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馨文
HSU, HSIN -WEN
論文名稱: 「繪本創作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
Effect Of Teaching Programs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s For Preschool Children's Creativity.
指導教授: 潘裕豐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繪本創作教學方案幼兒創造力繪本創作表現
英文關鍵詞: Teaching Program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 Children's Creativities, Performance of Creating a Picture Book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59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4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繪本創作教學方案對幼兒圖形創造力與語文創造力的影響,以及幼兒繪本創作之表現。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者將手製繪本創作結合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及教學策略:自由聯想策略、腦力激盪策略、合成策略、查核表思考術策略等,編擬一套適合幼兒的繪本創作教學方案進行實驗教學;並以質性資料蒐集輔之。研究對象為桃園市某公立幼兒園四至六歲25位幼兒,以立意取樣選取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13人,實施繪本創作教學方案,每週兩次共八週,每次八十分鐘。控制組12人,進行原訂主題教學「Hi數學」,未接受實驗處理。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製的「幼兒創造力測驗」、自編「繪本創作表現評析表」,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假設考驗,並輔以教學紀錄及繪本創作作品等質性資料進行描述與詮釋。
    研究結果實驗組在「語文創造力測驗」之語文流暢力優於控制組;變通力及獨創力部分優於控制組,因在分測驗「問題解決」的獨創力及「提出問題」的變通力未達顯著標準,以質性資料輔助證明。在「圖形創造力測驗」之變通力、獨創力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惟流暢力受限測驗設計,未達顯著水準,以質性資料,輔助證明。在「繪本創作表現評析」之實驗組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組內後測得分顯著優於前測得分。
    質性方面,研究者分析教學紀錄和作品,幼兒在創造力的表現:一、擴散性思考的問題及活動,提升流暢力。二、由做中學,思考解決問題及實現想法的方法,展現變通力。三、完成創作的成就感與自信,鼓舞幼兒勇於嘗試,提升獨創力。四、創作經驗的累積,增進觀察力及表達能力,提升精進力。五、作品與學習單展現出幼兒的創造力;在繪本創作的表現:一、故事情節編排緊扣主題,前後連貫具,具流暢性。二、依照繪本主題,創作與主題有關,符合故事情節的圖像內容。三、文字敘述與圖畫呼應,描述故事情節,前後連貫有邏輯性。四、自由愉快的創作經驗,讓幼兒愛上繪本創作。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investigating how the teaching program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s influences children's creativities of graphic and language.Children's ability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 was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The experimental setting was based on g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The suitable teaching program was designe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e of creactive thinking teaching mode.The mode included four parts:asking、thinking、doing , and evaluation. Qualitative informations waa used to supplement describing the results. The observed members were 25 children in public kindergarten in Tauyuan City. Age region was 4 to 6 years old.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d 13 children and controlled group was 12. Experimental group went through with the program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 Test period was 8 weeks, 80 minutes for each and twice a week. Controlled group carried out original schedule. The evaluation items wewrefrom “test of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evaluation form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 edited b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aipei City Governm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ANCOVA (Analysis oc Covariance). Other qualitative informations, like teaching record and picture books from children, could supplement detail description during the test period.
    Results shows that tested group is better than controlled on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flexibility and self-creativity in problems. Although the index of self-creativity and flexibility are not significant,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could still prove it is workable.
    In performance of creating a picture book, tested group is still better than controlled one. After the course, tested group’s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previous.
    Qualitatively, the improved items of children’s creativity are as below:
    1.It makes children’s thinking spreadable by some issues and activities.
    2.Learning via doing: try to solve problems and achieve target.
    3.Self-confidence encourages children to try and improve creativity.
    4.Improves perception and thinking by experience.
    In creating a picture book,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abilities are increased by following signals:
    1.The stories created by children are smooth.
    2.Children can figure pictures relating to story closely.
    3.It is more logical to descript a story by phraseology and pictures.
    4.Free and comfortable experience feed back to children and encourage them to try
    another creating work.

