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程淑如
Chen, Su-Ju
論文名稱: 兩岸電視劇經營策略與市場布局之探討
An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Strategy and Market Layout of Cross-strait Television Series
指導教授: 黃光男
Huang, Kuang-Nan
董澤平
Dong, Tse-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6
中文關鍵詞: 電視劇兩岸文化交流偶像劇古裝宮廷劇經營策略市場布局
英文關鍵詞: TV dramas, cross-strait cultural exchanges, idol dramas, ancient palace dramas, business strategy, market layou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07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2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兩岸電視劇的產製連結,正好座落在中國電視的市場開放與商業化的背景之下,也標示著一個亞洲流行文化在產製和流通與交流更加密切的時代。一方面台灣電視劇打開了亞洲的戲劇市場,另一方面卻也面臨著外來戲劇的掠奪。隨著電視劇種的變化愈漸繁多,各式各樣的題材充斥著整個電視劇市場,不管是電視台或是傳播公司,在生產電視劇時所考量的因素都會牽動整個行銷規劃時的執行,故如何在市場中強調自己的定位,區隔出和其它戲劇的差異性、突顯出該劇的特殊性,儼然成為電視劇在產製時必須加以衡量的要素。
雖然電視劇是電視台經營的重心,但是在學術研究上,卻缺乏相關的研究,目前在電視劇研究上多以行銷方面為主,只有少數是針對電視劇產製作研究,但也都只針對單一對象進行深度訪談,侷限於質化的研究。對於業界而言,戲劇節目往往供過於需求,而長期以來理論與業界之間存在著距離,究竟對於如何妥善經營電視劇才能更具有經濟效益,避免閉門造車的封閉想法,一直是本研究在思考電視劇產製過程上的疑慮,因此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並且希望透過學術研究找出影響電視劇成功的因素,才能真正結合實務上在產銷電視劇時的需求。產銷策略的分析可以讓我們對電視劇跨國的產業連結與銷售型態有更詳細的瞭解。故本研究除了對兩岸電視劇生態的樣貌作整體性的探究,對經營策略與市場布局有更深入的瞭解。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兩岸電視劇在收視率的關鍵要素
本研究歸納兩岸電視劇在收視率的關鍵要素;則有1.是否具有吸引人的卡司陣容;2.多角化的行銷策略;3. 是否具有吸引人的劇本;4. 是否能夠反映當時在地文化;5.社群媒體的影響。
二、兩岸電視劇其進入市場的優勢資源要素
本研究歸納兩岸電視劇其進入市場的優勢資源要素;則有1.電視劇的進入門檻;2.電視劇的製作成本;3.電視劇的卡司陣容;4.多元化周邊商品的開發。

Chinese Dramas,especially palace dramas with increasing high viewership ratings, had beca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on-trend in Taiwan entertainment market than Taiwan self-produced TV shows in these few years. This research also look into evolution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ies between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had influenced the interactions of TV shows development on cross-straits relationship over the same time frame.Especially after 21st century, media convergence and TV industry both progresses on improving diversity,marks a tremendous competition in global Chinese market.Aside from the concerns of political tension i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his thesis reviews TV drama co-production polici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from 1988 until now. Who can truly provide superior digital TV shows content to the global Chinese market, which contains 1/5 of world population,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this thesis.
The main research purposes of this thesis are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of TV shows in both China and Taiwan in this half century, and also analysis the different phenomenon of prosperity and decline in current 20 decades. In conclusion, this thesis als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prevent the crisis of Taiwanese TV drama industry such like the emigration of talent,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thesis will go through these topics with historical, and microscopical findings, according to three levels: policies, 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ontextual development of TV scripts.

