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宜芳 |
---|---|
論文名稱: |
宋元明狐狸傳說及其小說形象 |
指導教授: | 林保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2 |
中文關鍵詞: | 宋明 、狐狸 、狐精 、狐狸精 、狐狸精形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14 下載:1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相較於魏晉六朝~唐、清代兩代文人對於狐狸精故事旺盛的創作力,「宋元明」時期,無疑是相對性的低谷,作品不但多屬傳抄編纂性質,且整體創作量亦不及前後兩期。但其狐狸精卻迥異於前朝而有嶄新的形象,如採補狐的出現及九尾狐之妖化,此外,狐狸精的強烈報復行為,更是有別於其他朝代,狐狸精置人於死之傳說,屢見不鮮。
更重要的是,狐狸精結合女禍觀念,於此時形成類型化的強勢形象。在明代小說(如《封神演義》)中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妲己,便十分接近今天我們稱之為「狐狸精」──美麗、妖媚、禍水,與男人維持著非正統婚姻關係等極度負面之形象。因此,宋元明時期可說是,上承六朝~唐,下啟清《聊齋誌異》,是現今狐形象底定之時期,其承先啟後之地位不容小覷。
在小說史裡,即使論及志怪小說,對於狐狸精之論述,不是付之闕如就是簡略帶過,若有,亦是依附於志怪小說的討論之下,其不受重視之程度可見一斑。本論文欲深入探討宋元明三代狐狸精故事及其形象,輔以了解文學、宗教等社會因素,以期對當時的狐狸精傳說做深刻探討,試圖找出宋元明不同於其他朝代的狐狸精形象及意義價值。
主要參考書目
一、古籍
【先秦】老子著,朱謙之校釋《老子校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先秦】左丘明《國語》,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先秦】莊子【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先秦】慎子等《慎子、尹文子、公孫龍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先秦】韓非子【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秦】呂不韋,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書局,2004年。
【西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詩經》,板橋: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89年。
【西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板橋: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89年。
【西漢】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注》,台北:世界書局,1969年。
【西漢】司馬遷《史記 本紀》,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西漢】司馬遷《史記 列傳》,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西漢】焦延壽《易林》,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1936年。
【西漢】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西漢】劉向《說苑》,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東漢】王充撰、【清】惠棟批校《論衡》,台北 :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8年。
【東漢】趙燁等《吳越春秋、晏子春秋》,台北:台灣中華書局聚珍仿宋四部備要史部,1965年。
【東漢】班固撰,清陳立疏證《白虎通疏證》,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東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
【東漢】黃憲《天祿閣外史》,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1936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東漢】王逸注,何錡章編《王逸注楚辭》,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3年。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板橋: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89年。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台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1979年。
【漢】《春秋潛潭巴》,板橋:藝文印書館四類分類叢書集成,1972年。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板橋: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89年。
【西晉】葛洪《抱朴子》,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8年。
【東晉】干寶《搜神記》,台北:五南書局,1997年。
【東晉】干寶《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
【東晉】陶潛《搜神後記》,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1936年。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板橋: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1966年。
【南朝梁】沈約《竹書紀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歷代紀年編,1968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台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北齊】魏收《魏書》,台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唐】歐陽詢等編《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
【唐】李百藥《北齊書》,台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唐】魏徵《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唐】釋玄奘譯《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2002年。
【唐】唐三藏般若等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宜蘭:如來出版社,1999年。
【唐】杜甫《分門集注杜工部詩》,王雲五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1979年。
【唐】杜佑《通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年。
【唐】房玄齡《晉書》,台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76年。
【唐】張說《張說之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叢書集成續編,1989年。
【唐】張九齡《唐丞相曲江張文獻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1989年。
【唐】韓愈《韓昌黎全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唐】牛僧孺《玄怪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唐】杜牧《樊川文集》,台北:漢京出版社,1983年。
【唐五代】高道杜光庭《道門科範大全集》,板橋:藝文印書館,1962年影印本。
【後晉】劉晌《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北宋】李昉編《太平廣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北宋】李昉《太平御覽》,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北宋】張君房纂輯《雲笈七簽》,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
【北宋】劉斧《青瑣高議》,李劍國輯校,北京:中華書局宋代傳奇集,2001年。
【北宋】李獻民《雲齋廣錄》,李劍國輯校,北京:中華書局宋代傳奇集,2001年。
【北宋】田況《儒林公議》,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1936年。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9月。
【北宋】蘇軾《蘇軾詩集》,台北:莊嚴出版社,1990年。
【北宋】蘇軾《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北宋】趙令畤《侯鯖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2001年。
【北宋】張君房纂輯《雲笈七簽》,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
【北宋】王闢之撰《澠水燕談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北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北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北宋】呂希哲《呂氏雜記》,板橋: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1968年。
【北宋】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叢書集成續編,1989年。
