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品君
Lin, Piin-Jiun
論文名稱: 日治初期《臺灣慣習記事》中的漢人婦女論述
指導教授: 蔡淵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日治初期臺灣慣習記事臺灣慣習研究會婦女論述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4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3下載:7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透過《臺灣慣習記事》中漢人婦女相關議題的書寫論述,去討論日治初期臺灣慣習研究會對於漢人婦女所關注的範疇內容,以及日本殖民政策與其婦女論述之關係。

    在後藤新平的生物學政治強調尊重舊慣與科學調查之原則下,臺灣慣習研究會可以說是舊慣調查事業之興盛時期,最早出現的重要調查機構。該會可謂是官方性質濃厚的研究機構,亦被視為是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外圍機構。由於《臺灣慣習記事》為頒予給會員之機關雜誌,某種程度而言代表了日本官方的聲音;亦可作為此一時期(1901-1907年)之階段性論述。《臺灣慣習記事》針對漢人婦女所關注的焦點,可以分為婦女形象與婦女身分關係兩個部分;而雜誌相關記載內容分類,又以婚姻關係、繼承關係、纏足等議題最為多,亦可作為婦女形象與婦女身分關係中最主要之論述面向。

    《臺灣慣習記事》所建構出的漢人婦女形象多帶有負面的特質,從中可以看出殖民當局基於統治之需要,特別視纏足為「陋習」、「文明之恥」,藉以對於漢人婦女進行現代化的改造。解纏足運動方面,雖然讓婦女們擺脫了身體的束縛,實則是因為殖民地之勞動力需要;女子教育方面,重視的是實用性的能力培養,與賢妻良母的品格陶冶;更可見得此現代化改造政策目的,亦非以謀婦女福祉為著想,亦非以解放婦女為目標。而婦女身分關係,在司法改革的過程中,亦非將婦女置於現代化法律下的平權或是相對的權利義務關係,可以說是在延續傳統男尊女卑父權社會之再生產的框架,漢人婦女亦成為了在家族父權與國家父權所交織出重層結構下之壓抑對象。

    殖民統治階級的利益需求,不僅是日治時期臺灣法律改革過程中始終存在的一貫性特色,對於臺灣漢人婦女在各方面的發展或是改造之方向,都可見殖民地統治政策的目標才是最重要之決定性因素。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4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 15 第二章 《臺灣慣習記事》之發行及其漢人婦女論述 19 第一節 生物學政治下的臺灣慣習研究會 19 第二節 《臺灣慣習記事》的發行與編撰群 29 第三節 《臺灣慣習記事》的漢人婦女論述主題 36 第三章 《臺灣慣習記事》中漢人婦女的形象 46 第一節 身體樣貌 46 第二節 行為習氣 65 第三節 「陋習改正」下的漢人婦女 73 第四章 《臺灣慣習記事》中漢人婦女的身分關係 89 第一節 婚姻與家庭 89 第二節 繼承與喪祭 99 第三節 婦女之身分關係建構與舊慣立法 105 第五章 結論 117 參考書目 120 附錄 128

    一. 史料

    (一) 官方資料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
    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慣習記事》,臺北:古亭書屋復刻,1969;原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1901-1907。
    臺灣慣習研究會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1993。
    覆審法院編,《覆審法院民事判例要旨類集》,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1907。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私法》,臺北:南天書局復刻,1995;原東京: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1。

    (二) 報紙雜誌

    法院月報發行所,《法院月報》,臺北:法院月報發行所,1907-1910。
    臺法月報發行所,《臺法月報》,臺北:臺法月報發行所,1911-1943。
    臺灣時報發行所,《臺灣時報》,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19-1945。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898-1943。
    (三) 時人專書

    月出皓編,《臺灣館》,臺北: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贊會,1903。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臺北:臺灣銀行,1961。
    伊能嘉矩、小林里平,《臺灣年表》,臺北:琳瑯書屋,1903 。
    伊能嘉矩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臺灣文化志‧中卷》,臺北:台灣書房,2011。
    原房助,《臺灣大年表》,臺北:進學書局,1969。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5。
    臺灣慣習研究會編,《臺灣新年表》,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1907。

    二. 中文專書

    Chris Barker著、羅世宏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2010。
    Philip Smith著、林宗德譯,《文化理論面貌導論》,臺北:韋伯文化,2008。
    于華,《『青鞜』與日本近代女性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王泰升,《跨界的日治法院檔案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09。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4。
    北岡伸一著、魏勝雄譯,《後藤新平傳》,臺北:臺灣商務,2005。
    米歇爾‧傅科(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挖掘》,臺北:麥田出版社,1993 。
    竹中信子,《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明治篇1895-1911)》,臺北:時報文化,2007。
    沈靜萍,《多元鑲嵌的臺灣日治時期家族法:從日治法院判決探討國家法律對臺灣人之家及女性法律地位之改造》,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5。
    阿斯克維斯‧勒埃珀(F.AskevisLeherpeux)著、曾義治譯,《迷信》,臺北:遠流出版社,1989 。
    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1993。
    林美容編,《白話圖說臺風雜記:臺日風俗一百年》,臺北:臺灣書房,2007。
    倪炎元,《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臺北:韋伯文化,2005。
    陳偉智,《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喬伊絲‧艾坡比(Joyce Appleby)等著、薛絢譯,《歷史的真相》,臺北:正中書局,1997。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臺北:群學出版社,2005。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2013。
    楊翠,《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文化,1993。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臺北:立緒出版社,1999。
    鄭政誠,《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揚文化,2005。

