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簡宏任 Chien, Hung-Jen |
---|---|
論文名稱: |
臺灣職業棒球假球案讀者投書之研究 A Research for letters to the editor of Fixing Game Scandals in Taiwa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
指導教授: |
林伯修
Lin, Po-Hsi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6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職棒 、讀者投書 、假球案 |
英文關鍵詞: | CPBL, Letters to the Editor, Fixing Gam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0 下載: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從閱聽人再現的角度,探討臺灣職棒假球案的讀者投書內容,透過聯合報、自由時報兩報的讀者投書版,分析不同時期的描述與再現的情形,進行一脈絡性的整理。本研究蒐集1996年至2010年間假球案之讀者投書共118篇進行文本分析,並以半結構式訪談兩報的投書版編輯。研究結果分為投書內容及影響投書內容之原因等兩個部份來探討,一為投書內容,其主要可分四大主題,個人情感傷害、批評聯盟與球團、不滿政府與黑道、社會現象的抨擊等;二為影響閱聽人對假球案投書之因素,讀者投書的內容受到報社守門人及新聞報導內容影響,而投書的數量多寡則與事件的矚目度相關,閱聽人除了在投書內容中表達自我經驗之外,也與新聞內容對話。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letters to the editor of fixing game scandals in Taiwa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through United Daily News, Liberty Times. The date were collected from letters to the editor in a total of 118(1996 to 2010) for text analysis, and then the semi-structure was used to interview two editors from United Daily News, Liberty Times. The resul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the contents of the letter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topics: individual’s emotional damage, criticizing toward leagues, dissatisfication with government, crminal organization and the social phenomenon. The second was the impact on match fixing scandals of letters to the editor, the contents to the editor would be affected by gate keepers and journalists. There w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ntity of letters to the editor and whether scanals were serious or not. The audience would express their experiences via the letters and created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 reporters.
中國臺灣信息中心 (2006) 。1997年臺灣社會與教育。取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6-04/03/content_4377966.htm
中華職棒大聯盟 (2012) 。中華職棒十八年最少觀眾人數排行榜前二十名。取自中華職棒觀眾人數分析網站,中華職棒十八年各項觀眾人數統計資料網址 http://zxc22.idv.tw/cpbl18/index.asp
中華職棒大聯盟 (2012)。中華職棒七年總冠軍戰進場人數。取自中華職棒觀眾人數分析網站,中華職棒七年各項觀眾人數統計資料網址http://zxc22.idv.tw/cpbl7/index.asp