謝詞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問題定義 5 第四節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電視劇之定義 7 第二節 電視劇經營策略 10 第三節 電視劇行銷策略 17 第四節 與電視劇主題相關之文獻 22 第五節 實證研究分析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0 第二節 個案對象 31 第三節 分析流程 32 第四章 兩岸影視產業發展分析 33 第一節 中國改革開放前時期 33 第二節 中國經濟優勢帶領之百花齊放期 34 第三節 從台灣角度看:中國軟實力的輸出與對世界的文化影響 37 第五章 個案研究 42 第一節 個案簡介 42 第二節 經營策略 43 第三節 市場布局 48 第四節 彙整分析 54 第五節 討論與分析 5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9 參考文獻 61 中文文獻 61 英文文獻 75

中文文獻
1. 《2018 文化的軌跡:「界」與「介」--文化治理與藝文中介組織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 年 11 月 2 日- 4 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http://acpm.ntua.edu.tw/news/news.php?Sn=476
2. 《臺灣數位模型庫》,中華民國文化部 。 https://tdal.culture.tw/about.html
3. 「107年度文化內容產業投融資專業協力辦公室」採購案,〈限制性招標(經公開評選或公開徵求)公告〉,行政院文化部,2018年1月24日。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3_79858.html
4. 2017全國文化會議,〈國藝會林董事長曼麗談中介組織專業治理〉,2017年9月4日,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http://www.ncafroc.org.tw/news-single.aspx?id=45392
5.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6421
6. 丁宇,〈微電影:兩岸影視互動新模式〉,《兩岸關係期刊》, 7期,2012年7月 ,頁61-62。
7.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下架10天後 林心如《我的男孩》在大陸恢復上線〉,ETtoday星光雲,2018年1月18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118/1095563.htm 。
8.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部,〈金融相挺,電視劇蓄「視」待發!〉,2017年2月7日新聞稿,行政院文化部官方網站。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59741.html 。
9. 尹鴻,〈意義、生產與消費——當代中國電視劇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現代傳播》,4期,2001年,頁2。
10.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04年度高畫質旗艦型連續劇製作補助要點〉,2015年10月6日。https://www.bamid.gov.tw/information_194_64256.html
11. 文創資訊,〈被台灣綜藝碾壓數十年後,大陸綜藝是如何逆襲的〉,壹讀網,2016年12月16日。http://www.tmtpost.com/2544588.html。
12. 王春福,〈政府執行力與政策網絡的運行機制〉,《政治學研究》,3期,2008年,頁28-98。
13. 王軍元 、張夢晗,〈台灣電視劇中的意向元素與城市營銷〉,《中國電視期刊》,11期,2012年 7月, 頁92 – 95。
14. 王書洋,〈兩岸青春電影創作模式比較研究〉,《戲劇之家期刊》, 9期,2017年10月,頁 95-96。
15. 王偉忠,〈專注做好一件事〉,《今周刊》, 2期20卷,2017年,頁24。
16. 王敏、沈中禹,〈從灰姑娘模式看台灣偶像劇的流行〉,《電影評介期刊》 ,18期,2009年7月, 頁19-20。
17. 王惠君,〈閒置空間的再生與活化-活化公有閒置空間成為文化資源之初步探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19期,2001年,頁4-7。
18. 王雅妮,〈台灣影視在華語文化圈的傳播嬗變〉,《東南傳播期刊》, 6期,2018年8月,頁13-15。
19. 王瑾,〈當代法國電影的特點及其發展〉,《華夏地理》,2016年 3期,2016年5月,頁232-233。
20. 王輝,〈反台獨,不反台灣〉,《小康期刊(中旬刊)》,11期,2015年12月 ,頁78-80。
21. 台北市政府、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國際新導演競賽〉,台北電影節, 2018年6月28-2018年7月14日。 https://www.taipeiff.taipei/index.aspx