    三. 日文專書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第1-2卷,東京:勁草書房,1965。
    洪郁如,《近代台湾女性史—日本の植民統治と「新女性」の誕生》,東京:勁草書房,2001。

    四. 學位論文

    沈士杰,〈「移」風「易」俗-殖民地風俗論下的現代性治理〉,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沈靜萍,〈多元鑲嵌的臺灣日治時期家族法—從日治法院判決探討國家法律對臺灣人之家及女性法律地位之改造〉,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
    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生活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林嘉芸,〈日治體制下台灣女性文化之研究—以《民俗台灣》為探討主題〉,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昭如,〈離婚的權利史:臺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陳靜瑜,〈「新家庭」的想像與型塑:《臺灣日日新報家庭欄》的分析與討論〉,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女子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曾秋美,〈南崁媳婦仔習俗之研究(1846-1970)〉,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曾文亮,〈日治時期台灣人家族法的近代化與日本化—全新的「舊慣」〉,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08。
    黃舒品,〈帝國觀看下的「臺灣」:日本文化人旅遊紀行中的權力論述、地方與性別〉,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楊舒雅,〈臺灣總督府舊慣調查及其所見漢人之生命禮俗〉,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裴家瀅,〈『臺灣慣習記事』の一考察—心意現象を中心に—〉,東吳大學日本語言學系碩士論文,2008。
    廖婉汝,〈清代臺灣婦女的形象建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鄭政誠,〈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1896-192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戴文鋒,〈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台灣民俗學—以《民俗台灣》為分析場域〉,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五. 中文期刊與專書論文