中華職棒大聯盟(2012a)。聯盟簡介。取自中華職棒大聯盟官方網站,聯盟簡介網址http://www.cpbl.com.tw/html/cpbl.asp
孔令蓀 (2009,10月29日) 。小象迷 心灰意冷。聯合報,A19。
巴克思 (2005,7月28日) 。組頭賭 聯盟、球團哪樣不賭。聯合報,A15。
巴克思 (2008,9月9日) 。拿賭救職棒 對誰有利。聯合報,A15。
方正東 (2000,1月7日) 。淨安小組盡快成立。民生報,29。
方怡文、周慶祥 (1997) 。新聞採訪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正中。
王信良 (1996,6月17日) 。兩隊教頭 賽前看晚報‘發展’。民生報,4。
王惠民 (2005,8月18日) 。防堵放水職棒成立技術委員會。民生報,B3。
王晶文 (1996,9月4日) 。防賭牛頭進行球員家訪。聯合晚報,14。
王翔 (2005,8月1日) 。郭俊男看陳金鋒 中華職棒救世主。自由時報,A13。
白錫鏗 (2009,4月2日) 。職棒開打檢調監控防黑影。聯合報,C2。
石之瑜 (2009,11月2日) 。打假球? 還是國王本沒穿衣?。聯合報,A15。
石方來 (2005,11月8日) 。職棒簽賭案 蒸發。自由時報,A14。
石麗東 (1991) 。當代新聞報導。臺北市:正中。
安碧芸、駱碧蓮 (2009) 。棒球不能承受之重:2008奧運棒球賽國族意識報導分析。取自2009中華傳播學會年會網址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103_1.pdf
何哲欣 (2006) 。留我不留?談全球化浪潮之下臺灣棒球人才外流的現象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何祥裕、張宏業、王長鼎 (2009,10月29日) 。職棒打假案 兩人聲押 曹錦輝、張誌家准回。聯合報,A1。
何維敬、藍凱誠、吳明良、黃寅 (1996,8月17日) 。掃蕩職棒簽賭站 中南部查獲14處。聯合報,7。
吳永安 (2005,7月30日) 。職棒打記者。自由時報,A13。
吳育光 (2006,8月3日) 。洪瑞河提醒 用良心打球。聯合報,D7。
吳問 (2005,7月27日) 。賭根難斷 政府作莊 發行運動彩券聯合報。聯合報,A15。
吳叡人 (譯) (1999)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市:時報。(Anderson Benedict R., 1936)
李一中 (2006,8月13日) 。「還我蔡豐安」 象迷今串連。聯合報,D7。
李幼寅 (1996,8月5日) 。姑息養黑將輸掉職棒放鞭炮為贏球還是贏錢。聯合報,11。
李光儀 (2009,3月11日) 。振興棒球計畫月底送立院。聯合報,A2。
李志輝 (2007,3月16日) 。掌聲 分些給本土職棒。聯合報,A19。
李振賢 (2011) 。臺灣職業棒球球員投資理財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國彥 (1996,2月27日) 。三度被檢出用藥 終身禁賽。聯合報,24。
李國彥 (1996,3月7日) 。職棒首支電視廣告。聯合報,24。
李國彥 (1997,1月31日) 。職棒賭博案 。聯合報,24。
李國彥 (1997,2月17日) 。球員不認錯 怕自斷生路。聯合報,3。
李國修 (1996,8月8日) 。職棒球員反黑金 發起自清運動。聯合報,7。
李惠 (1997,8月8日) 。黑色職棒耳光 打在檢調、球團、聯盟臉上 檢調 埋首比賽影帶 不如追查黑手。聯合報,11。
李翔群 (2007) 。運動明星的形成與反思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杜堽 (2007,12月14日) 。私募基金救職棒 政府最適合。聯合報,A23。
沈如雲 (2006) 。臺灣棒球百,風雲 (紀錄片) 。臺北市:公共電視。
肖小惠 (2002) 。意識形態:權力關係的再現系統。先鋒學術論壇文化研究,3,181-200。
周大友 (1990,7月24日) 。運動對國家社會有隱定力量。聯合報,16。
周大友 (1992,4月15日) 。第五週比賽 孫越開球。聯合報,19。
周大友 (1994,1月10日) 。職棒賣彩券 聯盟吃一驚。聯合報,17。
周明泉 (1996,6月18日) 。黑賭加盟 只怕三振了職棒 這清新的運動是我童年的夢 但... 。聯合報,11。
孟峻瑋、唐盛梅、曾文誠、賈亦珍、謝仕淵、謝佳芬 (2006) 。臺灣棒球百年史。臺北市: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杭之 (1990) 。邁向後美麗島的民間社會 (上) 。臺北市:唐山。
林以君 (1995,10月11日) 。熊領隊一審判刑 職棒聯盟今討論。聯合報,24。
林以君 (1996,11月2日) 。總冠軍賽黑影籠罩。聯合報,24。
林以君 (1997,2月14日) 。報備同意才准開打。聯合報,3。
林以君 (1997,7月20日) 。冠軍戰門票 每人限購四張。聯合報,28。