22. 史璐,〈限娛令的冷思考〉,《科技傳播期刊》,2017年 23期,2017年12月,頁185-200。
23. 史麗,〈台灣電視劇:無可奈何花落去? 〉,《兩岸關係期刊》,2期, 2001年 7月,頁58–59。
24. 田易蓮,《兩岸電視劇由抗爭到交流的歷史社會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5. 石美芳,〈從兩岸影視文化產業看華人風尚發展契機〉,《美容科技學刊, 8卷1期,2011年3月 ,頁95-106。
26. 朱全斌,〈大中華圈內的媒體分球化〉,《藝術學報》,61期,1997年,頁117-130。
27. 朱明秀,〈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創作中的運用與融合〉,《影視制作期刊》, 2018年 6期,2018年8月,頁 91-93。
28. 朱新梅,〈兩岸影視交流合作新政,意義何在? 〉,《兩岸關係期刊》, 3期,2018年6月 ,頁51-52。
29. 江翊仙,《大陸劇收視行為之研究》,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30. 江雅綺,〈國族主義下的娛樂、經紀與產業--談黃安舉報周子瑜事件〉,《台灣法學雜誌》,287期,2016年11月,頁8-11。
31. 池文海、吳鈺萍、謝鬱萍,〈從情感與認知評價之雙面觀點探討網路影音平臺使用者行為〉,《管理學報》,33期3卷,2016年,頁443-471。
32. 吳玉山,〈兩岸關係中的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中國事務季刊(台北)》,4期, 2001年4月,頁71-89。
33. 吳孟芯、曾意倫、蘇冠心,〈由《犀利人妻》探討台灣偶像劇海外市場競爭力〉,《犢:傳播與科技》,4期,2012年,頁60-75。
34. 吳怡國、姜易慧,〈初探兩岸合拍偶像劇之發展與困境〉,《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4期,2010年,頁1-26。
35. 吳怡國、姜易慧,〈初探兩岸合拍偶像劇之發展與困境〉,《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4期,2010年12月,頁1-26。
36. 吳榮義,〈海島經濟型國家因應WTO之教戰守則〉,《中衛簡訊期刊》,137期,1998年11月,頁28-33。
37. 吳澤霞,〈數位彙流下台灣電視產業的機遇與挑戰〉,《視聽期刊》,2017年1期,2017年2月, 頁15-16。
38. 呂郁女,〈中國大陸軟權力的發展與影響〉,《全球政治評論》,21期,2008年,頁1-18。
39. 宋秋,〈IP劇的傳播手段分析〉,《新聞研究導刊》, 22期,2016年12月 ,頁182。
40. 宋揚、付東博,〈大陸清宮劇在台灣成功原因初探—以《步步驚心》和《甄嬛傳》為例〉,《白城師範學院學報》,27期第4卷,2013年,頁62-64。
41. 李天鐸,〈臺灣發展成為亞太媒體中心的步驟與實踐〉,《經社法制論叢》, 第19期,1997年1月,頁71-93。
42. 李天鐸等著,《從兩岸三地影視發展與跨國媒體集團運作看華語影視產業未來展望》,新聞局專案研究計畫,輔仁大學大衆傳播系執行,1998年。
43. 李秀珠,〈衛星電視的節目規劃:從文化接近性談起〉,《廣播與電視》,3期,1996年,頁35-58。
44. 李育倩、李秀珠,〈從文化接近性觀點檢視台灣偶像劇價值觀與外銷表現〉,《廣播與電視》,32期,2011年,頁27-69。
45. 李育倩、李秀珠,〈從文化接近性觀點檢視台灣偶像劇價值觀與外銷表現〉,《廣播與電視期刊》, 32期,2011年6月,頁27-69。
46. 李宗勳,〈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益與價值〉,《公共行政學報》, 2004年,12期,頁41-47。
47. 李金銓,〈電視文化何處去—處在中國結與台灣結的夾縫中〉,《中國論壇》,289期,1987年,頁148-158。
48. 李奕青,《包青天遇見福爾摩斯:《中國偵探案》故事之創新與承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49. 李政忠,〈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75期,2003年,頁1-36。
50. 李政忠,〈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75期,2003年4月,頁1-36。
51. 李洋,〈海峽兩岸視閾中的中國影視軟實力〉,《電影文學期刊》, 16期,2015年10月, 頁8-15。
52. 李海南,〈法國電影產業發展的現狀與特色〉,《傳媒期刊》,2017年 16期 ,2017年9月,頁60-61。
53. 李銓、呂文屏,〈組織變革的關鍵成功因素--以商業無線電視臺為例〉,《傳播管理學刊》, 5期第1卷,2004年3月,頁17-30。
54. 李學文,〈OTT TV戰火下的另類活路〉,《中時專欄》,2017年3月7日。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307006644-262104
55. 李樹榕,〈推進電視劇評論的兩點思考——從第2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獲獎電視劇談起〉,《中國電視》,2008年11期,2008年7月,頁27-29。
