎萬仞,〈宋遼夏三角戰略關係分析〉,《國防雜誌》14 卷10 期,1999,臺北,35-47。
◎廖隆盛,〈宋太宗的聯夷攻遼外交及其二次北伐〉,《歷史學報》10 期,1982,臺北,83-103。
◎廖隆盛,〈北宋與遼夏邊境的走私貿易問題〉,《食貨月刊》10 卷11-12 期,1981,臺北,473-488。
◎廖隆盛,〈德明時期(1004~1032)宋夏關係析論〉,《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8期,2000,臺北,69-84。
◎廖隆盛,〈北宋對西夏的和市馭邊政策〉,《大陸雜誌》62 卷4 期,1981,臺北,18-29。
◎蔡金仁,〈北宋對外關係之研究─以遼、夏為例的比較分析〉,《樹人學報》3期,2005,高雄,43-62。
◎劉學銚,〈契丹之興起與遼之建國及其滅亡〉,《中國邊政》121 期,1993,臺北,1-16。
◎劉學銚,〈契丹之興起與遼之建國及其滅亡-續〉,《中國邊政》122 期,1993,臺北,59-74。
◎劉學銚,〈契丹之興起與遼之建國及其滅亡〉,《中國邊政》121 期,1993,臺北,1-16。
◎劉振志,〈北宋時期的西北區域強權西夏〉,《歷史月刊》119 期,1997,臺北,28-32。
◎蔣武雄,〈宋對遼用諜幾個問題的探討〉,《東吳歷史學報》10 期,2003,臺北,1-18。
◎蔣武雄,〈遼與後漢建國的關係〉,《東吳歷史學報》2 期,1996,臺北,1-20。
◎蔣武雄,〈耶律休哥與遼宋戰爭〉,《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6 期,1994,臺北,129-146。
四、學位論文
◎方震華著,〈晚宋邊防研究(A.D. 1234~1275)〉,碩士論文,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1。
◎艾文君著,〈「誓書」與北宋對遼政策〉,碩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2002。
◎李今芸著,〈宋遼貿易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1985。
◎姜吉仲著,〈高麗與宋遼金關係之研究:以探討外交與貿易關係為主〉,博士論文,臺北: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
◎張幸如著,〈十至十二世紀初高麗與中國之外交關係─高麗對遼及北宋的外交政策〉,碩士論文,臺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1999。
◎陳保銀著,〈宋代四川榷茶買馬政策研究〉,碩士論文,臺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1992。
◎董光濤著,〈宋代黃河改道與遼金關係〉,碩士論文,臺北: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1969。
◎蔡金仁著,〈北宋與遼、西夏戰略關係研究─從權力平衡觀點的解析〉,碩士論文,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1996。
◎藍朝金著,〈金夏關係之硏究〉,碩士論文,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