    目次 誌 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i 目 次 vi 表 次 viii 圖 次 vi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繪本的內涵 8 第二節 繪本創作教學 19 第三節 幼兒與創造力 5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7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2 第四節 實驗課程設計 79 第五節 研究步驟 89 第六節 資料處理 9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94 第一節 創造力的表現 94 第二節 繪本創作的表現 11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4 第一節 結論 124 第二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0 一、中文文獻 130 二、英文文獻 137 附錄 139 附錄(一)前測教學:四頁書活動設計 139 附錄(二)繪本創作教學方案教學紀錄表 140 附錄(三)繪本創作教學方案活動設計 141 附錄(四)學習單-故事不一樣 151 附錄(五)故事構想單 152 附錄(六)繪本創作教學方案教學紀錄 153 附錄(七)論文研究家長同意書 187   表 次 表2-1 繪本分類表 12 表2-2 幼兒繪本教學與創造力相關研究表 16 表2-3 線的表達特性與感受 36 表2-4 色相與相對應的情感 37 表2-5 國小及幼兒園繪本創作教學相關研究 52 表2-6 國內幼兒創造力相關研究 65 表3-1 語文創造力測驗之評分者一致性信度表 74 表3-2 圖形創造力測驗之評分者一致性信度表 75 表3-3 繪本創作表現評析表 76 表3-4 繪本創作表現評析表評分者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78 表3-5 繪本創作教學方案之暖身活動教學目標與活動綱要表 81 表3-6 繪本創作教學方案之我的自編故事書教學目標與活動綱要表 82 表3-7 繪本創作教學方案之暖身活動教學流程策略一覽表 83 表3-8 繪本創作教學方案之我的自編故事書教學流程策略一覽表 84 表3-9 繪本創作教學方案執行進度表 85 表3-10主題教學「HI!數學」課程內容表 89 表4-1 「養樂多用途」前後測得分平均數、標準差與調整後平均數比較 94 表4-2 「養樂多用途」後測共變數分析之結果摘要表 95 表4-3 「問題解決」前後測得分平均數、標準差與調整後平均數比較 96 表4-4 「問題解決」後測共變數分析之結果摘要表 96 表4-5 「提出問題」前後測得分平均數、標準差與調整後平均數比較 97 表4-6 「提出問題」後測共變數分析之結果摘要表 98 表4-7 「圖形創造力」前後測得分平均數、標準差與調整後平均數比較 99 表4-8 「圖形創造力」後測共變數分析之結果摘要表 100 表4-9 實驗組「繪本創作表現」前後測得分平均數、標準差比較 114 表4-10 實驗組「繪本創作表現」成對相本檢定結果摘要表 115 表4-11「繪本創作表現」前後測得分平均數、標準差與調整後平均數比較 116 表4-12 「繪本創作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之結果摘要表 116 表4-13 「繪本創作表現」實驗組作品呈現與評析 117   圖 次 圖2-1 「愛的」(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46 圖3-1 研究架構 70 圖3-2 實驗架構 72 圖3-3 繪本創作教學方案課程架構 81 圖3-4 研究步驟流程圖 9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2006)。繪本真有趣。2012 年 2 月 12 日,取自:http:// children.moc.gov.tw/ 王文君(2008)。
    毛連塭(1984)。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教學研討會結論報告-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心理。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秀雄(1991)。 美術心理學。臺北市:市立美術館。
    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石美智(2012)。創意遊戲方案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安海姆著、李長俊譯(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雄獅圖書。
    朱沛緹(2007)。臺灣兒童圖畫書風格分析:以賴馬自寫自畫的作品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江麗莉(2013)。童書森林愛在閱讀: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手冊數學篇。桃園:桃園縣政府。
    何三本(2001)。幼兒故事學。臺北:五南。
    何應節(2003)。兒童閱讀書書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呂淑恂、鄭淑芬、戴惠珠、陳和凱(2008)。一起做遊戲書。臺北縣:教育之友
    李孟芬(2008)。話說阿美族國小文化繪本創作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李冠瑢(1998)。兒童插畫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以圖畫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梅齡(2003)。年齡、氣質、情緒調節、創作性戲劇教學與幼兒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李淑雯(2006)。創造性策略與數位媒介在繪本創作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課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 29-36。
    阮佳瑩(2004)。兒童創造性繪本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周力勳(1998)。如何從閱讀中激發兒童的創造思考。載於蔡勝德編。書香緣:兒童讀書會領導人參考手冊。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周怡音(2011)。LOVE創造思考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雙語教學對幼兒語文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心理:臺北
    林妹靜(2006)。圖畫書應用於幼兒藝術教學之研究─以色彩遊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幸台(1974)。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幸台(1998)。創造智能。資優教育教師專業知能研討會—多元智能與成功智能的理論與實務報告。
    林芳安(2008)。國小生態繪本創作教學研究─以校園植物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林玲如(2014)。幼兒園創造思考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林美枝(2009)。國小五年級生態繪本創作教學設計探討—以台中縣高美濕地為 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美琴(2005)。繪本遊戲場-從手製繪本愛上閱讀寫作。臺北:天衛文化。
    林美琴、穆醑煙(2007)。手製繪本快樂玩-從手製繪本愛上閱讀寫作。臺北:天衛文化。
    林真美(1996)。在繪本花園裡 : 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 。臺北市:遠流。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心理。
    林學君(1996)。幼兒圖畫書中利社會行為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曉薇(2009)。線畫風格於繪本創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寶山(1995)。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信誼基金會(1989)。十年來我國幼兒讀物出版狀調查研究。臺北:信誼基金
    姜敏琳(2011)。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查顯良(1997)。國民小學中年級學生繪畫空間表現特質之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洪瑜璜(2002)。近十年來西方與台灣地區兒童圖畫書親子角色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洪慧芬(1996)。幼兒圖畫書中父親及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范曉慧(2006)。兒童色彩知覺之應用研究與圖畫書創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徐季玲 (2003), 別小看我,我也會讀書, 聖靈月刊,305。搜尋於2004年6月3日,位在http://holyspirit.joy.org.tw/holyspirit.asp?num=906 .