56. 李樹榕、海欽、李甜甜,〈歷史題材電視劇不能在文化資源中擱淺〉,《中國電視》,11期,2015年,頁39-42。
57. 李靜,〈淺析中國民族音樂在國外發展現狀研究——記2017「歡樂春節」之東歐七國巡演隨筆〉,《科技展望》, 2017年10期,2017年5期,頁292。
58. 杜忠齊 、杜忠齊、冀小冬,〈用影像訴說城市氣韻——城市空間藝術在兩岸影視作品中的應用〉,《兩岸關係》, 3期,2018年6月 ,頁56-57。
59. 杜忠齊,〈發揮正確的網絡文化力——兩岸影視合作發展的新機遇〉,《兩岸關係期刊》, 12期, 2017年1月,頁 56-57。
60. 汪琪,〈全球化下的在地電視觀眾〉,《傳播與社會學刊》,18期,2011年10月,頁17-44。
61. 周稚苓,《媒體觀光客的旅遊動機、媒體涉入與旅遊體驗-以林口霧社街【賽德克‧巴萊】園區為例》,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
62. 周蔚,〈公共政策執行主體多元化及其外部條件的建構〉,《天水行政學院學報》,52期,2008年,頁31-33。
63. 明銘、馮然,〈解讀廣電總局調整涉案劇〉,《當代傳播》,2005年 1期,2005年 7月,頁36–40。
64. 林元輝,〈從史學法度論臺灣電視史之撰寫——以「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六篇主題論文為例〉,《新聞學研究》,84期,2005年,頁205-237。
65. 林有慶,〈韓國電影產業的資本變動與電影產製的變化〉,《新聞學研究》,91期,頁1-34。
66. 林思妤,〈三立《華流》無預警停刊!整個部門全被FIRED掉〉,ETtoday星光雲,2017年8月8日。https://star.ettoday.net/news/984761 。
67. 林淑惠,〈台灣大、NETFLIX 合資拍電視劇〉,工商時報,2018年7月25日。https://m.ctee.com.tw/focus/kjmd/189983
68. 林照真,〈新瓶裝「假」酒?:有關新媒體置入性行銷的分析與批判〉,《中華傳播學刊》,第20卷,第95期,2011年,第114頁。
69. 林瓊瀛,〈中國惠臺措施對臺灣人才的省思〉,《會計研究月刊》,391期,2018年6年,頁97-101。
70. 林麗雲,〈威權主義下台灣電視資本的形成〉,《中華傳播學刊》,9期,2006年6月,頁71-112。
71. 林麗雲,〈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台灣與南韓之比較〉,《新聞學研究》,85期,2005年,頁1-30。
72. 金克宇,〈大陸「對臺31項措施」影響評析〉,《發展與前瞻學報》,20期,2018年6月,頁55-84。
73. 姚瑤,〈動漫旅游產品 ——中國本土化研究〉,《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年 06期,2018年7月,頁43-44。
74. 姜明求、金秀娥,〈電視劇再現的家庭與家庭關係——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案例研究〉,《當代韓國期刊》,4期,2011年7月,頁14-36。
75. 政問第二季第七集,〈鄭麗君訪問影片,從文資保存到文創產業新政府的文化願景是什麼?〉《台灣未來政策備忘錄》,Talk To Taiwan政問。 http://talkto.tw/talk/13
76. 柯惠晴,〈政府和藝文組織的好朋友:藝文中介組織〉,《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暨文化政策白皮書》,全國文化會議。 https://nccwp.moc.gov.tw/issue_1_1
77. 柯裕棻,〈電視的政治與論述:一九六○年代台灣的電視設置過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69期 ,2008年 3月, 頁107–138。
78. 柳舟源,〈論國家廣電總局對電視節目的整改〉,《科教導刊》,2017年 20期,2017年8月,頁160-164。
79. 夏金英,《臺灣光復後之國語運動(1945-198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80. 孫秋英,〈試論國產仙俠劇的現代突圍與重構〉,《明日風尚》,7期,2016年,頁184。
81. 孫嘉穗,〈出版、地方與文化想像:魔戒故事的媒介空間與文化地景〉,《思與言》,第48卷第1期,2010年3月,頁103-130。
82. 徐明華,《全球化與中國電視文化安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年。
83. 徐鈺雯,《華劇經營模式趨勢與發展之初探性研究:以偶像劇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84. 徐曉芳,〈網絡IP劇的受眾分析〉,《電影文學》,5期,2018年4月,頁24-26。
85. 翁秀琪,《台灣的地下媒體‧解構廣電媒體》,澄社出版社,1993年。
86. 袁櫻珊,《華語地區無線電視產業競爭策略研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87. 郝小梅,〈新媒體視角下電視的跨文化傳播〉,《西部廣播電視期刊》, 2018年12期,2018年7月,頁 1-2。