【南宋】羅燁《醉翁談錄》,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
【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
【南宋】洪邁《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南宋】洪邁《容齋隨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年。
【南宋】郭彖《睽車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2001年。
【南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正中書局,1982年。
【南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北京:線裝書局宋集珍本叢刊,2004年。
【南宋】葉夢得《石林燕语》,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南宋】曾慥撰,嚴一萍校《類說》,板橋:藝文印書館,1970年。
【南宋】鄭樵《通志》,台北:世界書局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1988年。
【南宋】孟元老編著的《東京夢華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南宋】委心子《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南宋】王應麟撰《玉海》,台北:大化書局,1977年。
【南宋】黃震《黃氏日鈔》,京都: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79年。
【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叢書集成續編,1989年。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板橋:藝文出版社百部叢書集成,1966年。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台北:廣文書局,1995年6月初版。
【南宋】周密《癸辛雜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2007年3月。
【南宋】江萬里《宣政雜錄》,板橋: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1966年。
【南宋】姚寬《西溪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元】脫脫《宋史》,台北:中華書局聚珍仿宋四部備要,1965年。
【元】不著撰人《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元】王實甫《西廂記》,台北:金楓出版社,1994年。
【元】《武王伐紂平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平話集,1990年。
【明】施惠《拜月亭記》,台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
【明】楊維楨《楊維楨詩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權衡《庚申外史》,四川大學圖書館編,成都:巴蜀書社中國野史集成,1993年。
【明】劉基《郁離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明】李昌褀《剪燈餘話》,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
【明】葉盛《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郎瑛《七修類稿》,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明】陸粲《庚祀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代筆記小說大觀,2005年4月。
【明】陸粲《說聽》,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叢書集成,1996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台北:成文書局中國方志叢書,1983年。
【明】陸西星著《封神演義》,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明】商濬《稗海》,台北:新興書局,1968年。
【明】吳承恩《西遊記》,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
【明】吳敬梓《儒林外史》,台北:台灣書房,2007年。
【明】周暉《續金陵瑣事》,台北: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1977年影印本。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叢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歷代筆記叢刊,2001年。
【明】徐昌祚《燕山叢錄》,台南縣:莊嚴文化出版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1995年。
【明】錢希言《獪園》,台南縣:莊嚴文化出版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1995年。
【明】古杭豔豔生《昭陽趣史》,中和: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出版部,1994年。
【明】黃尊素《說略》,四川大學圖書館編,成都:巴蜀書社中國野史集成,1993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代筆記小說大觀,2005年。
【明】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明】無名氏《輪迴醒世》,台北: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1990年。
【明】袁弘道《解脫集》,明萬曆庚戌(三十八年, 1610)勾吳袁氏書種堂刊本微捲。
【明】湯顯祖著,洪北江編《湯顯祖全集》,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明】王同軌《耳談類增》,國家圖書館善本室明萬曆癸卯(三十一年,1603)金陵書賈唐晟刊本微片。
【明】謝肇淛《五雜俎》,台北:新興書局,1971年。
【明】俞汝楫《禮部誌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年。
【明】墨床子《狐媚叢談》,台北: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1990年。
【明】錢塘散人安遇時編纂《百家公案》,北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1987年。
【明】鍾惺編輯《有夏誌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1990年。
【明】碧山臥樵纂輯《幽怪詩譚》,台北: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1990年。
【明】方汝浩《東度記》,台北: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1990年。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馮夢龍《平妖傳》四十回本,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明】單本撰《蕉帕記》。見國家圖書館保存之《六十種曲》明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清代修補本膠卷。
【明】李漁《李漁全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清】談遷撰《北游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台北:台灣書房,2007年。
【清】蒲松齡《足本聊齋誌異》,台北:世界書局,2002年。
【清】紀昀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紀昀總纂《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李調元《南越筆記》,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清】趙翼《陔餘叢考》,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清】趙爾翼,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清史稿校註》,新店:國史館,1986年。
【清】馬家鼎修《壽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清】顧祿《清嘉錄》,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9年。
【清】樂鈞著《耳食錄》,台灣: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清】黃伯祿編《集說詮真》,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清】松竹軒編《妖狐豔史》,中和: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出版部,1996年。
【清】評花主人《九尾狐》,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清】醉月山人《狐狸緣》,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二、專書
丁錫根點校《宋元平話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山民《狐狸信仰之謎》,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
尹飛舟等《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觀》,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不列顛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1年。