    小林道彥著、李文良譯,〈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臺灣文獻》第48卷第3期,1997.9,頁101-120。
    王泰升,〈撥雲見日的臺灣法律史研究〉,《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1997,頁151-166。
    王泰升,〈殖民現代性法學: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現代法學知識的發展
    (1895-1945)〉,《政大法學評論》第130期,2012.12,頁199-255。
    王泰升,〈論臺灣社會上習慣的國家法化〉,《臺大法學叢論》第44卷1期,2015,頁15-66。
    山根幸夫著、吳密察譯,〈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臺灣風物》第32卷第1期,1982.3,頁23-58。
    江田明彥編,〈伊能嘉矩年譜〉,《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專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998,頁96-119。
    吳文星,〈日本據臺前對臺灣之調查與研究〉,《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5.4,頁567-576。
    吳文星,〈京都帝國大學與臺灣舊慣調查〉,《師大臺灣史學報》第1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2007,頁29-49。
    吳密察,〈從人類學者到歷史學者─台灣史研究的巨峰伊能嘉矩〉,《當代》第135期,1998.11,頁10-27。
    吳雅琪,〈近十年來臺灣婦女史研究評述—以臺灣地區歷史研究學位論文為中心(2000-2009)〉,《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8期,2010.12,頁295-318。
    邱純惠,〈臺灣的舊慣立法事業及其挫敗〉,《臺灣風物》第47卷第2期,1997.6,頁37-52。
    林果顯,〈以《台灣慣習記事》探討日據初期(1900-1907)日本人眼中的台灣人〉,《台灣歷史學會通訊》第7期,1998.9,頁58-64。
    林美容,〈殖民者對殖民地的風俗記錄—佐倉孫三所著《臺風雜記》之探討〉,《臺灣文獻》第55卷第3期,2004,頁7-24。
    林佩欣,〈日治時期臺灣戶口調查之開展及其意涵(1905-1915)〉,《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45號,2013.12,頁87-128。
    苗延威,〈從「天然足會」到「解纏會」:日治初期台灣的女體政治(1900-1915)〉,《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1期,2013.6,頁125-174。
    洪郁如,〈日本統治初期士紳階層女性觀之轉變〉,收入若林正丈、吳密察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文化公司,2000,頁255-281。
    姚人多,〈認識台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台之殖民地治理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2期,2001.6,頁119-182。
    柳書琴,〈生物學統治與流域生態:「南社」創社前地域文化資本之累積〉,《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9,頁199-252。
    高賢治,〈日據時期以平地漢族為研究的民俗經典介紹〉,《民俗曲藝》第62期,1989.11,頁115-127。
    陳奇祿,〈臺灣的人類學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3期第4卷,1980,頁5-10。
    陳偉智,〈知識與權力—伊能嘉矩與臺灣原住民研究〉,《當代》第17卷第135期,1998,頁28-51。
    陳偉智,〈「可以了解心裡矣!」:日本統治時期臺灣「民俗」知識形成的一個初步討論〉,《2004年度財団法人交流協会日台交流センター歴史研究者交流事業報告書》,2005.9,頁1-28。
    陳昭如,〈日本時代臺灣女性離婚權的形成—權力、性別與殖民主義〉,收入若林正丈、吳密察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文化公司,2000,頁211-253。
    張隆志,〈後藤新平-生物學政治與臺灣殖民現代性的構築(1898-1906)〉,收入胡建國編《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2,頁1240-1252。
    張隆志,〈知識建構、異己再現與統治宣傳-《臺灣統治志》(1905)和日本殖民論述的濫觴〉,收入梅家玲編《跨領域的視野: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臺北:麥田,2006 ,頁233-259。
    張隆志,〈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政治〉,《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2期,2006.11,頁33-58。
    曾文亮,〈全新的「舊慣」:總督府法院對臺灣人家族習慣的改造(1898-1943)〉,《臺灣史研究》第17卷第1號(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3.3,頁125-174。
    張麗芬,〈臺灣慣習研究會及《臺灣慣習記事》的初探〉,《南榮學報》第13期,2010.5,頁A2-1-15。
    瓊‧W‧斯科特(Joan W. Scott)著、劉夢譯,〈性別:歷史分析中一個有效的範疇〉,收入《婦女:最漫長的革命:當代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精選》,北京:三聯書店,1997,頁151-175。
    富山一郎,〈殖民主義與熱帶科學:「島民」差異的學術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8期,1997.12,頁121-143。
    游鑑明,〈當外省人遇到台灣女性:戰後台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1945-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7期,2005.3,頁165-224。
    游鑑明,〈是補充歷史抑或改寫歷史?近廿五年來台灣地區的近代中國與台灣婦女史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3期,2005.12,頁65-105。
    黃美娥,〈差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民想像(1985-1937)〉,《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8期,2006.3,頁81-119。
    賴永祥,〈「臺灣慣習記事」類目〉,《臺灣風物》第12卷第3期,1962.6,頁25-39。
    賴永祥,〈「臺灣慣習記事」類目(續)〉,《臺灣風物》第12卷第4期,1962.8,頁15-30。
    賴永祥,〈「臺灣慣習記事」類目(續完)〉,《臺灣風物》第12卷第5期,1962.10,頁33-35。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家制及家產〉,《臺灣文獻》第14卷第3期,1963.9,頁1-19。
    戴寶村,〈伊能嘉矩與近代臺灣歷史學〉,收入胡建國編《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2,頁1-28。

    六. 日文期刊與專書論文

    ひろた・まさき著、女性史総合研究会編,〈文明開化と女性解放論〉,《日本女性史4近代》,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2,頁1-40。
    池田敏雄,〈植民地下台湾の民俗雑誌〉,《台湾近現代史研究》第4號,東京:台湾近現代史研究会、綠蔭書房,1982,頁121-151。
    李季樺,〈他者視線からみだ19世紀末から20世紀初頭台湾お「迷信」生成:台湾旧慣、民俗誌史料分析を中心として〉,《現代台湾研究》第18号,大阪:台湾史研究会,1999,頁32-51。
    沈美雪,〈『相思樹』小考―台湾最初の俳誌をめぐって〉,《日本台湾学会報》第11号,2009.5,頁233-246。
    沈美雪,〈俳句における「台湾趣味」の形成--明治期台湾における俳句の受容と展開を通して〉,《台灣日本語文學報》25期,2009.6,頁53-77。
    岡本真希子,〈日本統治前半期台湾の官僚組織における通訳育成と雑誌『語苑』-1910-1920年代を中心に-〉,《社会科学》42(2・3合併),京都:同志社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12.12,頁 103-144。
    春山明哲,〈法学博士‧岡松参太郎と台湾〉,《台灣近現代史研究》第6號,東京:アジア政經學會,1980,頁197-232。
    春山明哲,〈台湾旧慣調査と立法構想:岡松参太郎による調査と立案を中心に〉,收入台湾近現代史研究研究會編,《台湾近現代史研究‧第六号》,東京:綠蔭書房,1993,頁81- 114。

    七. 網路資源
    小川一真:https://ja.wikipedia.org/wiki/小川一真
    日治時期臨時戶口調查資料庫簡:http://www.demography.sinica.edu.tw/data_c.htm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http://140.112.113.17/twhannews/user/intro.htm#2
    臺灣日治時期統治資料庫:http://tcsd.lib.ntu.edu.tw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查詢系統:https://sotokufu.sinica.edu.tw/sotokufu/
    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http://db2.lib.nccu.edu.tw/view/index.php
    臺灣總督府職員資料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