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怜潔
Chen Ling Chieh
論文名稱: 動作分析模式應用於國小二年級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for Second 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 闕月清
Keh, Nyit-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動作分析模式動作概念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movement concept,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5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為動作分析模式應用於國小二年級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其主要目的為探討動作分析模式教學的實施過程,學生對於動作分析模式教學的接受程度,以及實施動作分析模式教學後學生動作概念的建構情形。動作分析模式是以兒童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提供學習情境,以問題解答的方式做引導,協助兒童探索基本的身體動作,促進身體意識、空間意識、方向意識及時間意識等動作概念的認知。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國小二年級一個班二十六位學生,以動作分析模式的課程內涵,設計體育課教學活動內容,包含墊上運動、平衡木、呼拉圈等,並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利用訪談、觀察、學習單、教學日誌、接受度調查表等資料的蒐集,歸納分析其研究結果發現:1.體育課實施動作分析模式教學時,學生的接受程度是高的;2.動作分析模式的教學,有助於學生身體動作概念的建構;3.行動研究的過程可促進教師省思及提昇體育教學能力。以上結果期望提供教學現場的教師,在體育課中以動作分析模式設計教學時參考。

    This action research applied the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f second grade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purpose was to explore the progress of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implementation, the acceptance of students toward the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teach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movement concep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was a teaching model mainly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The teacher offered the learning context and guided with the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in order to assist the children to explore the fundamental body movement, and improve the cognition toward the awareness and concept of body, space, direction and time.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26 second grade students (13 boys & 13 girls). The activit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were designed using the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The learning content consisted of the floor exercise, balance beam, hula hoop and other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interview, observation, worksheet, teaching diary, and survey on acceptance level. Cont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qualitative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level of acceptance by students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using the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was high. (2) The teaching of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facilit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concept on body movements. (3) The proces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could improved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ies and caused her think and introspect.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ould offer the teacher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on designing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in PE lesson.

    中文摘要..............................................iv 英文摘要..............................................v 謝 誌..............................................vi 目 次..............................................vii 表 次..............................................x 圖 次..............................................xi 第壹章 緒 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名詞定義.......................................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六節 研究必要性.....................................8 第貳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動作分析模式之探討..............................10 第二節 拉邦動作分析及動作概念架構之探討..................19 第三節 動作分析模式教學之相關研究.......................26 第四節 行動研究之探討..................................28 第參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35 第三節 研究場域.......................................38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40 第五節 教學設計.......................................45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49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4 第一節 教學的實施過程..................................54 第二節 學生的接受程度..................................72 第三節 學生的學習成效-動作概念的建構....................77 第四節 省思與專業成長..................................8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92 第一節 結 論........................................92 第二節 建 議........................................94 引用文獻...............................................97 一、中文部份...........................................97 二、英文部份...........................................101 附 錄................................................102 附錄一 動作分析模式體育教學研究參與學生同意書.............102 附錄二 動作分析模式課程教學設計示例......................103 附錄三 動作分析模式學習單...............................105 附錄四 動作分析模式教學接受程度調查表.....................106 附錄五 觀察記錄表.......................................107 附錄六 學生訪談大綱.....................................108 附錄七 學生訪談記錄表...................................109 附錄八 教學日誌.........................................110 附錄九 教師行為檢核表....................................111表 次 表2-1-1 體育課程模式介紹.................................11 表2-2-1 拉邦動作分析元素之內容說明........................23 表2-2-2 動作概念架構....................................24 表3-5-1 動作分析模式教學大綱.............................45 表3-5-2 專家教師體育教學背景資料表........................48 表3-6-1 資料分類代號說明表...............................52 表4-2-1 問卷統計:上課內容與方式的接受程度分析.............73 表4-2-2 問卷統計:動作技巧學習的接受程度分析...............74 表4-2-3 問卷統計:問題解決能力學習的接受程度分析............75 圖 次 圖2-1-1 課程模式、教師價值取向與學科、學習者及社會關係圖.....14 圖2-2-1 拉邦動作分析之五大元素............................22 圖3-2-1 研究架構圖......................................35 圖3-2-2 研究流程圖......................................37