王雲五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王景琳著《鬼神的魔力:漢民族鬼神信仰》,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王溢嘉《情色的圖譜》,中和:野鵝出版社,1999年。
【日】吉野裕子著《狐:陰陽五行和稻荷信仰》,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2004年。
光復書局編譯《大美百科全書》,臺北:光復書局,1990年。
牟鍾鑒《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卷三)宗教‧文藝.民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吳德亮等編《動物學大辭典》,香港:新亞書局,1956年。
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慾望與生活》,台北:一方出版社,2002年。
汪玢玲《鬼狐風情 聊齋志異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沈宗憲《宋代民間的幽冥世間觀》,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年。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台北:洪葉出版社,1995年。
李富華著《神鬼之間:民間信仰面面觀》,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李壽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
吳德亮等編《動物學大辭典》,香港:新亞書局,1956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
李劍國《中國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林辰《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金澤著《中國民間信仰》,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茅盾《茅盾說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徐志平《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8年。
馬西沙等《中國民間宗教史(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徐君、楊海著《妓女史》,台北:華成書局,2004年。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
馬書田《華夏諸神》,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
馬書田《中國俗神》,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年。
馬清福《明清鬼狐》,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年。
孫楷第《滄州集》,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孫邈《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馬積高、黃鈞編《中國古代文學史》,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8年。
梁一儒、戶曉輝、宮承波著《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年。
黃小萍等譯《動物大百科》,台北: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陳文新《中國筆記小說史》,新店:志一出版社,1995年。
許地山編《道教史》,台北:牧童出版社,1976年9月。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陳耀庭、劉仲宇《道‧仙‧人──中國道教縱橫》,上海:新華書店,1992年。
張秀民《中國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傅惠生《宋明之際的社會心理與小說》,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洪範書局,1977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
聞一多《天問疏證》,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賈二強《唐宋民間信仰》,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葛兆光《想像力的世界》,北京:現在出版社,1990年。
董國炎《蕩子‧柔情‧童心──明代小說思潮》,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2年。
黎志添編《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香港:學峰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魯迅《魯迅全集》,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八集 集外集拾遺補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
魯迅校錄《古小說鈎沈》,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2001年。
劉大杰《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7年。
劉岱、藍吉富編《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 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0年5月。
劉精誠《中國道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三重:新雨出版社,1995年。
劉達臨《性的歷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劉鋒著《宗教文化之謎》,香港:明報出版社,1995年。
劉興隆著《新編甲骨文字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錢鍾書《管錐編》,台北:書林出版社,1990年。
嚴靈峰編輯《無求備齋 易經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中華圖騰文化與生殖文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
三、學位論文
沈宗憲《國家祀典與左道妖異-宋代信仰與政治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
金洪謙《「狐狸精」原型及其在中國小說裡的文化意涵》,台北: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1年。
四、期刊論文
胡堃<論中國古代狐仙故事的歷史發展>,《民間文藝季刊》,1988年3月,頁90-109及216。
胡堃<中國古代狐信仰源流考>,《社會科學戰線》,1989年1期,頁222-229。
周愛明<論狐妻故事中的傳統文化精神>,《民間文學論壇》,1989年4月,頁16-22。
姚立江<狐狸精怪故事別解-兼與襲維英先生、何新先生商榷>,《民間文學論壇》第五期,1990年5月,頁43-46。
周愛明<論狐妻故事的生成與發展>,《民間文學論壇》第五期,1990年5月,頁39-42。
段塔麗<唐代狐狸精迷信盛行原因初探>,《陝西師大學報》第20卷第1期,1991年2月,頁94-98。
李進益<中國與日本狐妻生子故事比較研究>,高雄:《文藻學報》第五期,1991年5月,頁23-35。
山民<狐鼬崇拜初探>,《民間文學論壇》1993年第2期,頁37~42。
山民<妖艷的夢幻:試談明清狐文學中的性心理>,《明清小說研究》1996年3期,頁52~64。
王齊洲<論歐陽修的小說觀念>,《齊魯學刊》1998年第2期,頁20~24。
【美】韓瑞業<狐與青樓女子>,《明清小說研究》第四期,1998年,頁212-216。
陳美妃<人狐類婚姻關係中之妻德塑建初探──以太平廣記為本>,台北:《台北科技大學學報》31-2期,1998年9月,頁315~325。
蕭相愷<宋元小說理論的新貢獻>,《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3期,頁232~241。
喬瑩潔<《狐媚記》與中國文化>,廣西:《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01年7月,頁96~99。
劉雪真<狐妻故事常見的情節──遇仙>,台南:《南榮學報》復刊第五期,2001年8月,頁255-271。
趙章超<宋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百年綜述>,《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5期,141~143、148。
王青<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見下的胡人形象>,《西域研究》2003年第4期,頁91-97。
張行之<天師府狐仙堂的傳說>,《中國道教》75卷,2003年6月,頁58~59。
劉雪真<志怪小說中的變形母題-以狐妻故事為例>,台南:《南榮學報》復刊第七期,2003年11月,頁227-239。
李健秋<女禍觀念影響下的市民敘事:論宋元話本中的煙粉靈怪故事>,《學術交流》第7期,2005年7月,頁167~171。
王偉<《青瑣高議》與狐精小說的通俗化>,《中國文言小說研究》,2005年10月,頁153-160。
沈雲霞<慕也悠悠 懼也切切──女權主義觀照下的狐形象探析>,《平頂山學院學報》第20卷第6期,2005年12月,頁37-40。
王偉<《青瑣高議》與狐精小說的通俗化>,《蒲松齡研究》2006年3期,頁153~160。
吳雙雙<《聊齋誌異》中人與異類關係的文化內涵>,廈門:《大慶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6期,2006年12月,頁92~95。
韓瑜<唐代小說中的狐故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卷第1期,2007年1月,頁106~110。
關冰<《夷堅志》中的鬼靈復仇與復仇意識>《語文學刊》(高教版)2007年第5期,頁28~30。
何清清<佛教因果觀與六朝至初唐志怪小說>,《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2期,2007年4月,頁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