林以君 (1998,4月25日) 。中華職棒 比賽錄影帶 刑事局要求調閱。聯合報,28。
林以君、婁靖平 (2009,10月31日) 。搶救象隊 上百名粉絲靜坐。聯合報,A2。
林亦堂 (1998) 。大眾傳播與社會。載於蔡念中主編,大眾傳播概論 (頁25-56) 。臺北市:五南。
林伯修 (2004) 。美日臺職棒球團屬地權經營之跨文化比較分析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伯修、林國棟 (2012) 。媒體再現與臺灣國球的系譜。體育學報,45,出版中。
林東泰 (1999) 。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芳玫 (1996) 。女性與媒體再現 :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臺北市:巨流。
林冠年 (2009,10月31日) 。國球迷思 苦果大家吞。聯合報,A23。
林泉利 (1996,6月17日) 。球場變賭盤?別賭掉「清新健康」。聯合報,11。
林淇瀁 (2009) 。場域.權力與遊戲:從舊書重印論臺灣文學出版的經典再塑。東海中文學報,21,263-286。
林琪雯 (1995) 。運動與政權維繫:解讀戰後臺灣棒球發展史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新輝 (1998,3月31日) 。大聯盟秘書長黃瑛坡:職棒賭博 有死灰復燃跡象。聯合報,28。
林新輝、李國修 (1998,9月8日) 。陳義信 遭點名涉職棒賭案聯合報。聯合報,8。
林麗雲 (2000) 。臺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2000。載於張苙雲 (主編) ,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 (頁89-148) 。臺北市:遠流。
林鑑棋 (2001) 。黑金政治影響公共工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臺中市。
盂峻瑋、曾文誠 (2004) 。臺灣棒球王。臺北市:創智。
邱建章 (2008) 。運動全球化對在地運動主體價值的衝擊與回應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建章、張哲榕 (2003) 。第三十四屆世棒賽提升臺灣國家身份認同。師大體育,47,47-54。
侯致遠 (1997,1月31日) 。賭掉球迷的真心 職棒還會有前途嗎。聯合報,11。
侯順耀 (1996,8月7日) 還給球迷「陽光」下的棒球場 別讓職棒淪為「地下休閒娛樂」。聯合報,11。
施致平 (2002a) 。臺灣職棒民眾意見現場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3,165-175。
施致平 (2002b) 。第三十四屆世棒賽民眾參與之實證研究。臺北市:漢文書局。
施豐坤、婁靖平 (2005,8月4日) 。職棒掃黑聯盟決內管從嚴。民生報,A1。
洪司桓 (2003) 。臺灣職業棒球現場觀眾再購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貞玲 (2006) 。誰的媒體?誰的言論自由?-解嚴後近用媒介權的發展。臺灣民主季刊,3(4),32-40。
洪敬浤、婁靖平 (2009,11月1日) 。威武不能屈 女色不能近。聯合報,A1。
倪炎元 (2003) 。再現的政治:臺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臺北市:韋伯文化。
唐維敏 (譯) (1994) 。媒體研究:理論取向。載於唐維敏主編,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 (頁9-33) 。臺北市:遠流。(James Curran, Michle Gurevitch, Janet Woollacott, 1982)
唐維敏 (譯) (1997) 。大眾媒體與民主。載於徐詠絮、唐維敏主編,大眾媒介與社會 (頁109-162) 。臺北市:五南。(Livingstone, S. M., 1977)
唐維敏 (譯) (1997) 。導論。載於徐詠絮、唐維敏等譯,大眾媒介與社會 (頁1-10) 。臺北市:五南。(Livingstone, S. M., 1977)
孫世倫 (2005,7月28日) 。運動彩券 遏止打假球?要防賭 疏導才能收效。聯合報,A15。
孫曼蘋、何靜嫺 (2008) 。臺灣主要報紙經營策略之分析:以《民生報》停刊為觀察點,中華傳播學刊,13,117-141。
孫淑瑜 (2005,7月27日) 。昨天,球迷哭了「我不要再被欺騙感情了」。聯合報,A15。
徐又頤 (2005,7月31日) 。無能的政府、跋扈的黑道、短視的聯盟…。聯合報,A15。
徐培原 (2009,10月31日) 。乾脆表演打假球。自由時報,A13。
