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秋香 Kao, Chiu-Hsiang |
---|---|
論文名稱: |
技專校院退場安置學校服務品質與安置學生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Quality of University Services by Technol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ampus Life Adaptation for Placed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宋修德
Sung, Hsiu-Te 林騰蛟 Lin, Teng-Chiao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03 |
中文關鍵詞: | 安置學生 、學校服務品質 、學校生活適應 |
英文關鍵詞: | Placed Students, Quality of University Services, Campus Life Adaptation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62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壹、中文部分
丁克華(2016)。高等教育成功創新轉型之作法及風險因應。大學創新轉型發展,151-173。臺北市:中華民國技職教育學會。
丁學勤(2009)。學校服務品質量表的發展與因素結構之研究。教育學刊,33,115-158。
內政部戶政司(2020)。人口統計資料。2020年3月30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national/list.htm
中國時報(2016)。高美醫專 8月起停招停辦。2019年6月30日,取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608000776-260114?chdtv
王志煬(2018)。情緒能力、社會支持獲得與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人際適應之關聯(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期成效」。評鑑雙月刊,27(2),31-43。
王文科、王智弘(1999)。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鐘和,李勤川、陽琪(1980)。適應與心理衛生。臺北市:大洋出版社。
方志華、張芬芬(2017)。教育學門的研究倫理:理念、實踐與評析。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宋曉穎(1992)。轉學生的特殊壓力與輔導。學生輔導通訊,20(2),92-95。
李建興、盧宸緯(2015)。高教退場應保障師生權益。2016年2月1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1/14645
李紹彰(2013)。探索台灣私立大學之服務品質、顧客滿意與口碑關係之研究。亞太管理評論,18(4),375-389。
李亭林、林金燕(2013)。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探討大學服務品質:以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為例。政策與人力管理,4(2),85-121。
李水彬、何秉霖、李冠宏(2012)。以LASSO選模探討影響學生滿意度的重要服務品質構面。清雲學報,32(1),45-64。
李維靈、洪啟東、劉惠慈(2007)。建國科技大學學習資源服務品質與學生滿意度之研究。建國科大學報,26(2),53-86。
李文君(2006)。大學院校服務品質量表建構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李坤崇(1995)。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李坤崇、韓楷聖、邱麒忠、林幸台(1987)。大學生生活量表之編製。測驗與輔導,82,1561-1564。
林永安(2018)。大學院校休、退學率形成原因及因應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7(7),158-163。
林倖妃(2014)。虎年海嘯「地雷大學」還有多少?2015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2452
風傳媒(2016)。少子女化衝擊高美醫專8月起確定停辦。2019年6月30日,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446532
邱植培、彭煥羣(2018)。亞太停辦今召開學生安置說明會。2019年9月1日,取自https://reurl.cc/7257kQ
邱子玲(2003)。我國高等教育服務品質差距分析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新北市。
沈姍姍(2007)。人口結構變遷趨勢與因應—國際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167-182。
洪雯柔(2010)。台灣高等教育管理的回顧與展望。潘懋元主編、史秋衡副主編主編,中國高等教育評論:兩岸互動新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155-165)。中國福建省:廈門大學出版社。
洪錦珠(2008)。大學轉學生轉學因素與轉學適應之研究-以六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尚憶薇、紀恩成、李佳鴻(2019)。體育課程教學品質之研究發展趨向。屏東大學體育,5,31‒37
林宜樺,許添明(2013)。我國私立技術校院財務運作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9(1),113-145。
吳尚柔(2019)。失能老人居家服務品質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建隆(2016)。 影響科技大學學生流失因素之初探研究-以北區某科技大學為例。學生事務與輔導,55(1),43-61。
吳明隆(2013)。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11)。我國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課題與未來發展之分析。長庚人文社學報。4(2),241-280。
吳國龍、詹銘仁﹙2011﹚。大學服務品質之重要性與滿意度分析–以某科技大學為例。崑山科技大學學報,8,57-73。
吳壽山(2009)。私立學校採公司化組織運作模式之可行性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臺北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吳清山、黃旭君(1995)。提升教學品質的一股新動力:談全面品質管理及其在教育上的運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74-83。
吳武典、洪有義(1987)。心理衛生。臺北縣:空中大學。
秦夢群、溫子欣(2014)。教改20年成效之檢視與反思。教育研究月刊,246(4),5-17。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出版社。
陳炳輝(2020)。 以PZB服務品質概念模式探討國際觀光客對臺灣導遊服務期望缺口之研究-以東南亞國家來臺旅客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敦源、賴怡樺、鄭元齊(2019)。大學行政服務躍升的機會與挑戰:以服務品質管理機制為例之研究。國家與社會,21,169-214。
陳曼玲(2015)。提出退場誘因葛自祥籲教部訂定大學優退方案。評鑑雙月刊,55。
陳德華(2010a)。論大學退場機制。2016年3月20日,取自http://pics2.yamedia.tw/29/attachfile/4/6/6/664003/1/14cf70ff69348e.pdf
