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丁蘭婷
Ting, Lan-Ting
論文名稱: 現職大學非本科系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生涯轉換歷程之敘事研究
A Narrative Research on Full-Tim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Who Weren’t Trained in Counseling Program in College
指導教授: 田秀蘭
Tien, Hsiu-L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8
中文關鍵詞: 生涯轉換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敘事研究
英文關鍵詞: Career tran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Narrative research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EPC.006.2019.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7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現職非本科系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的生涯轉換歷程,分析其生命經驗、轉換動機與相關因素。研究者透過前導研究形成的訪談大綱,逐一訪談四位研究參與者,之後以敘事研究進行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家庭文化與成長經驗左右研究參與者的生涯發展目標。他們在生涯轉換歷程中,皆具廣結善緣的特質,引領貴人扶助;在逆境中,懂得透過覺察,將優勢運用在職場,並藉由學習彌補自身劣勢,達成生涯轉換。另一方面,擁有豐碩的工作經驗、強大的信念與追求工作穩定的渴望為四位研究參與者進行生涯轉換的三大核心脈絡。最後,在研究參與者的專輔教師工作經驗中,歸納出外在人際和諧與內在心態調適為系統合作順利進行的兩大關鍵,兩者平衡後方能融入學校文化,提升輔導工作效能。
    本研究可瞭解現職非本科系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生涯轉換的心理調適歷程與專業發展上的努力,隨著「學生輔導法」的推動,專輔教師的需求增加,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有志於在學校體系中進行生涯轉換之教師為參考與借鏡。

    關鍵詞:生涯轉換、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敘事研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areer transition process of full-tim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who weren’t trained in counseling program in college,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life experiences, motivations and related factors. Through the interview outline formed by the pilot study,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four participants and analyzed the data with narrative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mily culture and growth experience influence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goals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In the course of career transition, they all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ing affinities with others and attracting people to help them. In adversity, they understood how to take their advantages to the workplace through self-awareness, and learned to make up for their own disadvantages and achieved career transition. On the other hand, having a lot of work experiences, strong beliefs, and a desire to have a stable work is the three core contexts for career transition of four participants. Finally, participants who were in the work experi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we could summarize the two key points of external interpersonal harmony and internal mentality adjustment for the smooth co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that could integrated into the school culture and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unseling.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proces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orts of the full-tim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 who weren’t trained in counseling program in college.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Students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Act", the demand for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will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could use as reference for young and aspiring teachers who make career transitions in the school system.

    KEYWORDS : Career tran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Narrative research

    誌謝詞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發展與現狀 7 第二節 專任輔導教師發展 13 第三節 生涯轉換理論與相關研究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取向和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7 第四節 研究程序 49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2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7 第七節 資料的可信賴度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可可的生涯轉換故事 63 第二節 小草的生涯轉換故事 94 第三節 錢哥的生涯轉換故事 129 第四節 小小的生涯轉換故事 154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9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9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95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 199 參考文獻 203 中文部分 203 英文部分 210 附錄 213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213 附錄二 研究同意書 214 附錄三 訪談大綱 215 附錄四 訪談札記 217 附錄五 研究結果檢核函 218

    一、中文部分
    1111教師網(2012)。公立國中考程表。取自https://teacher.1111.com.tw/instruct.asp
    中國輔導學會(1999)。輔導學大趨勢。臺北:心理。
