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豐極
論文名稱: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研究
指導教授: 溫振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清水巖祖師廟艋舺安溪人白其祥中元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2下載:5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最早時期艋舺清水巖、艋舺龍山寺及艋舺新興宮被稱為艋舺三大廟門。後來所謂艋舺三大廟門變成較少人說,而改說台北三大廟,這三大廟就是指:艋舺的清水巖、艋舺的龍山寺和大龍峒的保安宮。無論是艋舺三大廟門或台北三大廟,都說明了這些廟和早期艋舺的開發或台北地區的整體開發,有著不可切割的關係。特別是從「艋舺三大廟門」演變到「台北三大廟」更可看出寺廟的逐漸形成和這些發展出來的寺廟和聚落間的緊密關係。因為「龍山寺」一開始即是三邑人的信仰寺廟,「保安宮」則是大龍峒一帶同安人的信仰中心,而「清水巖」是夾縫在三邑人和同安人之間的少數安溪人用來作為祭祀、參拜的寺廟。筆者一直想從台北和艋舺的早期開發這個角度,以及聚落和寺廟的交互形成關係來探討艋舺清水巖,並藉此引發我們對整個台北歷史的另類思考。我們也想從社會、文化的另一個視野來探究為什麼過去同樣是「三大廟門」、「三大廟」的清水巖,如今卻連台北人都幾乎忘記祂的存在?祖師廟的一蹶不振是因為聚落和信仰圈產生的自然變化還是因為某些個人的因素(假設議題)或是個別事件(如分類械鬥)所造成的?這些個問題都是我們要去探討的。除此之外,最重要還是有關祖師廟的整個建廟過程,祂如何成為當時最弱勢的安溪人的信仰寺廟?在早期艋舺的一些廟會祭典活動中,清水巖經常和龍山寺互爭鰲頭而在民間流傳一些如「十二十三予你歹,十九二十你就知」、「平平四十五棧」的說法,當時互別苗頭的盛況又是如何?有人說,清水巖無論就歷史的地位、價值或過去祂在發揮社會教化的功能上都高過龍山寺而且獨樹一幟;果真如此,為何一般人說到台北文化古廟,總說到龍山寺而不提清水巖祖師廟?就是說到「祖師廟」也都指向三峽祖師廟,這對艋舺祖師廟極不公平,既然艋舺祖師廟有過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就應該還給祂應有的歷史地位和真相。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目標 5 第二章台北盆地的開發與聚落的興起 6 第一節 台北盆地的開發 6 第二節 淡水河流域沿岸興衰交替 14 第三節 艋舺的崛起 20 第四節 安溪人的聚落 27 第三章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建廟 31 第一節 清水祖師神蹟傳說 31 第二節 安溪移民與清水祖師信仰 34 第三節 艋舺祖師廟的興建 37 第四節 白其祥與祖師廟 50 第四章清水祖師祭典與祭祀圈分布 65 第一節 北台灣安溪人的祭祀圈 66 第二節 艋舺祖師廟中元節祭典盛況 78 第三節 北部「清水巖」之爭 83 第五章祖師廟的興盛與衰敗 87 第一節 祖師廟的歷史分期 87 第二節 祖師廟衰敗探討 90 第三節 祖師廟的重建 94 結論 97 附錄 100 參考書目 123

    王世慶
    1996《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南港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農村之歷史」《臺灣文獻》
    王一剛
    〈淡水河流域的變遷〉《台北文物》1卷1期
    王國璠 主修
    1977《台北市志》台北市文獻會
    王嵩山
    2001《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尹章義
    1989《台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
    1985〈台灣地名個案研究之一,台北〉《台北文獻》直字第72期
    仇德哉
    1981《台灣廟神傳》台北:仇德哉 出版
    田中一二
    1931(昭和六年)《台北市史》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李乾朗
    1994《艋舺清水巖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
    李根源
    1953「艋舺寺廟記」《台北文物》2卷1期
    林朝棨
    1981《台北市發展史》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林美容
    1999〈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史論文精選「上」》台北市:玉山社
    林偉盛
    1991〈清代台灣分類械鬥的研究介紹〉《臺北文獻》直字98期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林衡道
    1962「臺北市的寺廟」《臺北文獻》2期
    洪伯溫
    1985「艋舺考」《臺北文獻》直字第72期
    陳忠華
    「閩人移殖臺灣史略」《台北文獻》直字第1~4期
    問樵
    「白其祥的事蹟」《台北文物》5卷2期
    馬偕
    2007《福爾摩沙紀事》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榮民
    1998《臺灣俗話語講古》台北:常民文化
    康鍩錫
    2004《台灣廟宇圖鑑》 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黃得時
    1981〈台北市的疆域與沿革〉《台北市發展史》台北市文獻會
    黃啟木
    〈分類械鬥與艋舺〉,《台北文物》1卷2期「艋舺專號」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黃啟瑞
    1953「艋舺耆老座談會」《臺北文物》2卷1期
    辜神徹
    2008《社群、傳說與神蹟:落鼻祖師信仰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溫振華
    1981〈平埔族的分布與社會生活〉《台北市發展史》台北市文獻會
    〈各地開闢的景象〉《台北市發展史》台北市文獻會
    1980「臺北高姓- 一個臺灣宗族組織形成之研究」《臺灣風物》20卷4期
    1979《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998〈安身立命赤皮湖〉《北縣文化》57期
    2005〈清代台灣淡北地區的拓墾〉《臺灣風物》55卷3期
    廖漢臣
    1953「艋舺沿革志」《台北文物》2卷1期 頁153~158
    劉枝萬
    1995〈台灣民間信仰之調查與研究〉,《台灣史與台灣史料(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劉淑音
    2007《艋舺清水巖傳統建築裝飾藝術調查計劃》台灣藝大
    蘇碩斌
    2005《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台北縣 左岸文化出版
    龍玉芬
    〈廟宇與聚落互動之研究〉,《台灣風物》52卷3、4期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台北市艋舺扶輪社」
    2004《艋舺百年風華》
    「台灣日日新報」
    1899(明治32年)8月25日 版
    1905(明治38年)8月 9日 版
    8月23日 版
    1907(明治40年)8月29日 版
    1910(明治43年)8月18日 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