88. 郝全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日報社學習時報》,2018年05月18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18/0518/c40531-29998007.html
89. 馬冬萍,〈限娛令頒布後的思考〉,《北方文學(下旬刊)》,2012年 11期,2012年7月,頁84-85。
90. 馬道,〈臺灣數位匯流產業的生態與挑戰〉,《經濟前瞻期刊》,142期,2012年,頁18-21。
91. 高立翰、沈大白、鄭惠如,〈臺灣電影票房績效模型影響因素之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82期,2013年,頁59-92。
92. 張台麟,〈電影法之議題與必要性之初探:法國制度〉,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年11月17日。 https://www.npf.org.tw/1/9983
93. 張艾茄,《星馬地區台灣本土劇讚嘸讚?從媒體全球在地化、文化認同至迷群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94. 張紅軍,〈港劇中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新聞愛好者期刊》,6期,2010年6月,頁144 -145。
95. 張時健,〈台灣節目製作業商品化歷程分析:一個批判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考察〉,《中華傳播學刊》, 7期,2005年6月,頁137-181。
96. 張時健,〈論電視業的生產性與非生產性,及台灣影視業的不發展狀態〉,《傳播文化與政治期刊》, 6期,2017年12月,頁87-126。
97. 張勝雄,《第四台有線電視經營策略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98. 張舒斐,〈藝人經紀實務、場域與中國大陸:另一種政治經濟學研究架構〉,《新聞學研究》,114期, 2013年1月,頁165-191。
99. 張舒斐,〈藝人經紀實務、場域與中國大陸:另一種政治經濟學研究架構〉,《新聞學研究》,114期,2013年,頁165-191。
100. 張雲,〈淺析台灣偶像劇風行的原因〉,《大眾文藝》, 3期,2012年7月 ,頁162-163。
101. 曹越 、譚勇,〈從台灣紀錄片觀照兩岸影視人類學視閾差異〉,《青年時代期刊》, 1期,2015年3月 ,頁97-101。
102. 梅方權,〈智慧地球與感知中國——物聯網的發展分析〉,《農業網絡信息》,2009年 12期,2009年7月,頁5-21。
103. 畢嘯南,〈台灣地區老三台的數字化改革困境與探索〉,《現代傳播期刊》,4期,2017年6月,頁167-168。
104. 章世政,《兩岸合拍電視劇創業財務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1月。
105. 莊春發、柯舜智,〈論臺灣有線電視產業的競爭政策〉,《臺灣銀行季刊》,61期第4卷,2010年,頁92-132。
106. 許育典、李佳育,〈公民文化權的憲法保障—以國藝會文化補助為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51期 ,2016年4月,頁 61-101。
107. 許晉嘉,《影音租賃市場導入網路串流服務創新之研究 -以NETFLIX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年。
108. 許耿修,〈以文化參與國際--我國文化交流策略〉,《研考雙月刊》,36期1卷,2012年2月,頁112-117。
109. 許墨,〈《琅琊榜》在台灣熱播原因分析〉,《新聞研究導刊》, 22期,2015年12月,頁62-64。
110. 許墨,〈海峽兩岸影視劇傳播的思考〉,《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2期,2015年3月 ,頁69-71。
111. 許澤榮,〈淺析湖南衛視《花千骨》映射的電視傳媒產業壟斷問題〉,《消費導刊》,4期,2016年5月,頁264。
112. 郭秋雯,《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動向》,遠流文化出版,2012年。
113. 陳思伃,《探討消費者對電視劇周邊商品態度之研究—以某韓劇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114. 陳昱嵐,《論文化國之藝文補助政策 ─以財稅手段為研究中心》,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15. 陳炳宏,〈媒體集團綜效偏差之研究〉,《中華傳播學刊》,16期,2009年12月,頁177-213。
116. 陳炳宏、鄭麗琪,〈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期,頁37-72。
117. 陳玲玉,〈我國政府藝文補助政策評估〉,《弘光學報》, 63期,2011年6月 ,頁81-96。
118. 陳清河,〈第五章‧國際行銷與臺灣媒體產業的人才培育〉,《2008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經濟部工業局編印出版,2008年。
119. 陳清河,〈衛星電視的本土化經營屬性之研究〉,《廣播與電視》,2期3卷,(1996)。頁59-87。