    一、中文部分
    丁翠苓(1997)。認識動作分析。舞蹈教育,1,46-49。
    方瑞民(1987)。動作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教之友,464-465,3-9。
    水心蓓(2002)。動作教育應用在田徑運動教學及訓練指導概論--以國小學童為例。國民教育,42:2,48-54。
    水心蓓(2003)。動作教育的時間概念析論。國北學報,16:2,1-16。
    水心蓓(2003)。從動作教育的觀點論幼兒運動遊戲的教學編排與創新。國北學報,16:1,253-271。
    水心蓓(2005)。動作教育概念詮釋與定義。北教大學報,18:2,379-399。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文宜(2005)。教育性體操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動作技能、創造力與兒童社交技巧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石志如(2003)。葛蘭姆技巧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國中舞蹈才能班現代舞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江映碧(1997)。拉邦動作分析之研究。華岡藝術學報,4,116-149。
    李秀梅(2004)。主題式小書製作融入生活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阮逸誠(2004)。基於拉邦動作分析之動作風格合成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房瑞文(1996)。美國Jewett博士等人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的介紹。中華體育,10卷1期,9-15。
    卓加真譯(2004)。幼兒體能教學。臺北:光佑。
    周宏室(1995)。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周建智、彭慧君、王文宜、黃美瑤(2005)。動作教育課程介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社交技巧及動作技能表現之影響。北體學報,13,248-260。
    尚憶薇(2005)。探討幼兒遊戲的類型與價值。學校體育,15:1,91-96。
    尚憶薇(2005)。以蒙特梭麗兒童教育思想提昇學齡前兒童動作技巧教學之策略。中華體育,17-2,28-32。
    林郁晶(1997)。動作分析教學。舞蹈教育,1,50-51。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復文。
    林益源(2004)。國小高年級健康與體育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
    林翠湄譯(2000)。動作教學-幼兒的重要動作經驗。臺北:心理出版社。
    徐蕙芳(1997)。淺談動作教育。蒙特梭利,13,10-13。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行動研究。臺北:遠流。
    張中煖(1995)。從動作教育看我國體育和舞蹈的發展。舞蹈教育,1,19-24。
    張玉佩(2005)。「身體智慧」之開發--淺談「身心動作教育」與「動作教育」。學校體育,15:1,121-126。
    張樹琳(2004)。運用動作教育模式在國小學生創造力培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體育碩士學位班,臺南市。
    許麗鳳(1996)。幼兒體能遊戲。臺北:書泉出版社。
    許義雄譯(2001)。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郭靜晃譯(2000)。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南市:南宏。
    陳忠仁(1994)。動作教育的課程展開-動作教育的教學與應用。載於吳純純等著:動作教育的教學與應用(頁7-14)。臺北: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印行。
    陳英三、林風南、吳新華譯(1999)。動作教育的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陳信全(2001)。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運動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中市。
    陳玉珍(2004)。心動,更要行動--談動作教育的必要性。蒙特梭利,51,15-17。
    陳麗秋(2003)。動作教育活動設計。蒙特梭利,45,16-17。
    陳淑娟(2004)。心智繪圖融入國小低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信欽(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建構取向籃球遊戲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2版)。臺北:心理。
    黃永寬(2001)。動作教育模式在幼兒運動遊戲教學之觀察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黃永寬(2001)。動作教育模式在幼兒運動遊戲教學之運用。國立體院論叢,12:1,99-118。
    黃樹誠(2003)。幼兒體育課程創新模式-IFMC。教育發展與課程革新:兩岸四地的視域和經驗,頁118-127。港澳兒童教育國際協會,香港。
    黃凱祥整理(2003)。做行動的主人--「動作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座談會。蒙特梭利,45,9-15。
    黃立元(2004)。實施動作分析模式課程對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臺南市。
    黃慧菁(2004)。動作技能學習計畫介入對學齡前兒童的基本動作技能與運動概念認知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研究所,臺北市。
    楊廣銓(2005)。舞蹈融入南湖高中排球校隊訓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期,297-318。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師大書苑。
    熊文宗(1996)。幼兒體育遊戲指導法。臺北:五洲出版有限公司。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歐用生(1994)。教師即研究者。研習資訊,11卷4期,1-6。
    劉又榮(1997)。生命的律動--動作在孩子全面發展中的重要。蒙特梭利,13,4-9。
    劉仙湧(2006)。動作教育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1,51-72。
    劉美珠(1998)。身體像是--從身體的隱喻看動作教育。大專體育,36期,119-125。
    劉淑英譯(2000)。幼兒動作探索。臺北: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潘國隆(2001)。淺談動作教育在融合式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學校體育,11:5=65,91-95。
    羅明葵(2001)。動作分析課程模式在體育教學之應用。國立體院論叢,12:1,161-174。
    二、外文部分
    Bonnie, P. (1999). Physical education method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Buschner, C. (1994). Teaching children movement concepts and skills: Becominga master teacher.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Chen, A., & Ennis, C. D.(1996). Teaching value-laden curriculum in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5, 338-354.
    Gillion, B. (1970). Basic movement education for children: Rationale and teaching units.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Gallahue, D. L. (1997).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 Dubuque, Iowa: Brown & Benchmark.
    Graham, G., Holt/Hole, S.A., & Parker, M. (2004). Children moving: a refl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6th ed.). IL: Mc GrawHill.
    Jewett, A.E., Bain, L.L., & Ennis, C.D. (1995). 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2nd ed.). Dubuque, IA: Brown & Benchmark.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