    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處(2018)。出生數、出生率、死亡數、死亡率【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15409&CtNode=3622&mp=4
    王碧瑤(2005)。現職非師範體系國中教師生涯轉換之敘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斐、杜淑芬、羅明華、楊國如、卓瑛、謝曜任(2013)。生態合作取向的學校三級輔導體制:WISER模式介紹。輔導季刊,42(2),4-11。
    王麗斐、趙曉美(2005)。小學輔導專業發展的困境與出路。教育研究月刊,134,41-53。
    田秀蘭(2015)。生涯諮商與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學富文化。
    江艾穎(2014)。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自我照顧、輔導自我效能與受督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在職碩士論文。
    何琦瑜(主編)(2018)。中學生生涯探索故事集。臺北:親子天下。
    吳宛亭(2016)。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焦點解決學派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武典(2001)。輔導原理。臺北:心理。
    吳武典(主編)(1983)。學校輔導工作。臺北:張老師。
    吳芝儀(2005)。我國中小學校輔導與諮商工作的現況與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34,23-40。
    吳芝儀(2008)。學生輔導法的研擬與影響。輔導季刊,44(3),33-44。
    吳姿瑩(2006)。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認同與角色實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宸希(2014)。透過基督信仰尋找自我認同與生涯轉換之自我敘說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宥賢(2016)。臺灣校園專任輔導教師角色職責建構與專業定位促進之研究。新社會政策,46,115-124。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謝麗紅(1998)。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復文。
    宋湘玲、林幸臺、鄭熙彥、謝麗紅(2008)。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增訂版。彰化:品高。
    李麗溫(2012)。諮商心理師生涯轉換及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汪光慧(2003)。諮商師生涯轉換之質性研究:細說生命轉彎處。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27-31。
    金樹人(2011)。生涯諮商與輔導(重修版)。臺北:東華書局。
    姚映如(2015)。國中教師對專任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期望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莉竹(2005)。創造學校輔導人員的專業定位-專業學校諮商師的角色與功能。教育研究月刊,134,11-21。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高民凱(2011)。生涯發展中真實自我的發現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德聰(1998)。運用焦點解決法於成人生涯轉換諮商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麗鳳(2008)。從零到一-輔導教師成為集體改革行動者的歷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論文。
    教育部(2013)。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臺北市: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教育部(2013)。學生輔導法施行細則。取自https://law.moj.gov.tw/News/NewsDetail.aspx?msgid=118257
    教育部(2014a)。國民教育法第十條。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H0070001&FLNO=10
    教育部(2014b)。學生輔導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380
    教育部(2015)。師資培育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769
    教育部(2016a)。中等學校各任教學科(領域、群科)師資職前教育專門課程科目及對照表實施要點。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42992
    教育部(2016b)。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100
    教育部(2018)。教育部高級中學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取自https://tqa.ntue.edu.tw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17-24。
    許維素(1997)。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維素(2005)。輔導教師學校系統觀的重要性。輔導季刊,41,72-74。
    連廷嘉(2005)。學校心理學的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134,54-67。
    郭瓈灩(2010)。生涯偶發事件及其同時性之詮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洪葉文化。
    陳玟鈴(2013)。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輔導工作取向與角色踐履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建煇、李泳緹(2017)。論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師資培育之挑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7),44-48。
    陳韋妏(2009)。柳暗花明又一村-轉業者的機緣巧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偉元(2013)。一條回家的路:一個諮商專業學習者重新理解與追尋生涯定向的自我敘說。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信熹(2007)。偶發事件對諮商心理師專業發展知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修訂版)。臺北:雙葉書廊。
    黃佳雯(2015)。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與專任輔導教師輔導工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莉婷(2011)。中年女性的生涯轉換及其因應。諮商與輔導,306,21-24。
    新北市教育局(2018)。新北市立國民中學107學年度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取自https://career.ntpc.edu.tw/
    楊馨華(2010)。生涯轉換之探討。生涯與輔導,290,37-41。
    鄔佩麗(2005)。輔導與諮商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臺北市教育局(2018)。臺北市107學年度市立國民中學正式教師聯合徵選簡章。取自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E831CA0A5CD0193D&sms=78D644F2755ACCAA&s=50805BB30C734A6B
    劉梅貞(2011)。我不代課了:女性國小代理代課教師生涯轉換之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焜輝等(2003)。學校輔導工作的多元面貌:專業理念與實務的對話。臺北:天馬。
    劉慧屏(2008)。乘著夢想的翅膀起飛-從生涯轉換中尋找自我認定。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學生事務及校園安全署(2017)。逐年充實輔導人力,完善三級輔導體制【線上論壇】。取自https://www.k12ea.gov.tw/ap/banner_view.aspx?sn=e079e88f-2b37-4fde-bfe4-3b6a0ecc867e