120. 陳裕仁,《視頻服務使用行為的轉移研究-以網路串流媒體頻道化為例》,長庚大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資訊管理組碩士論文,2016年。
121. 陳慧,〈芻議國產IP劇的喜與憂〉,《新聞研究導刊》 ,15期 ,2017年8月,頁159-177。
122. 陶奕駿,《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123. 曾允盈,〈台劇的現況和困境 數據告訴你真相〉,《看雜誌期刊》,175期,2017年1月5日。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7/22651?page=6
124. 曾元甫,《有線電視VS.網路電視:媒體市場結構化特徵的轉移-以壹電視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06月,頁54-59。
125. 曾傑,《失敗者的迴返-台灣後-新電影空間敘事與地方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26. 程紹淳,〈後冷戰時期文化的彈性資本積累 : 從臺灣通俗文化工作者瓊瑤的創作軌跡談起〉,《新聞學研究》,105期,2010年10月,頁45-84。
127. 程紹淳,〈媒體市場區域化下被錯置的文化消費與生產?─台灣「鄉土劇」在中國大陸〉,《傳播與社會學刊》,19期,2012年,頁141-180。
128. 程紹淳,〈媒體市場區域化下被錯置的文化消費與生產?-台灣「鄉土劇」在中國大陸〉,《傳播與社會學刊》,19期,2012年1月,頁141-179。
129. 馮建三,〈台灣傳媒及其政策變遷20年:以中國為背景與想像〉,《思想》,7期,2007年,頁119-139。
130. 馮建三,〈傳播政治經濟學在台灣的發展〉,《新聞學研究》,75期,2003年,頁103-140。
131. 馮應謙、張瀟瀟,〈現代幻想在中國之符號踐行:「流星花園」模式的文化解析〉,《傳播與社會學刊》,19期,2012年,頁59-76。
132. 馮應謙、張瀟瀟、〈現代幻想在中國之符號踐行:「流星花園」模式的文化解析〉,《傳播與社會學刊》,19期,2012年1月,頁59-76。
133. 黃秀玲,《全球化脈絡下的本土電視:台灣本土文化類型電視節目的產製、接收與文本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34.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135. 黃致穎 、張宏源,〈數位匯流衝擊台灣電視產業價值鏈〉,《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 31卷9期 ,2008年 9月, 頁22–28。
136. 黃國師,〈置入性行銷是電視媒體的甜點還是雞肋?〉,《中華傳播學刊》,8期,2005年12月,頁 17-25。
137. 黃淑玲,《地方觀光產業影視體驗行銷之研究-以電影《海角七號》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38. 黃惠穗,《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之應用》,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2007年。
139. 黃暖雲,〈從台灣本土偶像劇分析其發行窗口模式〉,「數位多媒體產業的製播與行銷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2005年,頁21-28。
140. 黃維明,〈臺灣唱片席捲亞洲〉,《天下雜誌》,216期,1999年5月,頁56-63。
141. 楊乃女,〈互卸、BBS與鄉土劇的流行〉,《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26期,2009年6月,頁27-47。
142. 楊乃蘄 ,〈影視投資風險管理分析〉,《企業改革與管理期刊》, 2017年 08期 ,2017年5月 ,頁11。
143. 楊志弘、張舒斐,〈境外廣電媒體在中國大陸發展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刊》,4期第1卷,2003年,頁1~23。
144. 楊侃儒,《國家機關、資本市場與閱聽眾權力對新聞媒體自主性影響之探究》,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145. 楊春瑤,〈淺析網紅及網紅經濟〉,《現代商業期刊》, 6期,2017年6月,頁182-183。
146. 楊陸海,〈在「交集〉中尋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點〉,《東南傳播》,2017年4期,2017年7月,頁12-14。
147. 楊陸海,〈後5·20時期台灣輿情與大陸對台廣播策略研究〉,《中國廣播》,2017年9期,2017年10月,頁58-62。
148. 楚磊,〈淺析我國電視功能及其主要特徵〉,《藝海期刊》,1期,2013年7月,頁79-81。
149. 溫秀華,〈架構新橋梁,打造大品牌——積極推動閩台兩岸影視交流與合作〉,《改革與開放期刊》,14期,2010年7月 ,頁80-81。
150. 葉瀾,〈淺析國內主題公園中的中華文化表達〉,《花卉期刊》, 2018年 08期,2018年6月,頁135。