殷美香 (2008) 。棒球論述中的國族意識—以1998,至2008,國際賽事報導為分析對象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翁志成 (1997,8月8日) 。黑色職棒 耳光 打在檢調、球團、聯盟臉上球團 做好保全保險 不能吝於投資。聯合報,11。
荊溪人 (1999) 。報業。載於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主編) 。傳播與社會 (頁297-323) ,臺北市:揚智文化。
馬志祥 (2009,11月1日) 。只會怪檢調 球團沒責任?。聯合報,A15。
馬岳琳 (1999) 。解讀報紙消費新聞的產製過程:臺灣地區中文報紙消費版的質化研究初探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高格孚 (2004) 。風和日暖:外省人與國家認同轉變。臺北市:允晨。
高源流 (2009,10月31日) 。黑道文化 如影隨形 終結黑勢力 職棒才有救。聯合報,A23。
高興桂 (2001) 。我國職棒球團企業經營困境因素與解決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婁靖平 (2009,11月4日) 。小曹:交友不慎 但沒對不起球迷。聯合報,A5。
婁靖平、林以君 (2009,10月31日) 。檢調養案 象遲早會死。聯合報,A1。
婁靖平、雷光涵 (2008,11月12日) 。自我了斷 中信鯨無預警解散。聯合報,AA3。
常中天 (1996,6月17日) 。球場變賭盤?別賭掉「清新健康」。聯合報,11。
張力可 (2000) 。臺灣棒球與認同:一個運動社會學的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張元培 (2006,11月3日) 。球團遮遮掩掩 輸掉球迷信心。聯合報,A19。
張文江 (2003,3月1日) 。職棒新紀元 仍要防堵防黑。聯合報,15。
張健裕 (2010) 。棒球振興計畫中建立防賭機制政策論證─政策利害關係人觀點 (未出版碩士論文) 。東吳大學,臺北市。
張國宣 (2005,7月27日) 。職棒定位 淺根文化 不敵黑暗勢力。聯合報,A15。
張紹勳 (2001) 。研究方法。臺北市:滄海。
張肇烜、秦哲偉、葉昱呈 (2005,7月27日) 。我追著球隊跑 到底為了什麼?。聯合報,A15。
張勳慶 (1997,6月22日) 。球迷心聲 職棒或該停賽 浴火重生 支援的雜牌軍 為誰而戰。聯合報,11。
張勳慶 (1998,9月9日) 。賭案 辦到現在…球場 賭到現在。聯合報,15。
張錦華 (1994) 。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理論與實例。臺北市:正中。
張錦華 (譯) (1995) 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John Fiske, 1990)。
梁功斌 (2005) 。高抬貴手還是鐵面無私?。HIT職棒迷,21,3。
梁峰榮 (2005,6月14日) 。中華職棒安全小組開拔。民生報,B3。
梁淑玲 (1993) 。社會發展、權力與運動文化的形構—臺灣棒球的社會、歷史、文化分析 (1895-1990)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莊麗莉 (譯) (1995) 。文化、傳播與政治經濟學。當代,114,32-51。(Golding,P. & Murdock, G., 1991)
郭俊男 (1996,6月17日) 。職棒人看職棒賭博球員好好打球不需不義之財。民生報,4。
郭俊男 (2005) 。職棒簽賭在危機情境中的策略採用與效果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陳一雄 (2003,10月10日) 。掌握電話紀錄 警方追查一組頭。聯合報,A5。
陳子軒 (2007) 。國族 (的) 運動-棒球與臺灣認同。文化研究月報,68,22-31。
陳小雨 (2008,8月16日) 。輸大陸 無法承受的痛。聯合報,A19。
陳世敏 (1989) 。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新聞學研究,41,25-46。
陳正皋 (2011) 。中華職棒大聯盟退役球員社會流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光興 (1992) 。後現代社會的解剖師:布希亞,載於葉啟政 (主編) ,當代社會思想巨擘 (頁102-124) ,臺北市:巨流。
陳光興 (1994) 。導言。載於唐維敏等譯,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 (頁3-8) 。臺北市:遠流。
陳向明 (2007)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東旭 (2000) 。讀者投書之功效及讀者滿意度追蹤調查。1999年中華傳播學會論文選集,中華傳播學會發行,2000,323-370。
陳金章、王汝聰 (1996,8月8日) 。象鷹對陣 進兩百名員警觀賽。聯合報,7。