    蕭景容(2003)。敘事取向生涯諮商中當事人之改變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景容、徐巧玲(2011)。生涯未確定當事人對敘事取向生涯諮商之經驗內含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2,445-466。
    謝幸軒(2014)。成人生涯轉換歷程之敘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在職碩士論文。
    蘇沛珊(2011)。由教師角色轉換諮商心理師之路:探女性諮商心理師的生涯轉換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國姿(2015)。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專業角色之案例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原作者: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臺北:五南。
    朱儀羚、康萃婷、柯禧慧、蔡欣志、吳芝儀(譯)(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原作者: Michele L. Crossley)。嘉義:濤石文化。
    吳芝儀(譯)(1997)。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Vernon G. Zunker)。臺北:揚智文化。
    吳芝儀(譯)(2015)。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原作者: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嘉義: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8)。
    李茂興(譯)(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原作者:R. S. Sharf)。新北:弘智文化。
    連廷嘉、徐西森(譯)(2006)。諮商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原作者:John Mcleod)。臺北:心理。
    彭慧玲、蔣美華(譯)(2005)。幸運絕非偶然(原作者:Krumblotz, J. D. & Levin, A. S.)。臺北:北極星。
    黃素菲(譯)(2016)。敘事取向的生涯諮商(原作者:Larry Cochran)。臺北:張老師文化。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M., Goodman, J. & Schlossberg, N. K. (2012). Counseling adults in transition: linking Schlossberg''s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a diverse world. NY: Springer Pub.
    Csikszentmihalyi, M., & Beattie, O. V. (1979). Life them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their origin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19, 45-63.
    Farmer, H. S. (1985). Model of career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for women and me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2 (3), 363-390.
    Fessler, R. (1992).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erson, K. (1985). Hard choice: How woman decide about work, career and motherhood.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oodman, J., Schlossberg N. K., & Anderson, M. L. (2006). Counseling Adults in Transition: Linking practice with theory (3rd ed.). New York: Spring.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les, S. G., & Sowa. C. J. (1992). Mapping the nomologial network of career self-efficacy.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1, 13-21.
    Kanchier, C., & Unruh, W. (1988). The career cycle meets the life cycl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37, 127-137.
    King, Z. (2001). Career self-management: A framework for guidance of employed adult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29 (1), 65-78.
    Krumblotz, J. D. & Henderson, S. J. (2002). A learning theory for career counselors. In S. G. Neils. (Ed). Adult career development: Concepts, issues, and practices (3rd ed., pp. 39-56). Columbus, OH: NCDA.
    Krumblotz, J. D. (1998). Serendipity is not serendipitou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5(4), 390-392.
    Levinson D.J, (1978). The seasons of man’s lif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Louis, Meryl Reis (1998). Career Transitions: Varieties and Commonalit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5, (3), 329-340. From http://hdl.handle.net/10945/45979
    Mau, W. C. J. (2004). Cultural dimensions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3, 67-77.
    McGoldrick, M, & Gerson, (1985). Genograms in family assessment. New York: W.W. Norton.
    O’ Comer, D., & Wolfe, D. M. (1987). On managing midlife transitions career and family. Human Relations, 40, 799-816.
    O’Hanlon, W.H., & Weiner-Davis, M. (1989). In search of solutions: A new direction in psychotherapy. New York: W. W. Norton.
    Ospiow, S. H. (1983). Theor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 (3rd ed.).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Crofts.
    Perosa, S. L. & Perosa, L.M. (1987). Strategies for counseling midcareer change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5, 558-561.
    Stapp, B. C. (1986).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life career change and midlife transi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Texas.
    Williams, E. N., Soeprapto, E., Like, K., Touradji, P., Hess, S., & Hill, C. E. (1998). Perceptions of Serendipity: Career Paths of Prominent Academic Women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5(4), 379-38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