151. 董澤平,《新創風險事業創業財務策略之研究—以獨立製片人電影專案籌資為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6年11月。
152. 詹婷,〈法國電影融合本土文化的新產業路徑〉,《電影文學》,2016年 21期,2016年12月,頁16-18。
153. 賈哲敏,〈台灣電視新聞的特徵與困境〉,《青年記者期刊》,4期,2011年7月,頁56-58。
154. 賈曉林,〈影視投資基金助力國產影視發展〉,《中國經貿》,2014年 14期,2014年8月,頁 130。
155. 鄒中慧,《從「社會現實建構理詮」觀點探討我國電視節目--國語連續劇的女性角色塑型》,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156. 廖中武,〈海峽兩岸政治溝通和整合中文化的價值和效用〉,《福建行政學院學報》,1期,2014年3月,頁59-63。
157. 蒙志成,〈越融合或越疏離?解析當前兩岸交流下台灣民衆身分認同的內涵與影響〉,《台灣政治學刊》,20卷2期,2016年12月 ,頁187-262。
158. 蒲承,〈淺析國產古裝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中國新通信期刊》, 2018年 4期,2018年7月, 頁216。
159. 趙月枝、吳暢暢,〈大眾娛樂中的國家、市場與階級:中國電視劇的政治經濟分析〉,《清華大學學報》,29期第1卷,2014年,頁26-41。
160. 趙成儀,《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
161. 趙庭輝,〈偶像劇《流星花園》的文本分析:青少年次文化的建構與再現〉,《藝術學報》,2006年,78期,頁101-123。
162. 劉立行,〈【國政研究】韓國電影輔導法規、機構與投融資現況之探究〉,2007年3月15日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s://www.npf.org.tw/2/1390?County=%25E6%25BE%258E%25E6%25B9%2596%25E7%25B8%25A3&site
163. 劉立行,〈當前臺灣電視與電影產業之趨勢與展望〉,《研考雙月刊》, 36期1卷, 2012年2月,頁66-74。
164. 劉旭東、徐凌,〈鏡像:港劇的接受分析〉,《宜春學院學報》,30卷1期,2008年2月,頁77–81。
165. 劉沙,〈電視劇融資與投資模式探討〉,《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05卷8期,2005年8月 ,頁40-42。
166. 劉育良、劉俊裕,〈台灣文化中介組織的現況反思〉,2017年5月5日,
167. 劉宜君、朱鎮明、王俐容,〈文化藝術補助政策之執行評估-政策德菲法之應用〉,《行政評論期刊》, 18卷2期,2011年6月 ,頁57-90。
168. 劉昌德,〈國族主義的娛樂化與經濟邏輯:台灣媒體運動報導中「仇韓」與「仇中」言論的演變〉,《新聞學研究》,122期,2015年1月,頁79-120。
169. 劉啟宇,《台灣電視劇節目跨國輸出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70. 劉新圓,〈【國政分析】為什麼是文化內容策進院?〉,2018年3月22日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s://www.npf.org.tw/3/18362
171. 劉嘉薇、賴競民、郭政豪,〈臺灣媒體執照審核政策之演變:國家與媒體關係〉,《中國行政評論》,20卷3期,2014年9月,頁1-26。
172. 劉漢文、陳萌,〈盤點2017 • 以敬畏之心望藝術殿堂〉,《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http://www.chinaxwcb.com/2017-12/20/content_365253.htm
173. 劉慧茹,〈何琇瓊聯手葉如芬 創造台灣IP影視新價值〉,《鏡傳媒》,2017年4月11日。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410ent007/
174. 劉靜怡, 〈限娛令背後的資本動力與大眾傳媒泛娛樂化風氣的思考〉,《北方文學(下旬刊)》, 2017年 12期,2017年1期 ,頁152。
175. 劉霞、張硯,〈韓國影視制作模式對我國職教專業人才培養的借鑒研究〉,《職業技術期刊》, 2017年 1期,2017年9月,頁17-19。
176. 劉艷清,〈韓國影視輸出對中國影視文化發展的啟示〉,《新聞研究導刊》,2018年 12期,2018年8月,頁141-142。
177. 廣電總局辦公廳,〈廣電總局積極推進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全面清理色情低俗視聽節目〉,《有線電視技術》, 2009年4期,2009年7月,頁93。
178. 歐柚希,〈淺談台灣電視劇在大陸的沒落〉,《大眾文藝期刊》, 24期,2017年1月, 頁144-145。
179. 歐柚希,〈淺談台灣電視劇在大陸的沒落〉,《大眾文藝期刊》,24期, 2017年1月 , 頁144–145。
180. 潘惠華,〈華人影視劇語言的在地化-以台新中三地閩南語影視劇語言混雜現象為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 12卷3期,2016年9月,頁173-206。