陳德華(2010b)。面對少子化的衝擊:談國內私立大學發展所面臨之困境。少子化時代大學校院的招生策略研討會,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李綢(1998)。臺灣師範大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5(1),159-180。
唐嘉媛(2013)。大學生對行政服務品質知覺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郭添財(2013)。臺灣教育的十字路口-談大學的困境與因應。國改分析。取自 http://www.npf.org.tw/post/3/12563
張亦惠(2020)。安置是否符合需求待檢驗。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530000525-260107?chdtv
張建成(2000)。國民教育權。教育大辭書,2019年2月10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255/?index=3
張國保、黃嘉莉、劉曉芬、胡茹萍、徐昌慧、江瑞菁、李詠絮、陳芷沂、陳思均、袁宇熙(2012)。因應少子女化我國大專校院整併、轉型與退場機制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
張美香、王麗幸、賀力行、陳坤志(2006)。大專院校學生學校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連分析。中華管理學報,7(2),125-142。
張鈿富(2002)。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馬康哲(2014)。科技大學新生生活適應其依附作用之探討-以臺北市某國立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馬發輝(2003)。高等技職教育整併策略之研究—以台中技術學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曹俊德(2015)。科技大學學生身心適應調查表之施測與學生困擾分析。朝陽科技大學通識學院,19(2),125-157。
翁良杰、賴薏筑(2011)。關係觀點之下大學新生適應時間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4(2),117-144。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2065年)。2020年5月1日,取自http://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教育部(2020a)。93-108學年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2020年4月1日,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
教育部統計處(2020b)。108學年度大專校院概況統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20c)。預告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2020年1月20日,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
教育部(2020d)。108學年度安置學生統計文件。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a)。高等教育深耕計畫。2020年1月20日,取自https://sprout.moe.edu.tw/Sprb/Project/Origin
教育部(2019b)。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2020年1月20日,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49460
教育部(2019c)。專科以上學校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應行注意事項。2020年1月20日,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366
教育部(2019d)。教育部命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自108學年度起停辦。2019年6月1日,取自https://reurl.cc/6gr7QV
教育部(2019e)。教育部命南榮科技大學自108學年度第2學期起停辦。2019年9月1日,取自https://reurl.cc/EKE411
教育部(2018)。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決定自107學年度起停辦。2019年6月1日,取自https://reurl.cc/al2L4D
教育部(2017a)。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補助及融資要點。2019年8月6日,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
教育部(2017b)。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2019年8月6日,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639
教育部(2014a)。私立學校法。2019年5月1日,取自https://reurl.cc/EKE441
教育部(2014b)。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停辦教育部協助及學生安置措施。2019年6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VakNNn
教育部(2014c)。永達技術學院申請停辦教育部協助及學生安置措施。2019年6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Ob9GGg
教育部(2014d)。私立大專校院停辦學校學生安置原則。2019年8月2日,取自https://reurl.cc/A1o40E
教育部(2013)。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2019年6月25日,取自https://reurl.cc/A1o40E
趙志揚(1997)。技職教育之全面品質管理。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2,28-32。
傅祖壇(2011)。臺灣高等教育院校之學校品質、經營效率與最適規模分析。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3),181-213。
曾俊傑、王文正(2017)。IPA模式探討學生事務服務品質研究。華醫學報,46,26-45。
楊錦登(2017)。學生生命意義感、正向情緒、生活適應與心理幸福感關聯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楊亮梅、陳俊民(2016)。學校服務品質之探索以兩所教育大學體育系為例。中正體育學刊,6,49-67。
楊國賜(2015)。站再轉捩點的臺灣高等教育。臺灣教育,691,1-9。
楊國賜(1998)。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3,149-169。
楊國樞(1983)。從互動觀點談青少年的問題與輔導。發表於少年輔導工作研討會,臺北市。
蓋浙生(2006)。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之檢視。教育與心理研究,29(1),29-46。
劉麗勉(2017)。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校園滿意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
劉祥熹、陳玉娟、鄭筱慧(2016)。學校創新經營對家長選校意願影響之研究-以服務品質與學校形象為中介變項。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4),59 - 88。