陳家奇 (2007) 。解構媒體的王建民現象—國族、名人、與媒體商品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博洲 (2009) 。亂中有序的一盤散沙:看球也玩球的臺灣棒球民眾文化(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縣。
陳順孝 (2003) 。新聞控制與反控制:「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臺北市:五南。
陳順孝 (2005) 。臺灣報紙版面政治學初探1945-2004 重大事件的新聞建構,臺灣史料研究,24,148-174。
陳嘉寧、賈亦珍 (1996,11月10日) 。中華職棒舉發13場異常比賽 陳重光要求揪出放水球員 廖正豪指將持續職棒掃黑,聯合報,A1。
陳憶寧 (2001)。總統候選人攻擊性新聞報導與其支持度的關聯:以公元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新聞學研究,69,113-140。
陸倩瑤、彭慧明 (1993,10月12日) 。管他龍獅虎象 球迷才是真英雄。聯合報。18。
傅星翔 (2008) 。運動雜誌中運動廣告呈現之社會環境以及運動產業變遷(1980-2007)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彭宗翰 (2005,7月27日) 。賭根難斷 政府作莊 發行運動彩券。聯合報,A15。
彭歌 (1971,9月3日) 。勝利的啟示。聯合報,12。
彭臺臨 (2009,11月3日) 。打假球遠因…別的不懂 只會打球。聯合報,A15。
彭慧明 (1995,5月29日) 。職棒對贊助的企業 又愛又怕。聯合報,19。
曾文誠、盂峻瑋 (2004) 。臺灣棒球王。臺北市:我識。
游博安 (2007,8月25日) 。職棒信心 終將被賭爛。聯合報,A23。
湯佩儀 (2008,8月16日) 。國魂 球魂。自由時報,A13。
程宗明 (譯) (1998) 。傳播的政治經濟學。載於馮建三、程宗明主編,傳播政治經濟學—在思考與再更新 (頁109-203) 。臺北市:五南。(Vincent Mosco, 1998)
馮建三 (譯) (1992) 。意識形態與大眾媒介:關於決定論的問題,資訊、錢、權:媒體文化的政經研究 (頁223-254) 。臺北:時報。(Golding, P., & Murdock, G., 1979)
馮建三 (2003) 。傳播政治經濟學在臺灣的發展。新聞學研究,75,103-140。
黃文堂 (2008) 。「王建民現象」的建構與影響: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辯證考察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忠榮 (2008,10月10日) 。暴龍怪 聯盟5月就察覺,自由時報,S3。
黃忠榮、徐正揚 (2009,11月4日) 。曹錦輝:沒對不起球迷。自由時報,A3
黃保山 (2006,11月4日) 。職棒又一劫。自由時報。A13。
黃冠雄 (2006,11月3日) 。職棒 別拿黑道當擋箭牌。聯合報。A19。
黃冠雄 (2007,8月24日) 。職棒不戒賭 早晚被賭爛。聯合報,A23。
黃宣翰 (2003,10月14日) 。職棒傳簽賭 余政憲:專案調查。聯合報,B4。
黃柏堯、吳怡萱、林奐名、劉倚帆 (2005) 。報紙讀者投書版之多元性分析: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2005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臺北。
黃寅 (1996,8月18日) 北部一重量級民代 傳涉經營一部分。聯合報,5。
黃旌集 (2009,10月29日) 。球員放水?檢調放水?。自由時報,A13。
黃照敦、羅惠齡 (2005,7月31日) 。電子媒體亂報 球星反擊。自由時報,18。
黃瑛坡 (1997) 。臺灣職棒黑金風暴。臺中市:水永。
黃瑞琴 (2005)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蕙英 (1999) 。新聞與訊息。載於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主編) 。傳播與社會 (頁209-230) ,臺北市:揚智文化。
黃麗玲 (譯) (2003) 。「意識型態」的再發現-媒體研究中被壓抑者的重返,《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臺北:遠流。(Stuart Hall, 1994)
黃麗華 (2003,10月9日) 。聯盟擬設防護小組。聯合晚報,26。
黃麗華 (2008,8月16日) 。8:7吞敗我首輸大陸 棒球黑暗日。聯合報,A1。
黃櫻棻 (譯) (1997) 。文化傳播與政治經濟學。載於徐詠絮、唐維敏主編,大眾媒介與社會 (頁13-36) 。臺北市:五南。 (Livingstone, S. M., 1977).