    徐素霞(2002)。兒童圖畫書的圖像特質與文字表現。載於徐素霞(主編),台灣 兒童圖畫書導賞(41-48)。臺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海庭蘭(2015)。動畫式與翻頁式電子繪本對幼兒繪畫創造力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高敬文(1988)。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高廣孚(1993)。教學原理。五南圖書:臺北。
    倪鳴香(2003)。幼兒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張巧燕(2006)。團隊遊戲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玉成(1988)。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臺北:心理
    張秀娟(2003)。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台灣東華。
    張敏惠(2003)。兒童圖畫書創作教學歷程中的圖像形式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湘君(1994)。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兒童文學研究(七)-鄉土文學專輯(2),94-97。台北:台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
    張湘宜(2001)。創意媽媽百寶箱。臺北:愛家文化基金會出版
    張蕙芬(2009)。語文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與基本學習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張清榮(1995)。兒童文學創造論。臺北:富春文化。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郭妙芳(1996)。為孩子的圖書之旅掌舵--如何挑選幼兒讀物。蒙特梭利雙月刊,4,26-30。
    郭育津(2004)。從讀到寫:六年級繪本製作合作學習方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郭靜緻(2006)。創造性藝術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陳海泓(1997)。讓兒童的想像力展翅高飛:以《瘋狂星期二》導讀為例。語文教育通訊,18,43-53
    陳淑君(2011)。主題繪本教學對幼兒語文與圖形創造力發展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陳淑娟(2015)。探究無字圖畫書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淑惠(1996)。臺灣地區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 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 考能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淑鈺(2003)。寫實性圖畫書與想像性圖畫書對大 班幼兒想像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陳雅莉(2004)。讓閱讀更有趣味,王淑芬的文學網站-兒童快樂天堂。2012 年2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
    陳嘉陽(1989)。教育概論(上冊)。臺中市: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陳慧娟 (2008)。學生創作兒童圖畫書的新世界,美育,165, 76-83
    陳龍安 (1989)。「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智能結構模式在創造思考教學上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
    陳龍安(1984)。創造思考教學的模式。載於台北市華江國小編著(編),教師研究專輯,1-13。臺北市:華江國小。
    陳璐茜(2004)。LUCY手製繪本教學:趣味繪本教室。臺北:雄獅。
    陳麗如(1996)。國小低年級兒童繪畫表現模式及其影響因素之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陸錦英(2009)。老師鷹架孩子的能力-一本繪本的誕生。教育研究學報,43(2),51-78。
    彭美霞(2014)。繪本創作豐富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新北市教育季刊,10,92-93。
    曾淑美(2005)。創意教學活動設計:透明繪本的製作與應用。臺北:心理。
    游乾桂(1990)。啟發孩子創造力。臺北:遠流。
    游乾桂(1996))。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鼓勵孩子的創造力。臺 北:遠流。
    黃壬來 (2000)。幼兒造形藝術教學。臺北:五南圖書。
    黃玉純(2004)。以圖畫書為本進行幼兒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黃玉滿(2005)。圖文互動繪本創作模式之研究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秀雯、徐秀菊(2004)。繪本創作之創意思考教學研究--從觀察、想像到創意重組。藝術教育研究,8,29-71。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臺北市:宇宙光。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臺北:五南。
    黃麗惠(2014)。幼兒園繪本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楊淨涵(2010)。無字圖畫書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懿純(2006)。繪本曼陀羅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7)。幼兒創造力測驗。
    葉詠琍(1992)。西洋兒童文學史。臺北:東大。
    詹秀美(1990)。)影響創造力的環境因素。資優教育季刊,第 34,15-20。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市:五南。
    廖子陵(2015)。繪本創作研究—以操作書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臺北市。
    劉文珮(2014)。創造性音樂律動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州大學,臺中市。
    劉佩奇(2014)。立體繪本應用擴增實境對兒童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劉美玲(2002)。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滌昭(1995)譯,松居直著。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臺北:臺灣英文雜誌。