顏秀如(2003)。教育市場化的省思與反思。學校行政雙月刊,27,99-109。
劉曉芬(2011)。日韓高等教育因應少子化對策對我國高等技職教育之啟示。技職教育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新北市。
劉焜輝(1982)。現代人的心理衛生。臺北市:天馬出版社。
黃淑燕(2020)。台灣地區2000~2019年學校服務品質研究之回顧與展望。學校行政,126,42-63。
黃韞臻、林淑惠(2014)。大一新生學校生活適應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61(2),259-281。
黃義良和王怡又(2012)。大學服務品質提昇措施影響滿意度與品牌權益之探究-以科技大學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9(1),129-166。
黃玉枝(1991)。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祖壇(2011)。臺灣高等教育院校之學校品質、經營效率與最適規模分析。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3),181-213。
聯合報新聞網(2019)。教部要求苗栗亞太技術學院 8月停辦。2019年8月6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85/3884040
湯堯、成群豪(2003)。高等教育經營。臺北市:高等教育。
維基百科(2019)。亞太創意技術學院。2019年8月6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
鄭靖國、王明忠(2007)。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的因素構面與問卷發展。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6,427-442。
薛承泰(2004)。台灣近五十年的人口變遷與教育發展-兼論教改的方向。學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討會。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新北市,5-34。
蔣雅薇(2015)。中國大陸、港澳及東南亞境外學生來台生活適應相關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旅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鄧彗妤(2013)。中部地區大學生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經營管理所,彰化縣。
鄧維兆、李友錚(2007)。高等教育關鍵服務品質屬性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0(3),1-22。
薛凱方(2005)。大學生學習社群互動與生活適應、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費文柔(2018)。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服務之個案研究:以北部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市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謝小芩(2005)。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評鑑:大三學生對學校滿意度的探討。通識教育季刊,12(4),113-140。
盧祖琴2020(2020)。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的家庭支持、學校支持與其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廣東省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薄喬萍、晏揚清、林柏翰、蔡雅緣(2012)。大陸學生對台灣的大學學校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以義守大學為例。政策與人力管理,3(2),119-148。
潘惠玲(2006)。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潘正德(1996)。大一新生人格特質、生活適應與學業成績的關係暨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原學報(人文及社會科學系列),24(2), 35-51。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市:揚智文化。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1,63-86。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原作者Sharan B.Merriam)。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K. L. (1981). Post-high school experiences and college attri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54(2), 1-15.
Astin, A.W.(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Amber, S., Shehla, A. & Ubaid, A.(201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ervice quality gap in business education: Evidencefrom higher education in Pakistan.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91(3), 148–158.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Baker, R.W. & Siryk, B.(1984). Measuring adjustment to colleg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1(2), 179–189.
Berndt, T. J. & Keefe, K. (1995). Friends' influence of adolescents' adjustment to school. Child Development, 66 (9), 1312-1329.
Buhrmester, D. (1990). Intimacy of friendship,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and adjustment during preadolescence and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nt, 61(4), 1101–1111.
Fletcher, A.C., Newsome, D., Nickerson, P.& Bazley, R.(2001). Social networkclsoure and child adjustment.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47(4), 500-531.
Chou, C. M. (2019). Non-Linearity and persistence effects on hospitality profitability: the role of the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Tourism and Leisure Studies, 25(2), 225-245.
Crosby, P. B. (1979). Quality Is Free. New York: McGraw-Hill.
