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子賀 LIN Tzu-HO |
---|---|
論文名稱: |
假電影事件暨《片名:水墨騎士》:林子賀創作論述 Events of the Fake Movies and “Title: The Ink Knight”: The Art Discourse by Lin Tzu-ho |
指導教授: |
林昌德
Lin, Chang-D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8 |
中文關鍵詞: | 假電影事件 、慣習 、好萊塢 、虛假導演 |
英文關鍵詞: | events of the fake movies, habitus, Hollywood, fake directo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4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起始點,在於檢閱自身的創作歷程,思考自己與水墨、藝術之間的關係,以及觀察水墨與當代環境的現象。這包含許多專業人士對於水墨的討論,以及筆者這個世代對於水墨的看法;進而構思整個《片名:水墨騎士》的計劃。
此計劃屬於「假電影事件」的先端,亦是本研究企圖帶出的創作脈絡與主題。「假電影事件」乃從自身「慣習」的狀況,所設想出來的創作回應方式;特別是美國好萊塢文化,乃型塑筆者進行藝術計劃的幕後推力。因此,書內談到了扮裝、英雄、電影、影像背後的文化、解讀者的角度;企盼透過這些論述,能讓讀者理解這些創作上的意義與合理性。
本研究即在敘述筆者之於「假電影事件」的相互關係,以及「我」在這個事件中,所扮演「虛假導演」的角色。《水墨騎士》與它背後所隱含的敘事性,即這個「虛假導演」所拍出的第一部「假電影」;透過藝術方式,將之實踐。筆者以一個「水墨外來者」身分,透過媒材進入水墨,並從「作藝術」的思考方式走出,也期許自己能像《水墨騎士》的英雄劇本,在紛亂的戰爭世界中,為了某種價值、信念,堅持奮鬥著。
This research begins from the examination of my creating process. I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k, art and myself, and carefully observe the ink art and relative phenomena in the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 As I rethink the discussion for ink among several professionals, as well as the opinions from the generation of Echo Boomer, the production of “Title: The Ink Knight” is begun.
This production is an initiation of “events of the fake movies”, but also the thread of context and subject of creation I try to bring out in this research. “Events of the fake movies” is a way of response by creating composed from self “habitus”; Hollywood culture is especially a push and modeling power to this production. Thus, the discussion of costume play, hero, culture behind the film, and the viewpoints of decoders are applied to explain and justify this composition.
This research describ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vents of the fake movies” and myself, and states the “fake director” I play in this event. The Ink Knight with its embedded narrative is a “fake movie” by me, a “fake director”, who puts the theories into practice by an artistic way. I, as an amateur, enter the realm by the material of ink, and present as “practical art.” In this chaotic war world, I hope to be like the hero in The Ink Knight, with perseverance fighting for a value, a belief.
參考書目(中文專書)
1. 朱忠勇 (2010)。非關他者的詮釋:談彩墨創作的自醒與自信。彩墨藝術學術2. 研討會論文集,黃朝湖 (編),頁45-50。臺中:臺中市文化局。
3. 江明玉 (2007) (譯)。Takashi Murakami著。藝術創業論。臺北:商周。
4. 何欣 (1998) (譯)。Thomas Carlyle著。英雄與英雄崇拜。中國:遼寧教育。
5. 何啟宏 (2010) (譯)。Ryuichi Sakamoto著。音樂使人自由。臺北:麥田。
6. 吳家綺 (2007)。郭維國暴喜圖系列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7. 吳霈恩 (2003) (譯)。Toby Clark著。藝術與宣傳 (Art and Propaganda)。臺北:遠流。
8. 李振明 (2010)。後文人彩墨現象後的那一道光。彩墨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朝湖 (編),頁56-59。臺中:臺中市文化局。
9. 李渝 (2006) (譯)。James Cahill著。中國繪畫史。臺北:雄獅圖書。
10.易英 (2000)。實驗水墨的圖式。二十世紀末中國現代水墨藝術走勢第四輯,張羽(編),頁163-164。中國:黑龍江美術出版。
11.林宏濤 (2008) (譯)。Adorno, Theodor W, Horkheimer, Max著。文化工業:作為群眾欺騙的啟蒙。啟蒙的辨證:哲學的片簡 (Dialektik der Aufklärung: philosophische Fragmente),頁155-210。臺北:商周。
12.林谷芳等 (1997)。在藝評與社會之間。台灣藝評檔案1990-1996,賴香伶 (主編),頁62-69。臺北:帝門基金會。
13.長安靜美 (2010) (譯)。Takashi Murakami著。藝術戰鬥論。臺北:大鴻藝術。
14.夏鑄九、黃慧琦 (2001) (譯)。Manuel Castells著。千禧年之終結。臺北:唐山。
15.高千惠 (1997)。漁洋鼙鼓動地來‧隔江猶唱後庭花。台灣藝評檔案1990-1996,賴香伶 (主編),頁92-103。臺北:帝門基金會。
16.高甄斈 (2010)。重新調整的可能性──混種的彩與墨。彩墨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朝湖 (編),頁60-65。臺中:臺中市文化局。
17.莊連東 (2010)。後殖民‧權變‧建置——廿一世紀台灣彩墨畫的處境。彩墨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朝湖 (編),頁4-11。臺中:臺中市文化局。
18.郭維國 (2003)。暴喜四十:自畫像中自我形象之探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19.陳品秀 (2009) (譯)。Marita Sturken, Lisa Cartwright著。觀看的實踐 (Practices of Looking)。臺北:臉譜。
20.陳瑞文 (2010)。阿多諾美學論:雙重的作品政治。臺北:五南。
21.彭明輝 (1997)。從大歷史看水墨畫的困境。台灣藝評檔案1990-1996,賴香伶 (主編),頁104-115。臺北:帝門基金會。
22.馮作民、何恭上 (2002)。中國美術史。臺北:藝術圖書。
黃坤伯 (2010)。『數位版畫』V.S『數位攝影』。當代版畫的走向:國際版畫新風貌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昌德 (編輯),頁71-8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3.廖炳惠 (2003)。關鍵詞200。臺北:麥田。
24.謝東山 (1997)。論述的修辭理論:藝評中的藝術理論。台灣藝評檔案1990-1996,賴香伶 (主編),頁16-29。臺北:帝門基金會。
參考書目(中文期刊)
1. 藝術家,391期,2007年12月。臺北:藝術家。
2. 藝術家,400期,2008年9月。臺北:藝術家。
3. 藝術家,419期,2010年4月。臺北:藝術家。
4. 典藏今藝術,2008年1月。臺北:典藏文化。
5. 典藏今藝術,2008年7月。臺北:典藏文化。
6. 典藏今藝術,2008年10月。臺北:典藏文化。
7. 典藏今藝術,2010年1月。臺北:典藏文化。
8. 藝術收藏+設計,2010年7月。臺北:典藏文化。
9. 連線文化,2002年。高雄:復文圖書。
10.大藝術,2007年第1期。中國:川音成都美術學院。
11.印科文學生活誌,第五卷第四期,2008年12月,臺北:印科文學生活。
參考書目(英文期刊)
1. Jaume Duran Castells, David Fonseca Escudero (2009). Disabled Personages in the Full-length Films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ACM SIGMM, New York. pp.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