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桂菁 |
---|---|
論文名稱: |
台灣歌仔戲文場樂器的變遷與運用 |
指導教授: | 許瑞坤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5 |
中文關鍵詞: | 歌仔戲音樂 、文場樂器 、文場樂師 、唱腔伴奏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3 下載:1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台灣歌仔戲文場音樂的豐富多元,是伴隨歌仔戲變遷所留下的軌跡,並經由許多樂師的努力與嘗試所形成的。在過程中,它不斷地吸收各種音樂與表演元素,融合而加以創新,給予文場音樂揮灑的空間與多變的特質。從歷史變遷發展、樂器與樂隊編制,實際運用的唱腔伴奏及背景音樂,均可顯現出台灣歌仔戲蓬勃的生命力及時代的新意,在衝突與融合中不斷地煉試,而成為今日歌仔戲文場之面貌。本文對於台灣歌仔戲文場作廣面性的論述,從發展的變遷歷程、文場主體的樂器與編制,到實務運用,尤其是針對傳統唱腔的伴奏部份,逐一介紹,以還原歌仔戲文場音樂的基本精神與風貌,期能為二十世紀的台灣歌仔戲留下歷史紀錄,亦可為新世紀歌仔戲音樂發展、創新之參考。
採譜分析的部份,以目前外台歌仔戲演出為主體,兼採早期出版之影音資料,所採的樂譜為唱腔與伴奏的對照樂譜,選擇的版本包含擁有1940年代內台伴奏經驗的老一輩的樂師、1960年代電視、廣播之影音媒體歌仔戲的樂師,以及1980年代以來中生代樂師;這些樂師大都是所謂的「頭手弦」或「文場領導」,在伴奏風格上隨著經驗背景、以及表演環境之異而有所不同,藉以明瞭歌仔戲文場在實際唱腔伴奏上的運用情形。
一、專書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北京市:中國戲劇出版,1957。
王清松、呂冠儀 編著。《歌仔戲曲調鑼鼓應用》。台北市: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出版,2000。
李春池 篆修。《宜蘭縣志》。宜蘭縣:宜蘭縣立文獻委員會出版,1963。
李汝和 主修。《台灣省通志》。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1972。
余漢東 編著。《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台北市:國家出版,2001。
吳瀛濤。《台灣民俗》。台北市:進學書局出版,1970。
呂炳川。《呂炳川音樂論述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1979。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市:銀華出版部出版,1961。
呂錘寬。《台灣傳統樂器》。台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出版,2001。
呂錘寬 輯註。《弦譜集成》。台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出版,1999。
林勃仲、劉還月。《變遷中的台閩戲曲與文化》。台北市:台原出版,1990。
林鋒雄。《找尋老歌仔戲》。宜蘭縣: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1。
林鋒雄。《台灣文化節戲弄宜蘭成果專輯》。宜蘭縣: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2000。
武俊達。《戲曲音樂概論》。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1999。
邱坤良。《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舊劇與新劇(1895-1945)》。台北市:自立晚報出版,1992。
邱曙炎、羅時芳編。《歌仔戲音樂》。北京市:光明日報出版,1995。
施叔青。《台上台下》。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1985。
柯銘峰、陳孟亮、周以謙。《歌仔戲唱腔》。台北市: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出版,1996。
洪萬隆 編。《黎明音樂辭典》。台北縣:黎明文化出版,1994。
紀慧鈴。《廖瓊枝、凍水牡丹》。台北市:時報出版,1999。
徐亞湘。《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台灣》。台北市:南天出版,2000。
馬學藝。《中國京劇板鼓藝術》。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出版,1998。
高厚永。《民族器樂概論》。台北市:丹青出版,1986(台一版)。
張炫文。《台灣歌仔戲音樂》。台北市:百科出版,1982。
張炫文。《歌仔調之美》。台北縣:漢光文化出版,1998。
莫光華。《臺灣歌仔戲論文輯錄》。台中市: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出版,1996。
陳郁秀 主編。《音樂台灣─百年論文輯》。台北市: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出版,1997。
陳耕 主編。《歌仔戲論文選》。北京市:光明日報出版。
陳耕、曾學文。《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市:幼獅出版,1995。
陳健銘。《野台鑼鼓》。台北縣:稻鄉出版,1989。
陳彬、陳松民 編。《薌劇傳統曲調選》。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1986。
陳裕剛。《中國的戲曲音樂》。台北市:生韻出版,1977。
陳鳳威。《再談三弦》。高雄市:陳鳳威出版,1974。
陳耕、曾學文、顏梓和。《歌仔戲史》。北京市:光明日報出版,1997。
梁在正 編募。《重修台灣省通志》。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曾永儀。《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市:聯經出版,1988。
黃分鈞、陳志亮。《薌劇音樂》。1980。
楊馥菱。《台灣歌仔戲》。台北縣:漢光文化出版,1999。
楊馥菱。《台灣歌仔戲史》。台中市:星辰出版,2002。
劉秀庭。《曾仲影的音樂生涯》。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2002。
劉美菁。《歌仔戲概論》。台北縣:學海出版,1999。
蔣青。《中國戲曲音樂》。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1995。
鄭德淵。《中國樂器學》。台北市:生韻出版,1984。
黎田、黃家齊。《粵樂》。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2003。
二、期刊
周以謙。〈淺談歌仔戲「器樂」及創作〉。《台灣戲專學刊》NO.6(3.2003):133-139。
柯銘鋒。〈台灣歌仔戲「音樂設計」與「編腔」概念〉。《台灣戲專學刊》NO.6(3.2003):123-131。
柯銘鋒。〈電視新調擎新局─卡拉帶獨霸一方〉。《表演藝術》NO.98(2.2001):54-57。
陳彬。〈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上)(下)〉。《表演藝術》NO.40(2.2001)94-96。/NO.41(3.1996):85-87。
邱昭文。〈瞎子摸象乎?歌仔戲在現代舞台上過招〉。《表演藝術》NO.27(1.1995):11-14。
劉秀庭。〈守住梨園一靈猴:蕭守梨〉。《表演藝術》NO.51(2.1997):29-31。
三、論文集
《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卷一》。台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出版,2000。
《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6。
《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7。
《百年歌仔: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
四、學位論文
呂冠儀。〈台灣歌仔戲武場音樂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徐麗紗。〈台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陳孟亮。〈明華園戲劇團《濟公活佛》音樂變遷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玲玉。〈台灣車鼓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黃慧琥。〈民權歌劇團外台歌仔戲的音樂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詹金娘。〈台灣楊琴藝術發展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劉安琪。〈歌仔戲唱腔曲調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賴達錴。〈台灣歌仔戲胡琴音樂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五、影音資料
台北市現代戲曲文教協會 製作《歌戲人生─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唱腔精選》。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7。TAPE。
江武昌 計畫 主持。《聽到台灣歷史的聲音 1910-1945 台灣戲曲唱片原因重現》。台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出版,2000。CD。
林谷芳 編。《本土音樂的傅唱與欣賞》。台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出版,2000。CD。
唐美雲、劉文亮 製作。《玉樓聲漱》。台北市:俊銘力傳播發行,1998。CD。
劉鐘元 製作。《河洛12年經典系列》。台北市:河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3。DVD。
劉南芳 製作。《重返內台》。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2002。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