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文慈
Wen-Tzu Tsai
論文名稱: 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對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影響之研究
A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Leisure Attitude, Leisure Benefits and the Spending Patterns of National Travel Card in Nan-Tou County
指導教授: 李晶
Li, 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休閒態度休閒效益國民旅遊卡
英文關鍵詞: leisure attitude, leisure benefits, National Travel Card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5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對於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之影響。以分層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整理後得到有效問卷277份,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雪費法、集群分析與區別分析進行探討。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傾向於非假日,並集中於寒暑假,特約商店類型以商圈購物為多,前往之主要目的地以台中縣市、彰化縣等鄰近縣市為主,並在一次休假期間將休假補助金額用完佔多數。背景變項中性別、年齡與婚姻狀況對於部分的特約商店類型與可請領補助金額有影響。
    二、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具有良好的休閒態度,背景變項中教育程度對休閒認知有顯著影響。
    三、使用國民旅遊卡的整體休閒效益體驗感受良好,背景變項中性別和教育程度對於休閒效益體驗有顯著影響。
    四、不同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沒有休閒態度的差異。
    五、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中的前往之主要目的地對於經濟效益有部分影響。
    六、休閒態度與使用國民旅遊卡之休閒效益體驗有正相關存在。
    七、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可分為長程休閒旅遊型、短程休閒購物型與長程休閒購物型三種;長程休閒旅遊型重視的因素為經常從事休閒活動、休閒對健康有益與增進健康體能;短程休閒購物型重視的因素為能投入休閒活動中並認為休閒有助於自我成長與增進健康;長程休閒購物型重視消除疲勞恢復活力、喜歡自己所選擇的休閒活動且能完全投入並從中獲取寶貴經驗。以休閒效益體驗為自變數可以正確區別不同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類型的正確率有56%。
    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國民旅遊卡推行單位放寬旅遊卡異地與隔夜的使用規定,並加強特約商店的折扣優惠,針對不同年齡層與家庭狀況使用者,規劃不同休閒旅遊行程,以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加強休閒教育之宣導。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leisure attitude, leisure benefits and spending patterns of National Travel Card in Nan-Tou County. The study applied the survey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fter deleting the invalid questionnaires, 277 subjects were effective in total. T-test, chi-square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test, cluster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data-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ed:
    1.The spending patterns of National Travel Card tends to plan the schedule by themselves and go shopping in near counties or cities on weekdays and most of them use up their travel founds in one vocation.
    2.The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leisure attitude is well. Amo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ly education level influences on the leisure attitude.
    3.Amo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gender and education level influence on the
    leisure benefits.
    4.Among the variables of spending patterns of National Travel Card, only the main destination influences on the economic benefit.
    5.The leisure attitud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eisure benefits.
    6.When the leisure attitude and the leisure benefits in the predictors to distinguish the three types of use of National Travel Card, the hit ratio was .56.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is study would like to offer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to the relevant units of National Travel Card and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研究假設…..…………………………………………………………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國民旅遊卡制度探討與研究………………………………………11 第二節 休閒態度之研究……………………………………………………25 第三節 休閒效益之研究……………………………………………………32 第四節 休閒態度、休閒效益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44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步驟……………………………………………………………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54 第五節 預試…………………………………………………………………59 第六節 資料處理方法………………………………………………………6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67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析.