黑中亮 (2000,1月12日) 。場內場外嚴格規範。民生報,29。
楊平 (1997,2月17日) 。聯盟撇清... 球員活該? 球迷倒楣! 。聯合報,11。
楊奕逵 (2007,8月25日) 。球迷制裁國民黨。自由時報,A13。
楊祖珺 (譯) (1998) 。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臺北市:遠流。 (Tim O’Sullivan, John Hartley, Danny Saunders, Martin Montgomery, John Fiske, Key Concept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 1994) 。
楊紹宏 (2006,11月3日) 。謠言散播者是誰?。聯合報。A19。
楊慧娟 (2009) 。臺灣報紙報導大陸安利團來臺觀光之研究─以《聯合報》、《中國時報》和《自由時報》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葉春嬌 (2007) 。敘事與臺灣民眾的國族認同轉折──1994~2004,報紙讀者投書的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葉峰谷 (2003,3月2日) 。棒球迷 這回要好好過癮。聯合報,15。
詹德基 (1985) 。我國棒球運動的發微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10,433-483。
賈亦珍 (1997,1月30日) 。還有誰?多數人身不由己 。聯合報,24。
賈亦珍 (2003,10月9日) 。職棒爆醜聞 中信鯨蘇立偉 承認簽賭 否認放水 已遭開除。聯合報,A9。
賈亦珍、李國彥 (1997,8月7日) 。去年八月三日 兄弟象五人被挾持 今年八月三日 三商虎七人被挾持。聯合報,3。
廖俊儒 (2004) 。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與忠誠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邕 (2008) 。全球化影響下臺灣職棒的運動勞力遷徙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清海 (2002) 。臺灣報紙社論對體育運動新聞報導分析-以民國78,至89為例。體育學報,32,229-240。
廖清海、胡幼偉 (2000) 。職棒新聞內容分析:以八十四年臺灣報紙報導為例。。取自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論文資料庫網址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821_1.pdf
廖清海、連振杰 (2001) 。民眾關心之體育運動新聞議題分析-以臺灣地區報紙讀者投書內容為例。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30。
榮延達 (1996,6月18日) 。黑賭加盟 只怕三振了職棒。聯合報,11。
管中祥、張時健 (2005) 。新自由主義下的臺灣媒體改革運動,臺灣史料研究,24,196-236。
臧國仁 (1999) 。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臺北市:三民書局。
臺灣職業棒球大聯盟 (2003) 。臺灣職業棒球大聯盟六年記錄年鑑。臺北市:那魯灣股份有限公司。
趙自強 (1997,8月8日) 。黑色職棒。聯合報,11。
趙怡 (2001) 。八卦與暴力。教文評論,90(162),76-77。
趙晉文 (2007) 。臺灣棒球運動電視轉播之歷史分析:1964-2008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趙登美 (1989) 。我國報紙讀者投書版守門過程及內容之分析—報紙符號真實與客觀真實的比較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劉佳玲 (1997,2月3日) 。職棒放水 多年苦練都不值得了。聯合報,11。
劉佳黃 (1997,8月8日) 。黑色職棒。聯合報,11。
劉念夏 (2001) 。八卦新聞的再省思:名譽誹謗刑責與個人隱私侵犯之探討,內政評論,90(53),45-66。
劉昌德 (2008) 。帝國搖旗,國族吶喊:棒球勞動國際分工與運動國族論述之轉變。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0,33-78。
劉美稚 (1999) 。臺灣職業棒球消費行為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 臺北市。
劉福逵、陳金章 (1996,8月5日) 。職棒象隊出賽 警方接駁保護。聯合報,1。
歐瑋明 (2008,10月11日) 。國球生病了。自由時報,A13。
潘建國 (2000,1月11日) 。乾淨打球鯨成立安委會。聯合晚報,15。
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緯來電視 (2012) 。中華職棒十八年各球隊平均一場收視率排名。取自中華職棒觀眾人數分析,中華職棒十八年各項收視率統計資料網址http://zxc22.idv.tw/ad18/
緯來電視 (2012) 。中華職棒十八年最差收視率排行榜前十名。取自中華職棒觀眾人數分析,中華職棒十八年各項收視率統計資料網址http://zxc22.idv.tw/ad18/
蔡佳青 (2005) 。八面玲瓏:臺灣蘋果日報政治立場之初探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臺北縣。
蔡昌男 (2003,10月10日) 。黑道學到「教訓」 職棒學不到?。聯合報,A15。
蔡振茂 (1996,8月20日) 。民代參與職棒簽賭 悲哀阿。聯合報,11。
蔡崇隆 (譯) (1994) 。媒體理論與社會理論。載於唐維敏等譯,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 (頁9-33) 。臺北市:遠流。(Tony Bennet, 1982)