    蔡瑞君、孫珮珊(2012)。十二年國教下國小實施活化教學之初探-以繪本創作社團教學為例。載於銘傳大學(主編),2012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126-141頁)。臺北市:銘傳大學。
    鄧美雲、周世宗(2000)。繪本創做DIY。臺北:雄獅。
    鄭青青(1993)。蒙特梭利實驗教學法與單元設計教學法對幼兒創造力發展影響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瑞菁(2006)。幼兒文學。臺北:啟英。
    鄭麗文(1999)。幼兒文學。台北市:啟英文化。
    戴慧燕(2003)。兒童藝術中語文表現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謝怡君(2008)。幼兒3Q創意教學方案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鴻均(2003)。創作教學的矛盾與愉悅在人文思維中舞蹈,美育雙月刊4月號。
    簡楚瑛,陳淑芳與黃譯瑩 (2002),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子計畫「幼兒教育創造力教育政策規劃」成果報告,臺北市: 教育部顧問室.
    魏金發(2001)。國中科技教育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月霞(2008)。繪畫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振明(1986)。認識兒童圖畫書及教育價值-從消基會評選優良兒童圖畫書談起。幼教天地,5,37-50
    蘇振明(2002)。台灣兒童畫導賞。臺北市:國立台灣藝術館。

    二、英文部分
    Bodrova, E. & Leong, D.J.(1996). Tools of the mind.The Vygotsjian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NJ:Prentice- Hall.
    Cornelius,G.,& Casler,J. (1991).Enhancing creativity in young children:Stra-tegies for teacher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72,99-106.
    Cecil, L. M., Gray, M. M., Thornburg, K. R., & Ispa,J.(1985). JCuriosity-exploration-
    pla-creativity: The early childhood mosaic: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v
    ol19 (3) 1985, 199-217.
    Craft,A.(2000).Creativity across the primary curriculum:Framing and devel-oping
    practice.London,UK:Routledge.
    Dacey, J. (1989). Peak periods of creative growth across the life span. Journal of Cre
    ate Behavior, 23 (4), 224-247.
    Gardner,H.( 1994). Creative development follows a U-shaped curve.Brown Universit
    y Child &Adolesent Behavior Letter,10(2),4.
    Gowan,J.C.(1979)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ividual.In .J.C.Gowan, J.khatena&E.P.Torrance(Eds.),Educaaating the ablest:A book of readings(2nd ed.)
    (pp. 58-79). Itasca, IL:F. E. Peacock
    Guilford, J.P.(1956).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2, 267-293
    Moran, J. D.(1988). Creativity in Young Children. Eric ED306008.
    Parnes, S. J. (1967).Creativity behavior guidebook. New York:Scribne r's
    Parnes, S. J. (1975).Creativity behavior guidebook. 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
    Rhodes M.(1961).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Phi Delta Kappan, 42(7), 305-310.
    Sawyer,w.,& Comer, D.E.(1991) .Growing up with literature. Albany, NY:Delmar. Ly
    nch-Brown,C.,& Tomlinson,C.M.(1993). Ess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Bos
    ton,M., &Allyn and Bacon.
    Schirrmacher, R.(1988). Art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for Young Children.New York: De
    lmar Publishers Inc.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9).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Prospects and parad
    igms.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3-15). New York: 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orrance, T. P.(1962)Guiding Creative Talent.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Torrance,E.P.(1965).Rewardingcreative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Vong,K.L.(2008)Creative learning and new pedagogies in China.In A.Craft,T.Cremin, &P.Burnard(Eds), Creative learning 3-11 and how we docu-ment it pp. (19-26).UK:Trentham Book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