………………………………………………67 第二節 背景變項對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影響之分析……………………75 第三節 背景變項對休閒態度影響之分析…………………………………85 第四節 背景變項對休閒效益體驗影響之分析……………………………90 第五節 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與休閒態度之關係…………………………96 第六節 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與休閒效益體驗之關係…………………101 第七節 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之關係…………………………………107 第八節 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對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之影響………11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19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建議…………………………………………………………………122 參考文獻…………………………………………………………………124 附錄………………………………………………………………………133 附錄一南投縣公立國民小學名冊……………………………………………133 附錄二預試問卷…………………………………………………………………135 附錄三正式問卷…………………………………………………………………139 表 次 表2-1-1 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之類別及項目表……………………………16 表2-1-2 國民旅遊卡相關研究彙整表……………………………………23 表2-2-1 休閒態度之構面及項目表……………………………………………30 表2-3-1 休閒效益之構面及項目表……………………………………………40 表2-3-2 休閒效益相關研究彙整表……………………………………………42 表3-3-1 本研究抽取之學校數與行政人員人數統計表………………………53 表3-4-1 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調查題目對照表………………………………55 表3-4-2 休閒態度量表構面與題目對照表……………………………………57 表3-4-3 休閒效益量體驗表構面與題目對照表………………………………58 表3-5-1 預試問卷樣本分配表.………………………………………………59 表3-5-2 休閒態度量表信度分析表……………………………………………61 表3-5-3 休閒效益體驗量表信度分析表……………………………………62 表4-1-1 受試者性別分佈一覽表……………………………………………68 表4-1-2 受試者年齡分佈一覽表………………………………………………68 表4-1-3 受試者教育程度分佈一覽表…………………………………………69 表4-1-4 受試者婚姻狀況分佈一覽表…………………………………………69 表4-1-5 受試者每月所得分佈一覽表…………………………………………70 表4-1-6 受試者休假時間分佈一覽表…………………………………………70 表4-1-7 受試者特約商店類型消費情形分佈一覽表………………………71 表4-1-8 受試者最近一次休假可請領補助金額一覽表………………………71 表4-1-9 受試者休假前往之主要目的地分佈一覽表…………………………72 表4-1-10 受試者休假前往之主要目的地與特約商店類型交叉分析摘要表…73 表4-2-1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試者在休假時間的差異比較……………………76 表4-2-2 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在特約商店類型的差異比較……………………76 表4-2-3 不同年齡之受試者在特約商店類型的差異比較……………………77 表4-2-4 不同教育程度之受試者在特約商店類型的差異比較……………78 表4-2-5 不同婚姻狀況之受試者在特約商店類型的差異比較………………79 表4-2-6 不同每月所得受試者在特約商店類型的差異比較………………80 表4-2-7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試者在補助金額的差異比較……………………81 表4-2-8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試者在前往之主要目的地的差異比較…………82 表4-2-9 受試者背景變項在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之差異比較………………84 表4-3-1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的差異比較……………………85 表4-3-2 不同年齡之受試者休閒態度ANOVA分析摘要表……………………86 表4-3-3 不同教育程度之受試者休閒態度ANOVA分析摘要…………………87 表4-3-4 不同婚姻狀況之受試者休閒態度ANOVA分析摘要表………………87 表4-3-5 不同所得之受試者休閒態度ANOVA分析摘要表……………………88 表4-3-6 受試者背景變項在休閒態度之差異比較……………………………89 表4-4-1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試者在休閒效益體驗的差異比較………………90 表4-4-2 不同年齡之受試者休閒效益體驗ANOVA分析摘要表………………91 表4-4-3 不同教育程度之受試者休閒效益體驗ANOVA分析摘要表…………92 表4-4-4 不同婚姻狀況之受試者休閒效益體驗ANOVA分析摘要表…………93 表4-4-5 不同所得之受試者休閒效益體驗ANOVA分析摘要表………………94 表4-4-6 受試者背景變項在休閒效益體驗之差異比較………………………95 表4-5-1 不同休假時間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的差異比較……………………96 表4-5-2 有無於各類特約商店消費之受試者休閒態度差異分析……………97 表4-5-3 不同補助金額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的差異比較……………………99 表4-5-4 前往不同主要目的地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的差異比較……………99 表4-6-1 不同休假時間之受試者在休閒效益體驗的差異比較……………101 表4-6-2 有無於各類特約商店消費之受試者休閒效益體驗差異分析……102 表4-6-3 不同補助金額之受試者在休閒效益體驗的相關分析……………104 表4-6-4 前往不同主要目的地之受試者在休閒效益體驗的差異比較……105 表4-7-1 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各構面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107 表4-7-2 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相關分析摘要表………………………108 表4-8-1 長程休閒旅遊型族群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摘要分析表…………112 表4-8-2 短程休閒購物型族群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摘要分析表…………113 表4-8-3 長程休閒購物型族群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摘要分析表…………114 表4-8-4 不同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集群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平均得分摘要115 表4-8-5 不同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類性典型函數係數表…………………117 表4-8-6 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集群各組平均值……………………………118 表4-8-7 休閒態度與休閑效益體驗區別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集群正確率交叉表11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文崇一(1981)。青年工人的休閒行為及其類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1-62。
    王順民(2003)。國民旅遊卡發行、使用的人文思索。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2/SS-C-092-112.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2)。公務人員休假補助核發方式之檢討(上)。主計月刊,559,116-119。