181. 蔡佳玲、李秀珠、李育倩,〈韓劇風潮及韓劇文化價值觀之相關性研究:從文化接近性談起〉,《傳播與社會學刊》,16期,2011年4月,頁55-98。
182. 蔡琰,〈台灣無線三台電視劇開播四十年之回顧〉,《中華傳播學刊》 ,6期,2004 年12月, 頁157–193。
183. 蔡琰,〈失聲的傳奇-電視古裝劇價值認同的啟示〉,《新聞學研究》,56期,1997年,頁85-104。
184. 蔡琰,〈電視時裝劇類型與情節公式〉,《傳播研究集刊》 ,1期 ,1997 年 12 月,頁1 – 54。
185. 蔡雅康,〈梅花香自苦寒來——「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頒獎晚會」導演思路〉,《四川戲劇》,2013年1期,頁2013年7月,頁139-141。
186. 蔡翼謙,《大陸古裝劇收視行為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廣播電視組碩士論文,2016年12月。
187. 鄭玉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輔導現況與未來展望─專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李仁芳副主委〉,《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3卷第8期,2010年,頁18-22。
188. 鄭瑩、劉曄原,〈影視劇中幻想熱潮的張揚與冷思考〉《觀察思考》,4期,2016年,頁66-67。
189. 鄭麗君,〈文化部業務概況報告〉,《立法院第 9 屆第 5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 5 次全體委員會議》,2018 年 3 月 19 日,頁4-9。
190. 賴以瑄,〈國家、無線電視台、製作人:台灣電視戲劇節目跨國生產的形成〉,《新聞學研究》 107期 ,2011年4月 , 133-172。
191. 戴煊,〈廣電總局「無限期封殺劣跡藝人」的法學分析〉,《法制與社會》,2016年17期,2016年7月,頁75-77。
192. 闕一都,〈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主題及影像敘事風格淺析〉,《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電影評介期刊》,4期,2013年7月,頁60-61。
193. 魏艾,〈大陸31項惠台措施的政策意涵及其影響〉,《海峽評論》,328期,2018年4月,頁38-41。
194. 魏玓,〈不計成敗 但求一戰 臺灣電視劇的奮力出擊〉,《共誌期刊》 ,12期,2016年 11月, 頁78–80。
195. 魏玓,〈合製文化:反思全球化下的國際電影合製〉,《新聞學研究》,89期,2006年,頁127-164。
196. 魏玓,〈跨國文化流動的理論裝備檢查:拆解與修整「文化接近性」〉,《中華傳播學刊》,31期,2017年6月,頁17-48。
197. 羅承宗,〈電影產業扶助與國家財政手段:從「電影稅」談起〉,《財稅研究》,43:3期,2014年5月,財稅研究雜誌社出版,頁146-159。 
198. 蘇常,〈從政治到商業:台灣電視劇發展四十年〉,《東南傳播期刊 》,7期,2008年 7月, 頁35–37。
199. 蘇意茹,《影視產業空間營運策略之研究–以公私協力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
200. 蘇蘅、陳雪雲,〈全球化下青少年收看本國及外國電視節目之現況及相關影響研究〉,《新聞學研究期刊》,64期,2001年7月,頁103-138。
英文文獻
1. Chandler, A.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US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
2. Eastman, S.T.,Ferquson,Douqlas.A.(2001). Broadcast/Cable/Web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3. Henderson, J. M., & Hollingworth, A. (1999). High-level scene percept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0(1), 243-271.
4. Hobson, D. (2003). Soap opera. Polity.
5. Hofer, C. W., & Schendel, D.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West, St. Paul, MN.
6. Hudson, S.,Ritchie J. R. B.(2006).Promoting Destinations via Film Tourism: An 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of Supporting Marketing Initiative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44,387-39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