衛錢隆 (1996,11月14日) 。職棒迷的心聲 論輸贏 進知是否玩真的。聯合報,11。
鄧志祥 (2009) 。「中國」、「中華」,還是「臺灣」?─以北京奧運棒球中臺之戰為例談兩岸國族想像。取自2009中華傳播學會,2009年會論文網址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137_1.pdf
鄧宗聖 (2004) 。誰在近用媒介?初探報紙讀者投書的文化資本生態。中華傳播學刊,6,195-239。
鄭植榮 (1993) 。讀者意見與報紙立場關聯性研究─以臺獨問題為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黎家維 (2009) 。職棒簽賭風暴之結構面分析。憲政評論,98(142),36-42。
蕭白雪 (2005,1月1日) 。職棒賭博案 22球員打放水球定讞。聯合報,A8。
蕭怡靖 (2006) 。臺灣閱報民眾的人口結構及政治態度之變遷—1992 至2004 年,臺灣民主季刊,3,37-70。
蕭東捷 (1996,8月5日) 。職棒黑影姑息養黑 將輸掉職棒 賭盤合法化 消弭不法。聯合報,11。
駱焜祺、蔡政欣 (1996,8月5日) 。廖正豪:職棒恐嚇事件 嚴辦到底。聯合報,7。
戴錫欽 (1997,8月8日) 。黑色職棒。聯合報,11。
聯合新聞網 (2008) 。收視率低 中職最冷冬天才開始。聯合新聞網 2008,1月4日,取自網址: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104684
薛甘霖 (2005,8月2日) 。拜託饒了陳金鋒。自由時報,19。
薛涵穎 (2008,10月11日) 。給棒球機會 麥擱騙啊。聯合報,A19。
薛榮堂 (1997,8月8日) 。黑色職棒。聯合報,11。
謝仕淵、謝佳芬 (2003) 。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市:果實。
謝岱穎 (2008,8月16日) 。國殤 國際賽首度對戰敗陣 12局延長 7:8輸中國。蘋果日報,D1。
謝欣珮 (2009,11月5日) 。明星球員的背叛…。聯合報,A19。
魏玓 (2003) 。當市場和國家攜手──二00二,臺灣媒體產業觀察報告,當代,191,64-73。
羅文輝 (1995) 。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偏向。新聞學研究,50,1-13。
羅世宏 (譯) (2004)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臺北市:五南。(Chris Barker, 2000) 。
羅惠齡 (2005,7月31日) 。主播張冠李戴 令人噴飯。自由時報,18。
麗臺運動報 (2009,7月28日) 。中華職棒明星賽》觀眾人數及收視率 不同凡響,取自Yahoo新聞網網址2009,7月28日http://tw.sports.yahoo.com/article/aurl/d/a/090728/13/3imv.html
蘇蘅 (2002) 。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時英。
蘇蘅、牛隆光、黃美燕、趙曉南 (1999) 。臺灣報紙轉型的問題與挑戰提供讀者更好的選擇?。新聞學研究,64,1-32。
釋昭慧 (2005,7月30日) 。政府做莊 威迫利誘不會減緩。聯合報,A15。
二、英文部分
B.Singer. (1987) .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Newburry Park, CA : Sage. Beverly Hills
Dunning, E. and Elias, N. (1986) . Quest for Excitement: Sport and Leisure in the Civilizing Process,19-62, London, UK: Basil Blackwell.
Fairclough,N. (1995) .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 UK:Longman.
Free Press (2008) . Media Reform Action Guide .http://www.freepress.net/files/Action_Guide.pdf.
Kellas, James G. (1991) .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ism and Ethnicit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Lawrence, A.Wenner (1998) . MediaSport. New York : Routledge.
Mowlana, H. (1985) . International flow of news: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Paris, UK: UNESCO .
Pan, Z. & Kosicki, G. M. (1993) . Framing analysis: An approach to news discour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10, 55-75.
Shoemaker, P. J. (1991) . Gate keeping. Newburry Park, CA: Sage.
Sigal, L. V. (1973) . Reporters and officials. Lexington, MA: D. C. Heath and Co.
Sigelman, L. (1999) .Reporting the news: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In H. Tumber(Ed.), News: A reader (p. 66-72)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