    甘唐沖(2005)。國民旅遊卡使用者旅遊阻礙因素之研究。高雄餐旅學報,7,75-93。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0)。公務員服務法。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SimpleQ.asp?rb=lname&K1=公務員服務法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2)。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人員休假改進措施。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cpa.gov.tw/cpa2004/newlaws/LAWS5319P.html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3)。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人員休假改進措施。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cpa.gov.tw/cpa2004/pfattend/EXWT5803P.html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4)。公務人員請假規則。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S0110016
    行政院永續就業促進小組(2002)。推動國民旅遊卡措施。檢索日期:2005年8月2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anpower/CitTravCard/measures.pdf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立法院第5屆第6會期經濟及能源委員會業務報告。檢索日期:2005年8月2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upload/LyReport/ly0506@978542.8698005902@.doc
    交通部觀光局(2003)。92年觀光年報。檢索日期:2005年8月2日取自http://202.39.225.136/auser/B/Annual_2003/index.htm
    交通部觀光局(2004a)。國民旅遊卡。檢索日期:2005年8月2日取自http://travel.nccc.com.tw/text/sitemap/sitemap0.htm
    交通部觀光局(2004b)。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檢索日期:2005年8月2日取自http://202.39.225.136/statistics/File/200412/93國人中摘.htm
    何福田(1990)。青少年生活適應與休閒活動規劃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余玥琳(2004)。單車活動參與者的目標取向、社會支持和休閒型態對休閒效益的影響。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余嬪(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
    呂育誠(2004)。論「國民旅遊卡」政策與公務人員士氣激勵。人事行政,147,6-16。
    呂啟元(2003)。國民旅遊卡制度為什麼不成功。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C-092-122.htm
    宋幸蕙(1999)。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對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晶(2002)。休閒活動企劃可操控因子對短程型登山健行者休閒效益體驗之研究。台北:漢文。
    李家燕(2004)。公務人員之生活型態、對國民旅遊卡之態度與到特約商店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智勝。
    周正秋(1998)。高雄市專業人員休閒態度與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欣慧(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
    林清崎(2002)。台南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教育行政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宜蔓(2004)。游泳參與者其持續性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邱皓政(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姚代平(2005)。以休閒為動機之業餘戲劇參與者之態度、涉入與休閒效益之探討-以台北地區的大學戲劇社員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南投縣政府(2004)。南投縣九十三年統計要覽(issn:1727-236X)。南投縣:作者。
    洪紹淵(2004)。國民旅遊卡措施執行現況與問題之探討—以台北市政府工務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榮昌(2003)。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能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馬上均(2002)。休閒效益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郊山登山者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高俊雄、溫景財(1998)。職業運動員休閒利益與自覺訓練效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職棒大聯盟本圖球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1(4),43-57。
    高俊雄(1999)。運動員休閒参與、休閒利益與自覺訓練效果之比較研究-以台灣職棒大聯盟本圖球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3),43-61。
    涂淑芳譯(1996)。G. Bammel., L. L. Burrus-Bammel著。休閒與人類行為(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台北:桂冠。
    徐維辰(2005)。中等學校行政人員之生活型態對國民旅遊卡認知與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大葉大學休閒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明旺(2004)。公務人員觀光旅遊滿意對休閒生活滿意與生活滿意影響之研究—以國民旅遊卡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春興(1989a)。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89b)。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恕忠(2002)。遊客對休閒漁業活動之態度與體驗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瓊玲(2002)。為公務人員說話。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C-091-121.htm
    許耿銘(2004)。公務人員休假與士氣激勵之關係-以國民旅遊卡為例。人事月刊,231,36-41。
    連桂珍(2003)。休閒教育方案之規劃與實施-台中縣一所國中的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婷治(1998)。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臺北縣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郭榮文(2003)。單親家庭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世圮(2003)。國民旅遊卡如何導回正途。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2/SD-C-092-062.htm
    陳欣怡(2002)。職業成就與休閒行為、休閒態度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玲(2003)。從成人發展觀點看嘉義地區成人休閒態度、休閒參與極其相關因素。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朝政(2003)。國民旅遊卡政策之分析。國家政策論壇九十二年夏季號,292-297。
    陳彰儀(1985)。台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形態。教育與心理研究,8,191-210。
    莊慧秋(1994)。樂在工作外。台北:張老師。