Chickering, A.(1969). Education and ident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ick,G.& Tari, J.J. (2013).A Review of Quality Management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I nstitution. Retvieved May/1,2020,from http://core.ac.uk/ download/ pdf/18 531462.pdf.Accessed
Dabholkar, P. A. (2015). How to improve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by increasing customer particip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990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MS) annual conference.
Firestone ,W. A. (1987). Meaning in Method: The Rhetoric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6(7),16-21.
Guiffrida, D. A., Lynch, M. F., Wall, A. F. & Abel, D. S. (2013). Do reasons for attending college affect academic outcomes? A test of a motivational model from a self-e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54 (2), 121-139.
Gielow, C. R. & Lee, V.E. (1988).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college. NY: New Orleans.
Garvin, D. A. (1984). What Does Product Quality Really Mea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6, 25-43.
Gronroos, C. (1984).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8, 36- 44.
Gaski, J. F., & Nevin, J. R. (1985).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xercised and unexercised power sources in a marketing channel.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2 (2), 130-142.
Kerlin, C. A. (2000). Measur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the service processes of selected student educational support services at Everett Community College (Washingt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Oregon.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c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ca, 39, 31-36.
Kaiser, H. F. (1958). The varimax criterion for analytic rotation in factor analysis. Psychometrica, 23(3), 187-200.
Lovelock, C. & Wirtz, W. (2004). Services Marketing, People, Technology, Strategy. USA:Pearson Prentice Hall.
Lassar, W.M., Manolis, C. & Winsor, R.D. (2000). Service quality perspectives and satisfaction in private ban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18(4), 181-199.
Ladd, G. W., Kochenderfer, B. J. Coleman, C. C. (1996). Friendship quality as apredictor of young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 , 67, 1103-1108.
Lewis, B.R. & Mitchell, V. W. (1990).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Customer Service.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18(6), 11-17.
Lehtinen, Jarmo R. (1983). Customer Oriented Service System. Service Management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Lehtinen, U. & Lehtinen, J. R. (1982). Service Quality: A Study of Quality Dimensions. DC: Helsinki, Finland.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New York:McGraw-Hill.
Mishra, S. K. & Yadav, B. (2013). Job anxiety and personality adjustment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relation of gender and types of teac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1), 105-126.
Mitra, A. (1993). Fundamentals of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NY:Macmillan.
Martin, L. (1991). Social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i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 5(1), 67-77.
Maslow, H. A.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HarperCollins.
O’Dell, F. L. & Eisenberg, S. (1989). Helping students to make important transitions. The School Counselor, 36(5), 286-292.
Palli, J. G., & Mamilla, R. (2012). Students’ opinions of service quality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Creative Education, 3(4), 430-438.
Patton, M.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Sage.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A. & Berry, L.L.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1),12-40.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A., Berry, L.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 41-50.
Patty, W.L. ,& Johnson, L.S. (1953).Personality and adjust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Inc.
Rahat, E., & Ilhan, T. (2015).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s Relational Self-Construal and Resilience in Predicting Students’ Adjustment to University Life.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6, 187-208.
Regan.W. J.(1963).The Service Revolution. Joual of Marketing.Jul, 57-62.
Shao-Chang, L. (2013).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Loyalty and Word-Of-Mouth for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18(4), 375-389.
Sandler, I., & Ramsay, T. B. (1980).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hildrens' stressful life ev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8(3), 285-302.
Sternberg, R. (1985). Beyond IQ: A 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Cambridge,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sser, W. E., Jr., Olsen, P. R., & Wyckoff, D. D. (1978). 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s: text and cases. Boston: Allyn & Bacon.
Berndt T. J.(1982). The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friendship in early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nt, 53, 1447-1460.
Hurrelmann, K. & Engel, U. (1992). Delinquency as A Symptom of Adolescents Orientation Toward Status and Succes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1(1). 119-138.
Tinto, V. (1987). Leaving College: 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 Chicago. DC: Guolla.
Wu, H. C., & Cheng, C. C. (2013).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in the airline industry.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 13-22.
Zevallos, A. L. & Washburn, M. (2014). Creating a culture of student success: The SEEK scholars peer mentoring program. About Campus, 18(6),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