    游家政(1987)。台北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兒童在學期間校外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安邦譯(1991)。D. O. Sears., J. L. Freedman., & L A. Peplau著。社會心理學(第五版)。台北:五南。
    黃榮賜(民77)。都市公園遊憩需求與遊憩效益之研究--以青年公園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程旺順(2004)。我國公務員休假補助政策之研究-析論民旅遊卡措施之推動。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董國安(2003)。學校教師休閒活動效益與規劃之探討。中華體育,17(2),120-132。
    董國安(2004)。國民旅遊卡對國內旅遊影響之研究—以新竹縣市國中教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小組編譯、李晶審譯(2000)。K. A. Cordes.& H. M. Ibrahim著。休閒遊憩事業概論(Applications in recreation & leisure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桂魯。
    趙居蓮(譯)(1995)。A. L. Weber著。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台北:桂冠。
    劉宜君(2003)。「看我七十二變」─由國民旅遊卡事件談政府的決策風格。檢索日期: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C-092-145.htm
    蔡素琴(1999)。培養兒童積極、正向的休閒態度-從父母與教師的影響談起。學生輔導雙月刊,60,46-57。
    鄭佳菁(2003)。國民旅遊卡簡介與說明。考銓季刊,33,91-107。
    鄭炎棟(1998)。配合週休二日制談青少年休閒活動的輔導。國教輔導,37(6),55-56。
    謝智謀(2000)。休閒教育—二十一世紀人類新方向。台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11,2-8。
    魏屏華(2004)。公務人員使用國民旅遊卡困擾經驗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所屬公務人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文教行政人員在職進修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羅明訓(1998)。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蘇美玲(1999)。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部分
    Ajzen , I.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Eds), Benefits of Leisure(pp.411-417). Stag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Ajzen, I., & Driver, B. L. (1992). Predic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om Behavior, Normative, and Control Beliefs: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Leisure Sciences, 13, 185-204.
    Bobby, G., & Tom, S. (1996). Perceived leisure freedom and involvement among Mex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Hispanic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s, 18(3), 356-367.
    Bright, A. D.(2000). The role of social marketing i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32(1),12-18.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1991). Research on leisure benefits: an introduction to this volum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Eds),Benefits of leisure(pp.3-12).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Estrem-Fuller, N. E. (1990). Attitude of Adult toward Leisure:a life span persrectiv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Godbey, G. (1999). Leisure in your life—an exploration (5th ed). State college, Pennsylvani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Goodale, T. L., & Godbey, G. C.(1988). The evolution of leisure: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Driver, B.L.,&Burns, D.H.(1999). Concepts and uses of the benefits Approach to leisure. In Jackson, E. L., & Burton, T. L(Eds.), Leisure studies(pp.349-368).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Kelly, J. R.(1990). Leisure(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Mannel, R. C., & Stynes, D.J.(1991). 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J. Brown., & G. L. Peterson(Eds.), Benefits of leisure(pp.461-473).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Mannell, R. C., & Kleiber, D. A.(1997).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Mundy, J. (1998). Leisure and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hampaign, IL: Sagamore Publishing.
    Neulinger, J., & Breit, M. (1969). Attitude dimensions of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255-261.
    Neulinger, J. & Breit, M. (1971). A study of leisure. In J. Neulinger(Ed),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pp.167-183). Springfield, ILL:C. C. Thomas.
    Neulinger, J.(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2nded.).Springfield, IL. : Charles C. Thomas.
    Ragheb, M. G. (1980).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eisure attitud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2), 138-149.
    Ragheb, M.G., & Beard, J.G.(1982). 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2), 128-140.
    Triandis, H. C.(1967).Attitude and attitude change.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Wehmeier, S.(1993). Oxford word power dictionar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R CODE